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在文本里迂迴】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7-5-02 17:43 来源: 今天

————————————————————————————————————
      小蕤去参加一个英语竞赛之类的,因是第二天的比赛,尚早,遂与她到书城去逛。

      书城里,人很多,各各在灵魂的边上寻着自己的读本,小蕤原想找本仓央嘉措的诗集,除了传记式的诠释本,没有如八十年代《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之类的汇集本,这种传记体版本很多远离当时明月的萤火之心作灯烛的联想,已与仓央嘉措毫无干系。

      望着书城里的一大堆书,我突然感到一阵孤独袭来,并不是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书代表的知识或思想让我震撼。相反,猛然间觉察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其实,大多数书籍毫无思想、毫无价值可言,它们僵尸般地陈列出一件件粗糙的伪装,连知识都说不上,我不知道出版这么多作品干什么?书城更像一个杂货铺。这么说并非显得我有多么高明、了不起,也并不是我有多傲慢或不尊重作者。其时,我就是这样感受的,真的,孤独袭来时,这种感觉变得非常强烈。甚至小蕤埋头选书时,我有些疑心这些书到底对她来说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及怎样的作用?后来,我把这些想法告诉小蕤,她直说我想多了。

      维特根斯坦对待自己的作品是严肃的,他是在利益之上寻求自我的,或者说他是把对自我的寻求当作一件作品来做的,起点就高高在上。而我门身边的出版物,更像在政治、市场共同作用下,出版的只不过他者思想碾压下的货物罢了,和利益直接挂钩。许多所谓名家的作品已为名人效应之下的市场垄断物,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或正因为其将我们的时代面临的问题无聊化和对问题实质意义的思想剔除,才被允许出版,而不是其作品真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如此,保证了主导地位思想的平坦、安然。

      书,读多了,越读越冷越孤独,这些货物渐渐让我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极少看到那种有独立见解的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字。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书带给我认识世界的种种可能,一刹间,觉得原来那是迂途,是我对自己的欺骗。只有通过内心的沉思,我们的社会真正想要的是每个人的独立思考,通过内在沉思产生思想,那样才能看到孤独之下掩藏的所有真与假、明与暗。

      小蕤找不到仓央嘉措,则重点关注她的课外辅导资料,我见到两本地理、生物的思维导图之类的书籍,即知识已体系化归纳了的,以为可能对她即将迎来的结业考试有帮助,问她是否需要。她比较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不买,问她为什么,只说太复杂化了。买了一本她自己选的英语材料阅读方面的,她觉得对她适合。这让我很高兴,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很好的,尊重她的想法。

      后,老师打电话提醒:问是否要听主办方举行的一个讲座之类的。于是,从书城、喧嚣和夜的灯火通明的文本里迂回。

      注:2017.5.2 补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