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记梦》赏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1-13 16:38:28

原文

     苏轼《江城子记梦》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背景

     《江城子》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刚到密州任(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十六岁时,与当时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识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低调。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一问一答,严丝合缝。苏轼问她其它书,她也约略知道。后来,她又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和嘱咐。所以,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实乃比花解语、比玉生香的贴己人儿。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苏辙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王弗的去世,无疑在生活上、感情上对苏轼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正是由于与妻子情深意笃,生者的思念才是那样的长久。
     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后来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
     十年忌辰,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苏轼梦见亡妻王弗。在这个本来就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闯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汹涌澎湃难以遏止。苏轼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写明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词的上片则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逐句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自然是茫然不知了,而活着的人对于逝者不也同样茫然不知吗?“十年”时间,与后面的“千里”距离,不论长短,都是有限的。但是,当 “生死”二字,化作一座大山,横亘在恩爱夫妻之间的时候,千赶万赶也赶不过去,千求万求也求不过来,就是永无休止的了。谁都明白,生者与死者是不能会面的。这里“生死”两字,道出两个世界,用得十分沉痛。因为“生死”二字不是艰难险阻,苏轼怎么也绕不过,躲不开。使其后面的“两茫茫”不仅有了“全无所知”之感,而且有了“永无所知”之感。而这种永无所知的煎熬,竟然已经煎熬了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赏析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未尝一日去怀。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矛盾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没有刻意地思量,但也时刻未曾忘怀!
     东坡性豪爽,不是自艾自怜身世之人,况且经历了十来年宦海浮沉,恐怕也没有多少时候去刻意思念亡妻,所以自有“不思量”句。可是那种溶入灵魂的相思,却是挥之不去的。每次伏案疾书,都仿佛妻子在旁边磨墨。每次挑灯夜读,都好像妻子又送来夜宵。一举一动,一行一止,都有妻子的影子萦绕在自己身旁。苏轼怎么能忘,又怎么能忘得了?
     柳永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表达的相当于青年时代的爱情,热烈而浪漫,但是却容易消退。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则是共经忧患的中年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却淡雅隽永,历久弥坚。苏轼本来就提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于是便表达得如此的含蓄委婉和刻骨铭心。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赏析
     王弗死后,迁葬于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山,而此时苏轼则在山东密州,何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身边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说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的孤寂清冷!自己呢,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也无处诉说。其实,即便坟茔就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够相互“话凄凉”了吗?这种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进一步烘托了苏轼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重逢的遗恨。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赏析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既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喻了自己的仕途沧桑。
     “相逢”,死者依然如故,而生者呢?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沧桑,颠沛流离,倍尝艰辛,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此时此刻,死者与生者若能相逢,肯定也是“不识”的了。
     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担心妻子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这里,在苏轼的想象中,亡妻是不变的,是音容依旧的。只担心妻子认不出自己,而一点都没有担心自己认不出妻子。这说明苏轼心中的夫妻情感始终停留在绛苞初结的一瞬,而未曾有一丝改变。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其实上,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深情,早已突破了父训。

     “夜来幽梦忽还乡”赏析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正是由于“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铭心的思念,才产生了诗人的梦境。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甚至连生死的距离,都没有了。
     “小轩窗,正梳妆”赏析
     往昔的美好时光重现在眼前——小轩窗下,妻子对镜理妆。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小轩窗下的梳妆场景,可以合理推想一下。苏轼在哪里?必然就在正在打扮的妻子的身旁。在干什么呢?一是欣赏,二是帮忙。
     在十年的夫妻情缘中,两人感情极好,又都不拘小节。诙谐的苏东坡为妻子画眉弄妆恐怕也是有的,顽皮的妻子调过头去在苏轼的脸上擦胭脂估计也少不了。苏轼与王弗相濡以沫的共同生活中,闺房之乐便如同不断绽放的花朵,点缀着相互的人生。
     而如今,花朵依旧含笑,只是,就算静静地望着王弗梳妆,也永远不可能了。这朵璀璨的花朵,突然间,就具备了让人痛彻心扉的力量。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赏析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却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里与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映照。一说情思萦绕,怅惘空虚;一说纵使相逢,苦不堪言。蓦然相逢,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好梦终会醒,又如何能够让这个梦一直做下去?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赏析
     词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
     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恸。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想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唐代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从冢中出,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苏轼化用其意,遥想亡妻在清冷的月光下,在“千里孤坟”处眷顾人世、难舍亲人、摧肝断肠的凄凉处境。此典用得贴切,不着痕迹。并由于作者刻意用了“料得”这样一个主动词和“年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单位,使之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而且增添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使本词产生了双重的生死怀念之情,词的重量顿时倍增。

全词赏析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
     诗人选用《江城子》词调写悼亡之作,恰如其分。如上阕“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再如诗人化用“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填出“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与上阕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的特点,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这在词的内容的开拓上有它的独特意义。在此以前,文人填词,多半为应歌而作。到苏轼才开始有所转变,不完全为应歌而作,转而表现情怀。不但扩展了词的题材,对词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读此词,明显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能听到作者撕心裂肺的恸哭之声,能感受到作者悲怆沉痛的思念之情,能品味到作者感天动地的痴情之心。

友情链接:单亲女孩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195
  • 日志数: 18
  • 建立时间: 2009-11-06
  • 更新时间: 2009-12-3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