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对一个词语的思考】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7-3-07 17:15 来源: 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现代语境中,很难捕捉到一个词语的准确的指向,似乎与现代精确化观念背道而驰,为什么会这样?在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中,在社会活动中,你会发现很多原本有明确意思的词语变得无意义。词语、语言在环境里像被刚刚大批量重新生产、包装、销售出来的,词语与词语在被商品包装的分割下,脱离大家原本熟悉的意指。

      比如“诚信”。这个词语随着工业发展,其外形精度加工得愈来愈高;外形、名称变化得也更快了,不时就以新的形式出现,主流媒体上每天讲。越如此,其越如工业化产品似的加工物,已然不是作为词语发生作用,俨然是从商场里可以随便购得的商品。一排排包装精美的诚信摆在货架上,我们购得了我们能接受的认为满意的诚信。

      当然,这种购来的诚信也同样有风险,因为交易本身就具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欺骗性、易变等。仔细观察一下,随着诚信一词出现的频率的增加,这个现代商品般的东西并未因此而变得可信、可靠,很可能这个“诚信”之下别有所是,此刻,感觉诚信就是一个泛滥乱贴的标签,有时贴在金钱,有时贴在感情,有时贴在一场盛会……让人觉得随意性之下有对诚信一词的反讽。那么,对此依然按照传统的语意去理解则变得很困难,作商品或商品的一部分的诚信已经与词语诚信发生语意分离,并且分得很彻底。感觉不到词语诚信与使用者的关联,更无法在道德范畴找到对应,诚信一词虽为人们使用,但那是将词语诚信当作物化后的一件工业产品在“我”的道德行为之外使用,如日常生活中使用某件生活易耗品一样,无关感情、道德、人品等,客观实物一般。

      那么,工业化、商品化了的诚信面向现代显示的是什么呢?通常,我们会说:诚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可,翻开农耕社会的史料,似乎人们更在乎那些缺乏包装的诚信本身,而且这种诚信极其简单,也没有人将其包装上市,站在诚信对面的人都能一下子明白诚信的确切所指,彼此将诚信当作人之为人的一部分,是个体和社会联系中生命的存在。为此,我们说工业化、商品化了的诚信面向现代显示的是对事物完整性的割裂和对传统的误解,是过分强调生存而非生命的片面而极端的行为,妄图将现代性直接等价于商品,故而无条件把一切事物带入工业文明的商品化模式,甚至文明、语言和古老的诗意也带入这种狭隘。

      推而广之,其它词语是否如此呢?换个词语,比如:道德、善良、美、情感、诗歌、环境等等。竟然,无一例外,与诚信一词走入与原来的语意相分离的现实窘境,且重新加工、包装得花枝招展的,已分辨不出原来的模样。这是可悲的,也是我们读不出彼此身上的标志性的传统文化气息的缘由。

      注:2017.3.7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