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夢影斎 » 日志

艺术短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14 15:04:33 / 个人分类:读书札记

寻求同谋

    纯文学作品体现的是艺术的本质;反映的是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因为它缺少与现实的参照和对应物,而往往使读者不知所云,如坠雾里。仿佛猜谜,有的便胡乱瞎猜一通;或者不愿付出劳动,而坐享其成。因此,我只能说这样的读者肯定与纯艺术无缘。博尔赫斯说过,一切阅读都暗示着一项合作,以及在某种意义上的一次同谋。

    博尔赫斯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帕拉塞尔苏斯的玫瑰》的小说。说的是一位名叫帕拉塞尔苏斯的魔幻师(他实际上是个医生和炼金术士)因年事已高,欲收一位徒弟,好继承他的事业。一天,有个年轻人敲开了师傅的门,他背着行囊,手里拿着一朵玫瑰,说明来意之后,他就把那朵玫瑰交给师傅,因为他想在跟师傅上路之前能看到一个证据:就是请师傅把玫瑰烧掉,然后再使之复生。师傅对年轻人苛求的是对事业的信念,而不是对外界传说的轻信。但年轻人只希望看到玫瑰消失后重现的奇迹。师傅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并不是他所需要的徒弟。于是他拿起那朵玫瑰投进火里,瞬时就化成了灰烬。然而师傅并没有将它复原。于是前来投师的年轻人失望地离去。这时,师傅才把一撮灰烬放在手中,说了一句话,玫瑰又复生了。

    真正的艺术家注重的是艺术的本质,他寻求的只是艺术上的“同谋”,而拒绝世俗的介入。

 

    魔幻文学祖师爷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席卷中国文坛。由于博尔赫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写过《叙事的艺术和魔幻》。因此,当时国际评论界把博尔赫斯称为“魔幻文学祖师爷”。对此博氏说:“我不赞成‘魔幻现实主义’的提法,这纯粹是评论家的杜撰。作家凭想象创作,虚虚实实,古已有之。魔幻文学祖师爷的头衔轮不到我,2000多年前中国梦蝶的庄周也许当之无愧。

80年代博尔赫斯在中国是寂寞的。

 

    权力魔杖

    博尔赫斯曾在《阿喀琉斯和乌龟永恒的赛跑》中写道:中国有个传说,说梁朝的皇帝有一根神奇的权杖,每传给继位的新君时,权杖就缩短一半。虽然随着君王更替,权杖会越来越短,但它永远存在。这个传说似不见中国正史。显然又是博氏的编创。即便是这样又有什么关系呢?博尔赫斯有句名言:“每一个作家都创造他的先驱者。”

   

    《道德经》

    法国著名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在解读赛伊.通布利(美国当代画家)的绘画艺术时指出,当今“存在着一些鼓噪的绘画、富有占有欲的绘画、教训式的绘画;它们强加给人产品,赋予产品某种物恋的专横。”巴特认为,赛伊.通布利的艺术就是他的道德意识;他“不想抓住任何东西”他的艺术总是特立独行的;它对捕捉的愿望总是默默地离开。巴特认为这是一种道德,“如果必须为这种道德定位的话,那么,我们只能去很远的地方即在绘画之外、在西方之外、在历史之外直至意义的极限去寻找。”在此,罗兰.巴特借用了老子《道德经》(第二章)里的话表达了这种意义:

他生产而不占为己有(万物作而不辞)

他做而不期待(生而不有)

作品完成,他便与之无关(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而且既然与之无关(夫为不居)

他的作品将永远存在(是以不去)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