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杜拉克與安徒生的《夜鶯》

发布: 2016-11-24 19:55 | 作者: 葉揚



        杜拉克與安徒生的《夜鶯》(Edmund Dulac & Hans Christian Andersen’s The Nightingale)
        日期:2016-05-07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當年在研究生院,博士資格考試之前,我的三位老師,分治中、英、法三國文學的宇文所安、海倫•范德勒和拜爾•尼克羅所組成的委員會,讓我自己提交六個課題,比較深入地進行研究和準備。其中“詩歌結構”一題,日後引導我寫成博士論文。當時所準備的另外一個題目,是鳥獸草木在東西方文學中的表現。記得那時就注意到西方文學裏的夜鶯,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杜鵑旗鼓相當。說起以夜鶯爲題的西方文學作品,除了濟茲的《夜鶯頌》以外,就數安徒生和王爾德的童話了。
         一八四三年八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家以遠東和中國爲主題的“蒂佛里”遊樂園對外開放,安徒生應邀出席了開幕典禮。同年十月,他再度遊園,在十一、十二號兩天,寫成了《夜鶯》這篇以中國爲背景、以中國皇帝爲主要人物的童話。僅僅一個月之後,此作與《醜小鴨》等故事一起,在哥本哈根出版的《新童話》第一卷裏刊發,頗受好評。故事裏的皇帝,依靠宮中一位廚娘的幫助,找到了深林中的夜鶯,十分寵幸。後來日本皇帝送來一隻人工製造的機器夜鶯,取代了真夜鶯的地位,後者飛回林中。人工夜鶯逐漸磨損,終於不再啼鳴。皇帝病重,奄奄一息之際,真夜鶯飛回宮中,徹夜爲他歌唱,連死神也爲之感動。次日早晨,臣工前來探視垂危的皇帝,他卻已霍然而愈。故事就在皇帝精神抖擻的“早安”聲中,戛然而止。這篇作品文筆十分詼諧生動,寓意也頗爲深刻。
        在濟茲一八一九年寫成的《夜鶯頌》裏,夜鶯是“不爲死亡而生”的“不朽之鳥”,詩人說他當夜所聽到的夜鶯的啼鳴,遙隔時空,“在遠古時代爲皇帝和優人所聆聽”。濟茲於一八二一年在羅馬仙逝,安葬於斯。安徒生一八三三年曾去羅馬遊歷。《夜鶯頌》是這篇童話重要的“互文”,這一點該是沒有疑問的。
        這裏是英籍法國插圖大家杜拉克爲這篇童話所作的幾幅插圖之一,是爲一部一九一一年在倫敦出版的英文版安徒生選集所作。畫的是皇帝得到人工夜鶯以後,朝廷裏掌管音樂的主司 (太師) 爲之寫成了二十五卷的研究專著的情節。以前介紹過杜拉克筆下的《魯拜集》和安徒生《海的女兒》的插圖,都具有中東色彩,這幅插圖卻頗爲不同。畫面上的太師,以手撫額,執筆疾書。從他執筆的手勢,案上的文房四寶(包括那隻青花瓷筆筒),屋中所陳設的几案、鼎彝、龍頭屏風、各種傳統樂器,一直到牆上那幅玉人吹笛的“畫中畫”,諸多細節,都看得出杜拉克竭盡所能要表現當時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的特色。此畫問世之年,中國改朝換代,地覆天翻,那卻不是畫家所關心的事了。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