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车票价格的十句大实话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02 01:07:35

查看( 97 ) / 评论( 0 )



作者:周克成




  自从薛兆丰于2001年发表《火车票价还不够高》一文之后,每到春运,关于火车票价是否太高的争论大战就要上演一遍,十年以来,从未停息。让人庆幸的是,网上舆论已经从一边倒地反对薛兆丰,转变到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支持薛兆丰的观点。如茅于轼、吴敬琏、周其仁等学者都曾明确表示价格太低是火车票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如下观点主要来自薛兆丰关于火车票的系列文章:

  一、火车票价不够高。车票高度紧缺,是因为价格太低;火车站拥挤不堪,是因为价格太低;黄牛党大发其财,是因为价格太低。这一点从火车票的二手市场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只要价格上涨了,就自然有人愿意让出车票,车票的争夺也就不再显得那么激烈,那么难得。

  二、票价低并不能造福穷人。打眼一看,票价低了穷人就买得起,实则不然。因为票价低了穷人也未必能买到。价格太低,车票反而更容易流落到有钱有势的人手中。无论是要靠排队还是靠关系竞争火车票,穷人都不是有钱有势者的对手。要排队穷人时间更少,要走后门拉关系穷人根本就没有机会。

  三、票价低无助于增加火车票供应。压低火车票价格,并不能让铁路工人工作更积极,不能让铁道部门因此增加半节车厢,亦不能让列车运转效率更高。相反,火车票价太低,还降低了铁路部门增加列车服务的动力,只有更高的价格,才能鼓励火车站方面加开更多的列车,提供更好的服务。即使是国有垄断企业,也会被金钱打动,而且会比行政命令更加行之有效。

  四、无论票价高低都只能有一部分人能坐火车回家。火车票就那么多,能回家的人也就那么多,无论通过价格、排队、关系、实名制、抽签还是任何其他办法分配火车票,都必定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回家。

  五、价高者得是分配火车票的最佳办法。用这个办法分配火车票的最大好处,是能让火车票直接流转到最需要火车票的人手上。当然,许多人都会说自己是最需要火车票的人,但是,如何让人相信?乘客数以亿计,如何去鉴别谁最需要火车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家竞相掏腰包,谁最需要,谁就最舍得花钱。大量消耗在排队、拨电话、与黄牛党周旋等环节上的劳动力,是一种谁也无法从中得益的损耗,中国每年都要经历一次这种全国规模的劳动力损耗。

  六、铁路垄断与火车票分配无关。铁路交通当然是行政垄断的,这确实可能渐少了火车票的供应。但是,这和火车票分配问题毫无关系。而目前最紧迫的、人们面临的问题是,在这有限的供应下,应该如何分配火车票才更合理。而不是在探讨要不要打破垄断之类的话题。

  七、“刚性需求”并不存在。有人认为对中国人而言“回家过年”是一种“刚性需求”,所以不管火车票价格多高,都一定会很拥挤,一定会有很多人排队,一定会有黄牛党。这是那些人太惯于人云亦云了,其实只要对比一下飞机票销售情况就可以了,既然回家是一种“刚性需求”,那人们为什么不掏高价买飞机票回家?要么看看自己的身边也行,在任何城市,任何一个春节,都能看到许多人留下过节,为什么对这些人而言就没有“刚性需求”?答案很简单,“刚性需求”是某些虚伪的经济学家编造出来自欺欺人的词汇。如果价格不到位,任何需求都刚性需求;只要价格到位,刚性需求就会变成柔性需求。

  八、黄牛党没赚穷人的钱。不管火车票的票面价格是多少,消费者回家的意愿决定了火车票的真实价格,而这笔钱本来是要流到铁路部门手中的,现在票面价格偏低,让黄牛党凭空多了赚钱机会。因此,这笔钱实际是铁路部门的,不是消费者的。

  九、价格规律与市场状态无关。有些人说之所以要搞价格管制,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但问题是,就算市场不健全,那价格规律也会起作用,也一定会有人去争夺那些稀缺的物品。而要高效地分配这些物品,价高者得就是最好的办法,参见第五条。进一步说,价格管制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一边指责市场不健全,一边维护价格管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十、火车票实名制无济于事。实名制同样无助于火车票的增加,它最多增加人们的购票、乘车成本,而到头来,还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回家,人们要买票,还是得排队,还是得跟黄牛党周旋。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实行火车票实名制,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反映买不到火车票就是明证。黄牛党并未消失,只是转变了形态,变成替人排队,替人打电话,替人制造假证件等。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5-02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4167
  • 日志数: 553
  • 建立时间: 2010-01-23
  • 更新时间: 2010-05-2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