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女性诗歌”批评笔记5:回望:女性与诗歌

    2010-03-09 16:39:57   /   女性写作

    中国“女性诗歌”批评笔记5:回望:女性与诗歌江涛(布咏涛)大多的关于“女性写作”的论著,都从现当代开始,仿佛在中国文学的古代和近代,并不存在“女性写作”中的“性别立场”问题(认为就算有,也是作者的无意识),或者,认为古代近代与现当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一个属古汉语,一个属白话文或现代汉语)。事实上,这种割裂古今的文学批评,是有碍于把一些一直纠缠不断的问题说清楚的。也可以这么去理解,女性文学批评,就是要以具性别立场的眼光,去考察古今的文学写作问题,它关乎阅读立场,也关乎批评立场,但其所倡导的,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去发现被历史有意无意忽略和...
  • 中国“女性诗歌”——汉语的“女娲之舞”

    2010-03-08 08:36:40   /   女性写作

    中国“女性诗歌”批评笔记4:中国“女性诗歌”——汉语的“女娲之舞”江涛(布咏涛)当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想起了林徽因的诗句——“认识那图画,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这句诗把我引向了对中国女诗人和她们的作品的感性思考。此刻,我的脑海里,那些刻板而枯燥学术性的词语:男权,女权,艺术审美,叙事方式……全都变得柔软而轻盈,那张荡漾在记忆水底的图画,时而破碎,难以辨认,时而聚合,似曾相识……我在那里看到的是:她们,她;我们,我……母语的记忆,沐浴着母性之光,迷蒙中,时间的通道上,我看到,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这,难道不是中国女性作为整体的诗性的集体记忆吗?源...
  • ZT:张晓红:女性诗歌批评话语的重建

    2010-03-07 23:20:35   /   女性写作

    女性诗歌批评话语的重建张晓红摘 要:在女性诗歌批评话语的建构过程中,诗歌标准和性别标准发生错位,导致了诸多争端和歧义。本文与当前的批评话语进行商榷,剖析其中的盲区和偏见。力求确立更为公允的批评标准。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女性诗歌衍生于当代先锋诗歌的框架之中,与由男诗人主导的各大诗潮协调发展。同时,它也是一代代中国女诗人长期努力的结果,并受到国际文学环境的影响。笔者运用互文阅读策略,重新解读贴在女性诗歌上的种种标签,认真探讨其形式和审美意义,审视女性诗歌话语的形成机制,阐释女性共同诗学和个体诗学的联动关系。关键词:女性诗...
  • “女性诗歌”、“女作者诗歌”、“女权主义诗歌”

    2010-03-07 01:03:08   /   女性写作

    中国“女性诗歌”批评笔记3:“女性诗歌”、“女作者诗歌”、“女权主义诗歌”与“女性主义诗歌”的关系与区别江涛(布咏涛)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对某个论题进行论述之前,我们必须把各种用于讨论的定义概念界定清楚,条分缕析,才能使论证有条不紊地循序展开,达到写作的目的。而有时,人们对问题产生疑问或争论,并非因为观点相左,而是因混淆某些概念,思路不清,交流不畅,导致了误读或激烈辩驳。例如,在过往很多的讨论中,笔者发现,很多人常常混淆了“女性诗歌”、“女作者诗歌”、“女权主义诗歌”、“女性主义诗歌”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 中国“女性诗歌”作为一个批评概念的源起(二)

    2010-03-06 18:04:04   /   女性写作

    “女性诗歌”批评笔记2:中国“女性诗歌”作为一个批评概念的源起(二)江涛(布咏涛)在中国,作为狭义的“女性诗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一个批评概念的呢?我们都知道,西方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出现在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之后,它是女权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女权运动在文化上的体现。同时,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是以女权运动与文学创作和作品为立足点展开的。而中国的国情和文学现实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自始至今,还没有过一场完整意义上的,自发产生并独立运作的女权运动。以下通过对照论述西方女权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中国的妇解运动的关系,就能清...
  • 中国“女性诗歌”作为一个批评概念的源起(一)

    2010-03-05 11:54:25   /   女性写作

    “女性诗歌”批评笔记2:中国“女性诗歌”作为一个批评概念的源起(一)江涛(布咏涛)一个常见的批评观点是,中国(单指中国大陆)“女性诗歌”的写作是从翟永明的《女人》组诗开始的,而对“女性诗歌”的评论是在1986年唐晓渡的诗歌评论《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读翟永明的组诗》中提出的。对于这种说法,笔者是认同的。但如果把唐晓渡在文章中对“女性诗歌”的阐释作为中国“女性诗歌”出现的标志——我不能说这是一种误读,但这很可能是一种阅读与理解的粗心。其实,在唐晓渡在文章中,也对“女性诗歌”的历史有过初步的辨识:“在我国,形成“女性诗歌”...
  • “女性诗歌”批评笔记1:定义“女性写作”与“女性诗歌”

    2010-03-05 09:00:01   /   女性写作

    “女性诗歌”批评笔记1:定义“女性写作”与“女性诗歌”江涛(布咏涛)如何定义某一事物,是我们如何鉴别和讨论某一事物的基础和关键。从阅读与批评的角度上看,一直以来,对于“女性写作”(包括“女性诗歌”)这个概念都有着广义和狭义的阐释。从广义上看,是指以自然人性别身份的女性作者的文学创作;从狭义上看,是指女性作者带有“女权/女性主义”倾向的政治化的写作。而从广义与狭义的“女性写作”定义,又能引申出广义与狭义的“女性阅读”、“女性批评”与“女性文论(女性文学理论)”。这其中,我们能看出两个关键的定义界限。从广义“女性写作”定...
  • ZT:苏青、张爱玲三八节谈爱情、婚姻、家庭

    2010-03-01 20:30:37   /   女性写作

    苏青、张爱玲三八节谈爱情、婚姻、家庭对谈者:苏青张爱玲时间:三十四年二月廿七日下午地点:张爱玲女士寓前言:当前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无疑地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都以自己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也就是说,她们所写的都是她们自己的事。由女人来写女人,自然最适当,尤其可贵的,似乎在她们两位的文章里,都代表当前中国知识妇女的一种看法,一种人生观,就是在他们个人的谈话中,记者也常可以听到她们关于妇女问题的许多独特的见解,因此记者特约苏张两女士举行对谈,以当前中国的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为对谈题材。对谈的结果非常好,更难得的是她们两...
  • 中国女诗人现代诗展读:零雨(台湾)

    2010-03-01 10:46:49   /   女性写作

    中国女诗人现代诗展读:二十世纪80年代零雨(台湾)零雨(1950- ),出版的诗集有《城的连作》(1990)、《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1992)、《特技家族》(1996)等。箱子系列——我的记忆是四方形把我丢在箱子里那人走了关於世界我的记忆是四方形关於荣誉。也是爱情——蜷缩在角落也是的外面的世界,有关的传说是这样的:也日渐变成四方形那麽就给我一杯四方形咖啡,给我一顿四方形早餐。黄昏,必然也是四方形。万一落日也生成四方形,我的抽屉就日趋完整那人向我走来打开箱子我的世界跟他的世界没有两样我还是留在箱子里我说他的眼神惶惑如...
  • 中国女诗人现代诗展读:席慕容(台湾)

    2010-03-01 10:42:56   /   女性写作

    中国女诗人现代诗展读:二十世纪80年代席慕容(台湾)席慕容(1943- ),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七里香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
  • 正月十五的月亮

    2010-02-19 12:49:32   /   散文小说

    正月十五的月亮(纯属虚构)1.车子行驶在北京郊区的公路上。开着暖气的车厢里,飘着很轻很轻的音乐。我们沉默着。天色灰蒙,但偶尔也有阳光的透亮。路旁树的枝桠光秃秃,像一根根曲折的铁丝。灰黑的枝条上,偶尔可见一点点新冒出来的绿叶,预示着春天的来临。汽车碾过还带着霜结的马路上的黑土,不疾不徐地向行驶。我记得前天来的时候,走的也是这条路,时间也是早上将近十一点的样子。不过那时,车子的方向是从首都国际机场驶向一个燕山脚下的小镇,而此刻,方向正相反,我在回程上。来的时候,天还下着小雨,路上更湿滑。一路上,我也留意到路旁的这些...
  • ZT:关于卫慧的小说

    2010-02-17 12:01:51   /   女性写作

    ZT:关于卫慧的小说作者:蓝山咖啡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卫慧是引起争议最大作家之一。有人认为她是“下半身写作”的代表人物(还有那个九丹),也有人认为她是“前卫新潮”的艺术代言人;有人认为她是深得张爱玲真髓的小说传人,也有人认为她虚构了一个“情欲金字塔”……众说纷纭中,朱大可先生的批评尤其尖刻:他从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中,甚至听到了整个上海的“情欲尖叫”声。从普通的读者到那些有些名气的“评论家”,为什么会对卫慧的小说产生那么强烈的兴趣呢?如果认真分析的话就会发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卫慧的兴趣并不在于她的小说的“...
  • ZT:残雪的世界

    2010-02-17 11:49:12   /   女性写作

    残雪的世界(作者:文心雕楼)重读残雪的小说,依然惊讶于她对 恶心、丑陋、猥琐 的复制,在这种复制中我们看到的是“恶之花”。然而 恶心、丑陋、猥琐 仅仅是阅读者的自身感受,残雪世界里的人物自己却对此毫无感知,他们经受着完全不同的体验:恐惧。恐惧才是残雪小说的核心。一切皆因恐惧而生,一切皆生恐惧。残雪在昭示侵害和否定产生恐惧的同时,也描述了笔下的人物对恐惧的反抗与逃避。但一切都是宿命,命定的厄运不可逃脱。不管是江水英钻进笼子不出来(《黄泥街》)、虚汝华把自己禁锢在钉上铁栅的小屋里阻挡他人的侵入(《苍老的浮云》),还是 我 呆在盖上盖...
  • 布布的故事(拟小说,关于记忆)(添加中)

    2010-02-14 10:11:41   /   散文小说

    布布的故事(拟小说,关于记忆)作者:布咏涛1.布布今天,又回到Y城。虽然,现在这小镇跟我的关系越来越稀疏,除了定期回来料理一下出租的房子和店铺的事情,我逗留在小镇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对Y城的一切,包括街道和人,愈来愈陌生了。我不知道,或许这么些年来,我所做的,不过是我离开Y城的各种努力和方法,如同一个人,想去除一种记忆。可是,虽然如今我已不居住在Y城,我同他依然有着固定的联系。原因是,每次我回香港之前,我都会把小车停回Y城某楼房的停车场。G城与Y城相隔二十公里左右。以前,跟别人说回大陆,其实是回Y城。现在,则是回G城。G城比Y城大很多。很久以...
  • ZT:张晓红:女性诗歌中的女性身份、作者身份及互文联系

    2010-02-13 10:00:33   /   女性写作

    ZT:张晓红:女性诗歌中的女性身份、作者身份及互文联系本文来自[新文网]“女性诗歌”揭示了文本生产中独特的女性经验和心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女性诗歌又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女性”问题和“文学”问题纠结在一起,引发了对写作和女性的双重疑问。 本文试图将女性诗歌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跨文化的批评框架之中,借助互文性理论来探讨诗歌话语和性别话语的相关性。  自法国后结构主义者克里斯蒂娃于1966年发明“互文性”一词以来,它逐渐演变成后结构主义的商标。 根据后结构主义版的互文性概念,文本的意义是临时的、相对...
  • ZT: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二)

    2010-02-07 19:57:45   /   女性写作

    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二) 赵运思通过对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分析考察,可以归纳为四种范式:欲望主体型、欲望客体型、主客交融型和自恋神话型。  一、欲望主体型。女性不是男性欲望的对象并以之塑造和束缚自己,而是成为欲望主体,在自我的扩张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伊蕾的诗歌文本从不避讳欲望:  我的欲望是野火  最卑贱,最惨烈,最炽热  最无畏,最持久,最贪婪    (《祈祷》)  敢于把欲望展示在阳光下:  让我们在阳光下手拉手  让手象金黄的钻天杨  向着天空展示  充分暴露  手,既不丑陋...
  • 论写作“性政治”:被颠覆的“性” 与“色情”(身体

    2010-02-04 09:08:57   /   女性写作

    论耶利内克小说写作的 “性政治”:被颠覆的“性” 与“色情”(身体叙事)(此文节选自江涛论文《论耶利内克的“反色情文学”写作》,文后注释略)4.1. “性”是两性权力争夺的场所如果认同“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那么,在“人学”的“文学”中认识、表现、讨论“性”的问题便具有了充分的合理性、必然性。然而在文学史上如何“处理”这一文学主题却真是烟云蒸腾、气象万千。薄伽丘之《十日谈》是一类;司汤达之《红与黑》是一类;托尔斯泰之《安娜卡列尼娜》是一类;劳伦斯之《恰特莱夫人的情人》是一类;亨利米勒之《北回归线》是一类;昆德拉之《玩...
  • ZT: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一)

    2010-02-04 08:08:49   /   女性写作

    女性诗歌文本中的躯体意象(一)赵运思    当女性诗人拆解男权意象开始重新书写自我时,从哪儿入手呢?女性并不象男性文学,她没有自己的书写历史可资参照,面对的是空白。通过对她们的文本解读,我们发现有大量的躯体意象。笔者认为,躯体写作是女性写作的支点,也是女性诗语建构的逻辑起点。原因有二:  其一,躯体写作是女性成为充分意义上的女人的前提。现代史上的妇女解放过分地关注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往往消失在革命性和阶级性后面,极大地丧失了性别规定性,“不爱红装爱武装”、“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