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的牧笛——漫谈郑德宏诗集《在路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9-28 09:27:31 / 个人分类:文艺评论



      我沿着青年诗人郑德宏诗集《在路上》的青青藤叶的脉管,走进了他诗歌的腹地。

        乡村,乡村的人,乡村的生活,都通过德宏多情的笔,写得十分诗情画意,哪怕极为平常的事物,也都让他注入诗的酵母,膨化为诗,如自行车、屠夫、垃圾桶……,也就是说,在他眼中,似乎一切都散发着诗的气息,流淌着诗情,只要他愿意,采撷下来,迎风一撒,诗雨的花瓣便纷纷扬扬。

        他的生活是否也和他的诗一样耐读呢?据我所知,诗人一直侍弄着他的一亩三分责任田,有时为人作嫁写点有偿文字,三口之家靠这点收入,肯定是不富裕的。每当别人说到或我想起郑德宏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黑瘦的他骑着后座上夹着几本诗集的旧单车,穿过闹市,走过两旁长满野草的小路,直抵正在扬花的稻田深处。

        生活虽然艰难,但德宏一直对诗情有独钟,理所当然,他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岳阳诗界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如果是一般人处于他的这种境况,即使不怨天尤人,也决不会这样投入地写诗,他不但写了,还过滤苦难,美化生活,留下明媚的底色与悠扬的牧笛。仅仅看诗,绝对想象不到他生活中的阳光远比诗中的要少,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我认为,以下两个说法至少有一个可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一、德宏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对家园故土的感恩膜拜,让他诗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尤其是家乡的风情、人物,以赤子般的胸怀去爱去亲吻,甚至包容或者忽略了丑陋。二、诗人不能容忍世俗的丑恶(以诗人的敏感决不可能视而不见),难以跳出生存的困境,便蓄意颠覆生活,在心中、在纸上制造出一个诗意的乌托邦,让自己这颗躁动的心安放在诗歌的精神家园,于是“庄周欤蝴蝶欤”的古老命题又一次发生在郑德宏的身上。这二者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只有郑德宏本人知道了。

        荷尔德林说:“人充满了劳苦愁烦,但还诗意栖居于大地之上。”这话于郑德宏的生活与创作或许可作一点不算十分隔膜的注释吧。

        细读《在路上》,似乎窥见了德宏隐藏在诗中很深的稻子情结:对江南农耕文化的酷爱。集中所有篇章在形式上绝对的现代化,几乎找不到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子,但其情结却是地地道道的“稻子”(与海子的“麦子情结”相似,只不过海子的更为沉重一些)。当然,这并不仅仅体现在题材上,还体现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哪怕有许多篇章没有直接表现乡村生活,就是写现代化街市的,也弥漫着稻子的金黄、鹧鸪的啼鸣、田野中苦艾的涩香。他诗歌的根系深扎在乡土母体的深处,农业文明的意象所散发出来的情韵始终氤氲着他,他的精神也始终飘泊在原野的上空。读德宏的诗,有一种走不出乡村,走不出家园的感觉,这是否意味着当代的缺失性?如果把它当作瑕疵看待,不能说没有道理,不是常常有人批评某些作品没有时代性吗?但如果把它当作德宏诗歌的优长来看,可能也不错。
        当人们远离现代化的时候,大有大旱望云霓的态势。一旦现代化迫近,许多人又觉得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它让你方便、快捷、舒适,但同时让你失去心灵的恬静,增加莫名的浮躁;而且城市的霸权话语,时时敲击着田园愈加脆弱的神经。此时,郑德宏们的出现便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从身心俱疲的人生战场上归来,泡一个好澡,换上干净的睡衣,在柔和的台灯下,翻开郑德宏的诗,走进阳光,走进田野,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补偿和平衡呢?于是,郑德宏诗就被人们视作人文关怀与一种文化的悲壮坚守,赋予了某种令人肃然的庄严。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时代性吗?

        德宏是一个孤独的旅人,他已在寻找诗神的路上执着地跋涉了十多年。说他孤独,是因为平时和他谈诗的人少;就是有人,恐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敷衍,甚至是鄙夷。他只能和古今诗人在书刊上交谈,和自己的心对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决不是诗人的荒诞与潇洒,一定和他的孤独与心苦有关。自古诗人多寂寞,但寂寞也成就了诗人。锦衣玉食、秦楼楚馆,是难以造就真正的诗人的。诗是文学的贵族啊,其高华、典雅,不是人皆可及的,不管是写诗,还是读诗、谈诗。诗歌能不寂寞吗?某一个时期的民歌热赛诗热,在服下政治阿斯匹林后,剩下了几首囫囵诗?中国号称诗国,自《诗经》起,写诗的有多少?读诗的又有多少?三千年流传下来的有多少?真正能让人们记得的又有多少呢?德宏耐得住寂寞,就意味着他将要抵达女神居住的城堡了。

        至于诗艺,我简单地说几句。诗集中象征化、陌生化、口语化等来自不同流派的特征和谐结合,通感、隐喻、移情、简化等技巧的娴熟运用,就可以让人得出非常肯定的结论——他是新时期诗学的产儿。还可以从作品中发现“横的移植”的痕迹,如《桔》等。新时期诗人大多曾把诗歌的生命吸管伸向西方现代派,郑德宏兼收并蓄地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在路上》里的大部分作品写得非常精致。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的可感性,即使是抒情也有故事,有细节,有画面,其中又隐含着喜怒哀乐。我称它为思想与生活的微雕,如《近期农事》、《布谷》、《南瓜》、《5月6日,湘北久雨天晴》……

        对于德宏的诗,我还想提点建议:牧笛声中加入一点金属的音响;诗意地栖居并非只有杏花春雨,也应有铁马秋风。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66
  • 日志数: 2
  • 建立时间: 2011-09-28
  • 更新时间: 2012-01-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