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说说于丹为什么如此“红火”

小杨柳 发表于: 2008-2-14 12:17 来源: 今天

由于我天生迟钝,对身边发生的很多事都不闻不问,所以,关于“于丹现象”也是才知道的。因为我以前就对自己读书有个基本定位:中国当代的文化书是不允许自己读的。于是,当于丹、易中天等人如此红火的时候,我却还蒙在鼓里。还是偶尔一次,一个朋友让我看看于丹的书去,我才到书店买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后来又在网络上查了查关于于丹的一些情况。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普通教师,仅因为在央视开讲《论语》七天而迅即“红”遍全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乃至成为一种罕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呢?当我用一天的时间翻完了于丹的两本书之后,我就对朋友们说,她说的那一套我早就在实践了,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只要你抵抗了身边的诱惑,你就能平静下来找到生命的幸福。她讲课的方法也并不高明,就是在《论语》或《庄子》里引用几句经典的话,再从那些经典话语里引出一个个浅显的小故事,于是就变成很有“哲理趣味”的“于丹式”的文字了。下面,我将试图从我对“于丹现象”的理解来加于分析。
首先,“于丹现象”让我想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诗坛上的“汪国真现象”,当我看到“于丹现象”这四个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汪国真现象”,这两类现象是如此地相同,又是如此地病态,并且这两类现象发生的时间间隔刚好是十七八年,这十七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一代人的概念,如果说“汪国真现象”所针对的是那些十七八岁的初高中生们,那么,“于丹现象”刚好又针对了“汪国真现象”的那些年轻人,只是那些人现在都长大了,长成熟了,长到三十多岁了而已。这绝对不是巧合,我之所以把这两种现象都提出来,是因为造成这两类现象的主要人群大都是“同一部分人群”,我之所以说这是同一部分人群那是有根据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造成这两个“现象”的人群都是些什么人,从年龄上来说,这群人大多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期的人,这些人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多只有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至多也就二十岁,这些人大多出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汪国真现象”发生的时候,这些孩子们都非常迷惑,那是一种文化迷惑,也是精神迷惑,“于丹现象”也可以归咎为文化迷惑和精神迷惑,是一种“周期性的迷惑”。通过“于丹现象”我们能看到它背后的很多东西,很多人都在分析“于丹现象”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其实大可不必,“于丹现象”是现代人的精神困惑的具体体现,于丹正好赶上了这个时代,在于丹之前也有很多人去讲过《论语》和《庄子》,但为什么都没有火呢?那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因为那时的人们还沉浸于物质享乐中,而现在,当人们从物质享乐中回过头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如此迷茫,这时的于丹也正好赶上,所以她就“火”了。
“于丹现象”应该是一种必然现象,即使不产生“于丹现象”,也会产生类似的“马丹现象”或“猪丹、狗丹现象”,总之,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会产生一种文化现象,就像“汪国真现象”一样,是一种必然,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没必要去大肆吹捧或抵触,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于丹现象”的时候,一切也都结束了。很多人会担心中国的文化人通过于丹的成功会变得更加浮躁,其实没有必要担心,该浮躁的早晚会浮躁,没有浮躁的人即使是你让他浮躁他也浮躁不起来。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于丹现象”的确给了中国人一个极大的提示,我们在大肆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该怎么办?文化问题不是国家提倡个什么“和谐”口号就可以解决的,文化问题是深层次的问题,是潜伏的。从“于丹现象”我们就可得知,中国当代文化如此地病态,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引进的西方文化又没嫁接好,国家前一二十年倡导的物质文化又遭到置疑,于是,文化就没有了方向,“于丹现象”虽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回归传统文化”之路,可毕竟这是浅层次的指引,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思想家,而不是一两个能产生轰动效应的“于丹”。
但我相信,“于丹现象”之后的下一个轮回里,中国将还有一次更大的文化冲击,下一次的文化冲击才是决定中国文化走向的关键,于丹永远只是一种“现象”,值得期待的是下一次的深刻的文化冲击。在此,我想说的是,把类似于“汪国真现象”和“于丹现象”看得平常些吧,他们始终是风,会一吹而过,我将拭目以待!

2007年5月13日星期日续写

最新回复

丁南强 at 2008-2-14 13:57:47
大家可以说说
晴山 at 2008-2-14 19:37:38
国内社会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想以我现在这样子回国生活不出半年,就会神经衰弱,应接不暇啊。好奇,我没搞懂“于丹现象”到底是什么,是人们都去听他讲课?是开始照他的话修身养性?还是开始学他去论语?还有,是怎样的人群,知识分子,还是普罗大众?另外恕我直言,觉得小杨柳君并没真正做到他自己讲的“只要你抵抗了身边的诱惑,你就能平静下来找到生命的幸福”,他这篇文字里有情绪,否则不会说“马丹现象”或“猪丹、狗丹现象”,可能是他有点妒忌了(玩笑 别生气)。还有,我不知道“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思想家”是否太不切实际,第一,这个社会每人都想出头,每人都不承认别人的出头,第二,真的出了个知识分子公认的思想家,普通大众会在意他?他(们)真能起到社会导向作用?我觉得与其出个思想家倒不如出个大传教士或大法师,或者大诗人也凑合。
海客 at 2008-2-15 02:20:02
她是文化商人,恭喜她发财吧,我因为于丹的走红现在都不看《百家讲坛》了,呵呵

反正中国体制内的文艺舞台上都是老朽,偌大个舞台,闲着也是闲着,让于丹讲,老朽们听的下去(反正孔子几千年来基本就是一个道具),可是如果让 北岛、吴贯中、陈丹青、崔健、高尔泰之类上去讲,老朽们肯定有人要得心脏病,会出人命的。哈哈
李丑牛 at 2008-2-15 22:11:33
这与陈冠希的火有相通处:广泛的群众性,充分的娱乐性。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