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推销中国文学

发布: 2011-5-05 21:00 | 作者: 新京报



        1 文学节让作家与出版商见面
        3月份,一则消息让中国文学人士议论纷纷。有八位来自英国最重要的出版社的编辑前来北京,在多个场合与中国作家等文学人士见面,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作家的情况,这八位不懂中文的编辑来自英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名声最旺的出版社,他们集体赴京,探寻中国市场,这一架势让不少中国作家吃惊不已。
        这一项目是3月份书虫国际文学节的延续,也是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作为主宾国开始行动的前奏。
        书虫文学节,这个北京地区最大,邀请到知名国际作者最多的民间文学节不仅直接促成了书虫书店被《孤独星球》杂志评为“世界十佳书店”之一,而且也成为了让国际出版人接触到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平台。
        以往,毕飞宇、阎连科、虹影等寥寥几位中国作家会成为书虫文学节的座上宾,但今年书虫文学节,重点推出了包括盛可以、张悦然、韩松、阿乙等多位年轻作家在内的中国作家群,不少人从来没有出过英文版权。“中国有很多年轻的优秀的作家,从来没有出版过英文版权,我们希望书虫文学节能够帮助国外的出版商接触到他们。”书虫老板Alex说。
        每年,随着书虫文学节的结束,都有几个中国作家成为国际出版商争先议论的名字,前两年被谈论较热的包括有李洱、徐则臣、韩东、朱文、王刚、阿来等人,而今年,盛可以等人的作品成为了新一批的出版热点。
        3月13日,《纽约时报》亚太版刊文介绍了盛可以的《北妹》,文中称其为“冉冉新生的文学明星”,作者将《北妹》和另一本在英语世界受到关注的中国打工妹题材的《工厂女孩》相比,认为《北妹》涉及了打工妹群众除个人自由追求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即社会伦理问题。
        “抢”到《北妹》版权的是企鹅出版社,其也在伦敦书展中重点推出了这个作品。据企鹅(中国)总经理周海伦介绍,随着去年企鹅进入中国5周年之际,其相继推出了“中国系列”,至今已买下了八本书的版权,盛可以是最新的一位作家,“我们其它一些书觉得都比较大众化,还缺一个女性的文学作家,我们最后觉得盛可以这种漂亮、美丽的文艺作品放在这个项目里面,特别地适合。”周海伦说,她个人非常喜欢盛可以的原因是,她觉得在英国也有年轻人移居到城市后出现了很多的困惑,《北妹》虽然写的是中国打工妹的故事,但是可以在英文读者中引起共鸣。
        2 越来越开放的出版社
        以企鹅为代表的一些国外出版社开始越来越关注多元的中国文学,周海伦介绍,“中国系列”包括在中国的老外所写的中国,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作。20年前,企鹅曾在印度做过类似的集体推广,被推广出去的印度作家后来都具有了相当的国际名声,但这20年中,其没有再开展过这样类似的系列。“在英美,关于中国的文学大部分是跑到国外的中国人写的“文革”的故事,但我们觉得中国文学有很多层次,并不只有一个类型。”
        企鹅甚至选择了中国的类型小说出版,如王晓方的官场小说《公务员笔记》和何家弘的犯罪小说《血罪》。这样的选择是具有风险的,周海伦对此表示,如果一个作家国际上名气大了之后再去买版权,可能就买不到了,他们宁可寻找一些名气没那么大,但有着市场潜力的作家帮助其打出名声来。企鹅这一策略此前在《狼图腾》的出版上得到了成功,尽管这本书的版权并不低,企鹅也斥资诸多在市场推广上,这本书成为企鹅卖得最好的书之一,而且拿下了第一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对任何国家文学的理解肯定有个从简到繁的过程,”艾瑞克表示,对于普通的西方读者而言,最先接受也是最多能够接受的首先是住在海外,用英文写中国的华裔作家,比如已经成名的哈金、李翊云等人,其次,是住在中国,同样用英文写当代中国的外国作家,比如近两年受到极大好评的《纽约客》记者何伟写的 “中国三部曲”,以及他的妻子张彤禾的《工厂女孩》,这之后,才是从中文文学翻译过来的译作,因为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等原因,对于西方读者而言,对中文译作的理解最难,但是,这个理解的鸿沟正在逐渐缩小之中。
        对很多与西方出版社编辑打过交道的文学人士而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这些西方文学编辑们对中国文学了解很少,仅由一些零星的中国作家构成了中国文学的印象,但另一方面,他们强烈地渴求着任何有关中国文学的信息。
        不过,对中国的固有成见依然在影响着出版,据了解,在不少西方出版社内部,都存在着希望引进更多中国多元文学的编辑们,和只关注市场效应,对中国了解程度极少的销售部之间的矛盾,在完全市场化运作,盈利压力巨大的西方私营出版社而言,这一矛盾十分激烈,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比如,去年杨显慧的小说集《夹边沟纪事》的英文版让一些中国读者大吃一惊,在被兰登书屋旗下的万神殿出版社的英文版中,其被翻译成“上海来的女人”,封面则是一个旗袍在身,红唇烈焰的中国女子的形象,尽管出版社是引用了其中一篇小说,但整个封面和全书的主题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观察外文书店中中国小说的书架,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对此,一些人认为,这是目前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虽然很别扭,但却是让一些作品受到关注的唯一途径,要知道当年《1984》50年代在美国出版时,曾经被印成了英雄加美女的廉价言情小说的模样。事实上,一个被译为“上海来的女人”的《夹边沟纪事》去年受到了《纽约时报》书评版的推荐,得到了一定的关注。
        3 文学奖:布克奖模式?
        很多西方出版人在引进中国当代文学的时候,会将之定义为通俗(大众)文学和纯文学两类,市场销售及文学奖提名或获奖,成为分别衡量两者成功的标准之一,极少数的中国文学会在两方面都取得成功。
        “目前想从西方赚钱,除了余华之外,几乎是做梦,”中国作家毕飞宇说,“我很明白,我不是市场特别好的作家,其他语言一般都卖几千册,最好的也不会超过一万本。不过现在中国和世界的版权加起来,可以养活我了,我已经非常满意了。”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毕飞宇从国外版权得到的收益开始高出了他从国内出版得到的收益。
        相比余华、毕飞宇等人,阎连科是从2004年才开始引入外国版权的,但在最近这几年已经一下子卖出了20个语种的版权,他逐渐成为了国际上很受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但他也表示,哪怕他的书的很多语种也卖出了一万本,但要想从国外版权受益中赚钱,就中国作家目前而言,还只是幻想。
        市场销售和获奖之间的联系是微妙的。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评委主席大卫·帕克表示,毕飞宇的《玉米》在进入今年提名之后,他的书很快便在香港地区的书店售空。从今年开始,这个奖延续了布克奖的规范,不再接受未出版的英文译作,而完全由出版社推荐。大卫·帕克解释道,“我们学习了布克奖的经验。”
        英国布克奖在每次公布长短提名名单之后,很多人开始买提名作家的书读,在各个场合讨论,甚至下注谁会获奖,“社会上会形成一个大的文学讨论,提名的作家也会相应更知名,他们的书更容易售出,这是我们想要的。而如果这本书还没有出版,那人们就很难读到,这种讨论也很难形成。”
        《狼图腾》在获得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之后,销售出现了很大的提升,不过,苏童表示,他的书卖得最好的依然还是《我的帝王生涯》和《妻妾成群》,而《河岸》的获奖对市场影响并不大。文学奖对扩大中国作家的知名度到底作用几何,目前还有待观察。
        事实上,对于文学奖等商业因素,很多人还是持谨慎态度,“文学奖、销售量都不能说明问题,都可以造假胡编,好翻译比什么都重要。”王久安表示。
        4 民间推手充满理想情怀
        身高两米的美国青年艾瑞克活跃在中国作家群中,给自己取了一个老土的中文名“锁柱子”,很多中国作家亲切地叫他“柱子”,艾瑞克几年前创立了论坛网站Paper Republic,参与者都是一帮在中国或国外学习过中文,汉语超溜的年轻翻译人才,他们十分热爱中国文学,有点像中国很多美剧翻译的志愿者团队,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翻译成样本,希望能被出版社接受,这些初衷有点理想主义色彩的行为现在慢慢影响了现实,他们的不少翻译样本最终都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书,艾瑞克本人就帮助盛可以和徐则臣的小说推出了英文版,目前,他也正在翻译王晓方的《公务员笔记》。
        在艾瑞克看来,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推手,如汉学家或者经纪人,其对中国文学的推荐范围依然太小,往往只推荐四五本书或作家,而在西方成熟的经纪人出版制度下,出版社之所以如此重视一些经纪人,是因为他们对整个行业非常地了解,掌握了大量的作家和出版信息,“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并不代表某个作家或某本书,而是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考虑,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目前,这个网站已成立了公司,中文名叫“翻艺”,除了翻译交流之外,他们会定期推出关于中国文学和出版动向的通讯,成为很多外国出版方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中英翻译论坛上,艾瑞克和他的翻译团队受邀为英国八大编辑们列出一份中国作家的介绍,并附上作品翻译样本,这些人中,有毕飞宇、虹影、苏童、阎连科等国际版权的常客,而其他大部分作家,都从未被西方读者闻悉,如阿乙、格非、鲁明、鲁阳、任晓雯、王跃文、路内、盛可以等年轻作家。
        他们的计划中,还包括帮助中国作家翻译中篇小说,“中国很多优秀的文学是中篇形式,但在西方,短篇小说容易在刊物上刊登,长篇也能出书,中篇出版的机会就很少”,目前他们的构想是,以后能够借助电子书出版将中国的中篇小说也推广出去。
        这样的信息平台正越来越多,在美国,有着一些较火的民间翻译和文学爱好网站如“文学无国界”(WordsWithoutBorders),亚马逊网络书店也通过“穿越亚马逊”(AmazonCrossing)项目鼓励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此外,还有如《今日中国文学》(China Literature Today)、《亚洲文学评论》(Asia Literary Review)等文学刊物在积极地起着介绍中国文学的作用。
        中国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平台,比如,艺术家欧宁最新推出的双语文学杂志《天南》也打算从国外的图书馆和大学中文系入手,让更多的西方人读到中国的中短篇文学。“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非常火,这是因为艺术没有翻译这道坎,外国编辑不能直接阅读原文,这对判断中国当代文学是很大的障碍”,欧宁说,“我们的窗口虽然现在还很小,但是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多了解中国的当代写作。”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