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1982-2011《百年孤独》阅读史,传播史

发布: 2011-7-07 20:11 | 作者: 新京报





        
        30年间,中国引进了大量马尔克斯的作品,相关研究也成果颇丰。
        
        1992-2001 从流行转入研究
        【关键词 传记、盗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大西语系读书的范晔第一次读了《百年孤独》一书。这其实不是他最喜欢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本书,他最喜欢的是《爱情及其他魔鬼》。但是《百年孤独》读完,他感觉到作者的西语非常漂亮,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对语言的控制和把握都很到位。更多的印象范晔其实已经印象不深,对于当时在读大学的他来说,《百年孤独》就是众多名著中的一部,早已不再有80年代那种集体性的热潮。
        
        范晔读的是199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吴健恒译本,也是从西班牙语直译过来,是当时内容最全面的一本《百年孤独》。但是这个译本的影响力却明显不如80年代的两个译本,曾利君在其著作《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汉译传播与接受》中分析说,这个译本的出现时间是魔幻热潮已经消褪的90年代,且作家们大都已经读过前两个译本。
        
        就像范晔和曾利君所言,在《百年孤独》获奖的第二个十年中,其影响虽然还在但是已经逐渐退回到文学圈内部。尽管1999年《中华读书报》在评选“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时,《百年孤独》仅次于《阿Q正传》名列第二。
        
        这段时期里,马尔克斯的作品继续出版,比如1995年其中篇小说《降灵节》就刊在《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上,《两百年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类似的创作谈图书也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尔克斯在当时的几乎全部作品都译介到了中国大陆,当然这里面有着浓重的版权阴影。
        
        陈众议曾经和马尔克斯有过两面之缘,第一次是1989年在一个私人派对上,马尔克斯听说《百年孤独》在中国非常受欢迎时很开心。“他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身上充满了加勒比人的淳朴,是个挺不错的老头,红鼻头,说话谦和风趣。”但是第二次见面显然就不那么愉快了,那是几年后在西班牙举行的马尔克斯一本新书的发布会上,马尔克斯已经开始公开批评中国的盗版行为,且措辞激烈。
        
        直到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马尔克斯作品在中国的无版权出版现象才逐渐减少。可就在同一时间段,马尔克斯正式授权了其作品在台湾的版权,像《迷宫中的将军》、《霍乱时期的爱情》等马尔克斯的其他代表作,在这一时期都是台湾的正规出版物。
        
        虽然《百年孤独》此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但关于马尔克斯的研究成果却在此时的中国大陆大量出现,比如陈众议就先后出版了《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林一安也写作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陈众议为马尔克斯写的专辑,甚至比后来拉美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尔的传记问世还早了近10年。在这段时期,研究者也并没有把马尔克斯的创作当成一个孤立现象,而是将马尔克斯与拉美其他作家,以及中国作家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阐发。
        
        同一时期,中国作家并没有停止对经典《百年孤独》的句式和故事模仿,余华2001年的《兄弟》和陈忠实1992年的作品《白鹿原》开头都被认为还是模仿了“多年以后……”的句式。格非分析著名的该句式特点就是中间叙事,“叙事可以从开头开始讲,也可以从最后开始讲,《百年孤独》采取的是中间切入的叙事,是最典型的提前叙事。在现在叙事的时间点上,把未来的事情提前说出,让读者处于某种紧张的期待之中。这在叙事学里并不稀奇,但是《百年孤独》第一句就用了这种方法,用一个如此繁复的句子,让人觉得气势不凡。”
        
        李锐在1993年的作品《旧址》中,也用了一个这样的开头,李锐后来说他不是有意做这样的模仿,但鬼使神差就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林一安认为,《百年孤独》在这个十年中,和其他拉美小说一样依然有独特魅力,但的确当时引进和借鉴的东西多了起来。

32/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