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新诗歌网 http://xinshige.tougao.com/ 张祈年代诗选(1992——2007) http://zhangqibeijing.blog.sohu.com/
  • 叶芝《1916年复活节》

    2013-12-19 11:32:19   /   经典・文论・翻译

    Easter, 1916原诗如下:I HAVE met them at close of dayComing with vivid facesFrom counter or desk among greyEighteenth-century houses.I have passed with a nod of the headOr polite meaningless words,Or have lingered awhile and saidPolite meaningless words,And thought before I had doneOf a mocking tale or a gibeTo please a companionAround the fire at the club,Being certain that they and IBut lived where motley is worn:All changed, changed utterly: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That woma...
  • 《今天》2013秋季号:杨庆祥:80后,怎么办

    2013-11-30 15:03:45   /   经典・文论・翻译

    《今天》2013秋季号:杨庆祥:80后,怎么办杨庆祥:80后,怎么办?2011年1月17日,在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前夕,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据相关媒体报道:"这则宣传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短短60秒钟时间内,展示了包括邰丽华、吴宇森、宋祖英、刘欢、郎平、姚明、丁俊晖、袁隆平、吴敬琏、杨利伟在内的,涵盖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个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形象。"在2008年成功举办第28届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政府正紧...
  • 莫里斯·布朗肖:卡夫卡与文学

    2013-11-28 03:42:02   /   经典・文论・翻译

    莫里斯·布朗肖:卡夫卡与文学ycritter 译“我的一切都是文学,我不能也不愿是任何别的东西。” 在他的日记中,在他的信中,在他生活的所有阶段,卡夫卡都把自己当作一个写文学的人,他毫不愧悔地以这个当今受到大多数人嘲讽的称号自称。然而对许多卡夫卡评论家来说,欣赏卡夫卡,首先却是把他放在作家这个身份之外。让·斯塔罗宾斯基说,卡夫卡知道如何给予一部文学作品以宗教意义。曼克斯·布罗德(Max Brod)说,我们应该把他的一生和作品放在神明类里,而不是文学类里。皮埃尔·克劳索斯基说,他不仅要创造一组作品,而且还要传递一个信息。但是卡夫卡自...
  • 聂鲁达诗选译(非定稿,请勿转载)

    2013-11-08 14:13:48   /   经典・文论・翻译

    Always永远I am not jealous我并不妒忌of what came before me.那些在我之前来的。Come with a man和你肩膀上的on your shoulders,一个男人一起来的,come with a hundred men in your hair,和你头发里的一百个男人一起来的,come with a thousand men between your breasts and your feet,和你的乳房和双脚之间的一千个男人一起来的,come like a river涌来,就象一条满是full of drowned men溺亡死者的河流which flows down to the wild sea,奔泻向着狂野的大海,to the eternal surf, to Time!向着永恒的海浪,向着时光!...
  • 欧阳江河:电子碎片时代的诗歌写作

    2013-11-04 11:55:59   /   经典・文论・翻译

    电子碎片时代的诗歌写作:面对这样一个诗歌江湖能指望从中产生出良好纯正的诗歌趣味?(2013-11-04 12:19:31)转载▼面对这样一个诗歌江湖,你能指望从中产生出良好纯正的诗歌趣味吗?电子碎片时代的诗歌写作欧阳江河1. 概括我们现在的时代是非常困难又非常简单的一件事,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物质享乐的时代,充分商业化和信息高度沟通的时代。而这对文学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又将文学置于怎样的生态呢?韩少功说,现在的文学生态是一种“电子化的上古文学生态”。我想,置身于这种生态中,人们存在于博客、微博等各种信息交流的社区里,文...
  • 龙冬:文学写作技巧(修订版)

    2013-11-02 15:59:51   /   经典・文论・翻译

    龙冬:文学写作技巧(修订版)(2013-03-18 12:46:52)转载▼标签: 龙冬 文学写作技巧 作家协会 体制 作家 分类: 文论文学写作技巧龙冬叶圣陶先生说:我手写我口。意思是说,自己的嘴巴怎么说话,我就怎么把这些话记下来。关键是——少用成语。少用,尽可能少之又少地使用“的”。不信,你试试?好舒服好舒服。绝对不要使用这样几种标点,如:删节号“······”和分号“;”。惊叹号“!”和问号“?”不要一同使用,很恶心,如同吃下粘着痢疾的苍蝇。在一句和两句叙述或描写的文字里,甚至以逗号为一句,都不要出现同一个字,甚至同一个字音的字。所...
  • 转于坚:写在《诗与思》创刊号上

    2013-10-30 08:07:44   /   经典・文论・翻译

    写在《诗与思》创刊号上于坚当我着手编辑本刊的时候,想到的是保守这个词。保守这个词在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中很背时,为人不齿。积极进取是时代的常态,影响到诗人,积极之诗也非常普遍。先锋就是积极,诗人作为文化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也是势所必然。积极指向未来,保守却是守成。从根本上来说,政治要改造世界,而写作却是为世界守成。“诗人或者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席勒)积极之诗可以说是感伤的,积极其实偏于自恋、虚构和装饰。而朴素之诗...
  • ZT:《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爱米莉·狄金森传》译后记

    2013-10-28 14:35:41   /   经典・文论・翻译

    ZT:《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爱米莉·狄金森传》译后记(2013-09-03 20:44:44)转载▼标签: 转载原文地址:《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爱米莉·狄金森传》译后记作者:dickinsoninchina译后记“我把狄金森当作私交很深的朋友。”——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除莎士比亚之外,狄金森所表现出的认知的原创性超过了自但丁以来的所有西方诗人。”——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 1930-)一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对于中国读者早已不是一个陌生...
  • zt:“姿态”的偏至:文化观照下的“第三代”诗歌

    2013-10-25 12:33:01   /   经典・文论・翻译

    “姿态”的偏至:文化观照下的“第三代”诗歌(2013-10-25 11:29:10)转载▼分类: 评论理论:观点观念“姿态”的偏至:文化观照下的“第三代”诗歌苏文健一、成名作或者代表作二、生活比诗学更重要三、激情过后又如何四、焦虑综合症历史的发展脚步无情地淘洗着一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朦胧诗风头正劲的时候,第三代诗歌(或曰新生代、实验诗、后朦胧诗)就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成为文革后诗坛最活跃、最富于轰动效应、最激动人心的事件。第三代诗人整体上对诗歌语言有一种特殊的偏好,或者以“诗到语言为止”;或者回到原初的前文化...
  • 转李以亮:谈论诗歌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3-10-24 08:11:11   /   经典・文论・翻译

    谈论诗歌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李以亮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热衷抒写“孤独”的人。我能肯定的是,我本能地不喜欢“言必称孤独”的人。孤独是普遍的,但是,孤独也远非那么廉价。我相信人是孤独的,而这几乎是不必强调的事实,说多了近似“怨”——哀怨,毫无意义。人不是孤独存在的,这也是个显著的事实,但有人似乎不是太愿意承认。何故?我想,这是由于某种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太过侵犯个体存在之后产生的一种强烈反弹。人怎么可能是孤独存在的呢?哪里没有团结、协作与共同体?每次喝下的一口水,都经过了多少道流程!需要强调的,也许正是这两个矛盾的事实:人是孤独...
  • ZT:拉金:我如何或为何写诗

    2013-10-11 15:28:51   /   经典・文论・翻译

    拉金:我如何或为何写诗作者:拉金2013-08-21我如何或为何写诗我从来没有宣称我充分地知道我如何或为何写诗:在我看来,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被自我意识损害的技能,而诗歌理论并不太好,如果它妨碍诗人。如果我必须作出解释,我想最好是把它称为对某种独特经验的唯一可能的反应。你觉得你是惟一注意到某种事物的人,注意到某种特别美或悲哀或有意义的事物。接下去是一种责任感,希望用一个文字装置把这不同寻常的事物保存下来,并希望这个装置也可在别人身上引发同样的经验,使他们也感到“多美、多有意义、多悲哀”,从而把这...
  • ZT:社会批判与“隐性”写作

    2013-10-09 09:31:48   /   经典・文论・翻译

    社会批判与“隐性”写作——布莱克、艾略特、R.S.托马斯对基督教诗歌艺术的启示文/博翰布莱克艾略特R.S.托马斯在《宗教和文学》一文中,艾略特将宗教诗人即基督教诗人定义为“用宗教精神来处理……诗歌题材的一位诗人”, [1]这表明,宗教诗歌是由基督徒诗人基于对上帝的认信、在基督教信仰立场上抒发宗教体验、情感和意识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自然,由此形成的基督教诗歌乃至基督教文学与历史一样久远,它最初存在于《圣经·旧约》中,以后又存续于教会敬拜议式的赞美诗中,特别突出地为但丁、弥尔顿、华尔华兹、布莱克、狄金森、艾略...
  • 秋夜诗——致李南

    2013-09-22 20:49:09   /   诗歌点评

    秋夜诗——致李南没错。这就是北京的秋夜。它安静、清凉,如同街边沉默的树叶,如同楼宇间难得见到的繁星,或者明月。这夜色也如帷幕,它遮掩虚荣和罪恶,并把安慰与沉睡带给善良的人们。已经有多长时间,你不再听到那竖琴婉约的独奏——已经有多次你颤抖地锁住那黄金的嘴唇?当我们不再年轻,生活中余下的似乎只有琐屑,无奈与劳累。漆黑与暗淡不只属于这个世纪。需要怎样的力量与决绝,那些忧伤的歌者才能从岁月后的阴影中走出?我们才能的一小半奉献给神灵和艺术,更多的却浪费给痛楚、忘却与孤独。蛐虫鸣唱,不知劳累,无尽无休。“大...
  • 杰曼:真正的诗歌不会因翻译而破损

    2013-09-22 20:37:15   /   经典・文论・翻译

    杰曼:真正的诗歌不会因翻译而破损2013年09月22日07:48东方早报我有话说(46人参与)杰曼·卓根布鲁特前晚受邀参加“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 周乾元 图  比利时诗人杰曼·卓根布鲁特(Germain Droogenbroodt)是今年上海作协“上海写作计划”8人成员之一,他从9月起将在上海居住两个月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杰曼和其他作家一起在上海过日常生活、出席一系列文学活动。前晚,杰曼来到民生美术馆的“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在中国人的中秋假期里,给上海读者念诗,讲述自己在西班牙的诗歌王国。  杰曼的“依萨卡”诗歌庄园  诗人北岛和杰曼...
  • 狄金森:“美,不是”

    2013-09-06 10:20:16   /   经典・文论・翻译

    Beauty—be not caused—It Is516Beauty—be not caused—It Is—美不是引起的——它就在——Chase it, and it ceases—追逐它,它就终止——Chase it not, and it abides—不再追它,它就逗留——Overtake the Creases捕捉那皱折——In the Meadow—when the Wind在草地——当风Runs his fingers thro' it—飞奔的手指穿越它——Deity will see to it上帝将注意它That You never do it—那是你从没有做到的——Emily Dickinson狄金森...
  • 曼德尔施塔姆:论当代诗歌//黄灿然 译

    2013-08-29 09:47:14   /   经典・文论・翻译

    曼德尔施塔姆:论当代诗歌黄灿然 译  一部收录二十五位当代诗人作品的年鉴刚刚出版。在这个场合谈论当代诗歌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指出现时每一个人都有才干写诗,以及哀叹今天诗歌矫揉造作,今天诗歌已死,都是很合适的。然而,我不打算谈这类事情:为什么批评家们如此喜欢沉溺于每次看到一批诗就哀恸悲悼一番呢?达到“一个高水平”在他们眼中不算什么,但是在他们大肆谴责矫揉造作的同时,他们回避对艺术的复杂性作出分析这个任务(那常常超出他们的能力)。解释一下诗歌中的“进步”到底是什么意思,将是有益的,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一劳永逸地终止漠不关心的局...
  • 霍俊明:吊诡的现实与“无能”的诗歌

    2013-08-08 16:27:37   /   经典・文论・翻译

    吊诡的现实与“无能”的诗歌霍俊明  在秩序、规则和复杂而吊诡的现实面前,我们的诗人再一次无力地垂下无能的右手。在我看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面对强大而难解的社会现实所相对的却是空前的难以置喙。这可能会让诗人和评论家们不解。我们不是有那么多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的诗歌吗?比如打工诗歌、农村诗歌、高铁诗歌以及抗震诗歌吗?是的,由这些诗我们会联想到那些震撼和噩梦般的现实,但是与现实相关的诗歌和文学就一定是言之凿凿的正确和高大吗?如果诗歌只是充当了一篇微博和新闻的功能,那么诗歌和诗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而面对着各种媒...
  • 转汤养宗《诗歌早已碎破裂,你还是完整如初的?》

    2013-08-01 08:14:36   /   经典・文论・翻译

    《诗歌早已碎破裂,你还是完整如初的?》·汤养宗·促成多方位裂变的元素正越来越不讲道理地侵入我们的各类生活,我们已无效也无怨地再来看守当初一些看似坚如磐石实为不堪一催的理念。在当下,我们常发现自己一开口就出错,那其实不是错,而是相应于交错的新时空。我们错在对替换的次序无法跟进。那就将错就错,指鹿为马,弄出个恰好的颠倒乾坤、在时空转换中掌控好一张有效的嘴巴。当下的诗歌也正处在这种犬牙交错中重新说话。诗歌旧阵地的流失,用体无完肤一语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曾经貌似完整的东西其实很不可靠,诗歌早已破裂,在...
  • 蒲宁散文诗选

    2013-07-16 13:09:43   /   经典・文论・翻译

    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苏联】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身于沃罗涅日市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在宁静的乡村生活度过。1881年蒲宁在叶列茨县贵族男中读书,但中途辍学。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蒲宁很早就开始在外工作,他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记者。他曾受教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897年出版...
  • 一个流亡者的悲歌

    2013-07-04 08:42:38   /   诗歌点评

    爱德华/斯诺登我背叛了我的祖国。我无地自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如此的惊惶与无助中度日如年。在过去,我是CIA的一员,今天的我则把希望押在于各国大使馆间流转的避难申请上。我的灵魂在香港的酒店,俄罗斯的机场与去往古巴的机票间仓皇地盘旋。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接纳、拯救或者帮助我。我失掉了朋友、恋人、家庭和我从前曾经拥有的一切。我讲出了那不应该被讲出的秘密(尽管人人知道那些是罪恶)。我只是一个有点良知的美国人,算不上是天才,也绝不想当什么英雄。2013-7-2注释: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 (1983年6月21日-) ,前美国中央情报...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