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伏”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0-20 02:42:52

查看( 145 ) / 评论( 31 )
  每逢网上出现遣责他人不道德的事,我总不大敢附和。因为不能确定自己在场会做得很好。而且,由一件不道德的事推论整个民族完蛋了,也有点草率。比如小悦悦这件事,当时有18人围观,但指责他们的,有几百万人。难道这几百万人代表的是别的民族?或者仅代表这个民族的肉体,那18人代表的才是灵魂。未必吧?
      由此想到那篇社论,列举微博中的一些不洁,然后得出微博是个坏东西的结论,也是一副道德谴责的姿态,似乎倘存不洁便无以立身了,不知是认知偏狭还是刻意发难。如果微博不洁便应予取缔,那么社会也是不洁的,能取缔社会吗?官府也是不洁的,能取缔官府吗?以道德论取舍、定生灭,本身就是中世纪的做法。
      道德的作用力不一定很大,反作用力却极大。以不道德谴责他人,得到的必是不道德的回击。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至洁的原点,对自己充分肯定、充分原谅,对他人充分不肯定、充分不原谅。但每个人在他人眼里,都是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的。无数至洁的原点发出声音,必是一片世事污浊、他人皆恶的绝望轰鸣。
      至洁的原点没什么不好,那正是康德与头顶星空相并论的,人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种先天的是非观。人类社会虽不洁,却大体维持着公正向善的状态,便有赖于此。但人们对道德的判断,仍脱不开那个原点,对自己有益,才是道德的。否则相反。从至洁的原点向外围扩展,先是家人,后是友人,且轮不到他人呢。
      中世纪以宗教的方式,把人们拉扯在一起,使各自内心的道德,服从于公共的教义。道德认定和道德审判,主导着社会生活。那应该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历史,但人们为什么要付出巨大代价去推翻它呢?就因为道德判断的不确性和对利害关系的依附性,往往导致谁有权势谁说了算,并助长着虚伪的风气和哗众取宠的欲望。
      曾有批评家指出,自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以后,就没有圣人了。因为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人的思维意识,都不过是原欲的变相体现;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人对世界的态度,也都带有所属阶级的偏见。真正的超脱和公允是不存在的。也许还应加上一个休谟,他的“无赖假定”,正是出于对每个人道德自律的不信任。
      消解道德的神圣性,只是给每个人更大的宽容,同时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相对于情绪、利害关系和抽象判断,法律无疑更精确、更稳定、适用范围更广。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就是从道德主体转向法律主体。越是倡导道德的地方,反而越弱肉强食;越是讲究法律的地方,人们的道德天性也越能充分释放出来。
      官方社论把几亿网民参与的微博说得很不道德,几百万网民则在追究现实当中的某件事很不道德,都从道德的高处出发,却缠杂不清,因为误入道德的迷阵。在这个古老的迷阵中,所有发出去的力量,都会以逻辑的方式反弹回来。法律则不同,有人触犯某条款,有人没触犯任何条款,量刑处罚就是,无须大吵大闹。
      18名道德沦丧的妖魔反衬一名拾荒天使,是几百万人共同勾画的一幅画面。若将18人带入法庭逐一询问,会问出什么来呢?或许一时惊惧不知所措,或许曾惹祸上身怕重蹈覆辙,或许有心相救却无余力,或许性格懦弱不肯出头,或许有事牵绊不敢耽搁,等等。一旦人人讲出自己的故事,恐怕就没多少可责咎的了。
      奇怪的是,明明追究对象是那个肇事者,却大动干戈地声讨旁观者,却又为何?无非是,肇事者属于法律范畴,旁观者属于道德范畴,人们对道德的兴趣要大得多。比如那些思想文化大师,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不也被搜尽逸闻野史、道德瑕疵,作品价值烟消云散,只留下声望符号,当作名贵软垫坐在屁股底下。
      民间嗜谈道德情有可原,日常生活就是和道德打交道,以道德论人品、度进退。官家谴责民间不道德,却有点莫名其妙。好像你平时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我现在也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你。但双方身份毕竟不同,权限也有天壤之别。官家可以封号删帖、关闭平台,民间顶多在网上泄泄火气,奈何不了官家分毫。
      搜罗道德污点,施以行政恐吓,本是对待少数异见者的手法,现在却用来对待广大网民,不觉得过分吗?但愿那只是开放的气氛中,不同见解的争辩之辞,借官家媒体壮些声威而已。如果给民众造成错觉,破坏了社会和谐,岂非更不道德?八十年代末就因一篇社论,人为地激化矛盾,扩大事态,酿成动荡,史实可鉴。


TAG:

黑光的个人空间 黑光 发布于2011-10-20 08:03:31
若将18人带入法庭逐一询问,会问出什么来呢?或许一时惊惧不知所措,或许曾惹祸上身怕重蹈覆辙,或许有心相救却无余力,或许性格懦弱不肯出头,或许有事牵绊不敢耽搁,等等。一旦人人讲出自己的故事,恐怕就没多少可责咎的了。
八十年代末就因一篇社论,人为地激化矛盾,扩大事态,酿成动荡,史实可鉴。
泸州曾一的个人空间 泸州曾一 发布于2011-10-20 08:30:57
以道德论取舍、定生灭,本身就是中世纪的做法。

以道德立论者,其实多为假道德
三缘的个人空间 三缘 发布于2011-10-20 09:04:59
民间嗜谈道德情有可原,日常生活就是和道德打交道,以道德论人品、度进退。官家谴责民间不道德,却有点莫名其妙。好像你平时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我现在也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你。但双方身份毕竟不同,权限也有天壤之别。官家可以封号删帖、关闭平台,民间顶多在网上泄泄火气,奈何不了官家分毫。
看山望水的个人空间 看山望水 发布于2011-10-20 09:30:41
以不道德谴责他人,得到的必是不道德的回击。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至洁的原点,对自己充分肯定、充分原谅,对他人充分不肯定、充分不原谅。但每个人在他人眼里,都是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的。无数至洁的原点发出声音,必是一片世事污浊、他人皆恶的绝望轰鸣。

——

喜欢关涉人的问题的探讨文章!
我们的官方和主流话语,缺乏的是对人本身的认识和知识。国人扭曲在伪道德上,道德工具化,恰恰缺乏真正的道德。我们大谈真、善、美,可恰恰就缺乏这种东西;大谈礼仪,可恰恰就是礼崩乐坏的局面。我们上下一片作秀,也可以说上行下效。回到我们自身,既然有这样的认识,就要警醒并建立自己的道德,何为真,何为善,何为美,在当今时代,这是个人的事业。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1-10-20 10:26:22
好文。鼎^_^。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1-10-20 11:47:16
这个社会缺乏基本公共道德,即缺乏做人的底线。

本人不喜欢世俗主流社会的“道德”两字”,尿不到一个壶里。除非讲得是老子的“道德经”那又不同。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0 14:42:35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引述!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0 14:44:34
回复 3# 的帖子
中国历史多为卫道士统治,道却从未当家,强人轮换而已。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0 14:46:15
回复 4# 的帖子
谢谢三缘!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0 14:48:08
回复 5# 的帖子
主要是道德太不确定了,多依利益而定。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0 14:51:03
回复 7# 的帖子
道德经是哲学,普遍适用。世俗道德却是各有各的解释,没办法讲。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1-10-20 15:12:55

QUOTE:

原帖由 老周 于 2011-10-20 14:44 发表 中国历史多为卫道士统治,道却从未当家,强人轮换而已。
没错。中国的社会哲学至今还是“成王败寇”,最初级的丛林法则,有什么可说呢?唉,枉称自己为文明古国,听来象是阿Q 在自摸!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1-10-20 15:14 编辑 ]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1-10-20 15:15:20

QUOTE:

原帖由 老周 于 2011-10-20 14:51 发表
道德经是哲学,普遍适用。世俗道德却是各有各的解释,没办法讲。
是的。很难交流。

也只好“对口交流”呵呵
黑光的个人空间 黑光 发布于2011-10-20 15:22:27
这是个无道之邦、无德之国,五千言书是扇给它的计计耳光——每一字每一句
看山望水的个人空间 看山望水 发布于2011-10-20 16:26:32
政德,医德,师德等等全面崩塌的社会,单纯要求民众有德也是不现实的。我的社会风气就是邪风当道,这种风气下有德有坚守的人往往成为牺牲品,受难者。主要还是国家管理问题吧。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1 03:49:35
回复 13# 的帖子
阿Q也有当家的时候啊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1 03:53:20
回复 15# 的帖子
也有好的一面啊,到任何地方去和普通人生活在一起,都是很讲道德的,不是嘴上讲,是融化在各种生活细节中的善意。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1-10-21 04:00:04
回复 16# 的帖子
国家应当有相应的款项,应对意外伤害,降低救援成本,而不应指责普通人道德欠缺。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都是讲道德的。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1-10-21 23:40:11

QUOTE:

原帖由 看山望水 于 2011-10-20 16:26 发表
政德,医德,师德等等全面崩塌的社会,单纯要求民众有德也是不现实的。我的社会风气就是邪风当道,这种风气下有德有坚守的人往往成为牺牲品,受难者。主要还是国家管理问题吧。 ...
言之有理
晴山 晴山 发布于2011-10-22 00:05:26
政府当然没有资格指责大众的道德欠缺,政府的职能只是保障大众的衣食住行。一个正常社会的道德感,主要靠主流信仰的潜移默化和导引,但对缺乏任何信仰的社会,道德感只能靠大众间对具体事件的唱和来互相印证和肯定。如果一个社会连这样的大众的道德唱和都没有了,那这个社会才是真正没救了。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4415
  • 日志数: 258
  • 建立时间: 2008-12-25
  • 更新时间: 2017-01-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