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詩(書)話》9:對《剪紙》的再「剪紙」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23 20:23:28 / 个人分类:评论

查看( 250 ) / 评论( 2 )
對《剪紙》的再「剪紙」——讀也斯小說《剪紙》今天]"b^FY

1v1x;DoTItI0江濤今天qfgH3L6c"kLq b,Bg1s
今天XO.p)?W'L2C)d
1.「剪紙」與閱讀《剪紙》
UUh)l;IG s!\0
L*IA"fc6fhk?0「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傳統的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常用有兩種方法:剪刀剪和刀剪。兩者都是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裁剪、或用刀刻劃,把疊好或折好的幾張紙(最多不超過8張)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
y\ua*m0
6Q%z }7g"i.i0也斯的小說《剪紙》初稿於一九七七年四、五月間,重修於一九八一年七、八月。在《剪紙》附錄的「初版後記」中,作者寫道:《剪紙》不過是一個愛情故事吧。同時也引用了阿爾伯第畫論中以納蕤思的故事談及對「觀看」問題的思考:「……你說繪畫是甚麽呢?若不是用藝術來擁抱清池的表面?」緊接著,也斯寫道:阿爾伯第用納蕤思的故事,大概因為納蕤思是第一個把兩度空間的平面,看作是有深度的客觀現實的人吧。納蕤思的迷戀悲劇是他誤讀池水的符號。
*t^#wqG)T(N4K(aCq0今天5v;Trq`2e zE!Xr
事隔多年,當我們以旁觀者或評論者的角度看《剪紙》的小說成型過程,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寫作與閱讀現象:《剪紙》的初稿,是作者對當時經歷的「七O年代中葉香港生活的種種幻象」(作為原型)的第一層「剪紙」,而重修稿則是第二層剪紙。至於「初版後記」中的自我闡釋,是第三層剪紙……再至於讀者的閱讀以及評論者的評論而言,那已是第N層「剪紙」了?今天3i#I6a d*V#P

!gB4IM;lsh.zs0今日再讀也斯寫於一九八二年的「初版後記」,細心的讀者該能讀出,年輕的也斯其實已在文中急切地說出了答案:「這故事(納蕤思的故事)總使我想了又想,不僅因為它是一個迷戀的故事,也因為它是一個關於觀看的故事。也許因為我在想這問題,所以也把這看成一個觀看的故事吧。我們在學習看自己,又學習去看別人,而這又是互相牽連的。」
M4a}"ml0
g:}iJ&Oez)M02.閱讀與批評(再「剪紙」)今天5MTDM g5G"RM~

m2{-mQ5f0從文字的表面上看,《剪紙》是一個不算複雜的故事——類似於納蕤思故事中清池的表面。小說分十二節,奇數節寫「我」——「看」——「喬」與「黃」的感情糾纏,偶數節寫「我」——「看」——「瑤」、她虛構的幻像「唐」、「我」的關係糾葛。今天1~tEUV2E
今天lI;fdl&dg+l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生活,其實並不止是一張人際關係的網,更是一張人與人之間「看」與「被看」視線所代表的生活經驗與道德判斷交織而成的顯在或隱在的人言之網。那不是簡單的黑與白,錯與對的二分法可定論的,許多的真實,往往在波光動盪、影像似真還假、晦暗不明的灰色地帶——如同小說中「我」對「黃」到處剪別人詩文,作為自己的情書暗中送給「喬」的評議:「他借它們來表達他蕪亂的感情。它們是面具,遮掩了他也坦露了他,保護了他也歪曲了他。」——
!T;dlh4g$E Ui(?0那就是納蕤思沉淪的地方!

!Hs9~3`czyN?0今天.zW`^!b m"v
那麼,我們在《剪紙》的幾個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是什麼呢?哪個是現實中的納蕤思,哪個又是池水倒影中的納蕤思?今天@cZ2Zo5ay5r

&nU{M`0小說中,作為「被看者」的「喬」,靈動、單純、清澈。「喬」喜愛名牌,愛好收藏漂亮的圖畫貼進剪貼薄。而另一個女子「瑤」,家境貧寒,敏感、倔強、偏執。她同時喜歡讀文言作品和現代風格小說,也喜歡畫畫和剪紙,但技藝仍未臻成熟。「喬」與「瑤」都是極容易深陷文字情感陷阱中「傷害並被傷害著」的純情(癡情)女子。 反之,作為「觀看者」的「我」與「黃」,也是深陷在文字情感陷阱中「愛並痛著」的男子。 今天)N:\,e z#x

1@ d8eR0R0仔細分析後,讀者會有這樣的疑問:在奇數或偶數節中的「我」是否就是男主人公「黃」與「唐」的一人兩身?「我」是否在通過這兩個虛構人物的處境,進行文字書寫影像的分析和自省:「我嘗試回想起一日遇見的種種,在那些未定型的時刻中……回想的時候,它們的形像變得明朗起來,容易接近了。」同樣,「喬」和「瑤」是否也是女主人公「她」的性格與行為的雙面?今天8U h"sx'mL'y

$w&dH x%RV%R2\0或許,一個人的性格是有「好」、「壞」之分的,但我們也知道,這世上絕沒有非此即彼的性格,正如也斯在「初版後記」中說的,透過小說《剪紙》,想表達的,是一個如何「觀看」的故事。作者樸素和厚道地寫道:「我想我們一定要學習,超過堂皇的文字、豪言壯語的激情,好好地看看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以此引申小說中那些文字意象繁複的象徵,或許讀者也可聯想到小說中作為雜誌編輯的「我」提醒的:(陳俗、套路的)文字可能是偽裝的丒角。抹上一層脂粉,又抹上一層脂粉,沒有真正面目——事實上,作者在安排每節的寫作上,也是別有用心的,通常前半部分寫人物的感情糾紛,下半部分,就讓文字圍繞編輯、寫作以及各類型藝術審美等範疇,透過不同性格的人物,展開「多聲部」討論:「既對文字寄託了無限希望,又同時對文字的力量充滿懷疑。」——但是,也正是文字「是他唯一賴以重新建立自己、與外面溝通、並且去改變他認為錯誤了的世界的力量。」
s2E{s9VX-pd0今天9t6y(imq9| l
行文至此,我想,我以「批評」 完成了對小說《剪紙》的第N層「剪紙」。至於是否是也斯在「後記」中提到的適當的「回音」,我且不去想——因為,關於「回音」,那又是另一個關於納蕤思有的讓人沉迷與沉淪的神話故事了——恰如《剪紙》中的「我」說:「我本來只是一個傳訊者,但因為我知道了內情,所以我變得也有責任了。」
Z"x;`Qn?BU(J0

-U2|)k7hk*_M&n020107
+D,c/Sz Q5yO0

TAG: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0-09-23 12:39:49
好的作品都是比较具有普遍性的,没看过原作,但在作者的介绍中发现他的一首诗很有意思:今天1]5dQ!]
p`5_SL6U

诗人,有明确的记认吗?/肥胖,还是纤瘦?/是男?是女?将要在山洞念诗/行动诡秘如一个间谍/在众人的喧哗中默默记录/转眼就会晒乾的雨的痕迹」。

\,mN$Z5X+khwww.jintian.net
问好,节日快乐!
eh+V
d Se\*h今天

wdamg        S/b4a[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0-9-23 12:50 编辑 ]
江涛(布咏涛)的个人空间 江涛 发布于2010-09-23 20:29:29
问好画梅!嘿,你的眼睛蛮利的呢。我第一次读你引用的这句诗时,恰巧作者也斯在旁。当时我一眼就被这句吸引了。!WZ0}M'YCo"a@
x,Q.UT[;{
E&e8?

当时我们好像正在谈到一个什么问题的,我的申诉是:别骗我了,你的诗不可能是这么简单的!
5m.X)E|$x        c-eXwww.jintian.net

Q7n} y)\        CX're"d6_
哈哈~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