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那里地广人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17 22:23:47

查看( 163 ) / 评论( 3 )
.
.







                                      工程师测出玉树地震,曾上报国家地震局








作者:肖明 胡雅君





   “地震预测要重视资料共享”  

  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让山西省地震局侯马地震台工程师余向红感到心绪复杂。  

  此前一天,他在地震预测卡片填上了一份短期地震预测的报告上报国家地震局。他预测,在2010年4月14日到2010年4月17日之间,在北纬32.7-33.7度、东经95.8-96.8度的范围,即青海玉树附近,将发生5.0-5.5级的地震。  

  他预测的时间和地点都对了,但是震级有些误差。“我以前预测过很多地震,错报和漏报都很多,报对的占了比较少的一部分。”他说。  

  而这次地震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导致,机理是什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与汶川地震关系如何,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余向红和国家地震局台网中心原首席预报员孙士鋐进行了采访。  

  《21世纪》:这次地震的成因是什么,与前不久发生的唐山地震有无关系?  

  孙士鋐:目前地震的原因还在研究之中。  

  我认为与唐山地震毫无关系,但是此次地震和之前的汶川地震有一定关系,因为它们都是处于青藏块体。这次7.1级地震发生之前当地发生过一次4.7级地震,之后又发生了一次6.3级地震,我估计在未来可能还会有5级左右的余震。地壳活动的能量不可能一下子就释放完,还会有一些中强度的地震发生。  

  《21世纪》:全球地震是否进入活跃期,成因如何?  

  孙士鋐:我认为现在进入地震活动的多发期,成因方面可能是因为受地球活动周期性影响,可能是地幔对流导致。  

  《21世纪》:在地震预测上,你是用了什么样的预测方法和仪器?  

  余向红:我从1990年代开始研究地震预报,在多年摸索中,我自己创新了一个叫“强震远场震兆”的方法,能够对地震时间做到准确预报,并且可以用量的方法计算震级、地点。在2004年的时候国家地震局曾经派人来要过这个方法,但是最终有没有推广不得而知。我用的仪器是伸缩仪和水管仪,这样的仪器在台质较好的地区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地震。  

  《21世纪》:预测地震是个世界性难题,为什么很难时间、地点和震级都对?  

  余向红:错误预报当然有自己本身水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仪器方面原因,还有我手头的资料只有侯马一个台,如果我有四五个台的资料就可以相互比对,降低错误率。我之前为了可以看到别的台的资料,也向上级部门申请过,虽多方努力,但是最终还是无果。  

  我测出地点和时间,主要通过仪器。但是因为仪器安装标准不高,仪器工作状态的灵敏度不合适,仪器维护不到位,造成资料干扰,再加之资料有限,导致在报震级的时候精确度不高。这方面今后要改进的话,还需要中国地震局支持,比如协调统一仪器安装标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及时更新。  

  《21世纪》:地震预测比较难,在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方面,我们能做什么?  

  孙士鋐:现在处于地球活动比较频繁的时期,我们国家需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公众在发生地震时能够合理应对,进行自救和他救工作。  

  余向红:如果中国地震局领导重视,地震预测这块是可以做好的。需要重视地震仪器的调试,资料的共享。在地震预报途径方面目前只有填卡片,通过邮局邮过去的方式才承认,但是我们是在震前三四天预测,再走邮局就来不及了。应该允许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预报地震。  

  相关分析:亟须建立分级且严谨的地震防御系统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目前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大约在400人左右,伤者逾万。国务院已紧急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  

  地震和余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摧毁了震中附近玉树州结古镇地区85%以上的房屋。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紧急进行中,玉树州已成立地震抢险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于玉树州地处偏远,通讯不便,并属高原地貌,气候异常,夜间温度很低,给救援工作制造了一系列障碍。大量灾民在零度以下的夜间低温下,将面临无居所的困境。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玉树因经济不发达,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而言,更易逃生和救援。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青海省政府曾紧急下达2009年115号文件“关于印发青海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规定:对省内中小学校分别开展抗震加固、提供综合防灾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果洛州玛沁、玛多、达日三县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加强,对省内其他地区按照7度加强。但是,此次玉树7级地震依然发生大量校舍倒塌、较多学生被埋的情形,令人感到遗憾。  

  如果对青海地震构造带进行总体描述,我们会发现,青海的地震构造带非常繁复,叹为观止。青海境内有4个8级地震构造带、11个7级地震构造带和9个6级地震构造带。4个8级地震带例如经常大地震的阿尔金地震构造带、东昆仑地震构造带等等,其中2001年昆仑山口西就发生了8.1级大地震;7级地震带包括托莱山—冷龙岭地震构造带、柴北缘东南段地震构造带、茫崖—油沙山地震构造带、五道梁—曲麻莱地震构造带以及乌兰乌拉湖—玉树地震构造带。其中,乌兰乌拉湖—玉树地震构造带此前最大的震级为6.8级。而且,乌兰乌拉湖—玉树地震构造带发生的地震此前监测都为震群型地震。  

  在1990年代,青海地区各地震构造带被认为是极有可能发生地震的,但是大部分地震预测都落空,所以在随后的各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上,划定的地震危险区中青海的数目越来越少。直到2001年昆仑山口西的8.1级地震爆发,对青海地震趋势预测有所改变。不过,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随后迎来的是少有的地震平静期。但是汶川大地震似乎激活了唐古拉地震带。而且强化了1900年以来的一个“经验性规律”,就是8级巨震之后的两年,中国大陆西部地区易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只有1906年新疆沙湾8.0级、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没有响应这个规律)。如果掐指算来,2008年汶川大地震很可能引致2010年的玉树地震。尽管这一规律仍然有效,但是人们并不把玉树看作是“强震后的诱发7级地震的区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东昆仑断裂构造带上,认为该构造带的东、西大滩段,玛沁—玛曲段的危险性更大。  

  玉树地震再次清晰地向世人指出,那种依赖地震预报、划定地震可能危险区的做法往往是“不得要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地震可以模糊判断,但又是异常“狡猾”,只有建立完善的、全面的、有分级但却要高度达标的地震区域防御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地震悲剧,否则留给世人的将又是一声叹息。









.

TAG:

云从龙发布于2010-04-18 03:41:26
地震到来像fuck
玉树地震后,看新闻联播,就是这个孙士x对全国人民说:
本次玉树地震之前发生了4级地震,接着就是玉树的7.1级地震,完了又来了一次6.0级地震。所以,这次地震是由前震、主震、余震三次地震组成的。
当时我在吃饭,差点吐出来:这种问题需要你来对全国人民说嘛!
fuck的时候,有前戏,有高潮,还有收尾,是地震像fuck还是fuck像地震,我真的难以分辨了。


1.jpg


清水江边有个罗汉坡 清水江 发布于2010-04-18 15:45:20
号称罚客的潮艇

清水江边有个罗汉坡 清水江 发布于2010-04-18 15:46:20
被耽误的130分钟
.




作者:丁东





       截止15日16时30分,青海玉树大地震统计己有760人死亡,243人失踪,11477人受伤。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数据还会上升。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没有发生前震,玉树大地震之前可是发生了4.7级的前震,当中有宝贵的130分钟。如果地震部门足够重视,紧急应对,政府有没有运用现代传播手段,紧急通知民众避震,减少伤亡的可能?人命关天,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地震部门应当反思。不久前,我看了一部名叫《掩埋》的纪录片,写了一则感想:  

  对于当今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最近海地、智利连续发生特大地震,全球关注。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有24万多人丧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又有将近9万人遇难。特大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不可避免,人的伤亡能不能避免?这是政府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许多公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大陆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说法是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像唐山、汶川这样的地震,现代科学预测不出来。连《南方周末》这样的媒体,也发表长篇报道,附合这种论调。主流的舆论,是否符合事实?还是权力部门为了推卸责任营造的谎言?独立电影人王利波摄制的纪录片《掩埋》,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做出了有力的回答。  

  片中采访了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黄相宁、北京地震队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华北组组长汪成民等专家,他们在唐山地震前,历经艰难,向国家地震局发出了准确预报。还采访了当年山海关一中地震科研小组负责人吕兴亚、唐山乐亭红卫中学地震科研小组负责人侯世钧、唐山二中地震科研小组王书蔚、李伯齐夫妇。他们以简陋的仪器观测地电、磁偏角、水氡的变化,持续不断地做出记录,抓住了地震前一系列宏观异常,也向有关部门正确预报了唐山地震。当年青龙县科委的王春青,回忆了他把汪成民发出的临震信息带回县里,县委做出防震预告,创造了全县无人丧生的奇迹。片中还展示了作家张庆洲保留的青龙县委书记冉广岐的录音,是他毅然决定向全县百姓传达临震信息。他掷地有声地说:别人拿乌纱帽当乌纱帽,我拿乌纱帽当尿憋子,我考虑的是全县47万人!片中还展示了很多文献档案:七十年代的地震界内部刊物、写给国务院的相关文件、中学老师观测用的图纸、国家地震局关于青龙县避震成功的简报。这部纪录片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唐山地震不但有前兆,而且专家和基层群防群测人员都有正确预测,是国家地震局某些人失职,未能提请中央政府做出防震预报。二十四万多人丧生,超过东京大地震,成为20世纪全世界一次地震死亡人数之最,历史教训太惨重了。  

  我虽然不认识片中的人,但通过自己接触的一些事感受到,地震预测在中国首先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大概七、八年前,朋友张冠生说,看到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稿,不知能否寻求公开出版的机会。这就是唐山作家张庆洲的《唐山警示录》。我向张冠生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郭沂纹。郭沂纹拿到了张庆洲的书稿以后,颇感兴趣,力主出版,社长、总编都认同,编辑排版设计也做好了。这时总编参加一个聚会,在饭局上说起本社将要推出这本新书。席间有人说,这样的题材最好事先和国家地震局沟通一下。没想到沟通的结果是地震局告到中宣部,中宣部不但制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这本书,而且给其他出版机构打招呼,不许出这本书,致使张庆洲的书稿被冷藏了几年。直到2005年,才由《报告文学》杂志推出。后来在上海出版单行本以后,发行还是受阻。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地震事先到底有没有预测,预测者是谁,预测意见是怎么说的,是否报给了政府决策部门,政府是怎样对待的,再度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2008年毕竟不同于1976年,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很快,网上便披露了耿庆国等专家预测5月8日前后10天阿坝一带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信息。一般人的反应一是震惊,二是遗憾:这样的预测为什么没有引起高层的重视?也有网民怀疑:是否真有耿庆国其人?耿庆国预测是否真有其事?恰好,我有一个朋友叫徐海亮,他不但和耿庆国本人很熟悉,还参与了他们的天灾预测活动。徐海亮告诉我,他5月20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证明耿庆国和他的伙伴正确预测汶川地震决非谣传。他们后来公布,预测报告在2008年4月30日用机密件报给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秘书长马凯和中国减灾委、中国地震局,提醒他们从5月份开始,在兰州以南至川甘宁交界地区将发生6到7级地震。后来在面对媒体的时候,民政部减灾委的司长王振耀承认收到了这个报告。  

  当然,有人也会以科学的名义吹毛求疵:汶川地震是8级,你预测6到7级不准确。这种狡辩不值一驳。6到7级还不该重视吗?如果政府领导真的采信了6到7级的预报,还不该让老百姓防一防吗?如果有预防,能死这么多人吗?  

  中国不是没有成功避震的先例。1975年2月4日的海城地震,因为辽宁省委书记李伯秋、毛远新在得到专家预测信息后做出了避震的决策,大约减少了10万死亡。再有就是本片讲述的冉广岐,根据汪成民等人的预测意见做出避震决策,青龙县倒了七千间房,没死一个人。耐人寻味的是,青龙县避震成功,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奖励,在国内却讳莫如深。国家地震局发了简报又迅即收回。影片的意思很明白:青龙县能做到的事,唐山等其他地方为什么没有做到?人们一联想,有关人的误判和失职就无法掩盖了。  

  从另一面讲,谁做出避震的行政决定,谁就要冒政治风险。如果通知老百姓避震,结果地震没有发生,轻则被嘲笑,重则干扰生产生活,影响社会秩序。1975年9月底,毛远新向毛泽东汇报了海城地震情况时,毛泽东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毛泽东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毛远新说:“地震后,外面把这次成功预报吹得很高,但我总觉得有偶然性。上午发了预报,下午动员群众出来,当晚地震就来了,纯属巧合。”毛泽东说:“是偶然,但也反映必然,某种程度。”这段历史,由于毛远新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被判刑,很少有人提起。  

  面对决策的两难,我认为,政府的名誉是小,百姓的生命是大。限于当今科学的水平,预测地震确实达不到预报天气的精确程度。政府领导人在得知有专家预测大震临近之际,能否及时做出决策,告知百姓,尽可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伦理考验。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如何权衡轻重?我主张,宁可宽容政府误发地震预报,不可纵容政府漠视专家的预测意见,牺牲广大平民百姓的生命安全。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都应当昭示这样的结论。  

  可惜,无论是当今政治权力的掌握者,舆论权力的掌握者,还有地震专业学术权力的掌握者,都不想正视这个血的教训。如此下去,必然如唐人杜牧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这个意义上,王利川导演的《掩埋》,是一部对中华民族高度负责,对人类命运深切关怀的警世之作,是当今中国纪录片少有的杰作。当今中国的影视界的主流是发财至上,娱乐致死,歌舞升平,取悦权贵。在这种世风中,王利川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我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并且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外国人,看到这部片子,从权力的掩埋中获取鲜血和生命的启示。  






.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5-02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4167
  • 日志数: 553
  • 建立时间: 2010-01-23
  • 更新时间: 2010-05-2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