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转帖:艺术有什么用?

斤斥折拆 发表于: 2008-4-10 11:25 来源: 今天

标题:《艺术有什么用?》/帖子 by  wangdidi
作  者: (英)凯里 著,刘洪涛,谢江南 译 /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什么是艺术品?高雅艺术就更好吗?科学能否提供帮助?艺术能使我们变得更好吗?艺术能成为宗教吗?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知识分子应当拥有原创力和逻辑性,有趣而不乏常识。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像约翰·凯里教授。
                               ——朱丽·伯奇尔
  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是因为有人认为它是艺术品。在西方,两个半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对艺术夸大其辞。贯穿大部分历史的艺术实践都服务于人类进化的目的,而不是什么高雅艺术。它们是公共的,是实用的。对艺术的崇拜可以把人类牺牲掉。艺术宗教使人变得更坏,因为它鼓励人们鄙视非艺术人群。
                              ——《艺术有什么用?》

作者简介
约翰·凯里(1934— ),英国最杰出的批评家之一,1976—2001年任牛津大学英语教授,现任《星期日泰晤士报》首席书评人,1982年和2004年两度担任布克奖评委会主席,2005年任首届布克国际奖评委会主席,以其平民主义的反精英论调和对于高雅文化的捣毁偶像式观点而备受瞩目。
  约翰·凯里作品:《暴力肖像:对狄更斯之相象的研究》、《萨克雷:浪子天才》、《约翰·多恩:生平、思想与艺术》、《原稿:评论与报道选:1969-1986》、《知识分子与大众》、《纯粹悦乐:二十世纪最有趣的书导览》、《艺术有什么用?》。


内容简介
艺术会让人变得更好吗?它们是文明的标志吗?为什么我们认为“高雅”艺术比“低俗”艺术要好?关于艺术的判断不只是个人见解吗?究竟什么才是艺术品?它们真的是一个神圣族类吗?今天的脑科学家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艺术的奥秘吗?
  这些都是美学史和批评史上不断被提出的问题,至今仍然难以定论。约翰·凯里结合现代和后现代的艺术实践,再一次辨析了这些问题,不过他的结论颇出人意料,那就是:文学优于所有其他的艺术。

转贴请注明:独角兽网 www.unicornbbs.cn
-----------------------------------------------------------
《艺术有什么用》简评
  约翰▪克瑞(John Carey)从前是牛津大学英语教授,后来离开学界成为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书评家。现在对公共知识分子来说,这也不是典型的职业选择。约翰的生平事迹还显示他当过“军人,电视评论员,书店老板,酒吧老板。”当然,我们一生中也会做很多事情,但是翻陈年老账说明这些从前的工作对这本书是重要的。确实是的。《艺术有什么用?》事实上是反对智慧肤浅的暴发户把高雅艺术的热情作为世俗的宗教,以及那些自己认高雅,却没有社会热情的人。任何对艺术有真正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卡里说“现代艺术已经成为金钱,时尚,名人,耸人听闻的代名词,至少普通老百姓(on the Clapham omnibus)看来如此。”当代的绘画,歌剧,芭蕾,多数的诗歌,戏剧都已经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消失,成为少数有钱有势者的专利,只有少数精英才可以享受。与此同时,“大众文化”白天的电视剧,流行音乐,好莱坞电影又往往被看作,肤浅,愚蠢,没有内涵的娱乐。

  卡利拒绝在这些极端之间选择,相反认为“一件作品,只要有人认为是艺术品,它就是艺术品,虽然可能别的所有人都不承认。”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怎么看这个东西,我们投入其中了多少。想象一下日本人茶道的投入程度。同样也可以想象观看白天电视剧的爱好者或《迷路》(Lost)表现出的对焦点和喜欢的细节的投入和欣赏程度。

  卡里不断重复强调其观点所未被人称赞的高雅艺术常常只是阶级,教育和财富的标志而已。“高雅艺术让你觉得自己很独特,让你成为生活的书本中特权阶层,默默无闻的大众被排除在外。”但是“流行或大众艺术的特点好像对高雅艺术批评家来说是最客观的,暴力,凶杀,逃避,浪漫的爱情,满足人们的需要则是几千年来远古时代传下来的人类根本需要的东西。

  接着卡里探讨艺术是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这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大众博物馆建起来当作教堂一样来让人们满足于自己悲惨的命运,但是实际上,艺术能够“文明化”吗?在文章中他用了很长的篇幅显示希特勒自己认为是个艺术家,纳粹集中营的刽子手在把全家人投入焚尸炉中焚烧的时候聆听巴赫(Bach)的音乐。保罗盖蒂(J. Paul Getty)花费大量的金钱收藏大师的作品,但仍然是个沙龙法西斯主义者认为多数人都是野蛮人,根本不值一提的寄生虫。

  卡里说我们需要牢记的一个真正问题是“一个人的对艺术的爱怎样改变他对人类的态度?”经常的情况是对神圣的莫扎特或者荷兰风俗画家弗美尔(Vermeer)的尊重倾向于把剩下的人当作人生舞台上的可以交换的额外品,无关紧要的,可消耗的。这是对待人的魔鬼式的态度。卡里说不是要把艺术品当作炫耀,我们更应该强调个人在艺术上的参与。活动过程本身比艺术品成果的质量更重要。艺术应该是“人们来做的东西,而不是来消费的东西,被普通人做的东西,不是大师的精神”其结果应该是公众参与,而不是虚幻昏庸的优越感。毕竟,我们都是猎手或者用手劳动的农民的后代,我们的基因中仍然有体力劳动的成份存在。卡里说“你在画布上创作的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画能为你带来什么”。比如有些追求公众注意力的行为形成这样的性格特点“自我克制,耐心,推迟立刻的欲望满足”卡里作品中的前半部分就是用这样的发出回响的话结束的。

  “艺术的宗教让人们更糟糕了,因为它鼓励蔑视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我们现在知道它可以形成恶毒的破坏世界的魔鬼。现在到了我们给积极的艺术一个机会让我们变得更美好些。

  我的证据很少证明卡里的大量人类学和社会学证据,他是《法波科学》(The Faber Book of Science)和《法波纪实文学》(The Faber Book of Reportage)的编辑。但是他的有些观点听起来时尖刻刺耳,即使在他指出的观点是好的时候。卡里很清楚,当然很正确的谴责了公然的特权意识,贵族精英暴露出对普通民主的蔑视。但是他的阶级极端敏感性可能是英国人的特点,而不是美国人的。美国社会里也有傲慢的笨蛋,你只需要看看华盛顿权力走廊上人们的嘴脸就行了,但是总体上来说,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比较起来并不是等级森严的社会。不管从社会地位还是艺术活动中都是流动性的,简单说是个民主社会。我们尊重大众音乐和电影是真正的艺术形式(虽然未必总是喜欢它们),音乐厅和剧院也不断努力吸引广大民众的兴趣。当然,我们有很多的电视懒虫(couch potatoes)沉溺于控制杆或者遥控器,但是也有很多的成年人参加严肃的读书俱乐部,上绘画班,种花,装饰房间闲逛,制作小玩意儿等。

  但是,卡里有用的强调做艺术很重要,因为它符合我们的天性要把平常的东西变成特别的东西,这样的活动可以缓解消除现代人最大的负担孤独,艺术神秘的帮助我们意识到个人存在的价值,我们真正的存在。

  但是这不是《艺术有什么用?》的结论。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卡里强有力的说服人们文学是艺术的最高形式,本质上也是以人为本的,探讨道德问题,表现生活的复杂性但是并没有让人简单化为公式,让人们可以讨论任何问题。文学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文学让你有思考的养料。为你提供思考的机会,它不进行思想灌输,因为文学的本质就是多元性,争论,重新评估,修订等。但是它提供了思考的材料。因为它是唯一能够被批评家作为靶子的艺术,它鼓励质疑,自我质疑。而且,英语文学,或者说任何文学都坚持表现独特的“反抗骄傲,华丽,自尊,名气”换句话说,排斥那些流行于幸运者,漂亮者和权力者身上的非人性。

  文学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因为它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感受。卡里最后提出模糊的概念。使用比喻给与诗歌和小说独特和难以描述的丰富性。我们被迫在思想中建立复杂的观点和形象“由于文本的模糊性增加,读者的想象力也跟着增强。这样的努力造成读者个人对诗歌和小说独特礼物的“个人拥有”。因为最终“文学并不能让你成为好人,但是它可以帮助你批评你自己。开阔你的视野,让你拥有保持终生的思想,话语和节奏。”

  这个传统的结尾让人吃惊。虽然我可能希望修改卡里的民粹和高度主观性地对待文化的方式,但是他耐心的宽广的阅读面赋予的内在天赋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当然作为书评家,我肯定要那样说,不是吗?

  【译自:“WHAT GOOD ARE THE ARTS?” by John Carey, Oxford Univ. 286 pp. $26.
Michael Dirda, Sunday, January 29, 2006; Page BW15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 ... R2006012601712.html

转贴请注明:独角兽网 www.unicornbbs.cn

[ 本帖最后由 斤斥折拆 于 2008-4-10 11:31 编辑 ]

最新回复

冰夕 at 2008-4-10 11:42:22
艺术绝不能当饭吃如诗、画、音乐、戏剧...往往会饿死人
但万万不能没艺术薰陶
那会臭如铜锈连蚊子都给熏死 呵~

愚人愚见

   
丁南强 at 2008-4-10 14:18:35
艺术对于某个人来说,也许不是必要的;
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有其不可或缺性
吴钩 at 2008-4-10 14:18:56

因为最终“文学并不能让你成为好人,但是它可以帮助你批评你自己。开阔你的视野,让你拥有保持终生的思想,话语和节奏。”
大田 at 2008-5-12 21:47:34
把艺术上升到民族国家大可不必。在我看来,艺术是人成为人的必要。
第二,我以为艺术不是以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区分的。何况有用无用,这种标准又如何界定。我今天郁闷了,感觉生活无望了,看看艺术作品,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这是有用还是无用?我今天就想看艺术作品,不为了什么——这是否可能。如果不为了什么不能成立,那么这种“看”是有用还是无用?

[ 本帖最后由 大田 于 2008-5-12 21:49 编辑 ]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