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悼念江流先生

发布: 2016-6-09 13:17 | 作者: 鄂复明



        追思一位素未晤面的长者,实在是件难事,然而数十年来,这些史料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人难以释怀。
        1979年夏末,徐晓“盗用”北师大名义印制的5000张《今天》封面,历经第2、3、4、5期(双月刊每期1000册)即将告罄,来自安徽合肥的一批(5件)《今天》封面运抵广安门货站,这对《今天》是件大事,即便没有那张货票,我也能记起刘念春和谁(不记得我自己是否去了),雇用那种现今早已销声匿迹的东风581客运三轮摩托运回76号。这8000张封面满足了《今天》直至停刊的四期刊物、以及其间重印创刊号(1500册)和《今天》丛书之一芒克诗集《心事》(其他丛书则使用单独设计的封面)的全部用量,《今天》十周年时,我们又用它包装了数百本《今天》纪念册,还剩下1000多张,在我的书柜顶端搁置二十余载至今。
            
        《今天》成员各司其责,我无心也无暇去打听它的来龙去脉,时隔多日,才断断续续的听说是《安徽文学》有位叫江流的主编帮助我们增印了这批封面,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位读者有幸自始至终的看到他们所喜爱的蓝色封面。
        1988年赵一凡先生病逝,我从他的遗物中拣出江流先生的来信。这封信中没有提及《今天》封面,但详述了在1980年1月号《安徽文学》杂志刊载《今天》作品及稿酬事宜,并捐赠300本杂志以作资助,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专栏形式刊载民刊作品的官方杂志,在“原上草”专栏上刊载的还有民刊《沃土》和北师大学生自办刊物《初航》的作品。
           
         江流先生致赵一凡信笺及《安徽文学》1980.1目录
        
        “文革”刚刚过去,惊魂甫定,江流先生在复职执掌省级文学刊物不足一年,如此举措堪称独步。而那一时期在老作家群体中,即便是以个人名义对《今天》表示支持的,除去在《今天》上发表作品的蔡其矫和黄永玉先生,尽我所知也仅有严文井夫妇。
        
        有关江流先生为《今天》增印封面,很多年在我的意识里都有着“捐赠”这一印象,随着对《今天》资料的深入疏理,愈来愈感觉这种毫无根据的揣测,不可能发生在那个年月。江流先生为民刊张目,已是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历经无数次政治运动的江流先生于此肯定是慎之又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经济问题的网罗乃是政治构陷最直接的手段。我认为很有必要厘清这批封面的费用问题。
        两年前,赵一凡先生和我先后保存了三十余年的《今天》资料分两批移交给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今天》特藏,还剩下几包我认为不适合送交,用劣等纸张印制的票据、单据,还有老《今天》的流水账目,这些在企事业单位按照正规途径都是要过若干年限后集中销毁的。可我一直舍不得扔掉,我手里只剩下这些东西了,我隐隐感觉其中还潜藏着什么。
        河南大学李建立老师近些年来潜心研究《今天》,对某些史实竟能作到如数家珍的程度。时常通过网络向我探寻一些掌故的细节,好几次都是从检索那些票据得以认证的,他叮嘱我一定要扫描保存。并已据此写过一篇有关《星星美展》运作的文章(《今天》杂志110期)。我渐渐领悟,它们是《今天》资料坐标的t(时间)轴,《今天》零散记忆的珠粒,要依靠它们才能够连缀起来。
        我那本拙劣不堪的流水账目,甚至连日期都未曾详注。但我很容易地从中查找到1979年8月至9月间由一凡经手的两笔标明“封面印费”的支出账目,共计143元(第一笔支取93元,因资金一时紧张,由一凡自筹了缺口部分,即后注“另借50元”,至9月份以“还借款”再次支取),恰与货签上标注的104.50元和包裹票上的运费38.45元(见前图片)两项共计142.95元吻合。
        
        1979年8——9月由赵一凡经手的两笔封面印制费用
        
        我感到异常轻松。事隔数十年,两位长者墓木已拱,无从自证清白,现在可以经得起后人的追问了。细心的读者如果关注到前后两批封面的价格差异,那时并未实行“双轨制”,这是政府对官方刊物的“政策性补贴”所致,如同《今天》曾“享受”过“印刷品”的邮寄价格,不过是侥幸又搭上一次顺风车。所以《今天》的付款绝不是象征性的。由于逐步形成读者以预付订阅款的方式保障了《今天》的运作,此刻《今天》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抗争至今的结社与出版的公民权益。
        如果没有江流先生的慨然相助,当年即便是在全国,再也找不到第二家肯为《今天》增印封面的部门。江流先生于《今天》有大恩,其后很多年里,我们只能把这份感激深藏在心,不能去给公职在身的江流先生招致麻烦。我在编纂《今天》大事记时,始终未曾将此“大事”纳入其中,直至去年应山东师大文学院吕周聚教授要求,再次修订时才加入:“1979年8月13日《安徽文学》主编江流先生为《今天》增印封面8000张,自合肥托运抵京。”
        转瞬二十余载,某日翻阅信件,突然想到去网络上搜寻先生的点滴迅息,孰料却见到女作家竹林的悼念文字,读来心惊,原来江流先生竟然已于2001年在极度的悲凉与孤独中辞别人世的。在他的引导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并对其呵护有加的竹林女士撰长文悼念江流先生,她在文末写道:
        “……有人对我说江流不是很有名,写了也难发表。我说不,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寄托我心中对江流永远的思念和崇敬。”
        而首发此文的广东《作品》编辑对此则深有感触,为其加了编者按语:
             “在文界,江流并不闻名,但正是这一群清标自守的编辑守望着文坛,才构筑了中国文坛的清新风景,维系着文坛的清洁精神。面对当今日渐浮躁和低俗的文坛,读读此文,或许能感受到一缕清风,一抹清凉。”
        江流先生的学生和同业人士这感人至深的寥寥数语,令我这素昧平生的追思文字愈发显得苍白和轻浮。
        竹林女士当年也曾造访《今天》,留有便笺(订阅单607号)。
            
        幸得有互联网,我也只能在网络上搜寻有关先生的文字。为数不多的纪念文字除了前述女作家竹林的《怀念江流》(先后刊载在《作品》2002年第6期和《安徽文学》2007年第12期),还有传记文学作家石楠女士写在自己“新浪博客”上的《一盏不灭的灯》,“……终生感铭他无畏地直面丑恶给予我以扶持和呵护”,她在文末写道:“江流先生惠人不让人知,扶携新人是默默的,他的呵护也是无声的”。
         
        中国作家网存有江流先生(1923——2001)证件照片及如下简历:
        江苏射阳人。中共党员。1940年参军。历任八路军5纵队阜宁大队团部文书,中共射阳县委宣传部通讯员,《华中日报》、《皖北日报》及《安徽日报》编辑、记者,安徽省文联编审。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歌集《淮水谣》、《大别山区红色歌谣选集》,小说集《雪夜》、《熟视无睹》、《龙池》、《外部问题》,散文集《邂逅集》等。
        江流先生的小说代表作是写于1962年的中篇《还魂草》,发表后受到批判,1983年收入江流小说选《龙池》。
        
        令人欣慰的是,不久之后我在江流先生的女儿(应该是竹林在文中反复提到过的江禾女士吧)博客上看到先生近20年的日记抄录,我当时做过全部下载,后因电脑故障文件丢失,只剩下我做的1979年7——12月日记摘录,我再重返网站时,却发现属于微软公司的Live spaces月光博客已终结使用,这对研究江流先生的生平是一极大缺憾。
        
        日记的抄录中有一项不可忽略的误读:
        从前述江流先生致赵一凡的信笺中可以看到,在“凡”字的草书中那一点写在 “几”的左上角,以致在日记中全部被误辨为“赵一红”。现已改过。
        以下是几点说明:
        1.《法官与逃犯》是《星星美展》成员旅法雕塑家王克平的剧本,曾投稿《今天》未采用,后在民刊《沃土》及《安徽戏剧》刊载。原稿打印本现存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
        2.《初航》为北师大中文系学生自办刊物,作者:徐晓、曹晓乔等。
        3.王祖玲即女作家竹林。
        
        江流先生1979年7——12月日记摘录
        7月1日  星期日
        下午在办公室时曾给王祖玲、孙小兰、赵一凡、雷兵、戈风等人复信。
        7月6日  星期五
        上午上班。曾接一电话,其时正忙甚。
        下午至剧协谈判《法官与逃犯》等剧本问题,并读了澳大利亚戈尔斯切夫斯基一短篇《好儿子》。
        7月7日  星期六
        上午在稻香楼听万里及赵守一在闭幕会上的讲话。
        午后上班时,遇谢世清等。后送上海《炮兵司令》作者的两个新剧本给剧协。又把新出的《沃土》(内有《法》剧)给他们看。
        7月8日  星期日
        晨起洗完一盆衣服后,即重校七月号大样,直忙至开饭时,又把午饭推迟四十分钟,才校完。其间,老乔并曾来借民办刊物,要从中“吸取营养”云云。飨以《今天》。
        午后读杭州《四五》第六期,并看两版报纸上所载之刑法文本。
        7月14日  星期六
        上午上班。致函赵一凡。后与赵鹰同回取茶叶。
        下午开小组会讨论公刘入党问题。
        晚看有关张志新的电视报道片等。后在阳台睡至半夜。
        7月24日  星期二
        上午上班,在下班前40分钟去赖处谈有关情况。
        下午与有关人在胡开明处商谈有关纸张及出版等问题。小会议室内有空气调节器。奋战两小时,结果是使发行量只能维持现状,不得再扩大。
        7月27日  星期五
        下午校大样。
        晚在灯下挥汗阅《初航》三期,看了一篇小说《人的故事》及曹晓乔的诗文各一篇。
        7月31日  星期二
        上午与邹正贤赴秦聿震处谈事,并晤《初航》之曹晓乔。
        
        9月14日  星期五
        上午在文化局二级机构负责人会议上作一小时半发言,谈解放思想问题。因时间所限,草草了事,而听者亦动容。
        
        9月21日  星期五
        整个上午在会上发言,其实因时间关系尚未把话讲完。此为生平讲话最长直一次。题为谈解放思想问题。这是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与不断充实的。
        
        9月25日  星期二
        上午参加党组扩大会。直言犯忌。
        晚奋战至夜三时,完成《漫话解放思想》初稿。
        
        10月21日  星期日
        晨起买菜,中午饮酒啖蟹。
        竟日改写《漫话解放思想》,至午夜后完成,精神仍亢奋。三时就寝。
        10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开编前会。清晨与苏中、公刘找戴谈纸问题。
        晚在江淮旅社召开第四次文代会代表团及临时支部成立大会。本拟不去,老那来说服,只得去了。会上提出用纸问题未解决“有思想负担”。会由戴主持。
        
        第四次文代会日记
        
        10月29日  星期一
        白天因无活动,所以上午搭便车至崇文门,后乘地铁至火车站,转赴方老处,等约二小时始龙钟归来,  以茅台及对虾等。午饭后曾同往吕剑家,未遇。后赴赵一凡处,畅谈一小时余,其间有“初航”之徐晓在座。四时辞出,由徐晓导至车站。五时回到招待所,提前吃饭后于六时乘车赴人大会堂,等至七时半始开会,有周扬、胡耀邦讲话。抱歉的是,睡意甚浓。胡宣布文联党组提出的五条原则,引起舆论哗然。
        10月30日  星期二
        午饭前被载至人民大会堂开所谓预备会,宣读一下主席团名单让大家(一部分)鼓掌。还是典型的XX。(事先并未征求意见),却让大家(三千余人)来回耗费了约三小时!
        10月31日  星期三
        全天在住所讨论。晚有“王昭君”票,放弃。独自乘车赴西单民主墙看了一个多小时,此为当今中国唯一的民主橱窗,然而处于阴云四合之下。
        11月3日  星期六
        上午讨论,就反官僚主义问题作简短发言。
        下午为茅盾、傅  、阳翰笙大会发言,未去,据传皆系由人代读,而讲稿亦已印出。
        近日政治形势转向“收”,气氛不佳。有人作打油诗咏民主墙云:
        民主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民主墙,民主一去不复返,与会代表懒洋洋。
        11月5日  星期日
        上午作协仍是大会发言。据传昨天白桦及今天柯岩的发言都甚精彩,甚至使人落泪,但我未曾去。
        上午二度去西单民主墙前看大字报,看了迫害傅月华的经过,令人觉得是今日之“窦娥冤”,上层之腐朽已达不可挽救之境地。
        11月10日  星期六
        上午三访民主墙并去书店及唱片公司。
        11月11日  星期日
        上午作协闭幕会,未去。上街找甘泉口、唐,花了近二小时。后去赵一凡处,见其父赵平生(黄则民)。取回一些书刊。
        11月18日  星期日
        晨起后全旅馆呈一片离乱之势,气温亦升高,不住出汗。捆好书籍等后,于午饭后即叫出租汽车匆匆搬家,住进东方饭店211。然后又同苏中、刘祖慈同赴赵一凡处,与《今天》、《初航》、《沃土》等十余青年座谈,我们简介了文代会情况,他们谈了关于“新人”等文艺见解。觉得颇有收益。
        11月23日  星期五
        上午在住处洗澡及洗衣等。中午诗刊社六同志(康志强、郑晓钢、李小雨、雷霆、刘湛秋、韩作荣)及吕剑联合举行民办聚餐(晋阳饭店),餐后并来东方饭店谈一会话,赠以民办刊物数册,后在战斗友情中分手。我方参加者有苏、公、小刘、鲁等。
        后去赵一凡住处小谈,到市场买了点东西。
        11月24日  星期六
        清晨许□□即来,谈话之间甚令人反感,几乎是逐之去。
        后与苏、鲁、刘上街,中午在东来顺吃涮羊肉。下午在张X处小憩后,去北海公园看星星美展,甚佳。
        薄暮寒风中第四次去看民主墙。最近这里又曾抓了人。有一穿棉大衣、围花围巾、嘴里不住吐葵花子壳的女子在墙前黑影中来回游荡,可能是便衣特工。
        11月29日  星期四
        早起后去江淮看费礼文一下,后上班。
        晚倦甚,早睡。
        今天报纸及广播大造舆论,是要推倒民主墙,因为它“使四化不能顺利进行”。
        
        12月18日  星期二
        今日正式向党组织打报告请一年创作假,获准。
        上午在办公室锤炼事情,作信五封。
        下午在家读王祖铃的《生活的路》,甚为赞赏。
        12月19日  星期三
        下午“考试”——实即抄书。真是庸人自扰之举。其余时间看《生活的路》。
        12月20日  星期四
        上午去上班,下午开第一次编委会,其余全部时间看《生活的路》。
        12月21日  星期五
        上午上班,下午休息,看《生活的路》完。
        12月22日  星期六
        上午上班,下午在家开始写《王祖铃及她的“生活的路”》。晚看电视。
        
        从日记中可以感受到,江流先生对民刊的赞助绝非一时冲动,他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与感触,先生的仗义执言一以贯之。日记中提到为增加刊物发行量,多次与有关部门争取纸张配给未果。在此状态下,却仍为《今天》增印封面。
        江流先生与赵一凡有深交,但从先生的简历得知,他经历并参与过战争年代,他数次造访一凡家,称呼一凡的父亲赵平生老先生在那一时代的用名黄则民。先生长一凡12岁,应该算是一凡的父执辈了。
        
        希望读者能够谅解,我仅以《今天》资料的整理者,来追忆一位素昧平生的可尊敬的长者,是何等困难。时代的浪潮无情地涤荡着历史迹痕,我也只能将蒐集到的几多沉船碎片,堆积在记忆的沙滩上,燃起一瓣心香,悼念江流先生在天之灵。
        
        2016年5月21日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Guest  post at 2016-9-10 12:52:10
1、抹灰工程  质量检验的内容:材料复验、工序交接检验、隐蔽工程验收  抹灰工程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  抹灰工程施工前主体结构必须经过相关单位检验合格。  隐蔽项目:抹灰前基层处理;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的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见考试用书。   2、门窗工程  复验项目: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迈克波罗全屋整装。  隐蔽项目:预埋件和锚固件、螺栓等;隐蔽部位的防腐处理、缝隙的嵌填、密封材料的粘结等情况。  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见考试用书。  3、吊顶工程  复验项目:人造木板的甲醛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