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自私的基因】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6-10-04 23:46 来源: 今天

-------------------------------------------------------------------------

      总有百般借口将“想”中的事件营造出的事实合理化,累积的诸多事例惯性一般重复这种行为、思维,天经地义地合理存在了?思维的惰性延续着“合理”,事件里的我们希望保持一种我们熟悉的事态的心理决定了“合理”这个词的必然出现。

      为了达到对表达对象的确认,一种基于我为目标的“合理”被植入语言中,即:我们运用语言说出我心目中的合理。每一个句子出发以后,所指向的貌似我所面向的对象,然而,如果我们愿意从句子的起点开始观察,我将看到这些句子指向的是“我”,或者说是“我”的一种外延的体现。这根植于每一件“我”参与的事件中,那么隐蔽,将“合理”演绎得自然而又显而易见。为此,我们得说,有种不易觉知的群体效应在里面,使得事件的“合理”成为显然成立的正确。

      有时,细细体会一下,你感觉这种“合理”更像是隐含了“我”在内的大众化的符合程度。即包括了我对群体的认同度,也包含了群体在一个时期的倾向性。这个“合理”是带有时代特征的群体属性的反映,对同一份信息的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即很容易暴露出“合理”带有时代特征的群体属性。

      而对事件本身来说,针对选择者来说的“合理”真的很重要吗?符合与主体的合理并不是事件内部的是,它也不必然地存在于事件中。我们在一件事件中(一个事情、一句话、一个物品等)得到某个满足自我的“合理”。注意!“合理”不在这件事件中,虽然感觉我们像在事件内拿出了什么,满足自我的“合理”不过是事件效应于我的心理符合程度罢。

      当然,对具体一件事件、具体的一个句子等来说,合理不是根本性的东西,根本性的是在“合理”这个形式背后的“我”、“我们”,其自私地困住我/我们的每一个行为、用语。而这个“我”的自私与身俱来地带入到当下存在的我之中,为此形成我们时,我即不加思索。坦然地接受构成“合理”的每一个结果。前者,称之为自私,称之为自私的基因,称之为构成我们的自私的基因。对群体来说,后者有何尝不是?

      一切以生命形态装饰的事物,在“想”中的事件营造出的事实下总显得那么合理。它将为了达到“我”的所有过程合理化,并以一种惯性推动生命形态向前滚动,同时障蔽句义、思考以及我在此过程的意义,尤其在语言到场、表达对象且完成语言表达功能的途中。

      运用基因一词,作为一个例子同样也在此例子内,它的“合理”既在我的表达中,也在我希望保持一种熟悉的形态的心理下必然地出现,显得多自私啊!但又多么合理。

      注:2016.10.4

[ 本帖最后由 无数山楼 于 2016-10-4 23:48 编辑 ]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