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南村小寺 » 日志
未经博主同意,本博文字不得转载。联系[email protected]

伯施五绝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2-04 10:57:07 / 个人分类:随笔

伯施五绝

 

《新唐书》载: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太宗皇帝把虞世南的德行和忠直放在了前两位,而文学和书法其次。——因德行和忠直关乎国事民生,而文学的辅政功用相对不那么明显。就虞世南之德行、忠直和文学,和其兄虞世基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前两者都是背其道而行的。

首先是德行。《贞观政要》载:宇文化及杀逆之际,其兄世基时为内史侍郎,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身代死,化及竟不纳。世南自此哀毁骨立者数载,时人称重焉。《北史•虞世基传》载:其弟世南素国士,而清贫不立,未曾有所赡。由是为论者所讥。孝悌两者,是传统道德的基本,有“入则孝,出则悌”之古训,孝对父母长辈而言,悌虽指弟对兄,亦可广泛到兄弟姐妹间的亲近爱护。而孝悌准则,在虞世基和虞世南两人身上似乎截然不同,最后导致了“时人称(虞世南重”和“由是(虞世基)为论者所讥”的结果。

古时之名士,往往身体力行,甘心贫寒,这是素士修炼成名士的必要条件,如同古时高僧在山间隐居、结庐、参道,然后悟得真果。《北史》载:(虞世基)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情,文理切,世以为工,作者无不吟咏……其继室孙氏,性骄淫,世基惑之,恣意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俨入世基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新唐书》载: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虞世南在陈及隋的数十年里,“躬贫约,一不改。(引同上)”追求过于奢华的物质生活,要求得到更大的政治权力,这些欲望导致了官员失却原有的从仕初衷——也是一个官员的物质生活腐败和精神道德沦丧的开始。人生追求之不同,导致最后人生结局之不同——这是关于德行的直观的,和可量化的部分。

其次是忠直。《北史》载:世基知帝不可谏正,又以高、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谄取容,不敢忤意。盗贼日甚,郡县多没,世基知帝恶数闻之,后有告败者,乃抑损表状,不以实闻。是后外间有变,帝弗之知也。《新唐书•卷一百》载:虞世基得幸炀帝,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封)伦阴为裁画,内以谄承主意,百官章奏若忤旨,则寝不闻;外以峻文绳天下,有功当赏,辄抑不行。由是世基之宠日隆,而隋政日坏矣。时纲纪汩振,宇文述、虞世基用事,官以贿迁,唯矩挺节无秽声,世颇称之。据虞世南本传载,唐高祖亡后,因陵墓营制规模问题,虞世南屡次上奏,声称“今所卜地势即平,宜依周制为三仞之坟,明器一不得用金银铜铁,事讫刻石陵左,以明示大小高下之式,一藏宗庙,为子孙万世法,岂不美乎!”太宗皇帝因此才“稍稍裁抑”;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虞世南卒)后数岁,(太宗)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这又是臣子之忠直、奸邪两端。若是世基不败或世南不显,世间民众承受的苦难可能要多一些,相反则是良性发展、民众受惠。

最后,关于文学。《新唐书》载: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清劲之意,当在劲字。而世南淡泊明净。文若其人,此亦为两人性情或境界差距。另,在《隋书》中,隋炀帝对世基和世南两人的态度也可以说明:世基貌沉审,言多合意,是以特见亲爱,朝臣无与为比;炀帝虽爱其(即虞世南)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杨广舍长取短,当他最后面对白绫一刻,不知是否后悔过“取合意、弃峭正”的用人方法?

当然,世基并非天生堕落,这是其在仕宦生涯中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日渐偏向,最后造成一门血族都被杀戳殆尽的祸端。而世南抱朴守拙,磨刀六十载方露其锋利,虽年已老迈,但性情志向和做人准则都未曾改变。因此,唐太宗才盛誉其五绝之美,才得以悬图凌烟阁、陪葬昭陵。身后荣耀虽无用,但后人可鉴!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