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學院及其影響——專訪余英時ZT

    2012-05-25 23:33:14   /   今天茶室

    作者:余英时 北明采访时间:2012年3月22日地点:普林斯顿、华盛顿特区受访人:余英时(台湾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退休荣誉教授,2006年美国国会人文与社会科学终生成就奖得主)采访人:北明(独立作家)中国北京城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29号,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地。虽然不过是汇中国教育部属下的一个办公室,它的四肢跨越中国版图,伸向全球四面八方。自从2004年11月这个办公室所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成立,到今年(2012年)1月为止,这个办公室在全球105个国家,已经拥有358所学院,另外还有500个课堂。据中国官方称,这858所...
  • Roseann Lake:剩女们:事业成功的中国女性“剩”一代

    2012-05-25 00:28:17   /   今天茶室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译言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除了个别皇后级别的人物,中国在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做女人很光荣的地方。从缠足到杀女婴,中国妇女遭受着其性别导致的的各种苦难。如今,这些妇女足有六亿五千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女性群体,有着最高比例白手起家的女富豪,63%的中国GMAT考生是女性,她们获得MBA学位的迅猛程度令男性脸红。然而,不管如何雄心勃勃或事业成功,她们仍受约束。这次不是双足,却也同样压抑——婚姻。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是,一个女人必须“往上”结婚。...
  • 读史:文艺人与知识分子是“最无知最肮脏”的吗?

    2012-05-23 15:44:24   /   今天茶室

    历史学家高华: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党文化”观的形成作者 高华来自:http://blog.stnn.cc/logkid/Efp_Bl_1002026174.aspx在中共党内,毛泽东是得到全党公认的首屈一指的学问大家。毛具有党内无人企及的极其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他不仅极其熟悉并爱好唐诗宋词、昭明文选、红楼、水浒、三国、野史稗记一类古典文学,同时也嗜读鲁迅杂文。然而毛对鲁迅之外的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品却很少涉猎,一是兴趣不大,二是长年深居军中无机会阅读。毛对外国文学作品就知之更少。  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有两个来源,一是他...
  • 历史学家高华:《“毛主席万岁”——延安整风的完成》

    2012-05-23 15:40:06   /   今天茶室

    一“毛泽东主义”的提出与修正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成为中共第一号人物,在中共领导核心中的地位已经牢牢树立,但是毛泽东的“理论家”名号却是在数年后才确定的。从1940年始,在延安的《解放》周刊和《中国文化》等刊物上,逐渐出现称颂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理论贡献的文章,陈伯达、艾思奇、和培元、张如心等纷纷撰文,赞颂毛泽东“深刻地灵活地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阐明中国革命的规律性”,使马列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历史实际相结合。陈伯达、艾思奇、和培元都是毛泽东当时所亲近的“笔杆子”,陈...
  • 高放:苏联错过六次改革机遇

    2012-05-23 00:22:39   /   今天茶室

    从斯大林起,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六任领导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六次错过进行体制内改革的机遇,以致各种社会矛盾积累得愈日深重,拖延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建立93年、执政74年、拥有近两千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解散。苏联六次错过体制内改革的机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36年基本建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苏联是把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社会制度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照搬苏联模式,包括它的成功经验和当时尚认识...
  • 文化部长龙应台:文化部应超越蓝绿政治

    2012-05-23 00:16:21   /   今天茶室

    赵琬仪龙应台期许要让文化行政回归本位、成为施政关键,文化不为政治服务,而是政治为文化服务,开启台湾文化“世纪工程”。赵琬仪 台北特派员[email protected]  台湾总统马英九昨午出席文化部成立揭牌典礼时对首任文化部长龙应台说:“我们对文化部都有极大的期待!龙部长,现在看你的了!”  马英九前一天在第二任就职大典上讲话,已特别勾勒了“文化立国”的施政愿景。他说:“我们要把文化看做国力,文化的建设,就是国力的建设;文化的投资,就是国力的投资。”  龙应台昨天讲话时引述了这句,说:“文化部是在这样基础里头,战战兢兢地踏出第一步...
  • 海客笺

    2012-05-19 23:42:21   /   诗歌点评

    ---给未来的PXA珠江口,过去十里就是太平洋了,对那是你的新友珠江口外 天地壮阔皮肤是那样的湛蓝粘稠你撩起一张馈赠你更新的一张未赠薛笺涛已去唯余“海笺”能书否?你得把自己站直了直得像一根家乡的湖笔我就能一眼认出你--一位从白水河来的外戚[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2-12-3 13:31 编辑 ]
  • 崔卫平:中国未来取决于会理性阅读的人

    2012-05-18 23:41:00   /   今天茶室

    理性让人们拥有现实感。什么是讨论中的现实呢?讨论靠什么来建立它的现实呢?语词。不管是书面的(包括网络的),还是当面的,在讨论中人们直接面对和处理的,是他人已经说出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应对。如果讨论还在继续,那么进一步的“现实”,就是他人进一步说出来的话,以及你自己进一步的应对。面对讨论,即面对语词。不管是什么人,只需要根据他所说的话,他具体运用的词汇,这些词汇之间的前后顺序所产生的含义,来进行评判。他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他怎么说就是怎么说的。他嘴里含着沙子说的,就不是含着水说的,或者什么也没有含。思考的界限就是语词本身的界限。...
  • 风青杨:去台湾的韩寒与去朝鲜的司马南

    2012-05-18 23:33:03   /   今天茶室

    最近,有两名中国人出境访问交流倍受关注。先是司马南去了朝鲜,后是韩寒去了台湾。两个人都对自己所去的国家或地区赞美不已,而所不同的是:韩寒赞美的是台湾人民,却受到了台湾领导人的会见;司马南赞美的是“伟大领袖金正恩”和他们的体制,但却全程被限制行动自由,甚至是24小时的专人“贴身保护”。其实,哪边的人民过的好,大家都清楚,谁说真话谁说假话,大家也都晓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他们不同旅程的区别。两人的行程安排韩寒的首次台湾行,住的是台湾最顶级的W Hotel,见遍了包括马总统在内的各类政治名人与宗教、企业领袖。然而在...
  • 《一定时期》

    2012-05-16 13:09:50   /   诗歌点评

    本网站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当日浏览数据为300万人次本网站.........................是...............本......#%............................网站....%...................@......仅仅是..............#......哦不...你们.......本网站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技术维护 请网友谅解2012年4月6日.................................脉搏的静音注: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2-5-16 13:26 编辑 ]...
  • 郝建:铜像,他的名字叫遇罗克

    2012-05-15 12:26:28   /   今天茶室

    来自---爱思想网2012年3月5日·网易、新浪微博虚拟空间这年冬天北京度几乎没下雪,气温却一直很低。气象学家说这是北京27年来最为寒冷的冬天。三月初,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照例盛大开幕。而代表们纷纷在会上会下宣传自己的提案。《南风窗》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发出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教授向两会带来建议,提出在全国层面立法制定‘否认南京大屠杀罪’,称虽然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是日本人,但只要进入中国就得接受法律制裁。江苏团36名代表主动联名签字提交该建议”。《南风窗》的微博注明此...
  • 韩寒:我被台湾感动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民族的一切

    2012-05-15 12:22:46   /   今天茶室

    空客320降落在桃园机场。飞机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机里正好播放到张艾嘉的《戏雪》,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陈升写下这样的词——“1948年,我离开我最爱的人,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北方正飘着苍茫的雪,如果我知道,这一别就是四十余年,岁月若能从头,我很想说,我不走。”对于台湾,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电影里。后来魏德胜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欢的作家,梁实秋,林语堂,胡适也都去了台湾,而且他们都和鲁迅吵过架。当大陆穷的时候,台湾有钱,后来大陆有钱了——确切的说,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钱了,台湾又有了??战火把同一个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峡的两岸,...
  • 李劼《商周春秋》代后记:一个思想者的自言自语

    2012-05-13 15:09:05   /   今天茶室

    (1-3)1老子在讲说自己的思想时,充满无可奈何的神情。孟子宣讲仁政,不仅理直气壮,而且滔滔不绝,气势磅礴。韩非子讲说权术,带有一种赌徒在赌桌上的冲动和焦灼。庄子是个诗人,却开创了中国的散文传统,自由,空灵。庄子散文是自言自语,不干预他人,不干预生活。庄子散文最精彩的段落,有类于婴儿的呢喃。孔子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学问家,不断地教导别人,却忘记了自己所知道的乃是毋需赘言的常识。为了将孔子所说的常识提拔为唯一的思想,后来的帝王索性废黜百家,独尊儒家。为了抬着孔子吓唬他人,后来的学者没完没了地填补孔子当年留下的语...
  • 现代汉诗:假如我生在古代

    2012-05-13 03:14:45   /   诗歌点评

    晨起 沐浴更衣等茶的功夫 正好听阮籍弹上一曲有了高山流水 早饭就变得可有可无随便填点肚子 兴奋地与道济和尚逛街哪有不平哪有他 我所能做的不过是给他的臭脚 买双木屐晌午 依旧与稼轩、东坡等饮酒猜枚比赛结果 冠军还是庄周 成功地将《东方之红》唱成了羽调的哀乐据说我在之后的酣睡中 亲吻了一只 野猪林的醉猪临近掌灯 洒家的心情艳如夕阳依旧约了苏家巷的情种 上怡红院找柳三变吃花酒 当一个歌伎唱到无可奈何花落去 我抽风似的突然放声狂笑夜不能寐呵只能独上板樟像只人面兽心的母狼 对月长嚎流星雨...
  • 如果我老了不能做爱了ZT

    2012-05-13 02:23:15   /   今天茶室

    [media=mov,400,300,0]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76817204_2191427374_aEPhSyo6B2KP+Eh0HTWxve0D+/cXuvDojmy8ulWmJQpPE1XaapufatwA4inSFqwbrz0xHcZkeP8wkkR5ZahZ1zIuaw4QhVA/s.swf[/media]
  • 潘汉威 :童年与未来,你选一个

    2012-05-11 17:00:24   /   今天茶室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这个人们常说只有物质没有灵魂的后现代社会里,牺牲掉四分之一的人生,来换取剩余生命的富足与继续自我探索的自由,应该算是一个划得来的选择吧。潘汉威 观点碰撞   看了郭践红老师在5月6日《早报星期天》的文章“把童年还给孩子”,我有些想法。   我其实很同意郭老师的看法,但另一边阵营会这样做,一定是有什么苦衷吧?不能就认定人们都是盲从,一心就是要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   我从小在客观环境的催化下,也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考试机器,一路顺顺利利地考进本地大学,也让奖学金替我支付了学费。可以说,这一路都没有自己,...
  • 杜丽燕:尼采与虚无主义

    2012-05-11 16:57:08   /   今天茶室

    如果我们直观地看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反宗教的命题,至少是反基督教的命题。就连著名尼采哲学专家考夫曼先生也认为,“上帝死了”是“一种宗教语言…只是诊断当代文明的一种尝试,而不是对终极现实的一种形而上学的沉思”。 (注:Kaufmann, Nietzscge, P. 100.)然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另外一部分尼采学者认为,“上帝死了”是一个反形而上学命题。反形而上学用尼采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虚无主义。尼采对于虚无主义的论述较多地出现在《权力意志》一书中,大约有几十段,从他那不够连贯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尼采心目中,虚无主义不...
  • 吴(宓)、陈(寅恪)诗歌观分梳浅析ZT

    2012-05-10 13:42:20   /   今天茶室

    吴(宓)、陈(寅恪)诗歌观分梳浅析刘自立新诗自五四始;而新文言体新古诗则远自五四;有一说,开始于黄遵宪;这个分水岭说,可以讨论。但是,我们现在则说的是,关于一般而言的史实由诗和以诗求史——这个由陈寅恪大师再提昌之观点——这个观点自然含及寅恪大师所谓古文运动之“文起八代之衰”之诗歌-之小说方法和写实精神。也就是一诗一事,一诗一念。这个观点,在寅恪关注钱谦益注释杜甫诗歌之采诗庇史观念中,得一继承。于是,诗歌求史之观念,是不是就是看待诗歌内涵乃至中国文论、史材观点、倾向之唯一观念?这里,吴宓先生有他自身的一种看法。这个看...
  • 陈行之:韩非——宫廷政治的布道者

    2012-05-08 20:27:46   /   今天茶室

    陈行之:韩非——宫廷政治的布道者1前不久写《马基雅维里:把政治与道德分开》,曾经想说一说韩非子,无奈篇幅所限没有展开,把这个重要话题舍弃了,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一定要为韩非子专门写一篇文章。1527年,在政治风云中失势的马基雅维里抑郁成疾,痛苦地离开了这个被他看得极为通透的世界,到天国去寻找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去了。此时他一定不知道,由此上溯1860年,即公元前233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叫韩非的人也遭遇了与他几近相同的命运:因朋友李斯谗言而被秦始皇赐死,也离开了这个晦暗未明的世界。马基雅维里死时58岁,韩非死时48岁,按照...
  • 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格·瓦·普列汉诺夫最后的想法

    2012-05-08 20:19:39   /   今天茶室

    普列汉诺夫:政治遗嘱——格·瓦·普列汉诺夫最后的想法这篇《政治遗嘱》是普列汉诺夫(1856-1918)在1918年4月7-21日在病危中口授,由密友列·格·捷依奇笔录,又曲折而戏剧性地经过尼·尼热戈罗多夫的秘密收藏,终于在《遗嘱》所预言的苏联崩溃之后,于1999年11月30日俄国《独立报》发表面世。2000年第2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出版)翻译出版了这篇《遗嘱》,同时翻译出版了收藏人尼·尼热戈罗多夫收藏《遗嘱》经过的文章、俄罗斯利佩茨克市普列汉诺夫博物馆馆长亚·别列然斯基对《遗嘱》作的鉴定、由普列汉诺夫的侄...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