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中我走上一座桥,此岸是往事,彼岸未可知。时间的河水流去,也许文字可以留下一些瞬间。一个人书写,另一个人阅读,就完成了默默的交流。或咫尺天涯,或渐行渐远,本是缘分或命运。

“性情中人”是绝种动物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4-28 14:34:49 / 个人分类:此刻我博故我在

查看( 365 ) / 评论( 17 )
    在现代汉语里,“性情中人”是个褒义词。然而仔细想想,这四个字的意思就和汉语里许多词汇一样,有些含混。我不通说文解字,也不敢学于丹教授那样把中学语文课当学术卖。好在人们用“性情中人”形容别人时,虽然反映出自己的认识水准,一般还不至于太离谱,顶多是用词不当。需要留神的是那些以“性情中人”自居的人,轻轻松松地就把装疯卖傻犯混牛皮轰轰正当化了。
    平时最看不出性情的人,大约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岂止性情,在公共场合,他们往往连表情都象是编过程序的。人本是有性情的,所以在一些私人场合,尤其是酒后或者走背字的时候,我也见过一些做官的朋友的真实面目,或有趣,或无趣。不过,总需掩饰内心的人,无论如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我想,所谓“性情中人”起码要是习惯而不是擅长真情流露的人。然而,中国人富于聪明才智,老于人情世故,习惯的是看碟下菜,巧言令色。有些人喜怒哀乐毕形于色,往往只是神经兮兮,情绪容易失控而已。

    我没有考证过“性情中人”的出处,印象里,它原本是一个晚近的文人用语,形容那些淡泊潇洒,率性佻脱的高人。比如“我醉欲眠”的陶渊明,或嘱力士脱靴的李太白;至少也是纵情享受,无意功名的袁枚,李渔一路的文人。在革命年代,在凡事先问阶级属性的日子,讲究性情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性情被肯定,是文革后解冻的一环,是走向个人自由的一步,虽然我们关于自由的认识依然混乱,我们是否珍惜自由也颇为可疑。“性情中人”的使用频度候开始高起来,忽然变得通俗,似乎和武侠小说的迅速流行有莫大关系。李寻欢,张无忌这等行侠仗义,快意恩仇,敢爱敢恨的小说人物,特别适合感情长年受压抑时的需求,虽然韦小宝才是最多面也最接近真实的角色。能够深入人心的杜撰人物,并不见得是因为象真的,更多时候只是因为符合人们的幻想与期望。我的感觉是,中国文学里的所谓正面形象大多如此,倒是那些坏人往往入木三分。
    我倒希望自己是个性善论者,可是我的理性和经验总在提醒我,事情并不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里,真性情固然感人但很少见,丧心病狂的事件却时有发生。我更希望自己多看到曾经的亮色,憧憬光明的未来,然而历史的阅读需要严谨,容不得把它当成一个小姑娘涂脂抹粉。如果一寻找“性情中人”就得向上追溯一千多年,那么他们是不是已濒临绝种了呢?自然,标准不妨放宽,只不过语言的使用和许多事情一样,宽则滥。现在“大师”,“不朽”随处可见,让活人闹心、拿死人开涮,反衬出当今之世流行的是文字的浮夸与速朽。
    汪曾祺先生是他那一代人里很出色的作家之一,我读过几位后辈作家怀念他的文章,写得很有感情,看来汪先生为人谦和,人缘是极好的。后人说汪先生,常以“性情中人”言之。我读他的文字与人们对他的回忆,觉得汪先生难得在既十分熟悉市井文化,又一生常存文人情怀。说汪先生人情练达,闲散自得,也许更确切一些。“性情中人”的一层意思是特立独行,是不谙世故或超出世故的痴心人,以我对汪先生的浅见,似乎并不合适。
    钱钟书先生的大才是上个世纪后半叶在中国鲜有其匹的。且不说他那其实没多少人读得懂和读完过的《管锥篇》,即使平常与朋友在南沙沟家中聊天时,钱先生也是才气纵横,放情随意,倾倒众生的人物,古今中外,上天入地,亦庄亦谐,刻薄有趣。然而,钱先生好象又是一个警醒甚至谨慎的人,表达思想极其曲折,或根本就不说或不想让人读明白。留在新时代的旧知识分子,大多极关注现实政治而又噤声无语。钱先生在社科院几十年,总是温和超然,谈笑风生,要到九十年代中,才出版《槐聚诗存》隐约流露心曲,如“何时榾柮炉边坐,共拨寒灰话劫灰”。(《王辛笛寄茶》,1974年)又如“魂即真销能几剩?血难久热故应寒。独醒徒负甘同梦,长恨还缘觅短欢”。(《代拟无题七首》之七,1991年)最著名的当属那一阙沉痛的《阅世》:


阅世迁流两鬓催,块然孤喟发群哀
星星未熄焚余火, 寸寸难燃溺后灰。

对症亦知须药换, 出新何术得陈推。
不图剩长支离叟, 留命桑田又一回。


    秀木易摧,在世变频仍的年代,生存本能,社会本能压倒一切也是不得已的,严格意义上的“性情中人”能否存活都很难说。不过,我也没有悲观到以为他们是绝种动物,反倒相信他们正如同生命一样生生不已,只是他们命中注定历尽挫折,几乎不可能成为公众人物。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思路迥异常人,目光柔和清澈,经常满怀同情心地搀和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里,或者在我看来毫无必要地批判一些他以为谬误的人。在中国人最不缺的利害判断方面,他一直少根筋。我曾经几次提醒他我以为必要的一些功利考量,一边说一边想电话那头到了三十多岁依然象孩子一般的眼神,说着说着就开始心虚,开始觉得自己俗不可耐。几年以后,他觉得自己在帮助别人,结果把自己送进了监狱。那是另一个故事,在这里不说也罢。在我心中,这位朋友是最近乎“性情中人”的,虽然我不知道他如今出狱后过得好不好,今后又会如何?

TAG: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08-04-28 14:53:11
不是“性情中人”已经绝种
而是这时代仿佛已经容不下他们,总有一种力量在逼迫着我们每个人在能够性情时不性情。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伪性情,那样的人花样繁多,不谈也罢。
嘘堂的个人空间 嘘堂 发布于2008-04-28 15:06:04
性情,俺想人天生是都有的。而后来还常在“性情中”,大概每不脱一种价值认定和坚持。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4-28 16:33:05

QUOTE:

原帖由 李大兴 于 2008-4-28 14:34 发表
    在现代汉语里,“性情中人”是个褒义词。然而仔细想想,这四个字的意思就和汉语里许多词汇一样,有些含混。我不通说文解字,也不敢学于丹教授那样把中学语文课当学术卖。好在人们用“性情中人”形容别人时,虽然反映出自己 ...
呵呵,大兴兄在做知音难寻之慨叹吧?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4-29 01:39 编辑 ]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08-04-28 22:48:50
文人墨客里,自古不乏的是伪“性情中人”;到了文化荒芜的当下,颇多以粗鄙为“真情流露”,更是等而下之,只能称为小混混。这是去年写的专栏文章之一,字数限制,已经屡屡蒙编辑手下留情,未尽之意,只好岁它去了。
军持发布于2008-04-28 23:35:33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性情也。——不知道是否记错了?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4-29 01:29:02

QUOTE:

原帖由 军持 于 2008-4-28 23:35 发表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性情也。——不知道是否记错了?
人有癖也未必就可与交,以其未必就真性情也。——不知道是否搞错了?


环顾"今天论坛",有僻者不乏其人,,,,可与交者,,,,,不多,,,,,,此感受不独我一人有之吧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4-29 01:38:20

QUOTE:

原帖由 李大兴 于 2008-4-28 22:48 发表
文人墨客里,自古不乏的是伪“性情中人”;到了文化荒芜的当下,颇多以粗鄙为“真情流露”,更是等而下之,只能称为小混混。这是去年写的专栏文章之一,字数限制,已经屡屡蒙编辑手下留情,未尽之意,只好岁它去了。 ...
“性情中人”的定义各人不同,探讨起来,瞄的不是同一个靶子.

比如我对“性情中人”的定义,,,,我认为是传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此文和<魏晋风度今不传>问的是同一个问题

古人之情怀   今人多不配  -- 奢侈   这种情怀不是谈出来的  是他们在当时的一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

一己之见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4-29 02:33 编辑 ]
嘘堂的个人空间 嘘堂 发布于2008-04-29 02:59:41
人不可无癖,似乎是《幽梦影》里的话吧。
海客兄很好玩,其癖也深欤?:)
斤斥折拆发布于2008-04-29 05:27:45
性情中人?这句算不算?
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
秦松龄(1637¬—1714年)字汉石,又字次椒,号留仙,又号对岩,江苏无锡人,清初诗人、经学家。秦松龄富有文采,著述颇丰。松龄官庶常时,顺治帝召试咏鹤诗,有“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之句,因示阁臣曰:“此人必有品。”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4-29 10:41:29

QUOTE:

原帖由 嘘堂 于 2008-4-29 02:59 发表
人不可无癖,似乎是《幽梦影》里的话吧。
海客兄很好玩,其癖也深欤?:)
呵呵
吾不自知有何癖?

问好
柏桦发布于2008-05-03 08:36:48
人无癖的出处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典出张岱<陶庵梦忆>卷四中一文<祁止祥癖>.在此,特别指出,告之军持与嘘堂.我所引张岱这一句是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的<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一书,它也是"明清笔记丛书"系列中的一本.
南北的个人空间 南北 发布于2008-05-03 10:07:42
其实是以粗鄙甚至下流为招子,引人注目而已。一旦“功成名就”,就又做了卫道的先生。所谓的“要做官,先造反,后招安”,很多人还在走这条路线。

QUOTE:

原帖由 李大兴 于 2008-4-28 22:48 发表
文人墨客里,自古不乏的是伪“性情中人”;到了文化荒芜的当下,颇多以粗鄙为“真情流露”,更是等而下之,只能称为小混混。这是去年写的专栏文章之一,字数限制,已经屡屡蒙编辑手下留情,未尽之意,只好岁它去了。 ...

南北的个人空间 南北 发布于2008-05-03 10:10:22
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这个好。

QUOTE:

原帖由 斤斥折拆 于 2008-4-29 05:27 发表
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
秦松龄(1637¬—1714年)字汉石,又字次椒,号留仙,又号对岩,江苏无锡人,清初诗人、经学家。秦松龄富有文采,著述颇丰。松龄官庶常时,顺治帝召试咏鹤诗,有“高鸣常向月 ...

斤斥折拆发布于2008-05-03 10:35:48

QUOTE:

原帖由 柏桦 于 2008-5-3 08:36 发表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典出张岱卷四中一文.在此,特别指出,告之军持与嘘堂.我所引张岱这一句是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的一书,它也是"明清笔记丛书"系列中的一本. ...
哈哈。

<陶庵梦忆>/(明末)张岱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幽梦影>/(清)张潮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
斤斥折拆发布于2008-05-03 10:37:35

QUOTE:

原帖由 南北 于 2008-5-3 10:10 发表
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
这个好。

这个真的好。

问好南北君。
嘘堂的个人空间 嘘堂 发布于2008-05-04 18:28:48
要不是柏桦兄说起,还真不记得老张也说过这话呢.呵呵,<陶庵梦忆>也读过,不甚细.
这个版权纠纷蛮好玩,老张是明末人,1597年_1679,<陶庵梦忆>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乾隆四十年(1794年)初版行世;小张是清初人,1650年才出生.按年龄看,这官司基本可判老张胜诉
心船的屋 心船红玫瑰 发布于2014-03-14 09:35:38
我倒希望自己是个性善论者,可是我的理性和经验总在提醒我,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这样自我剖析的太罕见了。敬佩!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5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78948
  • 日志数: 59
  • 建立时间: 2007-12-31
  • 更新时间: 2008-01-1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