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文革期间流传的“内部书刊”及手抄本小说微缩胶片

发布: 2009-6-14 09:45 | 作者: 赵一凡先生制作、收藏





       在七十年代,赵一凡先生为使当时在极小范围流传的“内部书刊”和手抄本小说不致湮灭,翻拍制作了大量的微缩胶片,北岛在他收入《七十年代》“断章”一文的后半部分讲述了他的手抄本小说《波动》创作始末,出于另一种忧虑时谈到一凡:
      
       小说脱稿后(1974年11月下旬),北岛首先想到的是赵一凡,一凡让把手稿留在他那里,“……见我面有难色,他接着说,你知道,我的公开身份是街道团支部书记,这里是全北京最安全的地方。” 但“……他那过于自信的口气,更让我不安。第三天下了班,我赶到他家,藉口修改,非要取走手稿。一凡眯着眼直视着我,大脑门上沁出汗珠,摊开双手,无奈地叹了口气。”
      
       “1975年2月初,刚下过一场大雪。”北岛再次去看望一凡,才知他已于1月28日深夜,因此类活动(当然还有其他更严重的“莫须有”罪名)被捕),“门上交叉贴着封条,上有北京公安局红色公章。”逃脱掉居委会的盘查,“让我犯憷的倒是躲在角落的苏制翻拍机(必是当时最先进的复制技术),如果《波动》手稿被他翻拍,落在警察手里,就算不致死罪,至少也得关上十年八年。我仔细计算翻拍所需的时间:手稿在他家放了两夜,按其过人精力及操作技术,应绰绰有余。”
      
       可能是北岛答应过,手稿交他保存,一凡才没有急于翻拍。
      
       从一凡被捕后的“搜查记录”上看,并未开列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胶片,目录中只有“底片46张、135胶片一卷”,另一便条:“比利时人的底片 75.4 搜出来的”却不知所指。
      
       编者   2009.6
   


地下流传的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和《九级浪》两书未经整理的胶片

             《贝多芬传》 傅雷 译


          微缩底片、洗印放大件及包装小袋


                                   

                    市局“搜查记录”所附便条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