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核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11-20 13:22:38

查看( 123 ) / 评论( 29 )

   
        

 

两岁的时候,一场针对读书人的政治运动开始了。我被奶奶带到南方的一座小城,与大伯家一起生活。五岁回来时,社会状态已恢复正常,我进了幼儿园,那是用丁玲捐献的斯大林文学奖金建起来的。一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多少孩子分享到潋滟的波光。

 

丁玲此举是善举,也是明智之举。那时,行政级别和作品影响力不亚于她的作家还有不少。心中的不平,难免转换为政治理由施加到她身上。最终她也未能逃过被构陷的命运,主要罪状竟是家里的书架上,她自己的著作摆在了马列著作上面一层。

 

幼儿园实行的是苏式教育,纪律森严,有点近似宗教气氛。最具特色的是音乐课,孩子们男女搭配,像跳交谊舞一样,挺胸昂头地交换位置,挽着胳膊转圈,脚跺得地板轰轰响。老师一边弹琴一边回头提示动作,严厉批评跟不上节拍的孩子。

 

我去得晚,什么都跟不上,很自卑。但也有几个好朋友,喜欢听我讲南方小城的见闻。比如光线好的时候,从公园的亭子里,能看到湖水深处的木桩,上面缠着一条蛇。只要向湖面抛下食物,它就会飞快地窜上来,不知身子是怎么解开的。还有小城边缘,开着大片的油菜花,一直延伸到对面小山。用手拢在嘴边大喊,就能听到回声。

 

 我们试着向操场对面的围墙大喊,居然有类似的效果,这令我们很开心。其实平时女孩子尖声笑闹,也是有回声的。我却为此受到批评,像一个带头做坏事的野孩子。班主任私下责问,我支吾地说,因为想奶奶了。她见我情状可怜,所言可信,便不再追究。

 

 星期六下午,孩子们围成几个圈,把所有会唱的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等家长来接。其中一首是《吃核桃》:吃呀,吃呀,吃核桃呀,吃的我的心里,好难受呀……唱到这里,我心里真的难受起来。回家途中,我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劲儿犯恶心,刚下车就吐了。

 

 星期一再上幼儿园,父亲陪着笑脸,对班主任说起此事,不敢确定是不是与那首儿歌有关,张老师没说什么。星期六下午,孩子们仍围坐在一起等家长来接。唱到《吃核桃》,张老师拍着手说,把这首隔过去,大家很听话地就隔过去了。张老师没有看我,好像这件事与我无关。我却明白是有关的,而且越想越惊奇,为了我,大家竟然可以不唱这首儿歌。

 

 后来,我不再有过敏的反应,张老师也没有再提起。成年后的一个场合,说到各自小时候,有人嘲笑我上的是贵族幼儿园。但什么是贵族呢?好像就是那些花架子。在我的印象中,称得上有一点贵族色彩、并使我深受教益的,是张老师处理事情的方式。不着痕迹地帮助一个怯懦的孩子,事后也绝不以施恩者的姿态一再重申。

 

 前一阵,网络上流传一个帖子。英国王子前去探望一位穷困的老人,走到门口礼貌地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一举动,被盛赞为贵族精神。好像普通人都是不打招呼推门就进的。或者贵为王子,本可以不打招呼推门就进,他却像普通人一样打了招呼。如此说来,所谓的贵族精神,岂不就是普通人精神?

 

 拿破仑也表达过大致的意思,道德规矩通常是留给社会中层去讲的。因为底层更激愤、更率性,无所顾忌;上层更傲慢、更优越,不屑于受观念和法律的约束。中层不过是摆脱了畸轻畸重的资源配置所塑造的非常心理状态而已。现代社会的进步,较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层越来越庞大,心理状态趋向温情与敬意

 

 大约十年前,我参与现代国际优秀绘本的推介工作,发现那里面传播的尽是贵族精神。各种元素概括起来,无非是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这曾是中华民族的看家精神,从城市到乡村,均以此教化儿童。是不是可以说,中华民族一直在实行贵族教育,哪个阶层也不例外,中华民族本来就是贵族?可惜这个文化血脉一旦中断便很难接续。

 

 现代绘本有一个明显的意图,就是像制造发动机一样,培养健康的心理情结,矫正病态的心理情结。文学的症候式分析,也是以情结为对象的。我想起那首《吃核桃》的儿歌,不知何人所编。如果关于猛兽和鬼怪的儿歌,是像种牛痘一样,训练对残酷和恐惧的适应力,那么吃得我的心里好难受,是为了适应什么呢?

 

 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或深或浅地藏着一颗核桃,那是长期革命、灾害和政治恶斗结出的果实。人人自危的恐慌刺激,加上资源匮乏的困窘,瑟缩自保是本能的反应。遇到付出和协作,就变得冰冷;遇到攫取的机会,就变得滚烫。尽管不恰当、不好看,却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心里哪有不难受的道理?

 

 以这样普遍的状态,不论实行什么主义,都免不了是核桃主义难受主义。同时又是新一轮革命、灾害和政治恶斗的诱因。怎样才能敲开核桃、解放自己呢?除了持续的和平和富足,没有更可靠的办法。内心的化解也是一个途径,如果都像王子一样礼貌地敲门,彼此便没有太大的隔阂,但这种情景听起来就像儿歌。


TAG: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0 00:06:30
好文。请茶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0 11:25:27
回复 2# 的帖子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0 20:30:29
前一阵,网络上流传一个帖子。英国王子前去探望一位穷困的老人,走到门口礼貌地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一举动,被盛赞为贵族精神。好像普通人都是不打招呼推门就进的。或者贵为王子,本可以不打招呼推门就进,他却像普通人一样打了招呼。如此说来,所谓的贵族精神,岂不就是普通人精神?

——————

哈哈。贵族精神是普通人精神?逗

那不如说他是英国贵族却主动放弃贵族的架子,接受“人权平等高于贵族世袭身份与贵族教养的差异化“……的精神

而在美国,没有世袭身份。人美国提倡和坚守的就是《独立宣言》里天赋人权的信仰。因为无世袭贵族,美国人弘扬的就是一种“平民精神“,好莱坞大片讲的大多是人性善恶、忏悔反思,爱与宽恕和“个人利他至上“的“平民英雄“一类……

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4-11-21 12:58 编辑 ]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0 22:37:18
回复 4# 的帖子
你理解的没错呀,普通人精神,就是既不傲慢也不激愤,正常平和,温情与敬意。不管哪个阶层,个体权利是对等的。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0 22:46:00
回复 5# 的帖子
八十年代是个分水岭,中产阶级价值观一统天下,平民精神好像主要是中产阶级精神。体恤底层,但不等同底层。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03:03:41
回复 6# 的帖子
周大哥脑海中似乎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名相,即固定的“”中产阶层”概念……

不知道能说什么

存异是美德吧?

握手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1 10:39:08
回复 7# 的帖子
这个名相是与其它名相比较而言的,如中共建国后,也很讲平民精神,最著名的是刘少奇和时传祥的段子,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平等,只是分工不同,这是当今五毛所标榜所怀念的。上世纪前半叶的平民精神,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无产阶级精神。在西方国家,与中国文革同步,也掀起过平民精神的革命,法国甚至把国家政权都抢夺了。结果拿到手里不会玩,又交还给贵族。平民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权民主什么的,有现实基础才立得住。平民精神与无产阶级精神的差别,就在于后者是“不平”的,是造反精神,不甘居于中层,是打天下坐天下的精神。
千山雪 千山雪 发布于2014-11-21 11:36:32

QUOTE:

原帖由 老周 于 2014-11-21 10:39 发表
这个名相是与其它名相比较而言的,如中共建国后,也很讲平民精神,最著名的是刘少奇和时传祥的段子,国家主席和掏粪工人平等,只是分工不同,这是当今五毛所标榜所怀念的。上世纪前半叶的平民精神,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 ...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12:46:37
回复 5# 的帖子
我个人感觉吧:

1.民间当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不必理会官方词汇的定义多么含糊虚假有歧义。只要平行存在,官方主流语境语言系统就无法消解它的独立性。

2.你说“平民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权民主什么的,有现实基础才立得住“————我不认为“平民精神“有多抽象,它事实上已经存在很多平民的心中,所以不存在立得住立不住的事。

即便在现实生活中现阶段在大部分人中还立不住不能成为主流的事物,首先也会在越来越多个体心中立住它,就像“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一样。


个见了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4-11-21 15:56 编辑 ]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13:11:27
“民主“这个词我现在极少用于交流,歧义太多了,各方理解交叉缠绕,名相之争也烈。都在争夺对它的解释权。

所以自己一旦停用它,立马天地寂静呵呵。我内心清楚即可。

“人性““人道“还比较无歧义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1 21:06:16
回复 10# 的帖子
平民精神,两千多年前就在平民心里了,均贫富等贵贱不就是平民精神吗?没有现代产业基础和支撑产业的阶级基础,平民精神往哪里立呢?平均分散的小农基础上,平民精神就是平均主义,就是文革那样子,共党最会玩平民精神,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平民专政。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21:16:14
回复 12# 的帖子
汉语歧义太多。我所说的“平民精神“内涵是中国过去历史从来没有的——与老兄12贴此词的内涵理解,南辕北辙。

还是不争了。再争下去妨碍观念的多元化,反而不美。

握手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4-11-21 21:41 编辑 ]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1 21:34:07
回复 13# 的帖子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21:43:33
回复 14# 的帖子
要面对面聊,聊几个小时才会过瘾呵呵

打字聊,聊不长,不爽。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21:56:06
我在思考这样的一种可能性——一种未来可能的文化潮流,即:

从老庄到魏晋竹林名士与田园名士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非暴力不合作的个体性的“人的觉醒“,与甘地曼德拉哈维尔们的社会性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成功的实践理论,在互联网时代融合杂揉,自然演化50年——-100年,届时,中国将会有什么变化?


这个思想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呵呵。但是在我脑海里很真实地存在着……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4-11-21 22:01 编辑 ]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1 22:15:15
回复 16# 的帖子
非暴力不合作,应当就是大社会小政府的萌芽。在意识形态上奠定社会为主、政府为辅的格局。一种从心到物的反向侵消。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22:51:05
回复 17# 的帖子
您说的有一定道理。
可能我这种未来的社会思想假说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不好说,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1 22:55:40

QUOTE:

原帖由 老周 于 2014-11-21 22:15 发表
非暴力不合作,应当就是大社会小政府的萌芽。在意识形态上奠定社会为主、政府为辅的格局。一种从心到物的反向侵消。
哈维尔认为,他行为的最早萌芽最高寄托,和意识形态根本没关系。

您看过了他的文集吗?


他被关在监狱里时,仰望天空,根本没有想什么社会“意识形态“。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4-11-21 23:00 编辑 ]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4-11-21 23:20:14
回复 19# 的帖子
个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也就是相对稳定的思想和信念,尤其是独立而丰富的个人,意识形态往往比社会和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强大,更有征服力。比如你,可能就被哈维尔的意识形态征服了。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4-11-22 00:30:53
回复 20# 的帖子
哈哈,恰恰相反,我是对60年来凡事都讲”意识形态”很反感了。
我不能再被这个词汇束缚了。要多换新鲜的词汇了。民间要摆脱被主流文化思维给”意识形态”地解读,就得自己先远离它,自己内心要不在它束缚之下开展思维。
老周爱和官家同用一个词汇一个语境模型说话,什么”意识形态”啦”经济基础”啦”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啦…………等等,那也自便。我也听得懂。
另外,哈维尔确实是启发了我开悟了我,是我社会学方面的一个老师,起码人家国家艰难地成功了,和平地过渡了,一党独裁彻底终结了而捷克共产党也没有被以暴力方式消灭,这都值得我们这些升斗贱民没事可干的时候思考思考哈。
——问道参禅之人,除非是我自己痴妄执迷,他人的思想体系哪还有能力束缚我?哈!
而老子庄子惠能的思想偏偏又是让人放下痴妄执迷,得意忘言的……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4-11-22 00:45 编辑 ]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4415
  • 日志数: 258
  • 建立时间: 2008-12-25
  • 更新时间: 2017-01-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