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笳的“灵象”实验 (艺术评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2-28 21:11:28

查看( 126 ) / 评论( 0 )

    在当代艺术领域,郭笳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她近来的一组作品,却呈现独特的魅力。这组作品采取了投映与摄影结合的手法,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投映与布置和装置不同,它并没有在物质上搭建出一个人为的环境,然而在夜间,投映在视觉上对环境的颠覆却是强有力的。
    当一切黯淡下来,投映便如内心的视线射向外部。这不是观察,而是表述。它在混沌中游移,寻找与心绪契合的物象并与之合一,生成别具意味的“灵象”。荷塘、街市、房间、墓地等,都是它们的舞台,它们则是自由的舞者。
    它们是一群人、一对情侣、一个事件、一些动物或一道娇艳的光束。它们是空灵的、诡异的,同时也是温馨的富有情致的。从这些“灵象”中,不难分辨作者的心迹——纯真的喜悦、暧昧的情愫、对公众场景的另类解读和对灵魂归宿的神往等等。
    作者称,她的灵感来自对影子由来已久的关注和感动。在日常生活中,影子往往是被人们忽视的,但它们姿态万千,拥有另一种生命和语言。它们从属于实物,却独立于实物的丛林之外,以自身的方式生存。
    当代艺术大多缘自实物的组合,“灵象”则使那些发光的影子成为主体,使实物沦为从属的影子,这种主与客、虚与实的倒置,效果自然是精彩的和出乎意料的,艺术的价值不就在于出乎意料吗?。
    就技艺的方式而言,“灵象”与舞台美术有着更接近的地方,称其为摄影似乎不准确。因为它首先要通过投映的设计和实物的选择,营造出一个“象”来,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已经完成。但若将“灵象” 完好地捕捉到手,也是要有一些功夫的,犹如作家用笔来捕捉头脑中的幻想一样。
    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的形成,其合理性与内容有着至为重要的联系。“灵象”给人的直观感觉,便是宛如梦魇中晃动的幻影,具有天然的令人惊悸和震撼的效能。特别是作者以《消逝》作为作品的主题,更容易唤起观者的隐秘经验。试想以绘画的方式,将影象原样绘出,效果就远不如投映强烈。
    梦魇中的影象,大都牵扯人们最深的记忆,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消逝所指示的,恐怕更多地是美丽与韶华。当记忆熠熠生辉,伴随灵魂的搅动升腾起来,便显得格外璀璨、旖旎和痛切,那些没有温度的投影也随之变得灼烫了。实际上,艺术家都在以不同方式营造自己的“灵象”,郭笳的实验只是看起来较为直接而已。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8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4417
  • 日志数: 258
  • 建立时间: 2008-12-25
  • 更新时间: 2017-01-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