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湖畔杂感3则

南北 发表于: 2008-5-24 10:44 来源: 今天


568b2bf302000qpn.jpg




《山林的忧伤》

又是一个傍晚的散步。又是沿着103省道向曹家庄的方向。
当我走到那个写着外商俱乐部工地的时候,从工地门口看到临湖的那座山丘上,被挖掘机在半山腰新挖出一条坡道。一台米黄色的大型挖掘机,像一匹巨兽静卧在坡道下。这台挖掘机在这里的最新成绩,就是又填平了大约200平米左右的湖滩。在这片被填平的湖滩地上,一座临时的工地建筑已经开始施工。
早听人说,这里数百亩的湖滩和丘陵山林,都被一个浙江商人买下了。但几年来一直处于闲荒状态。去年我来这里不久的元旦前后,他们大概是有感于码头那里开发商们的隆隆机声和人声喧哗,也开始挖山填湖,造成了一个数亩地大的广场,但不知何故后来又停了下来,直到半年后的这个秋天,才又开始继续这挖山填湖的工程。
工地上除了那台挖掘机外,没有人值守。我沿着那条新开挖的坡道,上到半山腰,才发现这条路绕着山丘一直的向湖的方向伸延了过去,弯弯曲曲的见不到头。山道上,除了挖掘机碾压出来的辄印外,没有人或动物留下的任何痕迹。我沿着辄印向里走,看到许多的茶树、松树和青竹,有的被连根挖起甩在坡上,有些被推挖折断。更有许多被掩埋在土里,仅有一些枝叶绝望的从土里露出来。
我一边躲避着挖掘机辄印中因夜雨而造成的水洼,一边为这道新的地球痕迹拍照。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但冥冥中却觉得我必须这样,必须对此有所记录。
我知道我既不能改变,也不能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和继续。
这个被贪欲充斥的世界也许会嘲笑我。但我还是要做点我认为应该的事情。我不对这个世界发言了,也不是为了保留证据。我只是在安抚自己的心灵,让它不要太痛,不要像山林一样被毁坏被掩埋。
山道弯曲,忽上忽下。道旁的残枝断干,不忍触目。
有几只睡在茶树棵中的山鸡,被我惊动,大叫着笨拙的飞向山林深处。
我想,这条路定然是为了开挖更多的山林,填平更多的湖滩而设的吧。它也一定会通到湖边,还可能连接到湖边一处新建的亭廊花圃,作为景观。开发商从当地政府手中买下这片山林湖滩,当然是想从这秀丽的山水中,捞出大把大把的黄金白银,美元法郎。
在官员和商人眼里,是没有山水也没有风景的。他们只看到升迁的途径和发财的机会。
我知道这样秀丽山水中的开发和建筑,是与中国的普通大众全然无关的。
哦,也许他们能够参与其中的,仅仅是作为打工者身份所做的事情——运石搬砖,扛木挑泥。而楼阁殿堂一旦完成,就从此不再与他们相干。甚至多看上一眼,都会遭人的呵斥。这样的山水俱乐部,即便是对国人开放,不要说大多数依然贫寒的农村人,就是城市人,能消费得起的也恐怕寥寥无几。以外国商人为对象营造的的殿堂,对于有权的中国官员,出入应该是没有障碍的吧。这片土地上,权力就是资本,就是通行证。
山道上面的林木暗了下来,我也走到了路的尽头。尽头还是一片山林,挖出掘断的树干和竹子堆积在那里。
沿原路往回走。当我看见山脚下曹家庄升起的几道炊烟时,我也看到了一轮浑黄的月,在湖边的山峦上方挂着。
我记起,今天是中秋节。
但是,这本应明亮如冰盘玉轮的中秋夜月,却为云雾遮掩,成了连渔火都不及的一块黄色斑点。




《混乱的“黄山”》

我在这里所说的混乱,是指“黄山”的地名。


每天傍晚6点多的时候,我就会收到一条关于黄山市当地天气预报的短信。昨晚的天气预报短信显示,“黄山”的最低温度是26度,最高38度。但当我登录QQ,看到那上面“黄山”的天气预报,最低温度是18度,最高是25度。这下我迷惑了,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两个天气预报,最低温度相差8度,最高温度则相差13度!


毫无疑问,我只能以为QQ上的那个天气预报,是在胡说,是在弄虚作假。因为我所在的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连日高温,白天最高温度都在36度以上,那个手机短信上的天气预报才应该是这个地区真实的气温状况。


后来,我又通过网络搜索进行查核,原来,QQ上预报的,只是作为旅游景点的黄山的温度,或者说是山上的温度。而手机短信上预报的,则是作为行政区域概念上的“黄山市”的天气预报。


这样,如果一个外地人慕黄山之名来此旅游,他如果坐火车在“黄山”下车,一下车一定会大惊失色,因为迎接他的不是25度的凉爽,而是38度的高温。上当受骗的感觉,是不会没有的。


两个“黄山”,截然不同的天气预报,使得我对于“黄山”这个地名的混乱,不得不说上几句。这里的政府,简直太唯利是图了。他们为了所谓的“旅游经济”,更确切一点说,是为了“旅游政绩”,竟然搞出了三个“黄山”!一个是作为物理存在的黄山,被名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个是黄山区,就是原来的安徽省太平县。十多年前,好像是一位北京来的“老大”,说了句“这里可以搞个黄山经济特区”之类的话,于是,太平县就成了黄山市。但这个黄山市的牌子在黄山脚下的这个小县城仅仅挂了三年,就被摘走,挂到了距离黄山还有几百里地的屯溪,而这里的牌子则换成了黄山市黄山区。屯溪是当时的安徽省徽州地区所在地。如果说,将太平县改成黄山市,是因为黄山在太平县境内,黄山的北大门离太平县城只有十几里路,还算是说得过去,那么将黄山市的牌子挂到离黄山还有几百里地的一个地方,这个就只能从行政管辖的角度去解释了。但这个解释的理由,实际上是很荒谬的。因为按照这个逻辑搞的话,安徽省就可以改成黄山省,甚至中国也可以改成黄山国了,谁叫黄山能挣钱,名气大呢?唐僧肉是人人都想吃的。


不过,这样以来,不但给当地人带来了诸多的麻烦,他们必须使用两种地名语言,一种是官方的,一种是民间的。比如,我所认识的当地人,就从不说黄山市或黄山区,依旧用“太平”或“屯溪”来称谓。很多地方,比如长途汽车上的标牌,都用了“双语”,即在黄山市后面,加括号注明屯溪,在黄山区后面加括号注上太平。这是好的,也有不注的,直接写上当地人明白的太平或屯溪,就苦了外地人。我在从成都到这里来的时候,行包托运就出了差错。本来是应该托运到黄山区(太平)这里的,结果却是到了黄山市(屯溪)。结果,我只好又雇车花几百元钱去几百里外运过来。从南京往这里来的时候,也同样遇到这样的地名困惑。南京汽车站的运行图上标明有到太平的车,但我要找到黄山区的,却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经过再三询问,才确定太平就是黄山区所在地。我想,这样的情况,对于许多外地来的旅游者,也就是想给黄山送钱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如果不在这里迷失几次,骂几次娘,是永远不能将“黄山”和“太平”、“屯溪”这些当地人说得很顺溜的字眼分清楚的。


这简直就是在玩地名游戏,在“打黄山牌子”设置陷阱骗人。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仅仅黄山这个地方才有。四川的都江堰市,以前好像叫灌县,后来也是因为旅游,都江堰有了名,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改成了都江堰市。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有将地名穿上风景名胜外衣的情况,但都没有黄山这么混乱和糟糕。


细细思考,对于黄山这样的乱改地名,说到底,还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如果是民主制度,而不是官僚们拍着脑门或屁股来做决定,断不会出现这样的闹剧。因为社会各方,特别是多数的纳税人是不会答应这样胡来的。

旅居皖南太平湖也半年多了,对于这里的山水人物,我是喜欢的。惟有这地名,却始终令我耿耿于怀的不痛快。我现在当然不会再轻易上“黄山”的当了,但正不知有多少不明就里的来访者,还会被搞得昏头转向,被这几个重叠的“黄山”给弄得哭笑不得呢。





《大米、小米和绿豆》

旅居皖南,住在饭店的客房中,自然是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便随老板一家和饭店服务人员一起吃“工作餐”。但工作餐没有多少选择余地,人家做什么你就吃什么。时间久了,口腹就有点难受。我本中原人,吃惯了馒头面条,稀饭米汤之类的中原饭,而这里却几乎是餐餐大米,有点受用不了。于是,就在离住处最近的太平城超市中,买点四五百克小包装的小米绿豆之类,早上自己在房间里用电热杯煮点稀饭,算是对自己肠胃长期所受委屈的一点补偿。
这本是一件小事。但小事也有大烦恼。这些超市里出售的袋装杂粮,看上去是很干净的。但回来后吃到嘴里,却让人苦不堪言。这包装精致的粮食,按说应该属于精加工的吧。但里面却不可思议的掺杂着土块石粒。我开始时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煮出来的粥饭,吃到嘴里就不时的硌到牙齿。后来吸取经验,在煮粥前仔细的对绿豆小米进行检查,就发现这些绿豆里面,很均匀很认真的掺杂了和绿豆小米等同大小的土粒石子。绿豆里面的土粒还好处理,因为绿豆大它也就比较大,不用费太多功夫就可以拣干净。但小米麻烦了。小米小,里面的石头也就跟着小。所以在煮小米之前最费心的一道工序就是拣这小米中的碎石。你必须一点点在白色的碗底用手指拨拉着,才能将其中这些黑色或灰色的东西拣出。
开始,我没想到这会是商家为了添秤故意坑害消费者的。因为这些生产单位标明是“浙江义乌市大祥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绿豆小米,若不经质量检查,如何能进入全国大小超市进行销售?而同样是这种袋装杂粮,其他就没有这情况,比如一种叫“八宝粥”的就没有掺杂使假。那一个大的袋子里面装了几样杂粮,绿豆,糯米,玉米粒,也有小米。但这些杂粮都是干净的,煮粥时最多用水淘一下,根本不用费时费工去检查,也不用担心被硌到牙齿。
看来,这是生产商使坏,而销售商又不负责任。且相关的食品质量检验部门,也都形同虚设,除了吃请索贿,与奸商同谋,估计也就是摆设一种。
这样令人不快的事情,我在饭店吃的工作餐中也有发生。大米里面也隐藏着炉渣石粒之类,我常常是吃着吃着,先听到一声发自牙齿间的巨大咔嚓声,然后,就得站起身来,找地方将口中的食物狠狠吐掉,然后用水漱口。这当然是饭店所购大米,是否也是义乌那样的奸商所制,不得而知。而饭店在蒸煮时,又没认真挑拣,于是在口齿之间,就发生碰撞。如果不是牙齿接触了这些东西,它们可能就会顺利的进入肠胃,并搞出一场腹中政变——阑尾炎之类的急症,大概就都是这样发生的。



[ 本帖最后由 南北 于 2008-6-1 07:03 编辑 ]

最新回复

寒江雪 at 2008-5-24 11:51:58
第一篇甚好,有点入世无奈之感,问好
南北 at 2008-5-25 09:05:57
问好寒江雪。谢谢评读。
燕庄生铁 at 2008-5-31 21:27:18
独特的“味”欣赏。
晴山 at 2008-5-31 23:40:00
挖山填湖,想来是块宝贵的湿地资源,却让楼堂给消灭了,心疼!依然愚昧如此,以前为填肚子,天尚不可怜见,今天为填贪欲,不怕天谴?
庚川 at 2008-6-01 00:41:35
南北大哥你写得真好,开头“又是一个傍晚的散步。又是沿着103省道向曹家庄的方向。”一下子就给导入你的美文,还有配图 “杨柳岸晓风残月”不太对。但明明被一种东西抓住了。“这个被贪欲充斥的世界也许会嘲笑我。但我还是要做点我认为应该的事情。我不对这个世界发言了,也不是为了保留证据。我只是在安抚自己的心灵,让它不要太痛,不要像山林一样被毁坏被掩埋。”看了这段话,忽然觉得伟大的哲人都是谦卑的,卢梭《一个散步者孤独的随想》,他在深林中与自然对话,是谦卑的,是对母亲的依恋。“我不对这个世界发言了,也不是为了保留证据。我只是在安抚自己的心灵”我想大自然除了相对于人是一个客体,它也是我们能够得以自我救赎的对象。我们虽然最终复归于泥土,但人却用尽手段对大自然进行各种外科手术。曾记得有人狂妄到要把梅里雪山踩在脚下,是我们在对大自然的嘲弄,还是显示我们的轻狂。我曾千里朝圣,欲跪在梅里脚下,但云雾始终遮挡她美丽的姿容。人向生养他的大地跪下,才得以自我救赎。
海客 at 2008-6-01 00:45:39
是啊

前段看南北兄的散文 心情是越来越松  最近看你的散文和帖子却是心情越来越紧,,,,

问好
南北 at 2008-6-01 07:10:13
哦,燕庄兄也来了,好啊。

QUOTE:

原帖由 燕庄生铁 于 2008-5-31 21:27 发表
独特的“味”欣赏。
南北 at 2008-6-01 07:11:33
问好晴山。你有用了天谴。哦,地震以来,天谴二字成为了议论最多的话题。

QUOTE:

原帖由 晴山 于 2008-5-31 23:40 发表
挖山填湖,想来是块宝贵的湿地资源,却让楼堂给消灭了,心疼!依然愚昧如此,以前为填肚子,天尚不可怜见,今天为填贪欲,不怕天谴?
南北 at 2008-6-01 07:15:07
庚川好。自06年10月到07年10月,我在皖南太平湖边旅居了一年。本来是享用一下山水的清幽,不想,心情还是无法真正的轻松:身边的山林,一天天的在被破坏,被毁灭着。等到我离开的时候,那个我去时还算宁静的旅游小镇,几乎已经成了一片建筑工地。

QUOTE:

原帖由 庚川 于 2008-6-1 00:41 发表
南北大哥你写得真好,开头“又是一个傍晚的散步。又是沿着103省道向曹家庄的方向。”一下子就给导入你的美文,还有配图 “杨柳岸晓风残月”不太对。但明明被一种东西抓住了。“这个被贪欲充斥的世界也许会嘲笑我。但我还 ...
南北 at 2008-6-01 07:17:07
唉,海客。地震大灾难的发生,我想不仅仅是自然的,更大的灾难是心灵的。我也很想继续去写轻松的文字,但是很多时间,不由自主啊。

QUOTE:

原帖由 海客 于 2008-6-1 00:45 发表
是啊

前段看南北兄的散文 心情是越来越松  最近看你的散文和帖子却是心情越来越紧,,,,

问好
海客 at 2008-6-01 12:00:16
理解!
晴山 at 2008-6-01 13:31:57

QUOTE:

原帖由 南北 于 2008-6-1 07:11 发表
问好晴山。你有用了天谴。哦,地震以来,天谴二字成为了议论最多的话题。
南北兄,我这是信手写来,和地震无关。先这样声明一下,以免给你这线带来不必要的争论。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