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夜洪

发布: 2011-10-27 14:21 | 作者: 唐棣




        母亲对我说:

        “昨晚,楼上又发疯啦!”

        我点了点头。

        四、胭脂

        当时,马邑和娥妈就住在阁楼对面的那间屋里。娥妈睡得早,他却好奇地想打开门,走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天早上,他和父亲在门口相遇了。

        父亲一脸疲惫地走了出来。马邑停在门口,听父亲说:

        “不该看的别看!要不再睡觉就醒不过来了……”(他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但父亲严肃的样子,让马邑知道,父亲在阁楼上干着一件很重大的事情。)然后,马邑看着,父亲朝楼下母亲的屋里睹了一眼。

        坐那间屋里的母亲总是一副冷漠的样子。马邑看着父亲转头回了屋,又看了一会儿母亲。他把这一切怪在弥漫其中的胭脂气味上,就觉得谁在里面呆久了都会变成那样。自从母亲说,楼上人都疯了后,马邑每次来给她请安前都会在院中井边的水桶里撩水泼一泼眼睛。屋里昏沉的光线似乎感染到了他的眼睛。请安完毕,马邑退出屋外,都会长吸一口气。让眼前哗地泼满阳光。而母亲依旧坐在那间屋里,被斑驳的光影笼罩在飘忽不定中。

        冷漠佐证了她满怀不愿外露的情感的存在。当母亲走在了人群中。是在那一天天色有些黯淡时,马邑跟在她身后,扑鼻的香味在人群中飘散。天一点点地黑下来之后,人们便听见“马邑——马邑——”的呼喊声。

        “少奶奶说把你掉啦!”娥妈每学起这段都会感叹,少奶奶像掉了魂一样!因为,从那时起,马邑的母亲嘴里便只剩下一句:“……反正,迟早剩下我们娘俩。”话说得无头无尾。马邑后来被找到了。表面上看,只是贪玩,挤在人群里看打鼓,一个不小心掉进井里。井水很浅,井里的沙土围拢着他,他睡着了。马邑母亲却不那样认为。

        她说:

        “看到了?他还是找来啦!”

        父亲瞪了她一眼,马邑看着忧心忡忡的父亲。

        他说:

        “很快就完了。大水要来啦……”

        “反正,大伙都知道胭脂是买给我的!”说话,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盒什么东西拼命往脸上抹。马邑吓得往后退几步。

        “你闻这味!”父亲动手抢过来狠狠摔在地上。

        虽然,阁楼上的窗口总是敞开的。但小屋里浓重的胭脂味始终没有散尽。一天,阁楼里没有人,娥妈开门打扫,小声跟站在门口的马邑说:

        “少爷,你闻是不是还有味?”

        在马邑十五岁的那一年,娥妈把小红从乡下接回了已有些荒凉的马家宅院。毕竟,这十几年是马邑母亲疯病越来越重,没办法照顾孩子,娥妈只得把自己的孩子无奈地送回了乡下老家,全力照顾马邑。再见面时,马邑记不起小红。他们的再次相遇是在楼梯旁。

        “叫少爷!”娥妈让女儿喊马邑。一张陌生的脸孔站在了马邑的面前。

        “少爷,这是小红,记不得啦?”

        在他们相处的五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马邑为小红从母亲的屋里偷过胭脂。每次一小盒,他极喜欢看小红把淡红色抹上脸时露出的神情。那时,石榴河对岸几乎日日有婚礼或送葬的队伍,由近而远地闯入他们的视野。锣鼓声直到天黑。当他们游戏累了,小红便弯着腰,撩起河水洗去脸上的胭脂,然后,两人才回家。

        “等一会儿。”马邑看不够。

        “明儿还有呢!”她说,“你看!”

        这时,桥头的一个红影呼一下黯淡了。在这五年间,马邑的父亲果然等来了(他一直念叨的)大洪水。并且,在这一夜的洪水中成功地销声匿迹了。

        “少奶奶说得好准哦!”娥妈说,“今后,只剩咱们啦。”

        五、出嫁

        小红出嫁的日子定在一个晴朗的上午。马邑对此一无所知。那天,他起得有些晚。推窗向远天瞭望时,天上已飘满了絮状的阳光。在阳光捩开一道缝隙处传来了一阵锣鼓响。声音渐渐强烈,娥妈忽然闯进了门,跟趴在窗口的马邑说:

        “少爷啊,给您报喜。小红嫁了河西的人家……”

        马邑把手搭在窗台上,眼神很快地从娥妈喜悦的脸上转向窗外,躲避一般。后来,马邑让娥妈下去,他要自己想点事。娥妈一出门,窗口便紧紧地关闭了。锣鼓声在马家门口吹打很久。据说,小红在轿子里时而拿手指轻轻在红帘上掀开一角向楼上看。那天的天气极好。红轿子停在马家宅院门口。最后,小红竟旁若无人地把手伸出帘子,使劲地朝阁楼上的窗口挥舞。阁楼的窗口一直没有打开。小红急哭了,新郎傻呼呼陪笑着。门楼里的娥妈倚在石柱上身体止不住地颤抖。锣鼓声响了多久,她就看了那扇窗口多久(其实,昨晚,娥妈已跟小红谈过)。

        “这边,我看别来了。到时我再告诉他。你记住了,一样人一样命。”小红并没听母亲的话,在一座桥头,整个队伍在河左岸兜了一个弯,依旧走入了这条她熟悉的窄巷中。

        小红远嫁他乡不久,娥妈便开始在深夜咳嗽。阁楼上的咳嗽声就像一场大水冲毁了马邑睡眠的堤坝。他躺在床上一边数着由远及近的咔咔声,一边担心她咳断了骨头。

        “今后,我住阁楼上。”他忍不住,终于那天开了口。

        但俄妈死活不愿住进马邑母亲的那间屋。让她住,她便跟马邑张大眼睛,露出一副恐惧的样子,求饶似的,连连摆手。

        眼下的新桥是一个老得不成样子的镇子。在新桥随便遇上一个长者,他多半会蹒跚着向你走来,在你的肩膀上拍一下,用浓重的马州方言跟你说:“这里的石楼大多是在我——你看我有多老了——出生前在窄巷两旁戳好的。我出生以后啊,唉,这里再没新修过什么房子。”此地的生活处于一遍又一遍的咀嚼之中。马邑除了神秘地在新桥消失的那五年外(作为作者,对他那五年的行踪,我将守口如瓶),一直生活在这种生活里。

        这么些年里不断有人来新桥旅游。马邑干脆把阁楼收拾出来,在门外挂上一个出租的牌子。马家宅院太静了。马邑在挪动箱子下楼时,下意识抬了一下头。如今,再也没有人喊一声:少爷。安静让人不安。于是,马邑在一个深夜开始了咳嗽。这种咳嗽和新桥老人们的晚年如影随形。这几年间,他迅速老去了。当他再次走出院落,见到他的人都吓了一跳。过桥时,一个声音从一个巷子里传了出来:“是——马少爷么?”马邑回头看去,使劲地分辨着对方。

        “马少爷!我是娥妈的弟弟啊!”

        “哦哦。”

        “听说你要把阁楼租出去?”

        “是啊。”不及他说完。那人接过话茬:“是呀,您现在需要个人热闹。我姐跟我说过您小时候就爱听敲锣打鼓……”

        一天,娥妈的弟弟带着一个背着相机的姑娘走进了马家宅院。这个时节,院里植满了芬芳的植物。马邑被这些植物簇拥着,它们越来越蓬勃的生长起来。有些攀爬植物已绕到了楼顶的木柱。茂盛的枝叶覆盖了阁楼的窗口。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马邑便要爬上阁楼修剪这些枝叶。尤其,这些年,他觉得好像再也上不去了。他无奈地坐在院里拿眼睛斜斜地看过去,觉得上去的路好生遥远。

        “马少爷,我给你带来一个房客。”

        马邑起身看了看眼前这个姑娘,而后用手指直了一下阁楼。

        “您是哪里人?”

        苏州房客住在阁楼上。她吴侬的腔调在马邑听来十分蹩脚。她说自己是记者的呀,您是这里的少爷啊?你看起来真慈祥的呀,这里有新鲜的风俗没呀……这姑娘好像每天都很忙。早早,便能听到一串灵巧的下楼声。而那时,马邑的咳嗽才刚平息。

        好天时,马邑会坐在巷口晒太阳。在他眼里这个也叫小红的姑娘,像一只兔子,一天到晚蹦蹦跳跳。“我的小红可不这样……”马邑如今不想再深陷回忆。显然,他有点厌倦对失眠的恐惧了。小红说,她从来不失眠。马邑接着说,“那你不会懂”然后,两人各自回屋。第二天,石榴河对岸响起了连续、轻快的咔咔声。坐在院中的马邑看了一会儿便觉得脖子酸疼。他想不通新桥在别人眼里有这么新鲜,值得人们这样好奇它残破的轮廓。

        “不久以后,这里要成为一个景点。”

        “会来很多人?”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新桥。有人把它写成了散文,小说和诗。”

        “他们来了,那我到哪去——”

        “还在这里啊,你看着他们从那边一直,一直走到古井那边,再绕到桥下,然后,在——你看见了吗——在巷子西头消失……有人把人流比喻成水,我记得一个小说里就这么写的,人流在那里翻一个浪头。”

        六、遗传

        马邑越来越像母亲。新桥人说他遗传了马夫人的漠然。尤其,重回新桥的那一夜,娥妈当时还活着(只有些行动不便)。他坐在颤颤巍巍的娥妈面前,娥妈用颤颤巍巍的手摸索着他:

        “来,让娥妈好好瞧瞧。就知道你会回来。”

        时光磨蚀了一个老人曾经如炬的目光。她用力睁着眼睛,发白的眼里依旧很空洞。他们一起坐在院中,皎好的月光就照着他们……

        多少年后的这一夜,他和小红(一个来自他乡的姑娘)在同样的背景下说着话。“从这里过去,那边是甪山。”马邑给她指了指远处黑暗中的一片暗灰色。

        “露山。”她说,“露水做的?”

        “瞎编!” 

        “那山里有什么呀?”

        “有个庙,现在庙里大概没什么了。你站上那,可以看到另一个新桥。”

        “我今天在桥上看见一条船。”女孩说话唧唧喳喳的。
32/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