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的红塔(六篇)
时光中的红塔(六篇)
那一丝惆怅
大学时的同学三番两次给我打电话,再三嘱咐我,有时间的话给他寄几条红塔山过去。我在想,这家伙肯定是又犯烟瘾了。当然,不是对尼古丁的依赖,而是对品牌的偏爱。毕业这几年来,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叫我给他寄烟。
我的这位同学是山西人,大学时我们住一个宿舍,他身材瘦小,皮肤黑黑的。他的理想是做一个长伴青灯枯烛的学者。我俩谈心的时候他经常说,考取复旦是他上高中就给自己定的目标,那里存放着点亮他职业生涯的火种。
大学的时光总是在模糊的幸福中悄然流逝而不自觉,转眼到了大四的下学期。开学前,我的那位严厉的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塞了一条红塔山在我的背包里,我到了学校母亲才告诉我,说是这个学期开始要找工作了,也得学着点抽烟。
但那条烟我一直没拆开,随手放在宿舍的抽屉里。可是有一天我偶尔打开抽屉,发现里面居然少了一包烟。当时宿舍里还没有会抽烟的人。我想,反正我就是玉溪人,红塔山就是家乡烟了,要是其他人,特别是省外的同学喜欢,也是对我们家乡烟的一种认可。想到这里,一种骄傲的情感也在我心里涌动起来。
有一天晚上,我那同学深更半夜把我叫醒,说是睡不着觉,要我陪他聊天。话题都是关于考研究生的事。考试在大四的上学期末就结束了,分数要下学期才出来。其实那天晚上之后的几天,分数就出来了。我和他都参加了考试,他报的当然是复旦,我报北大,期望都很高,所以分数出来前的等待是难熬的。
毕竟付出了那么多之后,谁不会去珍惜结果呢?记得考研复习那段时间,他早起晚睡,一天难得见个人影。我也忙着复习,大家都为了实现目标做最后的冲刺。但平时就算我和他在一起也绝不会提考研的事。因为考试的结果里暗含了太多的伤感,除非我们都如愿以偿,否则其中的痛苦失落必降于我和他。
哪天晚上他把我叫醒后吱吱语语半天,最后还是把话题绕到了考研上,平时一直积压在心里的苦闷突然间得到了释放。在窗外路灯的掩映下,听着断续的虫鸣,伴着其他熟睡同学若有若无的鼾声,我俩低声碎语,谈过去,说现在,聊未来,即便知道离别的伤绪早已在前方等候、随时都会与我们不期而遇,可我和他还是让谈话充满了希望和欣喜。
天快亮了,他说睡不着,想抽烟。我感到惊奇,问他什么时候学会的。他看着我笑了笑,走到我的抽屉前,拿出一包红塔山撕开包装,抽出一支就叼在嘴里。他看着我,我看着他,都笑了。
考研的分数出来了,他顺利地踏入了梦想的殿堂,而我落榜了。我们离别的那天他安慰我,叫我再考一年,说我一定会成功的。我笑了笑说:“我就留在玉溪了,这样你想抽红塔山的时候,无论在哪里,我很快就可以给你稍去。”
一路风雨话烟标
饶雨亭
如果说红塔是时代的产儿,那么说红塔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一路历经风雨,甚至是磨难,终于发展成为今天的烟草巨人也不为过。细品红塔集团各个年代所使用过的烟标,这一切就再清楚不过了。
从红塔的前身——玉溪卷烟厂诞生至今,使用过的主要烟标就超过100个,这些包装卷烟的每一个烟标,都是一面镜子,纵向地考察他们反映出的是,曾经作为历史参照物的红塔转变为在历史上打上自己印记的主动创造者的红塔。
直观地看,红塔烟标发展至今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可以称为“我们的时代”。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自己的时代”。九十年代至今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则是“红塔的时代”。
第一阶段,烟标的主题是热火朝天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澎湃激情。这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洗刷了百年的历史冤屈,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时代,中华土地上的没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新气象,新希望。不久红塔集团的前身玉溪烟厂诞生了。实现现代化的渴望,以各种象征的形式反映在烟标上和品牌名称上:刚出炉的滚烫钢水,架设在丛山峻岭的高压线纲架,把自然的蛮力转化为为人类生活服务的电站等等;品牌的名称也充满豪情壮志的词语,例如“雄伟”、“蓬勃”、“经济”、“公社”等。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做了临产前的挣扎后终于来临,并最终在整个国家推广开来。资源配置逐渐让位给了市场,产品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时的玉溪卷烟厂主动求变,顺应历史潮流,并积极地置身市场作为能动的主体开始了一系列在技术、管理方式、领导体制上的改革创新。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这时的烟标里出现了一批新面孔,他们都展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标识和元素:以“玉溪”命名的品牌诞生了,“阿诗玛”诞生了,以玉溪的旧称命名的“新兴”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他们肩负起了闯荡市场经济的使命,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借着之前红塔集团深厚的品牌底蕴,领先行业的技术设施,集团化的发展战略,支撑起了红塔集团的品牌兴盛。这就是红塔的烟标的第三阶段。“红塔山”、“玉溪”、“红梅”、等品牌和烟标形象历经时代的洗礼,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了红塔集团的品牌体系中的中流砥柱。销量节节攀升,再创辉煌。这时的红塔已不再仅仅作为历史潮流岸边的参照物,而是要在波澜壮阔的品牌大潮中独领风骚,给历史打上自己的烙印,成就“红塔的时代”。
“大经典”的出世不就是这样一个宣言吗?这一金黄色的烟标挟裹这“大时代,大经典”的口号冲入市场,掀起了一场席卷品牌世界的金色风暴。
走出红塔的每一支烟
饶雨亭
人们常说一滴水蕴涵着一世界,同样,走出红塔的每一支烟就是红塔集团的一个缩影。不论是品质、外观标识、品牌内涵,都凝聚着红塔人别具匠心的智慧和红塔集团独树一帜的形象。
走出红塔的每一支烟,都携带着独一无二的基因。每一支烟所采用的烟叶,生长在玉溪北纬23°19′—24°58′、东经101°16′—103°09′之间,海拔1500—
走出红塔的每一支烟,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还在1956年的时候,红塔的前身玉溪卷烟厂在一个小小的泥胚房里诞生了。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白塔,就屹立在东南面的小山顶上,悄悄地注视着这里的变化。工人们在狭小的厂房里用手工卷制着香烟。后来厂里的一个职工建议用这座塔作为品牌名称,并把白塔刷成了红色。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红塔现在已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六大的卷烟集团。山因塔而得名,塔因山而生辉,山又因烟而闻名,真是一个相得益彰的佳作。但最值得品评的,是红塔书写了一部民族品牌不断创新图强,风靡全国,击败“洋烟”的奋斗史。
走出红塔的每一支烟,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或者为消费者、或者为友情、为亲情,小则宏扬某种理念,大则传承民族的价值。“红梅”——借“岁寒三友”之一的梅,倡导相知相伴,鼓励帮助、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的友情。“恭贺新禧”——中国人的喜愿。虽然没有了旧时的鞭炮锣鼓大红灯笼,但在现代社会“恭贺新禧”一样给人们带来了红红火火、平安如意、锦绣富足的意念。“红塔山”——以“山高人为峰”作为品牌理念和广告词,传达了以人为本,开眼看世,托起消费者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三个理念。“玉溪”——取“上善若水”作为自己的品牌理念,既和中国文化传统的人文关怀一脉相承,又融合了奉献、进取、智慧的内涵。
走出红塔的每一支烟,都有一份责任。红塔作为一个企业,他的每一支烟都在为社会积累财富;同时红塔也是企业中的一个公民,他在希望工程、赈灾救济、文化体育事业、社会福利等方面,都主动担当起了一方社会责任和义务。不论是在省内、省外、甚至国外,当人们遭受贫困的折磨,遭遇天灾的侵袭时,都能看到红塔的身影。因此,只要拿起任何一支走出红塔的烟,他都映红了一片天,昭示着前方的一个希望。
方寸之中见大气
——红塔标识的启示
饶雨亭
方寸之中有天地,方寸之中见大气。——这是偶尔从“红塔山”小小的标识上得到的启示。
“龙腾天地之塔”以浓烈的“中国红”为主色,寓意出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温馨柔和的金黄色彩,则象征着大地的丰收,还使人联想到红塔集团雄厚的烟草基业及红塔集团走过的辉煌历程。
遒劲的红塔在四方背景上纵贯天地,使“飞龙在天”的祥瑞图腾得以完美地升华。红色塔身以刚劲明快的西洋式折笔线条与中国传统书法笔势巧妙融为一体,勾勒出锐气向上的“天地之塔”;一气呵成的造型,宛如企业与消费大众之间蕴含深邃、牢不可破的心灵纽带。聚拢在塔身周围的坚实框架,给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
“龙马抱塔”是红塔启用的全新产品标识。这宣告了红塔集团企业标识与产品标识使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更好地宣传企业形象,提升红塔品牌的影响力。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马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象征着腾飞,马象征着超越。龙马合在一起,则体现出一种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塔”是红塔集团产品“红塔山”的象征,寓意根基稳固,层层提升。一龙一马环抱红塔,加上表明红塔集团建厂时间的文字“Since1956”以增强历史感,让人联想到红塔集团的不懈追求和巨大成就。
标识整体设计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丰富的红塔文化底蕴,象征着红塔凭籍着深厚的烟草文化积累,扎根在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玉溪,勇于进取,自强不息,以市场为第一车间,为中外消费者和经销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山高人为峰”则有双重的寓意。从产品与消费者的结合来说,这里的“山”是指红塔山,“人”是指消费者。“山高人为峰”寓意无论 “红塔山”如何高大,消费者永远都在企业之上,只有消费者满意,“红塔山”才能成为真正的“高山”。这表明红塔以市场为中心,视消费者为上帝的经营观念。
“山高人为峰”所表达出来的攀登精神也概括出了作为卷烟消费主体的男子汉们,在现代社会中所应具备的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人生观。红塔与之共鸣,并意欲以自己的高度托起消费者的成就感。
另外,从产品和企业的结合来说,这里的“山”是指“红塔山”,“人”是红塔人。红塔山再高,也是靠红塔人的努力得来的。这是对“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天”的玉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山高人为峰”讲述了红塔人50多年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不断拼搏的奋斗史,表达了红塔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和管理思想,以及红塔集团和勤劳朴素的红塔人永不满足、积极进取、放眼未来、永争第一的追求和理想。
时光中的红塔山
饶雨亭
每个时代都有不可磨灭的记忆。在八、九十年代,胸前的兜里放一包红塔山,是十分让人羡慕事,因为这在当时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红塔山的品牌故事源于1959年。那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为表达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敬意,刚刚起步的玉溪卷烟厂里的工人加班加点,赶在国庆前夕特制了一箱卷烟,上面写着“送给毛主席”5个大字,送去北京中南海。
这一包烟以白色为底,上面的图案全是红色,红的塔,红的山,红的云……印证了那个年代的“红色浪潮”,尤其中国人本来就把红色看作喜庆的颜色。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二十多年后,红塔山红遍了大江南北。
最先发现红塔山价值的是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商人。80年代初期,广东沿海地区时有卷烟走私现象,“洋烟”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他们来到云南,惊喜地发现红塔山在口味、质量、外观等多方面均可以与外烟媲美。这些精明的生意人马上做起红塔山卷烟的生意。“到云南买烟,然后卖到广东,热火朝天的买卖使这批生意人成了第一批百万富翁。就这样,红塔山走向了全国。”有人回忆红塔山最初的“走俏”时如是说。
市场是永远变化着的空气,在市场尚未完全放开的年代,能够买到红塔山,是件让人自豪的事。有一件事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1994年,两烟交易市场上,很多买主为了把红塔山卷烟弄到手,互相比价,红塔山从第一次每条65元的报价被买主们炒到100元,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二级批发价,还有人高高地举起认购牌。最后结果出人意料,玉溪卷烟厂宣布当日不愿意成交。不愿意的原因在哪里?很多人不理解。雄心壮志的玉烟人解释:红塔山不应只成为贵族消费品,它应该流通到更为广阔的地方,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当今的红塔山是男士们亮相的当家烟,是酒桌宴席上的必备品,是社交场上的大红娘,是倒烟爷的宠儿,是制假销假的热门货”,这样的热况一直持续了近10年。外国人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万宝路”,海外留学生风趣地说“抽起红塔山,不忘我家乡”。中国喜爱红塔山的人数量非常之多。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红塔山的再度辉煌寄予了希望。红塔人明白:红塔山不复兴,就不能代表红塔集团复兴。红塔山需要在浴火中重生,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痛苦的历程。
“山高无限,人自为峰”,红塔山一步一步重新回到人们的心中。红塔山品牌树立起“硬汉”的形象,半个世纪以来,红塔山在荣誉面前没有变质,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用自己的真实故事诠释着拼搏、超越、进取,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红塔山精神。
今天,红塔山在人们的手中传递,传递着的依旧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价值,一种梦想。
体味红塔
饶雨亭
说我是烟民,可能不够格,因为我没有烟瘾,没有每日雷打不动的抽烟时刻,没有非要抽烟才能活下去的欲望。但也有偶尔为之的时候,比如和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抽上一支烟,所谈的话题会越来越多,有时这此话题还真会随着丝丝青烟而天花乱坠,变得丰富多彩。
所有的烟,放到我嘴上,没有特别引人的味道。我的一个朋友山山则不同了。他有一次出远门,遇到几个五湖四海的朋友,酒饱饭足之后突然斗起烟来。他们把各自带去的本地烟打散后放在桌上,关掉灯后每人抓起一支烟来猜,看看谁能猜中手上的烟。结果,只有山山把所有的烟猜出来,并且,在一把杂乱的烟中,他一闻就猜中那一支是红塔山。这种本事,我就望尘莫及了。
近几年来,由于自己做了一个广告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关注产品,关注品牌。这才发现,我们身边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因为熟视无睹而被我们经常漠视了。并且,这种漠视更多的时候也变成了熟视无睹。我们就生活在漠视当中。
说来惭愧,我在离聂耳故居只有七八米的小巷里住了十多年,每天都从聂耳故居旁边走过,但是在十多年的光阴里,我从来没有走进过这间平凡的、处于闹市中心的小屋。在我心目中,不管外面如何喧闹,这间小屋依然是那么沉寂。直到今年初春,我的一个会拉小提琴的朋友启明从广州过来,第二天一大早非要去看聂耳故居。我说有什么好看的,我从来没有兴致去看。此话一出,让他大感吃惊,他说,那是一个圣地啊,你们都不去朝拜,还是玉溪人吗?
这一问,问得我无言以对。我第一次朝拜了聂耳故居。在穿越了百年时空的小屋里,在百年沉寂的空气中,聂耳活生生的气息从一张张老照片中扑面而来,大有踏雪寻梅的感觉。我从心底说,久违了,真的太久违了。在聂耳的大理石雕像下,启明告诉我,在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一进大门的右边就是一座聂耳的半身雕像,那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聂耳雕像。
之后,我主动提出,去看看红塔山。启明爽快地说好呀。
其实,启明不知道,对于红塔山,我也是从来没有去看过,但我不敢说。在到玉溪十多年的光阴里,我听许多朋友谈过有关红塔的轶闻,以及红塔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女朋友来看他,他带着她去看红塔,平时话少的他一时间平添了许多的有趣的话题,后来俩人结婚了。每每说起,他都要说,感谢红塔。还有一个写诗的朋友,喜欢月明星稀的时候,一个去看红塔。那时,红塔周围还是一片荒坟。他每每讲起,都让我想起鲁迅坐在坟中的那张不同寻常的照片。
现在,我和启明再也体味不到朋友们多年前可以体味到的境致了。红塔山已经变成了一个诺大的公园,也不用步行,开车就可上去。我有些遗憾,本来以前可以体味的东西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在可以望掉帽子的红塔下,启明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啊。我说,这个城市以前就叫新兴州。
送走启明后,我在手机上写下了下面的话发给这位远方的朋友——
你的到来,让我体味到以前没有体味到东西。我们无不在时光中悄然消失,但心灵的体味则永远存在于我们周围。
TAG:
我的栏目
标题搜索
日历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29 | 30 | 31 |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8642
- 日志数: 144
- 建立时间: 2010-05-27
- 更新时间: 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