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知不知斋 » 日志

译特朗斯特罗姆:开放与封闭的空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9-22 21:50:54 / 个人分类:翻译

查看( 136 ) / 评论( 28 )
-

一个人通过他手套般的工作感觉世界。
中午他小休片刻把手套放在架上。
突然他们生长,扩张,
把整座房子的光从内部熄灭。

灭灯的房子来到外面的春风。
"大赦,"草丛中传来低语,"大赦。"
男孩疾跑,看不见的线斜拉向天空,
风筝比城郊还大如不羁的未来梦飞扬。

从更北的山峰你可以看到松林如无边的蓝毯,
其上
云影静卧。
不。在飞。


译后感:

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生,瑞典诗人。2011年80岁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纽约时报》报道,他的获奖是众望所归,一扫人们对前几次文学诺奖的非议。

读他的作品不多,只零零星星地从一些介绍文章中读到些片断,对其运用隐喻的技巧印象深刻。比如这一首,将人们通过工作认识世界,比作戴着手套去摸周围的事物,贴切生动而又新颖,确是不可多得的妙喻。

此诗标题为《开放与封闭的空间》,这是打开全诗的钥匙。循着标题的指引,不难想到,第一段场景为封闭空间,第二、三段则为开放空间。第一段手套乃意识的象征,工作时意识有理性,休息时潜意识的非理性得到释放、膨胀,把理性挤走。在西方这样一个崇尚理性的文化里,理性通常代表光明,非理性则代表黑暗。依此则不难联想到,熄灯的房屋就是平时被压抑的非理性的自我。

第二段,这个被理性压抑的自我终于自由了,来到春风中嬉戏。这犹如获得“大赦”。后两行孩子嬉戏的场景都象征着这个摆脱理性后的自由。

第三段,远方,象征梦想之地。宁静,美丽。那里一切动都是静止,一切静止都在动。这也许就是理性与非理性斗争之后达致的均衡?也许这也是特朗斯特罗姆梦想的人类生存境界吧。

在网上搜到这首诗的三个中译本。比较了一下,单就译文文本的诗质来说,还是北岛的更好。遗憾的是,作为诗歌老手,北岛也没体察出特老的妙喻来,那个“work”,与下一行近在咫尺的“rest”相呼应,很显然是“工作”的意思,三个人都没有翻出来,不可理解。

当然,以上的译本比较和看法,都是基于我参考的Robin Fulton的英译本,这个译本也许和特老的瑞典原文有出入。但据我看到的《纽约时报》的评论,Robin Fulton本人精通瑞典文,所译可信度很高。因而我把信任票投给他的英译本,对这三个中译本存疑。

下面附上英文译本和三个中译本。请读者自行比较,自己做出判断。


Open and Closed Spaces

A man feels the world with his work like a glove.
He rests for a while at midday having laid aside the gloves on the shelf.
There they suddenly grow, spread
and black-out the whole house from inside.

The blacked-out house is away out among the winds of spring.
'Amnesty,' runs the whisper in the grass: 'amnesty.'
A boy sprints with an invisible line slanting up in the sky
where his wild dream of the future flies lika a kite bigger than the
suburb.

Further north you can see from a summit the blue endless carpet of
pine forest
where the cloud shadows
are standing still.
No, are flying.

From Tomas Tranströmer, New Collected Poems, translated by Robin Fulton (Bloodaxe Books, 1997/2011)


打开与关闭的屋子李笠译自瑞典文)

有人专把世界当做手套来体验
他白天休息一阵,脱下手套,把它们放在书架上
手套突然变大,舒展身体
用黑暗填满整间房屋

漆黑的房屋在春风中站着
“大赦,”低语在草中走动:“大赦。
一个小男孩在奔跑
捏着一根斜向天空的隐形的线
他狂野的未来之梦
像一只比郊区更大的风筝在飞

从高处能看见远方无边的蓝色针叶地毯
那里云影静静地站着
不,在飞


开启和关闭的空间 (董继平译自英文)

一个人用他的作品像一只手套那样来感觉世界。
他在中午歇息一会儿,把手套放在架子上。
它们在那里突然生长,展开
又从里面对整栋房子实行灯火管制。


实行灯火管制的房子在外面的春风中离开。
大赦,低语在草丛中流动说:大赦
一个男孩拉着一根倾斜在空中的无形之线全速奔跑
他未来的狂野之梦在天上像一只大于城郊住宅区的风筝飞翔。


更远的北方,你从顶峰上可以看见松林那无际的蓝色地毯。
云朵的影子在其中
正在变得静止。
不,正在飞翔。


开放与关闭的空间 (北岛译自英文)

一个人用其手套般的职业感觉世界。
他中午休息一会儿,把手套搁在架子上。
它们突然生长,扩展
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


翳暗的房子远在春风中。
大赦,低语在小草中蔓延:大赦。
一个男孩拉着斜向天空看不见的线奔跑
他对未来的狂想像比郊区更大的风筝在飞。


往北,从顶峰你能看到无边的松林地毯
云影在那里
一动不动。
不,在飞。

[ 本帖最后由 知不知斋主 于 2012-7-21 18:15 编辑 ]

TAG:

黄尘滚滚发布于2012-07-20 22:12:09
初看感觉这首诗很特别,想想了也许吧。
只是觉得翻译都和中文的习惯很不一样,怪怪的……乱改下:


     开放与封闭的空间
        特朗斯特罗姆



    人以手套的工作感触世界。
    午休时手套便放在架上。
    突然他们生长,扩张
    而全房子的光从内部熄灭。

    无光的房子外露在春风里。
    "大赦,"草丛在流动着低语:"大赦。"
    一个男孩拉着倾向天空的无影线疾跑
    大于郊野的风筝如不羁的后梦飞扬。

    越过北边的山峰松林如无边的蓝毯展现
    那儿云影
    犹静。
    不,在飞。

花弄月发布于2012-07-20 23:10:58
一个人通过他手套般的工作感觉世界。
A man feels the world with his work like a glove.

不太懂翻译,您觉得把“感觉”改为“感知”如何?
翻译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却是造福国人的好事情,值得敬佩!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7-21 17:31:04
回复 2# 的帖子
“手套的工作”比较有歧义。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7-21 17:33:21
回复 3# 的帖子
“感知”,在声感上比较好,就是离“手套”稍远。手套是触觉,感知则有点理性了。

另外,也谢谢你的理解。翻译虽然不讨好,但只要能看到反应,有人觉得有点用,就满足了。

[ 本帖最后由 知不知斋主 于 2012-7-21 17:36 编辑 ]
花弄月发布于2012-07-22 18:44:06
手套是触觉

完全同意,是我没有考虑仔细。
两河涛声发布于2012-07-26 10:32:44
不懂翻译,感觉北岛的译本好一点。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12-08-02 09:26:43
这二句
一个男孩奔跑,拉着看不见的斜向天空的线,
他狂野的未来之梦像一只大过郊区的风筝在飞。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07 18:45:20
回复 8# 的帖子
呵呵。张版眼光锐利。这里体现了我的诗歌翻译观:适度通融。
巢圣的个人空间 巢圣 发布于2012-08-15 11:51:18
供参考
开启与封住的空间

[size=9.5pt]
[size=9.5pt]一个人用手套般的作品感触世界。[size=10.5pt]
中午他休息片刻,把手套搁在书架上。[size=10.5pt]
[size=10.5pt]手套突然生长,延展
[size=10.5pt]使整座房从里面漆黑。[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漆黑的房屋去到外面的春风里。[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大赦,[size=10.5pt]”[size=10.5pt]草丛传来低语:[size=10.5pt]“[size=10.5pt]大赦。[size=10.5pt]”[size=10.5pt]
一个[size=10.5pt]男孩疾跑,一根无形的线斜向天边,[size=10.5pt]
空中放[size=10.5pt]飞未来的狂野之梦,像一只比郊区更大的[size=10.5pt]
[size=10.5pt]风筝。[size=10.5pt]
[size=10.5pt]
从更北的山峰你会看到松林无边的蓝毯,[size=10.5pt]
那里云影[size=10.5pt]
[size=10.5pt]静静地站立。
[size=10.5pt]不,在飞。


巢圣译




[ 本帖最后由 巢圣 于 2012-8-16 18:36 编辑 ]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5 12:11:05
回复 10# 的帖子
“空中飞翔着未来的狂野之梦,像一只比郊区更大的
风筝。”

你这句处理得比我好,在汉语中即不显得呆板,又更忠实于原文,佩服。

不过,第一句你把"work"解作“作品”,我还是不敢苟同。“作品”的话,就有点局限于作家艺术家了,因为这个词一般不会让人联想到普通人。

我觉得“work”和“rest”搭配,还是倾向于汉语的“工作”吧?

谢谢提供你的译本。几个译本参考,大大有助于对原诗的把握。
巢圣的个人空间 巢圣 发布于2012-08-15 20:03:20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6 13:26:18
回复 12# 的帖子
呵呵。谢红花。

再次读过阁下译文,生一新疑问。第二段第三行:“一根无形的线使天倾斜”对应的原文是:“an invisible line slanting up in the sky”,这里,“slanting”是Vi用法,阁下是把它当Vt来译了,不知是否为了配合圣经?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2-08-16 16:07:32
有意思,我才看到第一句,就感觉这样的翻译比较很有意思。以第一句而言,明显董版逊色。李版飘逸。个人倾向于北岛版最佳。

我决定先不看诸位的,也去凑热闹,翻译一个。
巢圣的个人空间 巢圣 发布于2012-08-16 18:05:04
供参考:解读《开启与封住的空间》
诗人从自己的写作开始这首诗,然而,这种“感触世界”的方式,在诗人看来,如同带着手套。诗作余下传递的是午休的梦境。他在梦中看到的是将要临到人类的事情。写作或作品的突然生长与延展,带来的是屋内的黑暗。房屋在圣经里,也就是西人信教大众的潜意识里,是指人的灵性生命(林后[size=10.5pt]5[size=10.5pt],林前[size=10.5pt]3[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第二段,梦境把人的内在带进外面的春风里,这是什么意思?耶稣说: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不知道,凡从灵生的,也是如此(约[size=10.5pt]3[size=10.5pt])。所以,只有进到灵的里面,才有下面从草丛中传来的大赦。为什么从草丛传来低语?圣经说:耶和华的气吹在身上的就是耶和华的百姓,就是草(赛[size=10.5pt]40[size=10.5pt]),耶和华的气就是圣灵(约[size=10.5pt]20[size=10.5pt]),圣灵的话临到人,有细微的声音印在耳边(伯[size=10.5pt]4[size=10.5pt])。“一个男孩疾跑”,为什么是一个男孩在疾跑?耶稣说:人要承受上帝国的必须回转变成一个小孩子(可[size=10.5pt]10[size=10.5pt]),上帝国就是上帝的道(路[size=10.5pt]9[size=10.5pt]),所以,是他“捏着一根无形的线”,[size=10.5pt]line[size=10.5pt]在圣经里被译成准绳,准绳是指耶和华上帝(赛[size=10.5pt]28[size=10.5pt]:[size=10.5pt]17,30[size=10.5pt]:[size=10.5pt]18[size=10.5pt]),因为这个男孩口中的话是道,道是上帝(约[size=10.5pt]1[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最后一段,“从更北的山峰你会看见松林无边的蓝毯[size=10.5pt][size=10.5pt]”,为什么更北的山峰?因为圣经记载巴比伦在北方(亚[size=10.5pt]2[size=10.5pt]),在北方的极处(赛[size=10.5pt]14[size=10.5pt]),耶和华就在巴比伦兴起一位先知坐大卫的宝座(耶[size=10.5pt]29[size=10.5pt]),这个大卫就是末后的大卫(亚[size=10.5pt]3[size=10.5pt])。这个大卫就是静静站立的云彩。云彩在圣经里是指见证人(来[size=10.5pt]12[size=10.5pt]),预言的灵意就是为耶稣作见证(启[size=10.5pt]19:10[size=10.5pt]),预言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上帝的话(彼后[size=10.5pt]1[size=10.5pt]),上帝的话就是上帝的儿子(来[size=10.5pt]11:3,1:1-2[size=10.5pt])。云彩也是那个男孩,在疾跑,在飞。然而,看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松树,圣经指示耶和华将七种树一同栽植,香柏树、皂荚树、番石榴树与橄榄树都是好的,而松树与其它两种,耶和华把它们栽植在沙漠(赛[size=10.5pt]41[size=10.5pt])。点评到这里,我隐约感到:托马斯写这首诗时,是被写,被神秘的空间赐予,正如他的一些其它诗。他感受到的“开启与封住”,我相信:他若能读到这个评论,他必知道。[size=10.5pt]
[size=10.5pt]

[ 本帖最后由 巢圣 于 2012-8-16 18:39 编辑 ]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7 22:11:19
回复 15# 的帖子
拜读了。也是一种解读。只是觉得如果要改变作者的原句原意的话,就变成单方面的解读了。另外,一般是读者或观众通过文学或艺术作品感受世界,而不是作者自己通过自己的作品感受世界,这么说有点反了。应该是,作者的作品是作者感受世界的结果吧?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8 08:26:17

QUOTE:

原帖由 梁小曼 于 2012-8-16 16:07 发表
有意思,我才看到第一句,就感觉这样的翻译比较很有意思。以第一句而言,明显董版逊色。李版飘逸。个人倾向于北岛版最佳。

我决定先不看诸位的,也去凑热闹,翻译一个。 ...
呵呵呵。期待小曼版。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2-08-18 16:13:48
《开放与封闭的空间》

一个男人以手套般的职业去感受世界
中午他休息一会,手套放在架子上
它们突然生长,扩张
黑掉整个房子由内至外

漆黑的房子飘在春天的风里
“大赦”,草窃窃私语:“大赦”
一个男孩捏着一根看不见的、斜穿天空的线奔跑
他对未来的狂想在飞,像一只比郊区还大的
风筝


再往北你能从峰顶看见一张无尽止的松林地毯
在那,云影
静止不动
不,在飞行。

2012-8-18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8 17:08:00

不错。味道挺正的。为什么要强调“男人”?也许是女诗人的独特感受吧?呵呵。确实感觉很独特,译成“男人”,全诗更有味道了。



不过,对“职业”的译法,仍然持保留意见。一。从全诗的大轮廓及其脉络来看,“职业”和“工作”都可以。但“职业”和英文的“work”还是有很大差别。二。从下行的"rest"来看,“工作”则和它呼应更近一些。



[ 本帖最后由 知不知斋主 于 2012-8-18 17:10 编辑 ]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2-08-18 17:30:23
回斋主:在这个句子里,我是更喜欢职业这个词去配搭。觉得有味道。至于男人,我就觉得是男人啊。明显是男人嘛。。我都没注意到你们全部译成一个人。。。

[ 本帖最后由 梁小曼 于 2012-8-18 17:37 编辑 ]
知不知斋 知不知斋主 发布于2012-08-18 17:32:54
回复 20# 的帖子
是。女诗人的感觉比男的更细腻,更敏锐。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5-03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816
  • 日志数: 19
  • 建立时间: 2012-04-22
  • 更新时间: 2012-09-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