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南村小寺 » 日志
未经博主同意,本博文字不得转载。联系[email protected]

琐记:“崇文”释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1-02 10:36:26 / 个人分类:随笔

“崇文”释义

钱穆先生之《国史大纲》云: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上列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希望

吾国之崇文传统,不止是狭义上的“文化学习”,而是钱穆先生所说,吾国传统文化之传承,文化本体之自我圆满——否则,就“等于一个被征服或次殖民地之改,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而已,进而演变到“变相的文化征服”。就象诗人柏桦所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食品,会改变一个民族的血脉基因。

吾国之崇文传统,因与“尚德”互为一体,所以有别于他国“崇文”概念。《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一个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成长路线,既崇文,又尚德,服务于祖国。“物格而后知至”,《大学》又云“致知在格物”,即是中国特色的崇文方式;“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即是儒家独有的尚德方式。崇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修身,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中国传统儒学的根基,是儒家典籍《四书》。其中《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士修学的根本准则——其核心,不仅是提供了儒士修学的方法论和行为准则,更是开创了崇文尚德的儒家思想体系。若《中庸》所载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故知、仁、勇三者,为天下之达德;读书人的终极追求,是他的道德、知识的和谐统一,吾邑先贤阳明先生有“致良知”学说,盖由此而来。崇文尚德,若放诸天下,即能渐次达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理想。

吾邑崇文书院,能以“崇文”为理想,冠之校名,传达了“文德双修”的办学理念,实是教学之幸,传统文化之幸。正因为有了“崇文尚德”的理想和努力,上接文献名邦之煌煌先贤,下承千载不遇之开放契机,传统文化和道德之复兴,岂不时日可待!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