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原来世界上没有神经病 *~……除了我............

一拍即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5-05 09:43:11 / 个人分类: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想造成中国各种各样悲剧在原因上有着相似之处,或可以说有着一致性,是两方势力的合力。从共产党成立一开始就有巴掌与他拍在一起,随着所谓的革命一次次前进,一次次胜利,掌是拍得越来越响,到了建国时期,那么巴掌声就不止是响,而且是连绵不断了。毛泽东把手举得高高,人们就把蜂拥而上了。

 

建国初期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可以看出人民对过去的告别,对未来无限希望的热情,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量出现的“毛泽东”三个字,对新中国成立的热情,似乎成了一次对毛泽东的歌颂,在何其芳的长诗《我们最伟大的日子》中有一段:“他(毛泽东)叫我们喊出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就被我们打到了!/他叫我们喊出打到蒋介石,/蒋介石就被我们打到了!/他叫我们驱逐美帝国主义出中国,/美帝国主义就被我们驱逐出去了!”我们在对不管是帝国主义还是蒋介石、美帝国主义的胜利无一例外的全都归功于毛主席身上了,在胡风的《时间开始了》中,毛泽东是那么伟大的一尊塑像屹立在了这时间开始的当口, 毛泽东就既是我们全部的过去,又是我们全部的未来,这种个人崇拜的形成,我想是毛泽东的有意识与他自身无意识的另外的人的作为结合。

 

由此看来中国人缺乏一种精神,或是一种理智,不是这一端激情澎湃的癫狂,就是那一端,不得志彻底沉默的哀怨,总无法找到自身的平衡,以一个标准衡量,即投身于某种像是革命、国家建设等中。这种想法自古以来如此,终于在四十六年考中进士后的孟郊感慨:“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报君黄金台上意”的豪情,总是想建功立业,饱满深情,达到功成名就的地步方止。于是看到文人们饱满深情的投入这个新中国的建设行列里并不感到奇怪。这确实一个值得歌颂的时代,歌颂什么呢?需要一个标志,一个符号,它象征这高于我们所有人的、伟大的模糊的概念,文人们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将自己命运、所有的希望寄于一个符号。换个角度讲可以说成是一种奴性心理,自身的存在因无法把握对象从而寄于一个符号的面前丧失了,说宽泛点是因为他无法解救人民出那侵越的、封建的、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等的泥沼,世界无法把握的迷茫,在毛泽东的振臂一挥之下那叫拨开云雾见太阳了。于是人们争着当着“奴隶”,但这也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从无数的反右斗争中可以看出,当这奴隶还是经过选拔的,将文人们打趴下,可反右过了个头也不行呀,奴隶没了,谁做奴隶那份工呢?于是毛泽东又再次高举起他的手来,“双百方针”一出台,真是往事如烟了,毛泽东依然大山般巍峨,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过,文人们又纷纷出来击掌,双手捧上自己的心血,但毛泽东并没看到那些他所谓的反动其实是对他的支持,一种对他伟大的、开明的肯定。

 

就毛泽东来说,他是农民出身,我觉得他总也摆脱不了传统的、农民的局限性,有当皇帝的“气质”,有着“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禅机》中所说的“民粹主义”,“毛泽东毕生为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制定了浩如烟海的原则、方针、政策,其实这一切大抵树立的是一个标准,即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的态度。他对农民的肯定与推崇,在国际共产主义欲动的领袖中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标准的划分无疑将知识分子压得喘不过气,于是他又玩了一手,“在镇压时期要知识分子服从思想改造运动,在比较松弛的时期又给他们以某些责任和优遇,希望在实现现代化中赢得他们的合作。”毛泽东的这种若即若离,但掌声却是不断的,在文人短暂的沉寂时刻,总有那么些“革命分子”乐于去迎掌,于是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总是伟大着的。

 

就是现在人们也没走出这样的一种怪圈来,共产党聪明的转移群众视线(当然其他国家也如此,并不单是中国,但中国人只是上当得深了些罢了),说好的、美的,或摆出共同的“敌人”,激起人们的爱国之情,或为之兴奋,或为之愤慨。说也奇怪中国人总喜欢走极端路,不是“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就是群起激昂的示威等,真不知中国人怎样理解“团结”两字。

 

就我自身而言,我觉得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淡如白开水般无趣,确实有宅女倾向,或根本就是御宅一族。我想我可以代表一部分我这一类的大概想法吧,哪怕很少的一部分,为着那些国家那些令人振奋人心的事件而高兴,却有意无意的回避伤痛。在我看来那些指出国家创口的人,他们发现社会的弊端并指出就是对这个社会还抱有希望,真正的冷漠是视而不见的。而刻意的回避并不说是冷漠了,也许只是害怕,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其中的一员,我们可悲的发现,我的消失与存在对于大多数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但是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根本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即使我们有时是那样的憎恶它,而我们的唯一逃避的途径就是死亡。也许生活是害怕的,但谁也说不定在某时某地就出现了生活的惊喜,于是我们期待生活的惊喜而活着,像这样看来似乎较之于死亡,生活是可爱的,是值得期待的,而人们对生本能上的渴求,就注定了对死亡的害怕。活着,于是谁都在寻找那份快乐,回避伤痛是人的本能,也是就是这样的想法就迎合了这个政府的需要,有些像老师说的犬儒主义了。

   我也是一个巴掌,那么强而有力的挣扎的拍在这个社会的巴掌上。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23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21
  • 日志数: 7
  • 建立时间: 2009-05-05
  • 更新时间: 2009-06-1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