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三哭凡高

小杨柳 发表于: 2008-2-17 05:51 来源: 今天


    我已不止一次读凡高的传记了,也不止一次地为他流过眼泪。每读一次,感受都不会相同。每读一次,体验生命的意义也不会相同。的确,与其说是去读他的经历,倒不如说是在体验一次疯狂的艺术生命。这个生命是悲剧的,是人类赠给他的悲剧,是大自然给予他的悲剧,是上天给予他的悲剧。但是,即使他知道自己的孤独和痛苦,知道自己的悲剧结果,可他依然在热爱着这个人类,热爱生活,热爱他身边所有的人。我可以这样说,凡高是被人类抛弃了的神灵。
    我为什么要用这个名字来写一篇关于凡高的文章呢?其实,我读过很多的关于他的文章和传记,每个作者所站的角度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会相同。我只是想把我读他传记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而已。是的,我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把他的传记读完,在其中,我哭了三次,我是一个很少流泪的人,能让我感动的东西似乎早已在人间消失了。但这次是他——被人类抛弃的伟大的儿子,一个为了向日葵而在黑夜中忍受无尽孤独的人,一个为了获得一点点微薄的生活施舍而不屈去向妓女求爱的男人。可以说,在他生活的年代里,除了他弟弟提奥而外,就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他以及他的艺术。要不是提奥,我估计凡高根本就不可能活到三十七岁。
    我读凡高的时候哭了三次仅仅是因为其中的三次细节,我想在这里把这三个细节挖出来,让大家和我一起去体验去感受,去真正走到一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中去,去感受真正的艺术人生之悲剧与疯狂。
    一哭凡高的时候,我读到的是这样的细节:“回到画室,他觉得胃部像刀一样地疼痛。他接连不断地往嘴里灌水,但是无济于事,惟一的作用是稍一动弹,他就能听到腹部传出的音乐一般动听的水波撞击声。他昏昏沉沉地睡倒在床上。第二天早上发起高烧,头重脚轻,他试图到施粥所去,但是手指颤抖得连铅笔都握不住。”就是这样一幅贫穷的而令人寒心的画面,让我悲痛很久,这样的画面在凡高的传记里曾多次出现过。他所忍受的苦难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这就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人间生活的写照。人类对待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手段和方式吗?这是人类的悲哀也是人类的耻辱。但即使是在这种状况下,他心中依然充满了对艺术的渴望,就像烈火一样地疯狂地燃烧自己,他完全可以放弃他的艺术生涯,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地好好找个工作,过上有舒坦的生活。但是他没有,他依然相信自己的伟大事业,依然相信未来,相信明天。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不管生活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他从未放弃过。
    我第二次哭凡高的时候,是当我读到了他与女人一起生活的经历,也恐怕是他在人世间不多的几次品尝到性爱的时期。书中是这么写的:“事情就这么简单,29岁的温森特(凡高)第一次真切地拥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尽管在他身上抚摩的是一双粗糙的手,但他的激情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这是一种给予,又是一种索取,他像一个第一次见到孩子一样兴奋不已。海浪具有多么神奇的力量,那种拍打岩石的渴望永不消退。”我为什么会把这段话记录下来?为什么这么平淡的记录却能深深地打动我呢?在我看来,性爱是给予一个艺术家的伟大动力,从古到今,无数的艺术家们都是在激荡的情欲中寻找到了激情。凡高首先是人,而不是神,他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渴望,他是一个活生生的肉体,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和他在一起的女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书中描述的是她“缺乏血色的脸,鹳骨突出,厚厚的嘴唇半张着。”可以说这个女人同样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况且她是一个有五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让凡高与现实生活有了真正的接触和沟通,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让凡高有了强烈的欲望,那欲望就像燃烧的艺术生命一样地强烈。如果我们深入地往下想,凡高对人世间的这样的“享乐”实际上是人类给他的耻辱,这就是人类赠送给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现实的全部。我没有理由不为他流泪。
    第三次流泪也是我嚎嚎大哭的一次,当然,这和他的死有关,这也是书的最后一部分中的细节描写。书上是这样写的:“这种持续的兴奋一直到下午,他继续出门,赶到一片麦田边。麦田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莽莽苍苍,风吹过来,卖浪滚滚向前,无穷无尽。他支好画架要把这片风景搬到画布沙锅内的时候,天空中突然飞过来一大群乌鸦,哇哇叫着,笼罩了整个麦田,金黄色的天地被黑夜吞噬,他一下子感到非常愤怒,算得上庞然大物的温森特竟然觉得自己是那样渺小。他在激愤之中把这个场面画了下来,黑色的乌云使他透不过气来。他在画布上写了一行字:麦田里的乌鸦。然后,他背起画架回到旅馆,就像经历了一场搏斗,他筋疲力尽,全身虚脱,倒头便睡。”这就是他临死之前的一种景象,麦田、乌鸦……麦田、乌鸦……麦田、乌鸦……这是多么象征的一幅场面啊,再加上枪声,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有眼泪,是的,只有眼泪,让我整整痛哭了近十分钟……一直哭到他离开这个尘世的六个月之后的某一天,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最亲爱的弟弟提奥也因伤心而离开这个世界,抛下妻子和爱子,追随凡高而去……
写到这里,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小杨柳
2006
113日星期五

[ 本帖最后由 小杨柳 于 2008-2-17 05:52 编辑 ]

最新回复

风信子 at 2008-2-17 11:42:07
不哭它。对于它自己,它留给了世界最好的。

如果这最好的能够由另外一个人来奉献,

它同样也愿意接受所有的厄运……

以及苦难。
晴山 at 2008-2-17 13:24:54
呵,风妹妹说得好轻松。
小杨柳君开首点题,这是一种挚爱,凡高想留给世界自己的最爱,而不是“最好”,如果认为自己最好而疯狂地落到这般境地,只能是一种可笑的偏执,是不值得小杨柳三哭的。
风信子 at 2008-2-17 13:37:50

误解了。你真的认为我说的很轻松吗?
风信子 at 2008-2-17 13:45:02
凡高与它的作品已经幽冥的合在一起。它是不死的。 而时间最终是公正的。这些给人类心灵带来震撼的作品,也隐隐的传递了凡高在创造艺术的过程中,领略了生命美好的最高境界。

我羡慕它。所以我说不哭它。

[ 本帖最后由 风信子 于 2008-2-17 13:47 编辑 ]
晴山 at 2008-2-17 13:56:47
风妹见谅。我信口说来,无意冒犯。你说得很好。
风信子 at 2008-2-17 14:01:27
是我总不爱把话说完整。

一梦 at 2008-2-17 15:33:46
哭与不哭,都是一个生命所能赠予我们的。

这也就是我们面对一个亡灵,所能感受到的苦难的生命价值所在。
也许艺术的魅力也在这儿。

[ 本帖最后由 一梦 于 2008-2-17 15:35 编辑 ]
丁南强 at 2008-2-17 16:01:12
欧文 斯通的《梵高传》,我在大学时期读过三遍,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

如你所言:“梵高是一个悲剧”,但这悲剧毕竟流传和保存了下来,从这一点讲,又是幸运的
成都书童 at 2008-2-17 22:52:20
我也有此书,不说了,难受。
朱巧玲 at 2008-2-23 20:26:08
读到这样的文章真的是太痛苦了~

转载到个人空间去收藏.

[ 本帖最后由 朱巧玲 于 2008-2-23 20:27 编辑 ]
左琴师 at 2011-7-07 15:24:53
食欲、性欲对有条件者是享受,对无条件者是折磨,痛入骨髓的折磨!
这是“上帝”指令,谁能幸免。唯一解脱之法:“三十六计走为上”离开这人世。
梵高三十七岁便去了,他一生总想爱别人,也努力去做了,然而除他弟弟提奥一人心疼他外再无他人!
他早早地走了,对他是祸是福?我们应当为他高兴还是悲伤?......
小说读者 at 2011-7-07 16:01:20
楼主如果没有看过,推荐楼主看看。斯通的传记文学技巧的痕迹很明显,也许我过于敏感了。凡高本人的文字,那才是真正的文学,就像他的画一样,质朴而有力。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