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評論兩篇

发布: 2016-12-08 16:09 | 作者: 高塔



        1.「詠而歸」-<赴宴>評析 作者:游常山
        
        <赴宴>高塔
        
        雲夢大澤讓出河道
        草,企足引頸
        夾岸捱肩,相送
        太陽從正午走下
        裸臂霧帔,芷蘭
        踏沅澧的水面
        聯袂疾趨,趕赴
        衣鬢拂處,香細
        漫過開懷簧片,甜甜
        搴裳去去何急?放緩,吸氣
        帖子不該漏寫,幻樓蜃殿
        吊灯雲縋空而下,翩翩
        風盪,雲盪,人盪
        凌步冉冉升起
        念拋卻,身子輕些
        盈盈縱躍,矗攀
        或水平、垂直劈叉,或懸項、倒掛旋轉
        曲子裁成的彩帶,飄揚
        偶停翅,地心引力饒幾次翱翔
        誰反抱琵琶,倒出紅霞
        剛入席,那個飛天
        
        Emily Kinch 是高空鞦韆舞者,高塔的這首詩狀寫,她在超過2000顆水晶的吊灯上,翩翩起舞的室內華麗場景。
        Kelly Lee說:「全篇羽翅生風,跌宕起伏的暢快,相信正是『念拋卻,身子輕些』這樣感觸過來的,至於『飛天』那一刻,才是真入席了!好一場藝術境界的演示!仙子印象。與它繁麗的演奏。」
        詩人以屈原的雲夢大澤讓出的河道為舞台,龍套的草夾岸相送,鳳點頭,芷蘭鏘鏘亮相,喜滋滋地趕赴一場宴會,聲音與影像交疊,虛實互換,「吊灯雲縋空而下,翩翩/風盪,雲盪,人盪」,平移來回幾次之後,「凌步冉冉升起」,舞者在高空變化各種優美的擺盪動作,「盈盈縱躍,矗攀/或水平、垂直劈叉,或懸項、倒掛旋轉/曲子裁成的彩帶,飄揚」在驚呼連連中,垂直上升,詩人透露,這場宴會在天上,赴宴的芷蘭其實是:「…反抱琵琶,倒出紅霞/剛入席,那個飛天」。
        溫任平先生說:「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灘 。 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白居易用文字述樂(音樂),高塔兄用文字述舞,今古互照,相得益彰。令人忐忑的程度與high index 成正比例。
        21行的<赴宴>飽含詩人一向注重的音樂性,並有他常交迭運用的令人眼花撩亂的電影鏡頭。
        
        什麼宴會?
        
        高塔的另一首詩<那個大同>
        
        <那個大同>
        高塔 2015
        
        可否?谷歌一下
        綿蠻黃鳥,止於丘隅,遠嗎
        誰到過這裡
        誰到過
        笑指,草頂著露珠,正跑
        如果草間,沒有風狂,雲瘋,臂揮得地動
        冷看,人兩種姿勢,等和不等
        如果人間,沒有歌熱,舞酣,腳跳得天晃
        談啥
        同與不同
        可以人不如鳥乎?遠嗎
        誰到過這裡
        誰到過
        可否?谷歌一下
        那個大同
        
        生命因個人意識而疏離,並因此,煩惱與痛苦,透過同體大悲(compassion),我們吹號敲鑼,趕赴盛宴,大同是一場慶典。
        論語先進,孔子聽曾點言其志:「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喟然歎曰 :「吾與點也。」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孔子嚮往的畫面,一派自然,在禮之上。
        
        <赴宴>是「詠而歸」。
        
         2. <高塔詩作讀後感想> 作者:朵雲
        
        欣賞高塔的詩作如同賞畫,詩人以文字繪景,擅長將大自然和人的精神領會凝聚起來,呈現出一種水墨藝術的簡潔畫面。
        人們常說:一幅圖畫勝過千言萬語,那麼一篇詩文又該怎樣扼要的去勝過千言萬語?相較於文字堆砌出來的美,詩人選擇了精簡。
        在極簡中成就了一種耐看的意象美,
        透過繁複的內在推理,引入步驟、層次等等的別緻剪裁後,令觀者頓生要領。
        
        <種雪>   高塔詩於 12/06, 2011
        
        呼不暖的街
        丁點繁華
        冷巾,脖子兜圍
        典明留聰,壓鼻墨鏡
        低斜,二胡
        弦犁心田
        一壟壟,種雪
        晚炊,家味
        弓收,晝收,琴斜揹
        吐芽聲,滿城
        二泉映月
        天盡雪
        
        這「種雪」的況味,從藝術創作者的心透過與天地的心靈達到昇華的共鳴、感應,並型成了一種迴圈時,這迴圈建立起一道橋樑,帶領讀者去領會其中的意境或神韻,讀者於橋上成為作家的精神見證者,在探求後最終化入的,乃是「拈花一笑」。
        個人非常欣賞作者在「度字」的時候,除了「保真」,也一筆勾勒出最飽滿的力度與美感。
        再舉一篇例子,看高塔如何揮灑豪邁與生動感:
        
        樹
        高塔 2016
        
        「樹!」,種子吐第一個字
        嫩芽頂著露珠
        對牆,對廈,對山外
        微曦,喊出
        根的後腳,水的前腳
        苗爭相,掬捧陽光
        苞藏,黃蕊韻事
        蝶點細碎花步
        塘畔,向秋叫陣
        蛙賴夏夜不眠群組
        
        掠翅過鳥,打枝童子
        成人攀折颱剩果實
        都說周遊,其實漂流
        枯也,斷也,倒也一條漢子
        到沼,拒改籍為草
        花萎葉黃,水面
        風拂鏡碎,道道柳影皆破
        來日,年輪放手
        耳邊誰說?記住
        倒下也要,像棵樹
        
        梁宗岱在「詩與真」裡說:「從細草幽花以至崇山峻嶺都可以毫無隔閡,揮灑自如地在筆下活現出來,作家選擇把繁的削成簡的,複雜的刪為至要的,堅固了本體,觀者的精神更為集中;換句話說,一件藝術品應該是「想做」與「能做」,「能作」與「應作」間一種深切的契合。譬如唱歌,放聲的未必動聽,拉破嗓子的不一定能動人,而在於抑揚高低皆得其「宜」,豈止,到該沉默的時候就不能不沉默,這樣的均衡與集中,正是一種力與美的實現。」
        可見,詩的演出,每個字都是一個角色,既然排在紙上就是被反覆考慮過的一個走位;高塔的每個字,是經過一番搓揉才煉出來的一個姿態或是一種眼神,這其中相互的支持與伸張,簡潔到少一個誰都不行。
        
        <春的繡鞋>高塔詩於 2012/2/15 
        
        春的繡鞋,悄悄
        繞枝,經苞
        輕香
        小捏鼻翼
        戲攀玉步搖
        來到,最冷
        心竅。
        
        就短短幾行,充滿了戲劇的張力。
        我感到,作者的匠心是內心生活的成熟與充溢,換句話說,字的安排,
        令我們貼近它的生命,再上去便是我們感到它的呼吸而忘記了作者的匠心,你已經看不出栽者曾有的心機與手跡,這便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切第一流的詩所必須到達的一種境地。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