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南村小寺 » 日志
未经博主同意,本博文字不得转载。联系[email protected]

唐吴越国元公墓志考略之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4-09 14:27:50 / 个人分类:随笔

璩氏碑

故淮南节度副使守信州刺史检校太傅钱唐郡危公庐陵郡夫人璩氏墓志铭。夫人皇考讳庆。庆,镇南军节度押衙充信州左厢都虞候。元昆讳悚。检校工部尚书知信州事。夫人世代悉居贵溪邑。夫人悉生四子:长男德图,节度馆驿巡官,官富都监副知朝散大夫,前守会稽县令,侍御史赐绯鱼袋。次男德昂,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次男德雄德威并修进士业。夫人祖字乃楚上大夫伯玉之裔也……自太傅中年薨背……于是秉持家事,严训子孙,故得今名……门风之内,礼义俱全,棣萼之中,文武将半,乃谓深山大泽,实生龙蛇。长适巡官乃学继晒书,才兼梦笔,不唯文房独秀……故太傅自远向依,洞明向背,避弋阳之兵火,就吴国之江山。殿下以太傅希代英贤,济时舟楫,锡旋前席,辟以上宾……巡官倾蒙,特奏银章兼升望邑阶高朝散侯,寻以四明军事务,继以富都牢盆委任……夫人素所安宁,忽闻寝疾,巡官以甘在意,仁孝关情,莫不遍选良医上药……以甲申年(为龙德二年,即西元922年)春三月廿四日终于四明郡之西私第,春秋五十有七……以其年八月癸酉朔十八日甲窆于鄮山之南偶,鄞江之东面,灵岩乡黄牛岭之源,礼也……(《璩氏碑》)

据朋友说,这块碑现在宁波某收藏者手中。出土地点与《元图碑》同。考墓主身份,实为元图之母璩氏——“公母璩氏,早亡。”(《元图碑》)《璩氏碑》之文史意义,补充和完整了《元图碑》中诸如危氏改姓、子嗣、墓葬地的记载。

《元图碑》中,对于危改元姓一事,具体落实到哪一代,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在诸如《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正史记载上,也没有确凿答案。但我们通过《璩氏碑》与《元图碑》的比较,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危改元姓,并不在危仔倡一代,而是发生在危仔倡亡故后,其子元图元德昭这一代,武肃王才改赐元姓的。《璩氏碑》没有提及改姓之事,碑额书“钱唐郡危公庐陵郡夫人璩氏墓志铭”,而非“元公璩氏”。在《元图碑》,却书“钱唐郡元公墓志”,并有“公本属危氏,太祖改赐姓元”的记载。

案《璩氏碑》,可知元图,实为元德图——德,实是其辈份序行。而《元图碑》中,载其“父讳倡”,而非“仔倡”,不知道是否也是这个道理。璩氏生四子,为元德图、元德昂、元德雄、元德威。璩氏亡故时,德图与德昂已从仕,德雄与德威还是读书人身份。

案璩氏卒于“甲申年”,即龙德二年、西元922年,其时长子元德图33岁。并可推算出璩氏生德图时为24岁。案《元图碑》载,“太师有二十一人公,则第十一子也”,可知元德图之前的十个兄长与璩氏无关,或是“少昏徐氏”所出。

案《璩氏碑》,璩氏卒年,“长男德图,节度馆驿巡官,官富都监副知朝散大夫,前守会稽县令,侍御史赐绯鱼袋。”——这就是说,璩氏在世时,元德图已官至“富都监副知朝散大夫”。案《元图碑》,“公首授镇东节度馆驿巡官朝散大夫守会稽县令……洎贞明三年吴兴太守治郡,授军事衙门推。龙德七年改知富都监事”。原来,我对“龙德七年”一说颇为疑惑(后梁末帝龙德年号仅三载),现在看来应是刊刻之误。元德图“知富都监事”,当在龙德元年或二年。而《元图碑》中的“昭信军节度判官检校司农卿”及“紫金鱼袋”,比之《璩氏碑》又高升了若干级,这都发现在璩氏亡故之后的事。

案《璩氏碑》,“(璩氏)终于四明郡之西私第,春秋五十有七……以其年八月癸酉朔十八日甲窆于鄮山之南偶,鄞江之东面,灵岩乡黄牛岭之源”。《元图碑》载“(元图)归命于董孝乡之私第,享龄六十有二,以壬子三月四日,宅窆于灵岩乡明堂奥之墟”。——可见元德图所言之董孝乡私第,在旧四明郡(或称明州)西首。而灵岩乡黄牛岭,或就是灵岩乡明堂奥。案今北仑地方史料,灵岩山在今大碶街道:灵岩山,又名洋山岗。大碶西南7.2公里。西属鄞州区……山以东旧称灵岩乡。还有关于“黄牛岭”一词条:玉几山,大碶西南7.2公里。海拔176.2米。东近黄牛岭,西接育王寺,南临鄞州区宝幢。形如玉几,故名。山巅有明烽堠遗址,俗称炮台山。清乾隆《镇海县志》作玉几案山。灵岩山与玉几山,皆是“大碶西南7.2公里”,灵岩山以东旧称灵岩乡。而玉几山又东近黄牛岭——因此可以推断璩氏和元德图墓葬处,在育王寺及灵岩山、玉几山之东。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