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在灾难中,见证民族的强大

晨曦 发表于: 2008-5-26 21:16 来源: 今天

在灾难中,见证民族的强大
                    ——5.12汶川大地震有感
韩晨曦

  汶川大地震过去了整整十四天。在这十四天里,一刻刻攀升的伤亡数字,一幕幕感人的生死
离别,一张张还稚嫩的面孔,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一次次心酸和难过冲击着我们柔弱的眼
球,我们的眼中无时无刻不噙着泪水。因为我无法忘记,那位舍身救子短信遗爱的妈妈,那位用
奶水喂养孤儿的女警,那位跪在地上哭着喊着“让我再救一个”的战士,那位载着亡妻去灵堂的
汉子,那位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傻子”,还有主持人情不自禁的哽咽……这些凄美的画面一次次
上演。我们的心中除了不尽的悲痛,就只剩下心底深处浪涌般的感动,我们眼中转动着的泪水便
是最好的见证。
  今天,我们大家都是汶川人!
  今天,我们大家都要雄起!
  今天,我们大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灾难发生之后,胡锦涛主席发出紧急批示,温家宝总理迅速赶赴灾区指挥救灾,海陆空各
部队立即出动救援,民间团体慷慨解囊,普通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捐款捐物,大学里流动着的献血
车。所有的中国人在第一时间内行动起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给灾区人民捎去关爱和祝福。
我们还记得,年迈的的温总理不顾危险踏上废墟,向困在里面的灾民喊话;我们还记得,老大娘
跪在济南铁军面前,求他们吃点东西再去救人;我们还记得,在唐山大地震中幸存的孤儿张祥青
捐赠一个亿为灾区修“震不垮的学校”;我们还记得,那首代表亿万中国人心声的《生死不离》
……太多太多的记忆在心中,汶川人民会记得,四川人民会记得,全中国人民都会记得。
  在灾难面前,所有的脸庞都那么悲情;在灾难面前,所有的泪光都那么真切;在灾难面前,
所有的哭声都那么揪心。我们不禁感叹,这些年来,我们的民族是如此多灾多难。突如其来的洪
水,猝不及防的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雪灾,还有这次惊天动地的地震,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次
次地面对着挑战,我们的民族一次次的经历着磨难。
  然而,面对灾难,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曾退缩。我们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迎难而上,
勇往直前,战胜了一切灾难和艰险。我们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民的脊梁永远是人类中最坚韧的一
根,在压力和挑战面前,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我们有着团结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因为我们
有着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哦,这是多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哦,这又是多么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们为自己是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而自豪,我们为生长
在这片土地而感到荣耀。我们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一生的力量。
                                                                                                  
                                                                                                           2008.05.26 山西 太原

最新回复

海客 at 2008-5-26 21:23:33
同感!
庚川 at 2008-5-26 22:54:20
晨曦,恕我直言,你写这东西,有没有想过所花费的成本很低吗?你搞文学,你就要想想——人。
晨曦 at 2008-5-26 23:26:25

QUOTE:

原帖由 庚川 于 2008-5-26 22:54 发表
晨曦,恕我直言,你写这东西,有没有想过所花费的成本很低吗?你搞文学,你就要想想——人。
谢谢庚川的直言,我理解你的意思。
我只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了,或许很片面。
问好!
丁南强 at 2008-5-27 12:17:48
在灾难中,见证民族的强大。我并不认为片面。反倒是那些无视遇难者的血迹而开始所谓的“反思”、“问责”、“批判”的人,有点可耻。

就我个人的理解,晨曦的感受虽有某些“社论”化的言词,并无不妥之处。
寒江雪 at 2008-5-27 12:44:45
丁南强先生先入为主了,你怎么知道那些“反思” “问责” “批判”的人是无视遇难者的血迹呢?他们又怎么可耻了?
对不起,当每个人都感动时我愿意做一只令人讨厌的乌鸦。另外,我见不到灾难面前一个民族有多伟大,我只看到人性的脆弱,人在无法掌控的自然面前就是一条可怜虫。鼓动人心,,说些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话,就是真诚而令人感动的吗?
庚川 at 2008-5-27 13:10:52
在举一个例子吧,在灾难面前,受难的人想听到的不是冲锋的号角,我们没有战胜什么,悲痛不需要演员的泪水,官员的豪情来抚慰,需要的是关注,这持久的关注,真正考验我们的是我们在庸常生活中,对真正眼前的苦难关注的耐力。同时,似乎有一个角度是值得思考的,我们的登山队员登上了珠峰,地球的最高峰,这象征什么呢?我们不敢说人类又一次征服了绝境,把奥林匹克的圣火在人不可能抵达的高峰燃点了,但同时过不了多久,灾难降临四川,几乎是毁灭性的。我们不反思,只是靠激动的抒情,哪怕无数次诅咒上帝为什么如此不公,潘多拉的盒子依然阴魂不散,我们要反思的我们的防灾意识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后,依然死守着一个盾牌,临震预测是世界难题,但有关主管部门有没有太把自己当权威,漠视了现象的产生,既然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些官员专家重视一下民间的声音,会不会对预防的工作带来帮助。如果我们再不反思,我们在以后的学校的建设中就会出现大量的豆腐渣。又有多少悲欢离合能让我们的家长承受。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需要的不是廉价的泪水,又有多少心理介入进入他们悲痛的世界,他们需要政府查出真相。所谓多难兴邦,我的理解不过是把人塑造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不说什么了。
晨曦 at 2008-5-27 13:50:14

QUOTE:

原帖由 寒江雪 于 2008-5-27 12:44 发表
丁南强先生先入为主了,你怎么知道那些“反思” “问责” “批判”的人是无视遇难者的血迹呢?他们又怎么可耻了?
对不起,当每个人都感动时我愿意做一只令人讨厌的乌鸦。另外,我见不到灾难面前一个民族有多伟大,我只看到人性 ...
先问好寒江雪。
      我只是在续写自己的感受!我也不反对“反思”“问责”和“批判”,当然前提应该是在理性的驱导之下。
      你说你愿意做一只令人讨厌的乌鸦,我也不反对。“鸟”多才说明林子大么,才说明这确实是个林子,而不是某个鱼虫花鸟市场。但是,你说的有些话我不敢苟同。
      没错,灾难面前,人类显的多么渺小,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但是,难道就因为会发生不可预知的灾难,我们就要唯恐惟慌的活着,要担惊受怕的活着么。
      另外,你说你看不到民族的伟大。请问,什么才叫伟大,让那些死去的同胞起死回生才叫伟大么。如此的话,那世界上只有传说中的“神”堪称伟大,可惜在现实的科技水平下,还无法论证“神”的存在。所以,很可惜,你也就看不到什么伟大了。
      还有,你反对我写的“我们的民族不可战胜”。我不知道你是否以诗人自居,如果是的话,那么,请问荷尔德林说: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人果真有那么诗意么,人还是不能摆脱动物的本质属性,吃喝拉撒睡,哪一样不和动物一样。我在酒饱饭足之后,叙述一下自己的感想,赞美一下我的祖国,用点略为夸张的手法。有何不可?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追求幸福么。我看没有必要对任何事物都进行理性的批判,抛弃激情,抛弃悲痛,就那么面无表情的理性的活着。请问,假如这样的话,活人和死人有何区别?不就是比死人多口气,还要多吃点粮食。

      (以上只是我的拙见,得罪之处还请见谅)

[ 本帖最后由 晨曦 于 2008-5-27 14:15 编辑 ]
晨曦 at 2008-5-27 14:08:04
回庚川,首先,我很赞成你理性的一面,我们确实应该反思和自我批评。
但是,是不是所有官员的豪言都假惺惺?是不是所有演员的泪说都充满虚伪?
我看未必,我们对其中的真诚者还是要表示敬意,对虚伪者则要不留情面的加以鄙视。
我们的祖国尚在发展中国家之列,难觅会走一些弯路,出些一些失误。当然,这不是我要拒理强辩的借口。我们确实应该反思,理性的反思,在磨难中走向成熟,在前进性的错误中走向胜利。
多难兴邦!我们的祖国近百年来受到的灾难还少么,一个个丧心病狂的侵略者,一次次天灾人祸。但我们都坚强的挺了过来,现在我们的国家,国际地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这是一个事实。人民才有最终的发言权,人民才是决策者,而不是那些在填饱肚子之后,多读了几本著作的评论家,更不是某些大腹便便的官员。
还是那一句话,“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寒江雪 at 2008-5-27 15:12:16
答晨曦
我很理性,会自己说话,你别操心。
“没错,灾难面前,人类显的多么渺小,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但是,难道就因为会发生不可预知的灾难,我们就要唯恐惟慌的活着,要担惊受怕的活着么。”
你这段话的观点是二元对立的,在灾难面前,人类当然得努力生活。不是人定胜天的浪漫就得是惶恐的悲哀吗?好好活,不是喊几句伟大就行的,抱歉,我是挺现实的。
在灾难面前官方一直以来主导的都是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可灾难就是灾难,你加再多调料进去也是不变味的。我只需要真实情况,可惜我需要的官方重来不给。
另外,你也没说我们民族伟大的原因来,不知你是否知道林昭?知道张志新?知道这片土地曾饿死过多少人?曾知道文革时人性的恐怖?曾知道天安门前死去的学生市民?知道太多真相,我是拒绝使用伟大这个词的。也不知你是否知道这次地震坍塌了七千多所学校?请问政府大楼倒了几间?也不知你是否知道耿建国等研究者曾密报地震局关于四川地震的预测,可地震局公然说谎?这是为何?
看着士兵们一个个从五千米高空往下跳谁不心疼?但是否有更好的救灾机制,而不是这种浪漫的激情和所谓的伟大?军人不能成为工具啊。记得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若是了解灾区里的人那种绝望和无助,知道一个母亲哭喊着拦车要送她的孩子火化而每人帮助时,知道老百姓看到直升飞机竟猛然下跪时,你就知道所有统治者的精神灌输都是不堪一击的。
另外我也不是诗人,也让你失望了。既然帖子贴出来谁都有批评的权利,你说“我在酒饱饭足之后,叙述一下自己的感想,赞美一下我的祖国,用点略为夸张的手法。有何不可?”当然可以,但我反对你的观点并不是制止你去歌颂和赞美,请弄清楚。
人活着是追求幸福,那也只是你的看法,我追求的是真理和爱。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没人能代替所有人发言。
对于这些我不想再说了,中国现在并不缺少歌德派,有几只乌鸦就像你说的也是好的。
问好晨曦
晨曦 at 2008-5-27 16:14:44
问好寒江雪!
我也不想再说下去了。到此为止吧。 
关于你我之间的争论,恰好能用矛盾先生的话来解释。
“人生的路上,有洁白芬芳的花,也有尖利的刺,但是自爱爱人的人儿会忘记了有刺只想着有花。”
丁南强 at 2008-5-29 13:02:36
“反思”、“问责”、“批判”是必要的,是否要等遇难者的血迹被洗涮干净?是否等救灾这一阶段发生之后?天灾,某种程度上,检验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仁慈心。
张祈 at 2008-5-29 13:08:12
看了你的一些发言。我的看法是和你有些不同的。
我的看法是,支持灾区和反思问题完全可以同时进行。
另外,关于你说的“要等血迹洗涮干净”,难道你没有看到,血迹还未干,就有人开始洗清他们的责任吗。
中国人太健忘,太容易糊弄了,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本性之一吧。

[ 本帖最后由 张祈 于 2008-5-29 13:09 编辑 ]
51号 at 2008-5-29 14:08:15
“反思”、“问责”、“批判”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只是有些人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起,便将全部注意力倾注在反思、问责和批判上,实在让人怀疑他们的用心。

在促进大陆民主的进程中,有些所谓的自由知识分子,在贩卖他们的走私货。
庚川 at 2008-5-29 18:08:09
芬菲 好久不来,养足了精神跑上来,喊得地动山摇,你这么激动,不累吗?你用力如此之猛,用药如此之烈,真给你打得落花流水。
庚川 at 2008-5-29 20:07:19
昌兄抬爱,我在国内,是这个国家的公民。经历不同,看问题自然就有分野。
晴山 at 2008-5-29 21:36:49
晨曦,刚看到这线,看得出你这些文字出于真诚,我只想对你说,如果你爱上某样事情(诗歌除外),就好好地去爱,狠狠地去爱,一旦以后你恨上什么事情(没有最好),也好好地去恨,狠狠地去恨。
丁南强 at 2008-5-31 12:40:43
最近在外,上网不方便,只能抽空在网吧回贴。

关于“反思”、“问责”、“批判”,我认为存在一个时机问题。我想举小时候(十二、三岁吧)一个真实的例子,一群孩子在玩耍,其中有一个小孩子不小心掉到了井里,当时,我记得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另外一个孩子一起把这个孩子救了上来。可以试想,当时如果去咒骂没有把井盖上的人,或是埋怨小孩子不长眼,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可以说,此时,救人是第一要义。
丁南强 at 2008-5-31 12:50:00
认为救人是第一位的,如果此时不顾有人在废墟下呻吟,不顾有人舍生忘死地去救人,而在旁边指手划脚,唾液四溅,扮演道德家的角色、正义者的形象,就我个人而言,的确是不能赞同的。

我们必须“反思”、“批判”、“问责”,但应在救灾之后。这就是我个人的观点,我想我已说清了。
寒江雪 at 2008-5-31 17:04:04
读书救国两不误,救灾与反思亦然。丁南强的比喻不恰当,国家与个体你也没看出区别来。谁说反思就影响甚至妨碍救灾了,你可以去看看冉云飞的博客,什么时候批评都是需要的。你总是先入为主,说什么指手划脚,道德家,正义者,这样的争论就没意义了。
南北 at 2008-6-02 12:46:01
南强,晨曦的文章尽管太像社论,但是能看出他是一番真情。但你的看法却让人无法认同。地震刚发生,有学者出于对死难学生的同情,问责和反思,就有一片连声的呵斥和辱骂,认为不是时候。现在事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你还持这样的观点,并且将不参与大合唱的人说成“可耻”,真是让人感到很意外了。
事实上,天下人都知道,你所说的那些“可耻”的人,每发一言,都是冒着被整肃的风险的。而恰恰是你认为“不可耻”的人,才想怎么说就怎末说,不会有任何来自官方的压力。
更何况,网络上还布满了专职“评论员”在不断引导舆论大方向哪。

QUOTE:

原帖由 丁南强 于 2008-5-27 12:17 发表
在灾难中,见证民族的强大。我并不认为片面。反倒是那些无视遇难者的血迹而开始所谓的“反思”、“问责”、“批判”的人,有点可耻。

就我个人的理解,晨曦的感受虽有某些“社论”化的言词,并无不妥之处。 ...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