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派诗歌的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1-22 08:45:56

五.

 

正如您可能已经感觉到,老成是在创立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写生派诗歌。

实际上由这篇文章开始,这个流派就已经成立了。

虽然没有听说过,一个流派可以在一篇文章中诞生并成立,但是亲爱的读者,有些事情本身就很稀有很隆重,我们哪有规则和先例可循?

真的是法无定法,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我们写生派诗歌的指导准则,它来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也可以说是我们写生派诗歌的鼻祖。

闲话少叙,让我们来探讨写生派诗歌的主要技法:

1.       我们以名词思考

名词在写生派诗歌及诗人心目中所占的地位万分显著,这由名词本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从理论上来说,名词即名相和名目,名相和名目即是世界本身,是世界本来的构成。

名词比其它任何词性都重要。

诗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说出恰当的名词,即基本完成任务。

说出名词即完成诗歌从无到有的第一任务,这是创造的根本,把握得好的话,总有石破天惊的功效。

其它如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状语、定语、补充语,本质上都是修饰名词和为名词服务的其它词汇。因而都是可以省略的,只有名词不可省略,省略了名词,那诗人写什么呢?好比画家无物可画。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种,拥有不同的名词。

拥有了不同的、新的名词,便可以成为或转变为不同的人、新的人。

写生派诗人不一定真的详细了解或拥有来自不同领域的名词,但并不妨碍他们学习、列举并使用这些名词构筑意象和意象群,完成诗歌。

这是由写生派诗人轻灵开阔的思想及眼界所决定的。

写生派诗歌学习并采用不同阶层的名词,完成对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生活及工作的描述。

让不同欣赏层次的人们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完成美的传递和升华。

因此,写生派诗人的第一使命可以说是帮助人们记忆和保存他们的名词和文化,包括这些名词之间的关联和含义。

名词即概念。

写生派诗歌的主要使命就是要传递概念。

概念是不固定的,因而我们传递的是活的概念,变化着的概念和名词。

我们描绘并传递的是人生,是为写生派诗歌的精髓和宗旨。

 

2.       诗意的诞生

研究诗意的诞生,首先要对诗意进行定义。

什么是诗意?诗意是人的思维对物质的新鲜感知。

旧的感知其实就是成型的知识。

有时人们认为已知的知识没有诗意,或诗意不足,这是感觉本身的问题。

知识是可以应用的技能。

许多人崇拜知识但不知道崇拜诗意。

诗意先于知识,可以说诗意是知识的诞生过程,且是一开始阶段,比较激动人心的阶段。

完全陌生的新知识,甚至新鲜的回忆都满有诗意。

写生派诗歌试图保持保护人类思维的新鲜感,从而让人类有持续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以保持人类物种的生存和延续。

 

诗意从什么地方诞生?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搭配出诗意。

上面说了名词的重要性,搭配即是把这些重要的,不同的名词适当地放到一起。

搭配得好的话,肯定会出现诗意。

为什么搭配会出诗意呢?这恐怕属于公理的范畴,就是说没有什么理由,无法解释,本来就是这样的。

如同人为什么会饿?饿了吃过饭为什么会不饿一样无法解释。

大致的缘故恐怕是因为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使然,渴望知识是为了生存,利于生存的技能便是知识。

名词是知识的骨架和脊梁。

说出了名词,并且把很多名词恰当地放在一起,这就起到了世界,也即生存环境,化身为新鲜知识对人的思维进行碰撞和挑战。

人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生存技能,由于人对生存技能的需要和本能渴望,本能上同时具有接受挑战和适应的能力。

这个过程自然会伴随愉悦之感,这个愉悦之感大致就是诗意。

 由上所述,写生派诗歌的创作,基本上就是拿所掌握的名词,互相搭配和组合。

其基本过程和木匠在接到需求任务之后,对所拥有的木料进行分析、拼凑、想象没有什么分别;

写生派诗人的创作和厨师制作菜肴完全没有分别。厨师根据手头所拥有的蔬菜及调料品种,进行搭配和想象,制作出不同的佳肴,不同菜肴的味道就是写生派诗歌的风格。

写生派诗人最像时装设计师。

设计师拿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衣料,不断地比划、搭配、尝试,最终找到最佳组合效果,裁剪出一年四季、不同流派的衣服。

其窍门就是不同衣料,不同颜色的搭配效果,搭配出诗意。

 

 

写生派诗歌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风格。

一般来说,名词本身没有所谓的风格和倾向性。只有不同的搭配才带来诗歌的风格和情感情绪特征。

比如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属性。把月亮放到不同的情境下,才产生出不同的风格。

所以,根据月亮周围和月亮搭配的名词的不同,月亮表现的可能是忧伤,也可能是喜悦,甚至可以是怪诞、荒唐、神秘,不一而足,没有定论。

掌握了搭配技能的写生派诗人,可以很轻易地写出不同风格品味的诗歌,所以说写生派诗歌没有特定的风格。

许多其它流派诗歌对名词属性进行强制定义和要求。

比如一开始他有点失意,那他一写起月亮,就假定了读者也很失落,忘记烘托和诱导,这就造成了读者对诗歌欣赏产生很大的迷惑甚至负担,无法理解和跟进。

诗人在写作之前就强制要求读者对某个名词有和自己一样的情感附会是不负责任的,这是很多诗歌不受读者接受的原因。

写生派诗歌对意象的塑造是循序渐进的,不强求的,甚至允许读者对某些名词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不一致,只要大致的意图得以完整表达即大功告成。

我们通过搭配,用多个名词之间略微共同的属性,逐步诱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塑造起和作者相近的思维意境,完成传达情趣、知识,和思想的目的。

名词是写生派诗歌的立场,搭配是写生派诗歌的基本技艺。

没有不好的名词,只有不好的搭配。

诚然,没有不好的材料,只有不好的材料应用者。

 

3.       让诗歌行走

很多其它诗歌流派的诗歌显得死板、萧条,没有生气。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让诗歌行走。

要让诗歌走起来,跑起来,甚至飞起来、飘起来、舞起来,才算好诗歌。

那么如何让诗歌行走,甚至飞起来呢?

这就涉及到如何应用动词的学问。

我们写生派诗人善于应用动词串联名词。

动词本身就是运动,所以我们同样很器重动词。

我们应用动词把名词串联,好像是松鼠在树枝之间跳跃,在草地上轻盈地奔跑。

有时我们还随便用一些动词,把不可能的名词串接在一起,给人以恍惚惊诧之感。

举个例子:松鼠从松树跳入月亮,这句用“从”和“跳入”简单的三个字串联起松鼠、松树、月亮三个名词。

名词即意象,我们用恰当的动词,把尽可能多的名词简单地连在一起,如此就实现了最大的传达和传递任务。

单靠动词本身无法实现很好的动感。

要靠名词们本身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找到合适的动词固然很好,但如果事先找到了合适的很多名词,则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

就是说动词的使用能力可以弱一点,但名词的掌握和筛选至关重要。

总之是,名词最重要,搭配很重要。

动词一般情况下会自己跳出来,当它们看到你挑选好的几个名词之时。

 

4.       音韵与节奏

写生派诗歌没有固定的、偏爱的题材,随便拿到什么都可以成为题材。

同样写生派诗歌也没有什么固定的体裁。

拿古体诗和新诗、现代诗来说吧,对写生派诗人来说,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古体诗歌的音韵感强一点,要求押韵,但是受体裁之限,表达面要窄许多。

新诗表面上不再押韵,但表达面要宽广得多,这是自由的好处。

写生派诗歌基本上不再讲押韵,有时甚至有意去除两行之间的同韵。

但是,写生派诗歌对音韵有严格的要求。

写生派诗歌基本上继承了宋词元曲的精髓。

喜欢写生派诗歌,不喜欢写生派诗歌的诗歌写作者,只要想提高自己作品的音韵之美,都可以直接到我们的文学宝库里继续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宋词元曲的精髓在于对音韵的把握。其实质就是行与行之间单双字的合理交错。

比如,五、七字之后的行,基本上都是偶字数的四、六、八字行,反之亦然。加之上声、去声之高、低声调的采用,如此就可以轻松实现诗歌阅读时的抑扬顿挫之美感。

这是比较好学习和采用的技法。

 

更高层次的音韵或节奏是意象流动时的高低快慢和轻重缓急,如同钢琴家敲击琴键时的节奏。

这个要求写作者对自己情绪和情感有良好的把握能力。

不能住在自己的情绪中,要跳跃在自己的情绪或情感之上,要经营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为达到这个目的,写作者可以有意地、有选择地欣赏一些古典音乐。因为音韵的根源在音乐,诗歌文字是寂静的艺术,说起来虽然可以做到有声有色,在音韵上还是要弱一些。

为训练自己对情绪情感的把握,欣赏古典音乐固然可以拿各种感觉思想去套,去附会,但不可以程式化、僵硬化、人云亦云化。

要不断变化地想象,有时还要放下一切既成的感觉,不动任何感觉再去听一遍,或许会突然产生新的感觉。

实际上很多古典音乐,比如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并没有名字,只有作品序号。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以说音乐是最没有思想感觉的艺术,然而人刚好可以拿音乐来训练自己的思想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里有一定的理论根据,这就是写生派诗歌的维度制约理论:

一个维度里的技能,要在另一个维度,要通过另一个维度的工具来最高效率地训练和实现。

一个维度里的现象,要靠另一个维度的语言和词汇来最佳效果地表达和呈现。

 顺便提一下,古典音乐是训练音韵感觉的宝贵财产,然而现代流行歌曲在这方面的表现却很糟糕。

现代歌曲总有词汇,很多歌曲的词汇主要注重于男女私情,着重于情感情绪的无谓渲染和造作,好比是别人嚼好了的甘蔗糖水,虽然也可能味道不错,但若喝长了,对人的高层次情感及思想的训练有无法自拔的糟糕后果,于写生派诗歌技法训练很不适宜。

写诗派诗人凌驾于情绪情感之上,实际上情绪情感只是我们的写作素材之一。

就这方面来说,写生派诗人适合去写歌词,然而如果在一首爱情歌曲里陶醉,则于写生诗人很不恰当,不大可能。

大多情况下,我们通过一些名词,蜻蜓点水一般地带过情绪和情感。

音韵美的主体感觉是流畅,不实现流畅之感,不能说实现了音韵之美。

音乐中对节奏的表现采取音符的疏密快慢来实现。

在诗歌文字表达中,大致可以采取分行来控制,掌握每行的字数,在恰当处分行,可以取得适当的快慢效果。

更进一步的节奏控制,可以通过在每一行中安排适当的名词个数来实现。

一般来说,同一诗行中有越多越密集的名词及名词代表的意象,阅读起来就有越密集、越紧张的感觉,这是所谓的诗歌语言的表现张力,和钢琴家快速地敲击琴键有同样的效果。

一个名词就相当于钢琴中的一个琴键或一个音符。

一行诗中究竟要安排多少个名词,可以由诗歌作者根据自己要表现的节奏或缓急意图来控制、选择和决定。

值得指出的是,现在一些口语诗歌作者,由于没有掌握名词的运用窍门,沉迷于简单的意象表达中,加上过多分行,使得诗歌读起来平淡乏味,这是由于诗歌中的音韵太过松散、太过缓慢的缘故。

为了不辜负写生派诗歌的强大表现力,我们可以在诗行中或多或少地安排新鲜贴切的名词,快速设立、转换、调度意象,如此就可以实现良好的音韵美。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9979
  • 日志数: 676
  • 建立时间: 2011-09-30
  • 更新时间: 2017-08-0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