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18 15:55:33

查看( 166 ) / 评论( 1 )
.






                                                   激进的中国高铁建设








作者:卫志民





       我国的“高铁”是在刺激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开始密集建设的,并不完全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需求所致。我国经过十几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整体上看交通运输网络早已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了,就总体而言,我国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还比较低。在正常的情况下,高速铁路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与一国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一个渐进过程,不会出现我国现在这样的集中爆发。中国的高铁建设太过激进。  

  我们之所以会出现现在这样一个各地“高铁”集中上马的局面,是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必然产物。我们的高铁项目都是政府项目,而不是商业项目。只要中央政府批准,这些项目公司就能够从国有的银行拿到贷款,国有的“商业银行”并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他们常常根据领导人的讲话、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红头文件来发放贷款,而不是根据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这样的商业原则来进行项目选择。只要有政策依据,这些银行的领导人就不用担心发生呆账、坏账,因为政策性坏账是可以不付责任的。拿全体储蓄者的钱、利用全体纳税人的钱为本地区人民谋取福利,何乐而不为呢?代价共同承担,利益地方独享,地方政府在高铁项目上的投资冲动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  

  高铁的超前建设,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资源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意味着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一方面是政府项目能够获得充裕的低成本资金,即使难以赢利也无所谓,只要事先做出一个可行性报告声称能够赢利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是许多民营项目无法从以政府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中得到价格低廉的资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距离我们还想当遥远。  

  脱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的高铁的超前建设,其价格必然是“昂贵”的。这个昂贵与两个方面的要素有关,一个就是“超前”,一个就是“国有”。脱离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消费水平,其高成本基础上产生的高票价自然让消费者感到昂贵。而“国营”也必然导致高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冗员、浪费、低效率总是与之结伴而行的,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只是在市场失灵领域才设立政府企业的原因。京津高铁投资130余亿元,运行一年就亏损了7亿元。已经运营的高铁没有一条不亏损的,将要运营的高铁如果不辅之以关闭与之竞争的高速公路、减少航线、停开普通列车的措施的话,也很难预期其能够赢利。  

  在行政力量而不是市场力量推动下建设的高铁,通常还会以牺牲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为代价,快速列车、高速列车开通的同时,低速列车往往就被强制停运或减少运能,而不去考虑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经常自嘲的“被高速”。“被高速”属于一种强制消费,强迫消费者为这些不合时宜的政府项目捧场,强迫消费者陪着高端消费群体“享受舒适”和“节约时间”。不是所有的时间资源的节约都是对资源的所有者有利的,你会去什么地方都乘坐出租车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主权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什么样的运输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应该通过领导们开会来决定,而应该由消费者通过“货币选票”来决定。通过投货币选票的方式进行选择,就不会出现超前与滞后的情况。能够在竞争中胜出的就是合理的。  

  在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消费者的时间还没有那么值钱,消费者还不愿意为速度和舒适度支付过高的经济代价,消费者有更为迫切的需求需要用有限的金钱来满足。人人都喜欢高档轿车,但大多数理性的消费者不会卖掉住宅来买一辆高端奔驰轿车。这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在家庭内部进行资源配置和在宏观经济层面进行资源配置的道理是一样的。  

  工程技术人员总是会强调高铁带来的快速、舒适,但这不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考虑的权衡与选择,如何能够使建设高铁的这几百亿元得到最优的利用。速度和舒适是有代价的,你不会为了速度和舒适去哪里都坐飞机,除非是公家报销。如果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使自己掌握的工程技术能够有用武之地,就仅仅强调高铁的优势而对其所带来经济代价避而不谈,就很容易误导决策者。当决策者多为工程师出身时,就尤其危险了。  

  技术人员也经常会告诉我们高铁的零排放,这也不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从经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高铁列车本身没有排放,但高铁作为一种高耗能的运输方式,在巨大电力消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炭排放。能源专家告诉我们,时速350公里的一个动车组,奔跑一小时就需要排放7.3吨的二氧化碳。高铁是高速的,更是“高碳”的。  

  至于利用建设高铁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拉动经济,我们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拉动经济,我们可以通过打破行政垄断的方式来拉动经济,我们可以通过解除经济管制的方式来拉动经济,我们可以通过在竞争性经济领域取缔固有企业的方式来拉动经济,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创新降低经济系统运行的摩擦力的方式来拉动经济,为什么要使用扭曲市场机制、抑制市场力量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呢?照这样一个方向走下去,我们最终恐怕要通过修筑“金字塔”来拉动经济、解决就业了?  







.

TAG: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0-04-18 16:00:49
不上大项目 ,地方ZF怎么捞钱?怎么创造业绩和GDP?

中国的高铁还想修到西欧呢!喝喝,多好啊,届时有几万万亿人民币可以玩了,,,,,

个见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5-02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4167
  • 日志数: 553
  • 建立时间: 2010-01-23
  • 更新时间: 2010-05-2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