欢迎访问 翟敬之 的个人空间

我的论坛主题

  • 短篇小说:父亲的谎言

    2015-12-06 09:30:31   /   散文小说

    父亲的谎言——谨以此文献给我仍在老家农田劳作的年迈父母文:翟敬之初冬的一大清早,当我还在睡梦中遨游,父亲便已早起赶赴县城发蘑菇去了。我起床后打扫了菇房,逐一为每架的蘑菇喷了水,正准备为菇房的炉子掏煤灰时,竟听见有车子的响动进了院子,抬头一看,是父亲发蘑菇回来了。待他还没打稳车子,便兴奋地冲着我喊:“我找着锯末了,我找着锯末了……”父亲说的锯末,是栽培蘑菇的一种原料,它同碎麦秸草沫混合在一起,是种植蘑菇成本低廉的培养料,每年的秋冬两季,为菇农生产蘑菇的旺季,所以这时候的锯末就十分紧...
  • 原创散文:一本关于艺术的书

    2015-04-15 22:51:01   /   散文小说

    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恰逢清明,谨以此文献给我故乡早逝的兄弟李海亮文:翟敬之说来惭愧,至今依稀记得,少年时代的我都17岁了,居然还在乡下的镇上读初中。这也怪不得我,因为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中学生,年龄普遍比现在都偏大,其主要原因是乡下的孩子入学晚。镇上的中学,距离我家不是很远,骑自行车也就半小时车程,当时虽然我住校,但毕竟学校离家近,所以没事了我总想着往家跑。17岁我读初二那年的夏天,恰好我家种了两亩多地的西瓜,那时候我性子野贪玩,有了地里西瓜的诱惑,就使得我往家跑的就更勤了。记得当年期末考试一结束,...
  • 散文:艺林多雅士 三晋一尚之

    2013-06-05 11:22:06   /   散文小说

    艺林多雅士三晋一尚之——记我的恩师三晋书法名家李寅生先生文:翟敬之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1、初识恩师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当我还是乡下青涩少年的时候,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大约在1998年春天,县书协组织了一次规格较高的书画展,其时我虽无书作参展,但还是特意去参观学习了。记得当时我得到展览通知,心情是异常的兴奋,因为对于一个喜好书画艺术的乡下少年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那时候,我住在距县城十公...
  • 散文:柳树·四合院

    2013-05-28 10:18:06   /   散文小说

    在我们杂志社编缉部所在的大楼下面,有一排排居民杂住的四合院。不大的小院里,杂七竖八的堆放着,从外边收购回来的废品,大致有纸箱片儿,可乐啤酒瓶,废弃的塑料制品等等之类的东西,把整个小院塞的满满的,几乎连插脚的地儿也没有了。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这里居住的是以收购废品为生的人家,但在杂乱的小院里,却有两棵碗口粗的柳树。柳树的存在,给这个拥挤的小院增添了无限的活力。我没有亲自去过那个四合院,只是在工作疲倦的时候,常常喜欢站在办公室的阳台上向四下张望。矮小的小院落,是属于那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排房式建筑,一排一排的,规划...
  • 散文:黎明时分的探路之声

    2013-04-28 23:04:59   /   散文小说

    在我居京求学的日子里,有一段时间为了生计,我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兼职做过一段人体着衣模特儿。  那时侯,由于我所在的租住地离中央美院比较远,每次上班都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有时候不巧遇上车晚点或路行不畅,那么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则会更久些。纵于以上原因,我为了确保能够准时赶上上班时间,所以每日便不得不早起了。  记得那是深秋的一天凌晨,我在睡梦中被一阵催起的手机铃声惊醒,强行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新的一天生活便这么无奈的开始了。接下来起床、上卫生间、洗脸、刷牙,每天都反复的重复着这种流程式的无趣生活。至于床上的被子,我一向...
  • 散文:罗汉碗

    2013-04-10 23:21:34   /   散文小说

    初夏那颗炙人的老太阳,火烈烈地普照着大地,喧嚣繁华的学子胡同,数个常年坚守“战地”的小商小贩,都本能的转移到了墙角的阴凉处,往日朗口不绝的叫卖声,此时也彼此黯然失色了。娇贵的女大学生们,头顶自持的遮阳伞,三三两两的悠闲缓步慢行,五颜六色的花伞儿,倒无意成了这条胡同诗意的点缀。冷饮摊前的老太太,可谓是生意兴旺,面对着一群年龄不一的小学生,居然忙活的连钱都接不及。  “热死人咧!这狗日的天气。”  “是咧!刚入夏就这么热,到了三暑那还不灭绝人啊!”  两个上身赤脯,肩膀上搭着擦汗手巾的农民工,一边大步的前行,一边嘴里无奈的抱怨嘟...
  • 散文:院槐

    2013-03-28 21:57:30   /   散文小说

    在我所工作的小院里,生长有一棵树龄很长的院槐。    院槐是属于那种很古老的树种的。因此,我们这儿淳朴的乡民便尊称它为国槐。在我的故乡——山西洪洞,像这样的老树种槐树,是最有资格称为国槐的。这其中的缘故,恐怕要与闻名天下的明代迁民遗址——洪洞古大槐树迁民处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故乡的古大槐树处既是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又是普天下所有炎黄子孙妇孺皆知的祭祖寻根的最佳归宿。难怪著名散文大家李存葆先生,在他的名作《祖槐》中如此写道“在中国两千多个县份中,知名度最高的恐要数山西洪洞了。”然而,事实也...
  • 散文:伪独身主义者

    2013-03-02 14:47:42   /   散文小说

    大凡世间的事物,在我看来,其无论大小尊卑,都具备真伪之分。譬如婚姻对于适婚青年而言,大致可分为已婚者和未婚者。而造成适婚者未婚的原因,如果究其缘由一一而论,那可真是不胜枚举,诸如:为求学、理想、事业、买房买车……,总而言之是因人而异,原因种种。但在众多的原因中,却有一族适婚者比较特殊,他们要么是不愿承担家庭负担,要么是感情受挫而发自内心的自愿保持单身,这族人即是被世人称为的独身主义者。现如今独身者,我觉得可分为:被动独身和主动独身。被动独身者,大多是因为经济问题和选择无缘;主动独身者,大都对婚姻进行过认真评估,认为婚姻无法与...
  • 散文:一段衰败的古城墙

    2013-01-07 23:08:04   /   散文小说

    首都北京的三月,天气仍如冬日般的寒冷。这样异常状况的气候,是我在故乡怎么也想不到。看着它那老是阴着脸子的天空,人也就不由得多了几份郁闷,套句当下社会上流行的词儿,这大概就是那名副其实的暖冬寒春吧!  从故乡来京已有数日,为了谋得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差事,我每天在这个人流如织的大都市里,孤身一人穿梭于各个招聘单位的写字楼间。繁忙劳累的一日,就这样打发在了行驶于各个方向的公交车上了。  天气依然阴沉的一天,我乘坐公交车前往建国门附近,去看望一位在京已很有成就的故乡学兄。当车行驶至建国门南大街时,隔着车窗玻璃的我,忽然...
  • 散文:老屋门前的思绪

    2012-12-30 01:48:57   /   散文小说

    在我所有的乡村记忆里,我家那历尽岁月沧桑的祖宅老屋的影子,总是在我的脑海中影影绰绰的浮现着。老屋历经数年风雨班驳的身姿,是我家几代人全部生活变迁的权威见证。    在我曾作过中国最后私塾学生的祖父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曾多次给我苦口婆心的讲过,我家的祖宅老屋,是勤劳的先祖用省吃俭用的银钱,从本村一户姓郭人家的手里买下的。那时候我年纪尚小,对祖父所讲的关于老屋的故事总是楞楞怔怔,唯一清楚的记得的是我家老屋的门前,总是有祖母和她掉了牙或拄着拐棍的婆婆们,手里拿着那能折叠的木制马扎子,坐在敞开的屋门口晒着太阳拉呱闲话...
301/3123>

我的资料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