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中我走上一座桥,此岸是往事,彼岸未可知。时间的河水流去,也许文字可以留下一些瞬间。一个人书写,另一个人阅读,就完成了默默的交流。或咫尺天涯,或渐行渐远,本是缘分或命运。

传统不是培养会打鸣的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1-10 14:09:43 / 个人分类:此刻我博故我在

查看( 301 ) / 评论( 14 )
(本文原来的标题是“触摸无言之美”,发表时被编辑改成以上标题,呵呵!我理解编辑的苦心,毕竟,没有多少中国人还关注“美”的话题,“会打鸣的鸡”或者“心灵鸡汤”要吸引眼球得多)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固步自封的老大帝国,被坚船利砲左右开弓打得发蒙,还在要求外国使节见皇上时磕头。如此被轰出来,就难免走得踉踉跄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改造思想、富国强兵、立足世界。在这个过程里,传统文化多受到负面批判,连新文化都在刚开花时就被扬弃,只留下一枝。关于新文化运动,八十年代李泽厚先生的“救亡压倒启蒙”曾流行一时。套一下李先生的句法,百余年来一直是“国家压倒文化”,这也是从梁任公的“中国之学术思想,常随政治为转移”化出来的,谈不上有何创意。
    到了今天,我们不仅有了压倒一切的稳定,而且经济高速成长,长成了世界工厂,据李敖先生说是汉唐以来未曾有的盛世。乱世激进,盛世保守,也是很自然的事。再说中国人历来有发达了就修家谱的习惯,所以近来绍述传统的风气越来越时尚了。然而,经过许多内忧外患,长袍马掛经历中山制服后改成了西装牛仔、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孔家店更是给打倒了好几次,连许多古迹文物都在“史无前例”的革命岁月里一起被泼了出去,如此折腾,其实不需要陈序经先生以降的众多激进呼吁,我们已远离了传统,徘徊在一个不中不西、非驴非马的转型时代。把毁了的古庙重新盖起来油漆一新,主要功能是增加旅游景点;不是办个国学院、电视上侃侃经典就能弘扬文化的。

    我无意做考察动机的腹诽,宏大叙述背后的实际目的古已有之,“立德、立言、立功”早就把道德功利混在一起。我留意的是,现代中国人的历史观里,有一处其实颇为明显的自相矛盾。一方面,相信历史有必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一方面,继承“人定胜天”的狂妄,满怀创造、改写历史的雄心。由此出发,许多知识分子的思维框架走不出文化决定论的窠臼,回归传统也好、西化也好,方向相反,思路相近。于是“立言”现代化成了“弘扬”,其实就是宣传的意思。谦虚一点的说是“普及”,但同样是自信手中握有真理,教化芸芸众生的居高临下。借用哈耶克的话语,这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历史的必然规律,在预言家或乌托邦那里是可以找到的。一些重要人物虽然可以影响历史,然而其意志终难左右充满偶然变数的历史。近来相当流传的对文艺复兴或文化复兴的呼唤,无论内容是西是中,大约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上个世纪是革命的世纪,到了后革命时期,传统究竟是什么似乎也已模糊。我以为,传统是多元的,虽互有交集,但不可一以论之。从文化上讲,至少有士大夫文化与庶民文化之分;从思想上讲,儒、道、释是三个独立的单元。儒家的道德伦理在陈旭麓先生说的中世纪是主流意识形态,浸透全民文化,再打倒几次怕也依然流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与判断能力。流得溢出来,便成就了新儒家。“新儒家”是个很驳杂的讲法,未必准确。从熊十力到牟宗三、从钱穆到余英时这些大家,或有指证孔孟思想为普世价值者,但最多是想要打通中西哲学,使儒学现代化,仍然谨守治学的分寸。时下兼任“国学热”推手的儒学者们,学问如何且不论,那份重建道德、为帝王师的热中是显而易见的。偶尔会闹个为统一大业推崇施珢的八卦,至于往美国倒了六个假老婆的那位学者,想必已被一致斥为“儒林败类”了。
    从全局看,流传至今的许多意识和无意识换多少身西装也化不去,而业已流逝的文化再怎么穿汉服也找不回了。未来的事情,其实谁也不知道。一个在华尔街做资深股市分析家的朋友,工资很高,炒股十战九墨,曾在喝高时畅谈:我干的这行跟算命差不多。关于还未发生的时间,理论再精致,思辩再缜密,也未必和一位竖着布幡在街边练摊的盲人先生打的卦有太多不同。不过,对于个人,倒可能用一句海德格尔式的话语:过去存在于现在之中。问题在于,活在现在里的个人,需要安静地阅读典籍,而不是喝心灵鸡汤,朝着会打鸣的鸡的路上走。感受历史,触摸传统需要自觉地反思,而不是高考式的学《论语》,参考些二手解释的复习资料。

    如今一提传统,就容易想到道德。这自然有历史原因:在中国道德一向是立国之本;更有其现实原因:缺什么想什么。其实,不应忽略的是非主流的传统,比如老庄。关于老子,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道可道,非常道”,而越广为人知的也就越众说纷纭。庄子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先被后世儒生注解成出世,到当代干脆成消极了。我倾向于,老庄本来是与孔孟对立的:无是非、无言、无为。无奈儒家的主流地位树立后,老庄被边缘化,被融解,成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注脚,失意文人心灵的补品或鸡汤了。与儒家从人性善恶出发,以社会秩序为目的而走向道德体系不同,老庄以人性回归自然为指向,关注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而走向与天地合一。与儒家的功利理性思考相比,老庄更多是审美感性领悟。与儒家致力于界定人的社会角色与功能相反,老庄所强调的是人的本真与逍遥,接近西方的个人与自由的观念。
    道家思想在六朝之后鲜有发展,却是古代诗词审美意识与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无论诗话、词话,还是书法、画论,空灵无迹,意在言外可以说是古代审美观的主流。超出语言的美感,换言之就是无言之美,是不可言说的。说句跑题的感想,这或许是中国古代文学书画具有独特美感,但缺少美学系统著作的一个理由吧。
    道德体系的功能是规范人的行为,在时势迥异的现代,想要恢复它的愿望和孔子痛感礼崩乐坏,希冀回到周公时代的期待一样渺茫。我倒是以为,在少数个人的心中,传统会一直存在,尤其老庄思想里的境界、自由精神会有人理解。毕竟,对美与自由的向往是人性的一部分,与人的存在同在。这向往有如秋夜里的烛光,若隐若现在风雨飘摇之间,总有人把它点亮。

    1996年夏天,两位大学同窗阖家来看我。我们在八十年代初一起留学,在异国共读大学本科、研究生,走过青年时代。我们性格迥异、思想不同,但在平淡岁月与人生转折中保存了信任与回忆。那一年,我们已相识十五年,从我悄然离开那个倚山傍水的大学城也已七年。见到他们,我体会了一次“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在各家妻儿入梦后,我们同饮了一夜,静静地说些往事。他们走后不久,某个难以入睡的夜晚,月光分外明亮,我坐在后院抽烟,写了下面的七律。记得进入九十年代后,曾经历长时间的失望,是在那个温暖的夜晚,独自触摸无言之美,忽然想到,即使上帝死了,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光,他的世界便有了光。

丙子年夏有朋自远方来(1996年)

故人把酒话平生
书剑经年两未成
世事棋局久做客
树云沧海总关情
聚应有醉夜犹短
诗到无言意渐深
西望长安月似水
几回梦醒坐天明

TAG:

梨花刑,丁南强的博客 丁南强 发布于2008-01-16 13:47:46
实际上,在儒、道、释三家中,中华民族对于外来释家的吸收、融合,也由此产生了对传统深远的影响

唐代大诗人中,可以看出道家对于李白,儒家对于杜甫,佛家禅宗对于王维的影响
小杨柳的个人空间 小杨柳 发布于2008-01-17 13:57:01
“问题在于,活在现在里的个人,需要安静地阅读典籍,而不是喝心灵鸡汤,朝着会打鸣的鸡的路上走。”一针见血!

“即使上帝死了,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光,他的世界便有了光。”出路!
外人 外人 发布于2008-01-18 13:30:59
引一句别人的话, "不要从基督徒身上看基督, 基督是完美的, 基督徒个有个的毛病 (Don't judge Christ by Christians, He is perpect, they are not)"

我们的所谓文化人对文化传统有太多的功利观. 读书修身常常是做给别人看, 做给社会看. 如果别人不看, 社会不用, 要么造反, 要么潦倒. 少有"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个人. 也许一个人"心中有光", 不是来自修养, 而是某种与别人无关的信仰(a personal belief between you and your own God)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08-06-15 23:54:10

QUOTE:

原帖由 外人 于 2008-1-18 13:30 发表
引一句别人的话, "不要从基督徒身上看基督, 基督是完美的, 基督徒个有个的毛病 (Don't judge Christ by Christians, He is perpect, they are not)"

我们的所谓文化人对文化传统有太多的功利观. 读书修身常常是做 ...
外人兄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是活给别人看的,鲜有属于自己内心的个人追求。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6-16 04:05:48
欣赏

总体觉得“破”大于“立”

道家的东西向来是个人修身用的

国家的“北”在哪里 鬼知道 没有现成的可以借鉴的东西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08-06-24 23:07:04
海客兄,“道家的东西向来是个人修身用的”,大概是指方术一类吧?若以此论老庄,我觉得实在是莫大的误解。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6-25 00:45:04
回复 7# 的帖子
我的意思是:

“道德体系的功能是规范人的行为”,包括我喜欢的道教,对于历史发展和社会递进没有什么根本作用

所以我说   “国家的“北”在哪里 鬼知道 没有现成的可以借鉴的东西”

大兴兄 谢谢你  你常常让我们回望过去和思考今天

但是  面对一个崭新的前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现代社会   我们是否可以试着思索 中国的路该往哪走   --------

反正  怎么聊不也是聊?哈  

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6-25 01:26 编辑 ]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6-25 00:56:45

QUOTE:

原帖由 李大兴 于 2008-6-24 23:07 发表
海客兄,“道家的东西向来是个人修身用的”,大概是指方术一类吧?若以此论老庄,我觉得实在是莫大的误解。
哈哈哈哈 大兴兄很幽默  

老庄是我亲人呢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6-25 01:00 编辑 ]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6-25 01:23:24
活在现在里的个人,需要安静地阅读典籍,而不是喝心灵鸡汤,朝着会打鸣的鸡的路上走。感受历史,触摸传统需要自觉地反思,而不是高考式的学《论语》,参考些二手解释的复习资料。
----------------

说的好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6-25 01:35 编辑 ]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6-25 01:31:37
除了儒、道、释,让墨家也来凑个热闹


国学批判:国学应以墨学为核心

——兼在新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评述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胡星斗

2008年4月12日

http://www.dajun.com.cn/sunkaitai.htm

    我完全同意仲大军先生的观点。目前,国学风靡一时,但谈国学大多集中在儒家,甚至有人主张在孔孟之乡投资数百亿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还有,谈国学集中在哲学、历史、文学,忽视了民间俗道、负面历史、隐秩序、潜规则的研究。

    诚然,儒家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也有许多好的价值观,但是,不能因为统治者曾经选择了儒家,就对之顶礼膜拜,就像西方中世纪统治者和教会选择了阿奎那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难道今天西方也必须把阿奎那捧为西方思想家之首吗?

     中国社会、中国思想是典型的二元主义,但它不是西方的物质与精神、身与心分离的二元主义,而是表里不一、心口不一、理论与现实完全分离的二元主义。表面上,中国古代儒家独尊,实际上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口头上仁义道德,实际上阴谋诡计;从理论上看,中国古代似乎是道德社会,但现实的官场上道德只是遮羞布,完全是无道德的状态。中国社会的辩证法是:“反者道之动”——热衷于道德说教,忽视法治,最终演变为无道德的社会。

    所以,不能因为儒家表面上独尊,我们就要以孔子为哲学家之首;我们必须看到另外一个历史——真实的民间的人民的历史,史书掩盖了的儒家、皇帝、清官的负面作用的历史。

    孔子是贵族思想家,其繁文缛节、奢靡厚葬思想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所以他被独尊;但实际上,中国还有更加伟大的“人民思想家”,也就是墨子,因为其思想处处为百姓考虑,时时批评统治者,所以,秦始皇要消灭墨家,汉武帝也要罢黜墨家。

    但在以民为本、崇尚民主、民生、科学、和平的今天,我认为应当大力宣传墨家思想,国学也应当以墨学为核心。当然,我不主张独尊墨家,而是以墨学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广收博汇,海纳百川,融通中西,将墨家、儒家、道家等优秀的传统与现代普适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溶铸民本、宪政的中华新文明。

    墨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民生思想家、平民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军事防御专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和平主义领袖,是修养最全面的学者。《墨子》一书涵盖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科学、军事学等领域,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无出其右者,也只有墨子最有资格成为中华民族浩瀚墨面群体的代表。

    墨子的政治学说尤为先进,主张公推公选各级官员,能者上不能者下,废除官员终身制,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立以为三公”、“正长”、“乡长”、“里长”;“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墨子还有“义政”、“尚同”、“尚贤”、“亲士”(亲近知识分子)等思想。

    墨子经济学说关注的是民生,至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民兴利除害”;“观其中国家人民之利”。他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因此主张改善民生,使“人给家足”,“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为此,必须“兼相爱,交相利”,“节用”,“圣人为政: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宫室不可不节;衣服不可不节;食饮不可不节;舟车不可不节”;“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埋葬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 墨子谴责“民力尽于无用”,“当今之主,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

    墨家哲学、教育学主张“兼爱”、“天志”(顺应上天让人民安宁富裕的意志)、“明鬼”(相信鬼神对民众、官员的监督)、“非命”(反对命中注定论)、“素丝”论(人性如白色的丝线,取决于后天的“所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核心思想是“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兼士”——“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己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己亲…饥则食之,寒者衣之,疾病侍养之”。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墨家科学有几何学、物理学、光学、论辩学,类于欧几里德、亚里斯多德,采用逻辑的、实验的、精确定义的、分析的研究方法,迥异于中国主流的感性的、象征的、模糊的、方术的思维方式,所以,墨子被后人成为“科圣”。

    墨家军事学是立足于弱国小国的防御军事学,是考虑政治、经济、后勤、民心所向、军事器械、综合国力的全民皆兵式的立体防御战术。特别是,墨子军事学以正义为先:“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有义征不义”;抨击“攻无罪”的不义战争,支持“诛无道”的正义战争。墨子是世界最早的和平主义领袖,他止楚攻宋,设法罢免率兵侵略的弟子。他指出:“诸侯攻战,天诛地灭”;“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墨子思想在后世几乎成为绝唱,只有明末清初的颜元、清朝的曾国藩等人留有墨家的精神。

    颜元反对无用的宋明理学,认为 “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也”;“以空言乱天下”;“五百年学术成一大谎”;“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他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实才实德之士”, “真学”、“实学”;专设了“艺能斋”,教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存于事中”,“见理于事”,“因行得知”,“为生民办实事,为天地造实绩”,“生存一日,当为生民办事一日”。弟子王源曾说,其师“颜元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笔。”梁启超称誉颜元是“清初思想解放的炸弹”,“以实学代虚学,以动学代静学,以活学代死学”。

    曾国藩是所谓的 “古今完人”,他的思想大部分来源于墨家,主张劳动,吃苦,节俭,平民化。他要求子女“勤理家事”,“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在家要种菜、养鱼、养猪、做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以做官发财为可耻”,“家事忌奢毕,尚俭”。他本人在卸任两江总督时,薪俸尚结余二万两银。他说“余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子孙)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即使为官,也要“守寒素家风”。“读书乃寒士本色,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为治首务爱民”,“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公”、“勤”、“廉”、“明”、“敬”、“诚”、“恕”。做事“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老道,又要精明”,“寸心兢兢,且愧且慎”,“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唯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扎硬寨,打死仗”。

    墨家在秦汉时受到血洗、失传,是中华民族之大不幸。然而今天,复兴国学人们只注重儒家,则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不幸。国学只有以墨学为核心,学习《墨子》重视民主选举,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建立能者上不能者下的贤能政治和亲士政治,弘扬科学精神与和平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够得以振兴,国学才能够发扬光大。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6-25 01:32 编辑 ]
风之桥—李大兴的博客 李大兴 发布于2008-06-25 02:56:28
胡星斗教授对于墨子的了解还是大学本科教科书的阶段。以下更是荒腔走板:“曾国藩是所谓的 ‘古今完人’,他的思想大部分来源于墨家,主张劳动,吃苦,节俭,平民化”。显然未读过文正公的书。当今有些自居学者,经常忒敢开牙。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08-06-25 11:35:57
回复 12# 的帖子
哈哈哈哈   对对对     他们都是“垃圾  垃圾”

-----------

看来大兴兄确实没有什么闲时  “破题”总是“破”了的       论据是没有时间展开说了   

我也不聊了  88
徐东的个人空间 徐东 发布于2008-06-27 13:32:57
说得好!
即使上帝死了,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光,他的世界便有了光。
维庸 维庸 发布于2008-06-27 14:13:18
国学始终就是大杂烩,只是异己的归纳,忽略了诸子百家.名家难道能忽视吗?阴阳家?法家?(个人以为)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78948
  • 日志数: 59
  • 建立时间: 2007-12-31
  • 更新时间: 2008-01-1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