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石头露出水面】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6-12-24 18:53 来源: 今天

————————————————————————————————————
      石头露出水面,天经地义地,不用思考,它就这样浮出水面摆在那里,作一件实物占据往来的视野。也不论是不是风景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件实事的存在。

      作一首诗解时,显得格外单薄,诗歌本身作为一种文学表达体裁,尤其现代诗歌,当它在文本中体现或说必然地借助文本形式呈现,也就是说诗歌成为一种文本形式的文学表达。而那些极端反文本的方式表达出的诗是是吗?就好比我们非要说“水把石头露出”,这样强调的水露出了石头,又能露出多少石头的诗意?如果,直接排除水,直接的一块石头的存在,能唤醒石头吗?至少,我们说缺少唤醒石头的相应环境,你不能唤醒一块真空中的石头,石头点头,它还要在听见以后。

      要知道,水退有水退的理由,不是为了把石头赶出水面,赶着石头去赴约,尽管流水可能教会了石头很多事情、道理。最终,流水还得沿着流水之势奔赴远方,而流水相对于岸的深浅,只是留给岸一个存在的理由。至于,石头露出水面,不过是流水送走自己的时光时捎带为石头送上一程。我们并不能凭此认为“水把石头露出”,这,流水和石头都没有承认,即便在石头坦呈沙岸,偶尔回望流水,看样子更像是石头自己走上岸来。

      我们换个说法:水落石出。好像它们各行其是、各有各的自在,但这话里仍隐含着石头基于水的被动,即:“石出”在“水落”之后,是后者在时间上事件的延续部分,哪怕将两个行为当作平行事件来理解,也看不出组合在一起的“水落石出”中“石出”的心甘情愿。我们应该看到,“水落”之后包括“石出”在内的一切事实的呈现是一个本然的过程,不应赋予“水落”更多的意义附加,妄图得到结论性的东西,比如:本质、内在、内涵等等带有倾向性的意义指向,特别是这种“倾向性的意义指向”与某个具体事物结合,往往会越出“石出”这个事实范畴所在。

      我走近,石头露出水面时,并未告诉我什么,也未对我点头。假如这是对“我”的否定,那么这个走近石头的我该如何是好呢?石头,你走上岸来不是为了听听水面上声音吗?听!钟声贴着水面传来,敲碎“水落”之后包括“石出”在内的一切事实的固定形态,也敲碎了你走出水面的石头形象。想想,你还有什么说的呢?

      石头露出水面,露出我们思维的坚硬外壳的难堪,当我们与一块石头一起走出养育我们的流水,我们才看见我们自身作为石头的在。

注:2016.12.24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