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今天》杂志的出版与发行(《今天》资料附言)
发布: 2015-11-05 17:09 | 作者: 鄂复明
八
《今天》杂志是双月刊16开本,每期约50——70页,售价三至五角,第二期使用片页纸(只能单面油印)80多页,装订方式为“筒子页”(类似线装书),售价六角。《今天》丛书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达到110页,售价8角。同时代的杂志如《红旗》售价2角,发行量最大的科普杂志《无线电》售价1角7分。当然它们都包含着国家财政补贴的隐性成分在内,无从与之比较。
从第三期起,开始用8开“新闻纸”(报刊用纸)双面油印。当年供给民间用纸(如前所述,以中小单位为主)除信笺或个别专用纸张外,基本纸型均为8开,随之手动油印和速印设备以及打字机的最大规格也定为8开。8开印张双面油印后对折成16开本的4页,折页侧作为书脊装订,加粘封面后既整齐又坚挺。这种成书方式在打字蜡版上,页码的排列顺序为每4页一组:4、1、2、3;8、5、6、7;……如果你拿几页纸分别对折,在书脊(假想)的另一侧标注页码,再打开后就会明白了。
《今天》杂志为了降低成本,页面规格定为29行,每行31字,这已经是16开版面的最大容量了。为此,《今天》的诗歌作者江河(于友泽)曾专门向我询问在页面上每行诗句容纳的最多字数,他是擅长写史诗的,我清楚地记得:我俩一本正经地计算完毕,都忍不住地笑起来。作者预先和编者沟通到如此地步,大概也可算是当时《今天》的特色吧!甚至一凡还曾经按照《今天》的版面设计了专用稿纸,让崔德英刻写制版后,用油印时产生的废页背面印制给作者们使用,但终因作者的用纸习惯以及供给数量太少而未能沿用下来。
手工打字再有经验的打字员也无从精准地预置版面,每版近2000字发生的个别差错只能用涂改液修改一次,页面布局一旦成型便无法变更,所以在《今天》停刊后印行的三本诗集(还有十周年时印的诗集《里程》),由于有了充裕的时间,都采用了将正文严格地按照版面的规格重新抄写和排版,再交给打字员去依样打字,终于达到了我们最理想的手工油印版本。对于以文字为载体的书刊,我更为崇尚简约质朴的本色风格,遥远的记忆中青砖灰瓦的北京琉璃厂书肆,蓝衫布履的文人雅士彳亍其中……
一凡后来办公司时购置了一台“四通MS-2401电脑打字机”,那简直是蜡版打字的极致,它可以录入后在小屏幕上设计和修正,最后再打印出满意的蜡版,这样的设备再搭配上速印机那简直是如虎添翼!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留给《今天》的机遇仅仅两年……后来一凡把这台设备下拨给他公司下属的誊印社,在他去世后很长的时期内,那些伤残人士还在使用着。在《今天》停刊后,我所经手的数本诗集也都交给他们去做,但在他们眼里,我只是一凡的好朋友,经常地帮助一些文字怪异的诗人们印些东西……仅此而已,我也不想让《今天》的特殊背景去惊扰他们。
九
芒克从山东德州购回的手摇速印机为《今天》立下了汗马功劳,读者可以感觉到杂志的油印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当然,由于不是正规厂的产品,尽管以我机务维修的能力,尽可能地将其调校到最佳状态,但滚筒固有的缺陷仍使个别处字迹模糊,尤其是每版起首的第一列字迹变形,这却是由于为降低成本,版面过于“丰满”所致。
从第七、八、九最后三期,加上同期出版的《今天》丛书两种(诗集《从这里开始》和中篇小说《波动》),还有停刊后印发的三册《今天》文学资料,速印机完成的工作量已超过《今天》出版物的半数。
1980年8月20日至9月7日,《今天》协助《星星画会》在美术馆举办第二届“星星美展”,为其印制了12800份美展的文字资料,耗用纸张32000张(8令纸),仅用了4版蜡纸,每版印数最高时达到4500份,已远远超过手工油印的限度。资料每份售价5分,这两张半8开纸高于当时北京晚报的2分售价。印制美展资料是在开馆后观众流量骤增,给馆方带来可观的票款收益,经商议后得到默许的临时动议,也算是为义务参展人员挣得些许补贴。所得收入共计696.10元(多出了50余元应该是热情的观众主动放弃的找零)。扣除纸张、油墨及简陋的午餐补贴,盈余325.90元。展览结束后,为酬劳所有参展人员,在莫斯科餐厅招待数十位参展人员聚餐。当时物价低廉,仅花费120余元,这高档次的餐厅大概是唯一的一次,将小巧的西餐桌拼成长长的两列……
北岛在美术馆展厅出售说明书时码放找零硬币
美展资料一项,为《今天》额外进账200余元,可以算是赚回了一台速印机。遗憾的是,《今天》资料中竟未能保存一份完整的美展文字资料,只剩下一张当时为记录每版印数,侥幸留存的残页。
为记录每版印数,侥幸留存的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