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随笔五章

发布: 2010-5-27 18:52 | 作者: 齐凤池



       四、传承阴文化
      
       相宅相墓,是中国古代风水学研究修造理想城郭宝舍人殁后的地之学。它是随着我们的祖先,在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有文字记载,风水学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民俗文化专家说,相宅相墓属于阴文化的范畴。

       环顾迄今,能见到的古代建筑和古黄陵,没有不受旧的风水理论影响的。如今,在我国农村仍不同程度地受旧风水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相宅相墓看风水越来越坚信不疑。这点在南方最明显。尤其是在阴宅方面更加讲究。在讲究的同时也掺杂了许多不科学和迷信的说法。我认为,古代的风水学不是迷信,相宅相墓,完全属于阴文化的范畴。

       前几年,我给朋友家看过一次阳宅,朋友说看得挺准。后来他母亲病世,又叫我给看了看阴宅。

       发丧那天,四个打墓穴的,带着吃的喝的,天亮之前就出发了。等人们从火化场回来,把骨灰送到墓地一看,墓穴已打好了。一米宽,两米长,一米深的墓穴挖得很规矩。大操说:“挺好”,而我朋友说:“等会再下葬,叫我的朋友给看看”。大伙一下都把目光移向了我。我没法推辞,我只好按照《葬经》和《葬书》说的看了墓穴的方位,再按照班固《白虎通义》左青龙(木),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后土(土)的说法对朋友说:“前朱雀,视野不扩,有犬牙山遮挡;后(坎)玄武,有一座大烟囱,不吉;右白虎(兑)左青龙(震)大吉;只是前朱雀,后玄武不吉,需要移位”。朋友一听,马上叫人改了位置。调整后的位置,前朱雀,是一望无限碧蓝的天空和浩瀚的渤海,后玄武是蜿蜒起伏的燕山山脉,朋友再一看点头满意。送葬的人们不懂装懂也都跟着说好。

       至于改墓穴后的位置说法,是否真有道理,据郭璞的《葬书》和青乌先生的《葬经》云:
      
       “气乘风散,脉遇水止,藏隐蜿蜒,富贵之地。”

       “气乘风散,界水则止。”《葬书》。

       “山川融结,峙流不绝;双眸若无为,乌乎其别。“

       “盖青龙发迹,迢迢百里,或数十里,结为一穴。及穴前(朱雀)峰峦矗拥,众水环绕,叠峰层层,献奇于后。龙脉抢位,砂水翕聚。形穴即就,则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绝融会于其中矣。”
      
       《葬书》的出处,在《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汉书·艺文志》。

       《葬经》出处不详。只知作者为青乌先生。

       真的是那么回事吗,其实也不一定。我感觉,信,是对中华古老文化的一种尊敬,是对阴文化的一种延伸。不信,是人们的观念和信仰。这点谁也不能求全责怪。

       现在,在一些国有大企业有的领导也非常信这一套了。某煤矿劳动服务公司的领导为了使企业的效益好起来,他们将公司的大门改了两次。听说是请了风水先生看了。

       过去,劳动服务公司的大门,是对着矿业公司大门的,有人说是大鱼吃小鱼。结果,将大门改冲西南了。其实这样改法更不吉利,它正好犯了一大忌。据《八宅周书》上说:
      
       “艮上天乙开门家,富贵金银仓库盈。兑门,门生气招财宝,先吉后还凶。”

       “老阴老阳相见方,夫妇配同乡。
      
       生气开门行正路,还要天乙助。
       前后开门得比方,富贵扬万邦。
       金土相生当不息,必有神童出。
       加官进爵文武双,世代好儿郎。
       坤宅初行乾转囗,当门出为美。”
      
       又据《大吉大利好住家》一书云:“从房子或宅地的中心来看,东北四十五度之范围叫“表鬼门”或叫“男鬼门”,正相反的西南四十五度范围叫“裹鬼门”或叫“女鬼门”。通过表鬼门,裹鬼门中心的线叫“鬼门线”。”

       关于“鬼门线”的由来,起源于我国。传说,古代秦始皇鉴于寒波自东北而来,匪贼亦自东北而进,所以筑万里长城,加强东北之防备。也可以说,灾害自东北而来,故将东北位定为“鬼门方位”。因此,大门最忌讳冲西南开,因为西南是鬼门线。

       看了劳动服务公司改后的大门,我不知这位风水先生是根据什么改西南门的。改了西南门后,人们也没见到经营有多好,员工的收入也没见增加。到是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今年冬天,有一位司机开车轧死一个,撞伤一个.改门也没带来什么吉祥呵!我想,搞活经济,不断增加经济的增长点,有多种方法,可以摸索实践。如果企业的领导都把心思用在改改大门上,如何单凭改改大门企业的效益就好了,那么所有效益不好的企业就先从改大门开始好了。

       我想:这些领导也是受古代建筑和古黄陵和风水理论的影响,同时,还掺杂了许多不科学和迷信。

       其实,古代风水学和相宅相墓都不是迷信,它完全属于阴文化的范畴。它只是被一些人搞得太神秘了,一神秘,就会增加了迷信的色彩。
 
       五、神秘的磕头山
      
       在我下乡的那个村的南面,有一座海拔三百多米高的大山,当地人叫它磕头山。

       磕头山属于燕山山脉,燕山山脉蜿蜒到冀东后,磕头山正好落在了尾巴上。磕头山虽然不高,但山上的松树,橡树和酸枣棵子非常茂盛,把磕头山掩盖得严严实实。远远的望去,整座大山蓊绿蓊绿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磕头山虽然不高,但当地人也给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并成为当地人求仙拜佛的圣地。

       唐山大地震后,由于在地震中死亡二十多万人,幸存下来的人听说磕头山上有个山洞,里面有个神仙,可以求仙保佑,还可以取到仙药。这话一传开,方圆百十里的人纷纷涌向磕头山,每天来磕头山求仙取药的人,像打狼的队伍,浩浩荡荡涌上山来。

       在磕头山的北面,距山脚有五十米的地方,确实有一个洞口。洞口有四米见方,可以开进一辆汽车。有人说,神仙就在洞里。只要求仙取药的人摆好供果,烧上三炷香,闭目祷告。求仙者的身边就会出现一包灵丹妙药。我听了觉得有点玄。因为这个山洞,我下乡时曾经进去过,山洞里什么也没有。这个山洞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修建的一个军火库。日本鬼子投降后,里面的枪支弹药全部被八路军缴获了,就剩下一个空洞。解放后,山洞被人用石头砌上了。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又被扒开,当了防空洞。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哪里来的神仙?但相信的人很多。一时,到磕头山求仙取药的人越来越多。

       事情传开后,当地政府在山脚下贴了告示,并派人用水泥把洞口铸死了。从此,就再也没有求仙取药的人来了。我听取到仙丹妙药的人说,那个黄纸包里,就包着一点好像香灰一样的东西。具体是什么药,没人去化验。究竟是否能治病,也没法去考证。

       山洞是被水泥铸上了,但是洞里的神仙是堵不住的。到了八十年代初,有人说,磕头山上出现了一尊菩萨。我听说之后,就和学校的王老师,李校长,还有王老师的大学同学,我们四个骑车到了磕头山。

       在山顶一块平地上,确实伫立着一尊五米高的菩萨。菩萨的身上披着有二十多件大红绒斗篷。这些斗篷都是朝拜者给菩萨穿上的。在菩萨的脚下有一块两平方米大的一块凹处,那凹处存着三四寸深的清水,人们叫它圣水。人们怎么舀也不会干。听王老师的那位大学同学说,这座山是水生岩,是滚烫的岩浆流出后被海水冷却形成的山。山上的植被茂密,使这座山形成了像我们家里盆景里的上水石一样。这块凹处的水就是这样形成的。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圣水。王老师的这位同学是南开大学学地质的。他还讲了许多岩石的结构,以及山体岩石的层次。他讲的这些都是我未知的学问。

       当老百姓不管它是不是圣水,每天有很多拎塑料桶取圣水。据说,这圣水能治病,眼睛有病的人,用圣水洗洗就好了,眼睛也明亮了。王老师的同学笑着说,这水可以喝,要说治病,还没有科学依据。说能治病,那得经过化验和临床试验才能下结论。

       它究竟是不是圣水,我不去管它。但老百姓就认准了这个理了。另外,在菩萨的右侧有一条紧靠山壁的小道。山壁被开凿出一条五十米长一米宽的山壁。有工匠在上面刻上了浮雕。据说有五百个神态各异的罗汉,我从头数到尾也没数够。再数也凑不够那五百个罗汉。也许还是我不心诚吧。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在磕头山上找了一处山石平整树林茂密的地方,我们把带来的酒菜摆在山石上,我们用矿泉水瓶做了四个酒杯,各自倒满酒。就着我们带来的烧鸡,香肠,黄瓜,西红柿,喝起酒来。我们畅饮着,真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感受。

       我们边喝边谈,树上的山雀就在头顶叽叽喳喳鸣唱着,山风一阵阵吹来,我感觉透心的爽快。

       太阳快西垂的时候,我们将喝剩下的瓶子吃剩下的残羹,装进一个塑料袋里,拎下了山。

       关于磕头山的神秘传说,其实并不古老,它属于现代神话传说。因为历史不久远,所以,磕头山的香火也就时断时续。因此,我也只能断断续续的纪录这些半信半疑的神秘传奇了。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