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词的幽灵 » 日志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灯笼镇》里的雕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07 10:17:02

查看( 126 ) / 评论( 0 )
灯笼镇

作者:张枣


灯笼镇,灯笼镇
你,像最新的假消息
谁都不想要你
除非你自设一个雕像

(合唱)
假雕像,一座雕像
灯红酒绿

(画外声)
搁在那里,搁在那里

老虎衔起了雕像
朝最后的林中逝去

雕像披着黄昏
像披着自己的肺腑

灯笼镇,灯笼镇,不想呼吸


                   (2010.1.13图宾根)



      据编者颜炼军注:这是张枣的绝笔诗,“许多字迹不甚清晰”,“是作者几位朋友与编辑根据字迹及相关信息整理的结果”。那么,对这样一个文本的解读,就带有先在的危险性,因而这一解读就是一次精神的双重冒险,也即双重地误读文本的危险。
      “灯笼镇,灯笼镇”。灯笼是个民间意象,如由《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而灯笼镇,可否就是精神里的“桃花源”呢。深红色,显眼而幽寂。
      “你,像最新的假消息”。这样一个“精神之所”拟人化为你,何以会像假消息,而且是最新的呢?让人疑窦顿生。
      “谁都不想要你”。何以谁都不想要呢?这珍贵的“东西”,是价值的失却么?
      “除非你自设一个雕像”。为何要自设一个雕像呢?除非是一个限制词,无路可走的路。
       这第一节的中心意象是灯笼镇,而这个镇是一个“物自体”式地存在者,可是它又是“失语者”。

      “(合唱)”,让人联想到古希腊戏剧的歌队,首要的功能是创造一种超自然的气氛,有提示情节、帮助换幕的作用。
      “假雕像,一座雕像” 。自设一个雕像,是为了秩序的恢复,而这“集体无意识”却说,假雕像,这就把“自设”作为主体的意愿连根拔起。
      “灯红酒绿”。是这雕像处于灯红酒绿、紫醉金迷中吗?或灯红酒绿的镇子里的雕像是假的。这样近乎不相干的意象并置,令人惊心动魄,却又有“兴”的神似。
      此为第二节,用意识流句法,使两行诗充满了巨大的张力。

      “(画外声)”。这就涉及张枣自己的“元诗”概念,以上只是一副“画”——意境的结构。把自我的后脑勺指给人看。
      “搁在那里,搁在那里”。把什么搁在那里,何以无处可搁,重复的追问或呓语?呈示一种急迫、焦虑的情绪。或,已按着“自设”了雕像,却无家可归?
      第三节,这雕像是“自设”的,谁的雕像呢,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观吗?

     “老虎衔起了雕像”。是威廉.布莱克的那只灵光四射的老虎么?
     “朝最后的林中逝去”。最后的林,是陶渊明的归鸟的林子么?逝去——
      此第四节,如果说第二、三节是时间的“延异”,是另一个我的仰观俯察,那么,这一节则如本雅明所谓的机械复制时代的灵韵的消逝。

      “雕像披着黄昏”。又一次时间的延异。
      “像披着自己的肺腑”。所谓肺腑之言,是真言、真实的言。
      第五节,这是言外之言,像外之像了,辉煌的真实就这样一去不返?

      “灯笼镇,灯笼镇,不想呼吸”。绝望。轻的像呼吸,却难以承受。谁又不想呼吸?
      第六节所谓会哭着无泪。可否有身世之感?诗人一生追求“汉语的灵性”,而所见的又如何呢?是在商业话语、权力话语、殖民话语的指缝里发出的呐喊么?

    读此诗真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长恨。这几乎是一次末世的审判,对现代汉语现状的失落感。不说官方纸刊的衰落,也不说民刊、网刊的鱼龙混杂,就说说已暴得大名的许多诗人,拿起一本诗集,首缺的是语感,大部分几乎不堪卒读。其次,唯物是瞻的形而下言,以物反物,何其鼠目寸光。再次,沽名不顾脸的独立精神的失却。此三者,不只是外部力量的使然,更内在的是相忘于江湖的“枯坐”的失却:“枯坐是难以描绘的,既不是焦虑的坐,又不是松弛的坐,既若有所思,又意绪飘渺;它有点走神,了无意愿,也没有俗人坐禅时那种虚中有实的企图。(《枯坐》)”这是一种内心的“悠远”,缺少了这种悠远境界,灵韵顿失是必然的。
      实则,张枣后期诗(96年以后)已达到了现代汉诗的一个高峰,其语言充满了灵性的蓝光。


2012.7.7

TAG: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4-27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380
  • 日志数: 31
  • 建立时间: 2012-04-28
  • 更新时间: 2012-08-0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