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以“死”进道的自然主义者——江非诗歌浅论

李之平 发表于: 2008-1-30 21:00 来源: 今天

[size=10.5pt]以[size=10.5pt][size=10.5pt]死[size=10.5pt][size=10.5pt]进道的自然主义者

[size=10.5pt]——[size=10.5pt]江非诗歌浅论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一、一个自然主义者的乡村弹唱


[size=10.5pt]

[size=10.5pt]江非声称自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我们也就会经常看到那些足以代表自然世界的泥土、月光、枯草和麦地。牛羊、蛙虫以及农妇和壮汉都是江非诗歌写作中一直倾力投射的意象,也是他生命和诗学追求中的重要依存。我们读江非的诗歌,可以看见无论是用什么技法,强调什么视角,很长时间内,他的诗歌视点大都是故土乡间的这些零碎。他好像要一次一次地反复告诫自己,他的心灵归属就是那个富有他的独特情怀和生命特征的地方[size=10.5pt]——[size=10.5pt]平墩湖。无论他游历何方,那里一直在召唤着他,让他不能远去。他这样不厌其烦地对平墩湖的歌吟,也许会让人费解:那里到底有着怎样的磁力,竟把一个诗人牢牢吸住?

[size=10.5pt]一想起那位迷恋乡间的爱尔兰诗人希尼,也许就会明白江非为什么会这样了。以代表作《自然主义者之死》、《引向黑暗之门》、《外出度冬》、《挖掘》等农业和自然事物为题材的诗篇蜚声国际诗坛的希尼,同样也曾一再地把自己的身子贴紧大地,去实现一个诗人抒写生命的情怀。他有两句名言[size=10.5pt]:[size=10.5pt][size=10.5pt]当我写一首诗,我的眼睛不是落在读者身上,而是在这里(自己)[size=10.5pt][size=10.5pt],[size=10.5pt][size=10.5pt]我写诗是为了使黑暗发出回声。[size=10.5pt][size=10.5pt]这正是从自然的本位和自身的成长史出发的诗人,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中的一种[size=10.5pt]——[size=10.5pt]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系努力擦亮,继而点亮[size=10.5pt][size=10.5pt]人[size=10.5pt][size=10.5pt]的理由和初衷[size=10.5pt]——[size=10.5pt]诗歌,或者是一个诗人,只有脚下站得扎实,基脉夯得坚固,汲取了足够的养分,才能站得更直、更大,才能以深厚的蓄积发射出强大的诗歌能量。希尼去故乡做一名乡间教师,江非呆在平墩湖做一位村民,都是要通过那里的天与地认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吸取诗歌的源水,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抒写告诉大家,只有对大地的审视和歌吟,才能锻造广阔的胸怀,才会由自然之境走向广袤的心灵宇宙。而大地一旦成为诗人精神和情感的重要标识,诗歌也就无法随意摇摆而去接近一个冥冥之中的法则。所以,我始终认为,江非那些以[size=10.5pt][size=10.5pt]平墩湖[size=10.5pt][size=10.5pt]为精神标识的诗歌,其实是在向我们证明一个事实,即他在内心发生的与大地与泥土的关系。诗人向世界的飞翔是在故乡的光照和推动下展开的,诗人的道路从[size=10.5pt][size=10.5pt]平墩湖[size=10.5pt][size=10.5pt]开始,是在认识人和世界的最基本的关系中开始的。他那是[size=10.5pt][size=10.5pt]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与融会中找到汉语本质的自足与快乐。他的写作母体,就是自己生存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乡村[size=10.5pt]——[size=10.5pt]故乡平墩湖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与物。[size=10.5pt][size=10.5pt]([size=10.5pt]林莽语)①。
  在诗人的故土
[size=10.5pt][size=10.5pt]平墩湖[size=10.5pt][size=10.5pt],江非那或低回的叙述,或彭湃豪情的吟咏,或绵延反复的自我隐蔽式立传、嘲弄和思考,都让人感到他就如一个坐在田野上的说书者,一个只对心灵表演的乡村艺人,在不停地勤恳弹唱[size=10.5pt]——“[size=10.5pt]歌唱它的泥土/歌唱它的月光/歌唱它的秋草枯败/蹄羽穿行的田间小路上/尘土飞扬,人丁兴旺[size=10.5pt][size=10.5pt]([size=10.5pt]江非:《平墩湖》)。他的调侃中不乏智慧,嘲弄里散发的满是憨拙。作为一个走在大地上的人,他注定不能放下手中的诗歌,就如那劈柴动作一般,反复无尽,并在专注不断中掘进[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劈柴的那个人还在劈柴
[size=10.5pt]他已经劈了整整一个下午
[size=10.5pt]那些劈碎的柴木
[size=10.5pt]已在他面前堆起了一座小山[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可他还在劈[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他一手拄着斧头
[size=10.5pt]另一只手把一截木桩放好
[size=10.5pt]然后
[size=10.5pt]抡起斧头向下砸去
[size=10.5pt]木桩发出咔嚓撕裂的声音[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就这样
[size=10.5pt]那个劈柴的人一直劈到了天黑[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我已忘记了这是哪一年冬天的情景
[size=10.5pt]那时我是一个旁观者
[size=10.5pt]我站在边上看着那个人劈柴的姿势
[size=10.5pt]有时会小声喊他一声父亲
[size=10.5pt]他听见了
[size=10.5pt]会抬起头冲我笑笑
[size=10.5pt]然后继续劈柴[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第二天
[size=10.5pt]所有的薪柴
[size=10.5pt]都将被大雪覆盖
[size=10.5pt]——[size=10.5pt]《劈柴的那个人还在劈柴》


[size=10.5pt]

[size=10.5pt]江非这种不断细致而缓慢的讲述,总让人想到两千年前的诗人荷马。一个盲人,因为得到了更多的黑暗,而把对人类的特殊认识和特殊感情娓娓唱来,繁盛的人生,也以这方式被揭开了。江非没有多于我们的生理上的黑暗,他的黑暗更多来源于他的生活现状和长期以来以谦卑、诚恳、宿命的心态去自觉获得的[size=10.5pt][size=10.5pt]灰[size=10.5pt][size=10.5pt],也正是这种视线之中的[size=10.5pt][size=10.5pt]灰[size=10.5pt][size=10.5pt]度,让他发现了许多关于人间的诗意和知识,通过反讽的语气道出,以此统构、揉合造就着他的诗歌形貌。他这样描述舅父的死与安葬的故事:


[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我的舅舅逃跑了。割完了最后一年麦子
[size=10.5pt]我的舅舅把水壶挂在锨柄上
[size=10.5pt]插在田埂里,用一棵长着蜜桃的梨树
[size=10.5pt]向我们宣布,他的肉体弯在这里
[size=10.5pt]但是灵魂已经去了远方
[size=10.5pt]他收拾好胡子、衬衣、债务
[size=10.5pt]系上鞋带,只把一些泥土
[size=10.5pt]留给了我们,暗示他去了哪儿
[size=10.5pt]于是,我们只好扛着四把铁锹
[size=10.5pt]去一个逃跑者可能藏身的地方
[size=10.5pt]去挖掘一个鼠仓一样的洞穴
[size=10.5pt]我们用铁锹敲敲地面
[size=10.5pt]相信他听到了挖掘的声音
[size=10.5pt]用一根棍子插下去,告诉他
[size=10.5pt]我们已经来了,水即将被抽上来
[size=10.5pt]地面剥开了,我们小心了一些
[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逃跑的家伙》(节选)


[size=10.5pt]

[size=10.5pt]  江非的诗歌并非总是这样乐观或宿命地平行于地面,匍匐前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往往会与人的跃出不期而遇,看到人[size=10.5pt]——[size=10.5pt]作为主体[size=10.5pt]——[size=10.5pt]驰骋在乡间的事与物之中。从江非的诗章里,我们会读到人的愤怒、人的心酸、人的卑微。在基于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之上,他从未放弃对于现实的戏剧性、虚拟性再造,并且声色情状淋漓尽致。江非的诗歌取材兴奋点多是人的故事和命运,进而超离人物和故事进行大跨度的概括和想象推断,正如说书人一样,他往往会借用自然、历史和命运,有意创造出了另一个此在,用极其夸张的语势和滔滔不绝的想象力,把人的现实、命运、社会以及历史,机智有效地讲述出来,貌似写实却又以其符合客观规律,抽象地游离于万里之外,读者很快会被其中的气氛感染,被故事吸引,但又不得不跳出这些气氛和故事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用江非自己的话说,那是[size=10.5pt][size=10.5pt]在借助于这个符号对以上种种在进行思考、冥想、喊叫,甚至是在虚构。我期望[size=10.5pt][size=10.5pt]符号平墩湖[size=10.5pt][size=10.5pt]之下的人,是普遍意义上的人,[size=10.5pt][size=10.5pt]符号平墩湖[size=10.5pt][size=10.5pt]之下的那个村庄,是一种人类各种社会、历史以及未来栖居状态的一种模拟[size=10.5pt][size=10.5pt] (江非:《一封关于诗歌话题的信》)。在江非的作品中,这类写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只蚂蚁上路了》。这首诗在彻底放大的想象中完成了关于个人史的极尽渲染、描摹、展示和回归。还有《致哀》:


[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我们往关节里塞着润滑油、长城公司、德孚公司、美林公司
[size=10.5pt]在脸上涂着刚刚运来的油漆,来自广州、芝加哥、不知名的产地
[size=10.5pt]我们搬动家具,在半夜,在身体的一处布置一个充电的卧室
[size=10.5pt]从膀胱里泄出汽油,在伤口上的抹上水泥,医生到来
[size=10.5pt]举着扳手、钳子、螺丝刀,更换破裂的刹车片,检测肛门里排出的尾气
[size=10.5pt]我们的鸽子飞了,奶嘴飘到了天上,妈妈你是一台电脑,已经死去
[size=10.5pt]只留下一具塑料的尸体
[size=10.5pt]…………[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在江非这类超离了现实时间致力于想象的诗篇中,他的幻化和解构都会给人以感情牵引和高度的戏剧体验。所以江非还是一位把作品处理得具有极强魔幻色彩的诗人。读江非的诗会让人想到卡夫卡抽离此在的变形和博尔赫斯对于家族和历史的传奇叙述。所不同的是,卡夫卡被生命的无常和虚妄牵引,博尔赫斯被时间迷宫和历史的虚无覆盖,他们呈现的变形或魔幻,探索或追思都有一种命定的成分,包含了太多的虚无和绝望,而江非却给了我们一种无边激情和豪迈,就如古代的骑士一般,高高地奔腾在无边的河汉之上。气势恢弘、磅礴沉郁的长诗或史诗《英雄帖》就是他这类作品中的代表篇章。江非在这首诗里创造了当代新诗的一个奇观。他以一个年轻人对自我、时代与历史的多元性深入思考完成了新诗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为成功的一首长诗。整首诗想象奇崛,锋芒伶俐,打在纸上如金属锻造,铿锵铮铮,激人心魄。

最新回复

李之平 at 2008-1-30 21:01:24
二、对死亡的温情解剖

  江非在诗歌中对死亡是非常关注的。他的很多诗篇都涉及死亡,应承了文学艺术的终极命题——对死与爱的追问与痛苦。正如宋子刚关于陈先发的一篇诗论《死是吾生最大的关爱》。但每个诗人对于死亡的注解总是存在着很大不同。陈先发的这类诗歌对于死的关注是迷恋式的,甚至有些扭曲变形,大多数时候是在对死亡的窥视中,瞻望着虚无,所现之格大体为阴柔之美。陈先发写到生的繁盛和肉体的陨灭,写到坟、棺木,写到阳间的生趣,写丰盈的人被阴界掌控的快速转换,写生者对于死亡的占有和征服,是在借用时间的嬗变,在混乱无序中的在时间的想象逆流中体认精神骸骨,织结出空间的永恒性。同是对死亡的阐释,江非却走了决然不同的路径。他在放大了的图景中,表现出了与死的温情对视。在每一幅有关死亡的图景中,江非大多数时候都是以一个活人、生命的姿态和立场,对死神进行着玩弄和嘲讽,智擒和活捉,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尸热的散发/要经过书架和笼子。当红薯放入/过冬的地窖/邻居会牵走那头产奶的母牛/并给人们反复演示/爱情的长度/为1毫米。反复/解剖自己的/尸体//推测灵魂的食物/是盐/而不是——蜂蜜”(《死亡学教授》)。而且还告诫我们,死亡无处不在,但是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要以强大的生和最后的死去战胜死神的:

“…………
我远远地看着它,大地中
突然来访的陌生人。
劳动者继续弯腰,甘薯地/慢慢地接近白云。
恐慌,不安,孤独与动心——
多年以后,我已不记得
那是来源于一枚古老的土豆
还是传说中田鼠一样
让人在平静中接受的死神”
——《面对一具意外出土的尸骨》

在江非的诗歌中,死亡作为一种基本的存在元素已经扎入地层以下,他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白骨,而是个人变成白骨而相对于人类的的意义。江非不相信死亡会摧毁我们活着的尊严——所有的喧腾和光亮是否最终都归于虚无,归于一场未曾了结的梦境?他或许总是自信地认为:“死亡是生命的最高虚无,虚无又是精神的最高的悬浮状态,是接近宗教和诗歌境界的,因此死亡代表了一种精神的美和灵魂的升华”(阎国忠:《基督教与美学》)②。且看他的诗:“我死去用了5分钟/哭我的声音持续了10分钟/料理后事的讨论慢慢展开/收尾时已接近30分钟/缝制丧服的时间约等于180分钟/查阅报丧的名录约等于40分钟……”(《10分钟》),也许他觉得,人在被死亡带走的时候,仍旧是在和死神的战斗中抢夺优势条件,从而获得“将来”的美好时光。这样的生死观,在加谬、萨特和巴塔耶那里都曾给予过精辟注解。巴塔耶在《死亡》一书中的末段说,“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但这是不是就是江非想要向我们表达的他对于死亡的认识?我想我的论述未必是他的认识的一种密切的吻合。
江非在诗歌中对于死亡界定和解释,或许更接近庄子的死亡观。我们在江非的诗歌中,更多的领会到的是庄子的那种“天地齐和,死生同乐”的态度,体现的是生命的相对论。是在主张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出超越时空的有限性之美。那么人在对死亡的忧虑和恐惧中已经产生了精神的至乐感。江非正是从这条道上解决、寻找着死与生的链接,继而试图从绝望的人类现存状态中抵达解决的可能途径。他已经将我们生存于世的所有幻想掰扯、拧干,放进了对于生命的理性考量。在一切附着在身体和精神表面的光影和色彩都粉碎了之后,他在告诉我们,要向死而生。而且要自得其乐,死而后生:

“我躺在新的床铺上熟悉新的家乡10分钟
和你们挥手告别10分钟
出来看看周围的风景
整理了一下上衣,10分钟
邻居中一个多情的女鬼
吃我的骨灰已经上瘾,10分钟”
——《10分钟》

三、反审人类和自我的精神知觉

    诗歌写作进入一定个人时期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被下一步的后继写作深深困扰。往往有很多人羁于笼中出不来,或绊于路口走不下去。但对于那些对写作抱有真正的信念并当作生命形态之一的人来说,他们总会不断地训练自己、教育自己,设法突破各种瓶颈和局限,将自己的诗歌认识和诗学思想向前推进,从而将写作带出困境,走向另一个更加开阔的境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就讲过“虚极之境、清虚之态”。那种清净、通明、练达,超然于经验和一般理性的境界,凡是有着高远认识和终极抱负的人,都会去努力向那种可能登攀的。写作可以成几个阶段或境界:依据经验的写作;依据理性直觉;依据创造性直觉;依据纯粹理性之大道、本体之境、附形于清虚冲和之态。考察江非的近期写作,我认为他至少进入了第三阶段。他的知觉和悟识以及长期自觉的哲学修为已经把他和他的诗歌带到了这个层面。江非曾经说过,“哲学才是我真正看重的东西,文学是在表达我的哲学,求证其努力罢了”,后来他又说,他的诗歌“首先是对于生命所表现出的深度探望的欲望和爱,其次是对于生命的各种时间形式所构成的人类所持有的历史性的关怀和怀念”(江非:《一封关于诗歌话题的信》),他是在通过诗歌寻找:“我们与天国的交界之地和我们与地狱的交接之地,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对于隐秘和未知的迷恋、追问,对于幸福与痛苦的根源的挖掘”(江非:《一封关于诗歌话题的信》),从这些话语所流露出的江非对于诗歌和艺术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江非对于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在诗歌实践中,江非在近期作品中也已经呈现出了这种力图去反审人类和自我的精神格局,作品出现了某种大气象和大风度。如《农民柏拉图在树下》这一首诗,他这样写道:“……农民柏拉图要带着他生下的这批狮子们/去收拾那些谈吐不凡的水果/他领着他们越走越远/越走,越空旷/在路上匆匆交换了名字/在帐篷里半夜交换了妻子/把大树比喻成了松鼠吃掉的天空/以此来显示未来的荒凉”。再比如《夕》:

我已经吃过六个果子
剩下了
最后一个
要留下
留给山顶上
正在孵蛋的舜
雾气弥漫的
天气
水草丰茂
风在吹
风吹过了
两腿之间
两臂之间
两人之间
两河之间
又吹在梧桐之西
梧桐之南
吹过我时
风高三丈三尺六寸
吹在云上时
风大六丈六尺九寸
吹过水湄时
风长到了一岁
又吹落了
树上的榛子
风年满六岁

这些作品,已经在试图以对于人类起源的返审继而完成对自我和众人以及历史的再次审问中,呈现出了清澈、练达的“虚极之境、清虚之态”。
  “当一个人的写作越过经验性直觉进入理性直觉阶段即创造性直觉的时候,进入宗教、道德、艺术的至高境界……从这个阶段继续向上提高、升腾,以纯粹理性的直觉玄通天地,才能将一切时间、空间、万事万物都看成是无成与毁、无纵横美恶,看成是道通为一的纯粹存在……超越于个人价值判断和个人情感,至德平和”③,这是司马云杰在《绵延论》里一段关于写作的论述,我想这段话应该也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大诗人的标准,它不但说出了一个诗人要力求自觉排斥小我进入个人修为的境地的自我要求,还提出了一个诗人要更高的统观于世界、通汇于人类的外部要求。或者正如谢有顺所说的:“诗人应该达到盛唐气象,具备生命之盛,那么他的诗歌疆域和生命疆域也必将无限地广阔.”④
江非已经进入了他艺术生涯中更为关键的时期,诗人的写作不应该局限于“个人的写作”。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在广阔的道路上完成艺术和思想的更大可能。

①江非诗集《一只蚂蚁上路了》作家出版社P2
②阎国忠.1989.《基督教与美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P52
③司马云杰《绵延论》中国社会出版社P82)
④《异乡人。广东外省青年诗选》花城出版社P3
张祈 at 2008-1-30 22:01:43
先提一下。然后细读。
小杨柳 at 2008-1-30 23:10:53
这篇写得高度很高。我先给挂一挂。让更多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问好楼主!欢迎多来!
beautyofsadness at 2008-1-31 12:53:49
江非的诗歌,应该用细读的方法大家集中讨论一两首最有特点的--在多个方面都有他的特点的,比如叙事,语言,意象,主旨等等,这样可以深入。
李陀 at 2008-1-31 23:51:15
我很喜欢江非的诗,还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他的诗歌的评论,但一直想不好该怎么评,因为这涉及我个人对近些年诗歌现状大局的一些看法,可是对这些看法,自己又觉得还不够有把握,需要认真琢磨。这些天来掺合咱们这论坛,收获很大,心里有了一点数。
还是先贴我喜欢的几首诗吧,一首写外祖父,一首写外祖母,一首写父亲。

江非的三首诗

外祖父


有一年,我看见他在那儿搓草绳。
从我的房顶上,看见他在那儿搓草绳。
他坐在一捆秋天的稻草上,使劲
弯腰,把那些贫穷的稻草
搓在一起。
他的裤子都脏了
脸也脏了。
一只手不停地搓在
另一只手上。
一片落叶,不停地拍在他的背后
拍打着他的脸膛。
世界辽阔的阴影,和世界巨大的时光
在他的身旁,堆积
拉长。有一些
在他的左边缓缓流淌。
从我的房顶上
我看见他不停地晃动的另一只臂膀。
多年前,他不停晃动的另一只臂膀
那儿却是一片空白、静止的夕光


和外婆的旅行


今年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婆
但多年以前
她曾经带着我走过一次
远方的亲戚

三十里的路程
走到中途祖孙俩就已经很累了
我们坐在一条河岸上歇息

老人绕过一片杨树地
走到农田里
去察看陌生人的庄稼
少年在河岸上眺望着河水
在河床上悄无声息

太阳温和,气息流畅
那是四月,或者是
五月的最后一些日子

春天让人慵懒
正在到来的夏季
却让人着迷
有一些青草
长到了暗处

有几只鸟儿从头顶上飞过
听见了它们的鸣叫
却总是叫不上
它们的名字

时光过得真快啊
它们的也有一个漫长旅途
祝那样的旅途如意

后来我们又去河滩上
挖了一个浅浅的泉子
泉子里的水
是怎么喝下的
有一个怎样的回味
我现在已经忘记

多年没有见过我的外婆
我已经没法辨别往事的踪迹

对于一次短暂的旅行
最终到达了哪一个村子
三十年后,我也无法追忆


父亲坐到了树下


父亲坐到了树下
冬天,不是一个农民乘凉的季节
树上没有一片叶子
就像父亲脸上没有一丝阴影

但是父亲坐下了
和他的影子
我看着他
像看着一个陌生人

我看着父亲
像一头走出树洞的熊
先是眯起眼睛看了看太阳
然后把手里的一把稻草在树下铺开

这已是父亲连续三天重复的动作
这一次
父亲把双腿蜷起来
膝盖贴着膝盖

他把头深深低下去
两手抱着脑袋
看上去就像一个回家的人
走了很远的路他已经很累了
张祈 at 2008-2-01 00:09:08
干零工的泥瓦匠

江非



爬上屋顶要有梯子
不然,我怎么上去
换下那块毁坏的瓦砾

父亲去找梯子。

有了梯子还不行 05ee
还要有一块新瓦
当然,碎的拿下来了
要赶紧换上新的

父亲又匆匆到镇上去买脊瓦。

脊瓦买回来
还缺一把抹子

父亲伸手从屋檐上抽了下来。

又缺一根绳子

父亲取下晾衣绳上的棉衣。

最后缺的是泥巴

父亲就在院子里随便铲了几下
堆起一个小土堆
洒了点水。

他说,好了
就这样。然后像一只猴子那样
蹿上了我们的房顶

可是,没料想,到了上面
这家伙竟然又问,问题出在哪里

这一次,父亲已想不出怎样才能帮上他
于是乐呵呵地移走了屋檐上的梯子。  


点评:我和江非2002年认识,几年中,虽然有断续的联系,却很少见面。记忆里的江非头发很黑,看上去身体很健康。江非的诗受到诗坛关注,起源于他的平墩湖系列,现在的江非已经把他的诗歌版图拓展到了临沂市。然而从本心来说,我却并不认为江非是中国的梭罗,他的风雅颂理论和梭罗的自然主义是两回事。我注意到,江非的诗歌在近两年有过一些波动,其诗歌主题变得较为陌生和夸饰,但是好在最近他又开始重返自身,写出一些朴素而大气的诗作。这首诗或许不是江非近作中最好的,也不是他最喜欢的,可是我喜欢这诗里的某种乡村父子间的亲呢和快乐。
beautyofsadness at 2008-2-01 00:23:39
张祈,您这首“泥瓦匠”选得正好。因为我刚在美国一本新诗评上读到一首非常类似题材的诗,叫Sculpture Garden. 回头我贴上来,大家可以对照着分析学习。

为了不干扰讨论,还是利用编辑帖子的形式把这首诗贴上来吧。

Sculpture Garden
by Mark Levine

I
I won't speak for everyone. But my father, not
sleeping for six weeks, turns
into the crumbling Czar-on-horseback
statue in the central square of his birthplace.
He just stands there, life-like.
Didn't he listen? He wasn't supposed to look

back while escaping. Everyone died.
The bodies spread around the statue like linked cobblestones.
They died. He didn't. It wasn't his fault.
Why am I looking at him like this?

2
This is the house my father tried to build.
That patch of dirt raked
in geometric planes is a Japanese garden.
Those gaps the pigeons roost in are French windows.
A step-ladder--a spiral staircase--a helix. My father hasn't

slept in six weeks. There is a crack in the living
room wall. There is an icy roof.
He is watching the plaster.
Certain the house will collapse.
Should I talk to him when he doesn't talk back?
his tongue coated white.
Should I touch him? He is dirty.

3
I can't help it.
When I think of that house I think of
the wreckers taking it down in ten minutes.
Neighbors carrying off faucets and two-by-fours.
My mother in drugged sleep with a ten-syllable disease.
A galloping disease.
My father next to her, his cracked lips the only moving thing
in sight.

4
What did they find with their shovels,
the Americans?
Was the thing stacked very high? Was the thing
visible from a single angle?
Did they have to walk around it,
the thing?

5
Hold still, my father says. The shutter clicks.
And again. My mother and I blink.
Pose after pose around the sickbed. White spots.

Once in a dream I made love to my mother.
It did no good.

6
I sit in my room hands blackened with newsprint.
Why not believe the papers.
Things turning wrong.
Gets in the dirt gets in the water.

7
Gets in the dirt gets in the water.

[ 本帖最后由 beautyofsadness 于 2008-2-1 05:34 编辑 ]
李之平 at 2008-2-01 02:30:53
文章未从诗歌分析入手,这也是我的一个偏好。希望能激发点雷电击我面对的雷电。我一直坚持从诗人写作的秘密通道和他的精神内核中找到与诗相关的东西。至于诗歌评析是另外的功课,可以单另做佳作点评和分析。张兄选的几首都不错,不过他还有更独特表现更完整的作品,待我空我们好好讨论下。B同学亦可多发表高见哦。最近看你和小倪的谈话获益不少。很望多吸收点新近的西方文艺思想。
beautyofsadness at 2008-2-01 05:03:07
谢谢您的鼓励。我读过一些江非的诗歌,但是看的诗评不多。读了您的文章后,觉得是个很好的题目。对江非的诗,我只有一些凌乱的想法,所以特别期待看到大家都是如何去理解他和他的作品的。
江非 at 2008-2-01 08:42:41
非常感谢李陀老师、之平姐和张祈、杨柳、beautyofsadness兄的指点。贴一些近期的诗歌朋友们批评:



独角戏(19首)

□江非



虚幻之门



那夜我从一条公路上下来
看见月亮好大
月光迷人
远处大海宁静
还有海象难以置信
我在路边的一处小旅馆
轻轻敲门
然后进去
和衣而睡
深夜梦见布谷回家和我年迈的母亲
我深夜醒来
看见天下灯火渐熄
鼾声中雾气如云
起床看见门上
有十二颗星星
十二颗门钉
在相互温暖彼此的孤魂
后来我起身离开了那个小镇
沿着公路继续前行
看见路两边的槐树都冻僵了
外婆还在其中的一棵上
还在她的天上弹琴
一支红色的曲子
早已血液流尽
还抱着那棵小树
在一条弯曲的虚线上弹琴
看见公路也是一根琴弦
公路在流着
公路的血
卡车呼啸而去
它在一条更粗的琴弦上弹琴
在一个坡度很大的路段
我回头听见一只乌鸦
突然与我擦肩而过
它扔下了一个土豆
我认出那个土豆
就是卡车的灵魂、外婆的灵魂
我开始追着那个土豆拼命地奔跑
疯狂地奔向终点
但不久天上开始下雨
月光之后,天空降下了细雨
雨把我淋成了
一封湿透的信
我在雨中又一次想起了
我的母亲
我让她给黑夜取个好听的名字
但她说泥土中藏着一根铁棍
藏着一个警察
在慢慢关上我的门
后来在路边的一棵电杆旁
我终于停了下来
小便,仰望,然后
在一根嗡嗡的电线上
偷窃祖国的电
通过另一根电缆
我开始和祖国静静地交谈
我看见它有辽阔的国土
但血液已经流尽
血液就是未来,未来是一座监狱
令囚犯着迷
但那夜月光迷人,我的血液已经流尽
之后我又倒在路边沉沉睡去
再一次梦见了我的母亲
以及她手中的
一只田鼠
看见那只红色的田鼠
从车厢里缓缓下来
它穿过了我空空的血管
在黑暗中敲开了这扇虚幻之门
古老的盗墓贼
它在黎明之前盗出了我
在前面带路
领我去盗取自己的坟
后来我们在公路上一起走着
一起追赶自己的灵魂
在公路岔过一条铁路的地方
我们相互拥抱,然后分手

它拐向了那些冰冷的铁轨
而我,横跨了它们



夜行卡车



那年春节临近,我带着我的烟囱和烟囱上空的云
在一条寒冷的公路,等到一辆灰色卡车
在摇晃的敞口挂斗里,我和另外两个搭车人相识
那时天已经黑了,我们相互看不见对方的
面孔,对方的身份,与我紧紧相靠的一个
中年人,手里的干饼和骨灰
一开始,我们没有说话,后来
我们谈起父母和孩子,在颠簸中,在一个
布满碳灰的草垫上紧紧地偎在一起
一群鸟经过晴朗的星空,同时仰望那凄凉叫声
相互感谢每一个人身上散出的缥缈的热气
在一个山坡减缓的路口,有一个
提前下车,我们一起下来,和司机,四个人
排成一排小解。路边传来红薯和稻草腐烂的气息。后来
另一个也下车,朝着一个天色微明的村落
挂斗里只剩下我,沉沉睡去……
但还在车上时,我们早已相互保证,如果我们还能相遇
在这条陌生公路,一辆载我们回家的卡车
牙齿都不能掉光,头发都不能花白,交谈时
说话都要清晰,走路时带着云和大地
大家保证都会做菜,会说俄语,朗诵普希金和保尔
草叶沾在手上,草叶围绕着幸福和牲畜
冬天了,割草期已经过去,空气里依然弥漫着
草叶的香气。三个人同时保证
都要过上有豆汁和油条的好日子,相互认出
不更换国籍和名字。并感谢这位陌生的夜车司机。那时
黑夜里没有十字架,黑夜就如一匹没有靴子的马
卡车正朝另外一片开阔地,疯狂驶去



逃跑的家伙



我的舅舅逃跑了。割完了最后一年麦子
我的舅舅把水壶挂在锨柄上
插在田埂里,用一棵长着蜜桃的梨树
向我们宣布,他的肉体弯在这里
但是灵魂已经去了远方
他收拾好胡子、衬衣、债务
系上鞋带,只把一些泥土
留给了我们,暗示他去了哪儿
于是,我们只好扛着四把铁锹
去一个逃跑者可能藏身的地方
去挖掘一个鼠仓一样的洞穴
我们用铁锹敲敲地面
相信他听到了挖掘的声音
用一根棍子插下去,告诉他
我们已经来了,水即将被抽上来
地面剥开了,我们小心了一些
轻轻地铲着那些匿藏者
头顶上的乌云,假设他已经开始后悔
不再忍耐一个蹩脚的玩笑
然而,我的舅舅
他确实已经逃跑了
一个下午,坑越来越深
只有我们在那里劳动
泉水快升上来的时候,我们挖到
泥土、石块
一截一截朽烂的树根
铁锹意外碰在铁锹上
发出空空荡荡的回音
一年后,我们又去寻找
勘察了他,一个乡村劳动者
逃跑的路线,和路上卷起的尘土
在路边的一个树墩旁,我们发现了
一阵紧张的烟灰,有一个烟蒂
是用牙咬过的。走了不远
发现他好像又停住,坐了一会
因为当我们抚摸地面时,那儿
一块竖立的石头下,至今还留着他幽暗的体温



独角戏



上午他表演的是一头牛
但并没有真的变成一头牛
没有必要的牛虻、鞭子
分给人类的牛痘
品种以及产地
而只是吃草,发出哞哞的喊叫

中午他模仿的是一只老虎
在敞开的笼子内旋转
在笼子前伸展锈住的关节
读一张过去的报纸
给一面旗子绣上暗斑与污渍

下午,战争爆发了
但瞬间结束
他以绳子拴起一条右腿
表演炮弹的威力
在空空荡荡的地方,装上假肢
说明生活的魅力
假肢摘了下来
于医院的一角,涂上光、麻药
暗示历史可以活动
复活,但必须忍住呼吸

晚上的演出还没有开始
晚上,一切需要重新开始

他开始布置道具
布置秋日、树、一个坚强的柿子
布置电、电的光芒
偷偷分给观众免费的眼药
以及假设的望远镜

他深情地朗诵一则讣告
饰演幽灵、鬼魂及一具
回家的尸体
饰演真理,真理本身

去了一会地狱,然后上来
抱着一把伞与梯子
消失,又重新现身
连续十次

开始撒谎,用耳光抽打自己
说上帝来了,会给我们未来
要远离鸡眼与脚气
但必须购买他的膏药、他的沼泽地
画出所有的道具,扬长而去



死亡学教授



在死亡学校毕业后
他开始教育人们
怎么去死

如何获得精美的
死亡证书
并着手撰写
3000个页码的
死亡指南

教给那些想死的人
无所不能的冥想术
毒药、匕首、铅弹
以及革命的使用方法

告诉人们尸体的处理
尸布的
剪裁
尸重的计量

在天气干冷的气候下
捕住灵魂的最好器具

并告诫死者,最好不要死在
9点30分
时钟要拨慢半个小时
甚至40分钟

实验证明
尸热的散发
要经过书架和笼子。当红薯放入
过冬的地窖
邻居会牵走那头产奶的母牛

并给人们反复演示
爱情的长度
为1毫米。反复
解剖自己的
尸体
证明疾病,足足
有1公里

推测灵魂的食物
是盐
而不是——蜂蜜

人到过哪里,魂魄
就有多远的面积

而谈起这些尸体的数据,教授
往往又会在尸横遍野的
课堂上
背着人群
神秘而骄傲地竖起中指

声称
死亡的质量
要等待时间的验尸

一切根据
尺子显示
江非 at 2008-2-01 08:43:31
冬至过后



一头野象光临了我的家。在冬至过后的
第二天。它在屋外隆隆驶来
推开窗子,然后从窗台上一跃而下
钝闷、神秘、沉重,那畜牲
它落地的声音,足足有四吨

好像有些饿了,它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从桌子上寻找那些剩余的零食,馒头屑
和一些玻璃的碎末。有一些冷
在床前反复试穿我脱下的一件外套
想喝一点酒,把整个酒瓶吞进了腹中

后来又如一台退役的加农炮,支起
粗壮的炮架。下垂的炮口轻轻抬起,瞄准我
用原告的武器对准被告的鼻子
足足有一刻钟。然后它转身离去。像一位愤怒的母亲
在我的房子里夺窗而去

我相信它不是来自动物园。也不是
马戏团。更不是谁的庄园。它是
那个更远的地方的人民,更远、更远的地方
一年之中,它有三次。这是最后一次



一个人去解放一个国家



一个人去解放一个国家
他的道路上布满了谜语
一个人要去解放一片土地
他每天向天空鸣枪三次
击中了乌云、上帝和雨滴
他走在这条迷人的路上
喝水,发电报,擦枪
举行秘密仪式
颁发勋章和骰子
他为自己签署了一张通缉令
在心中神秘地唱
亲爱的甘地,亲爱的甘地
你真是一个好榜样
你真是一挺好机枪
下雪了,革命陷入了寒冷
要去的土地一片苍茫
要去解放的人,陷入了新的泥泞
停了下来
他给了自己一记耳光
给自己敬礼、命令,发放拖欠的军饷、演讲
——亲爱的士兵
辛苦了
请躺下
休息。请举起
右手,不要发誓。只擦去
小腿上的冻伤
国家很快就要解放了,人民来了
人民举着伟大的双手和灯光
人民要认识历史——
亲爱的列宁兄弟,你卷起的胡子



面对一具意外出土的尸骨



二十年前
我曾面对一具意外出土的尸骨
第一次看见寂静的死神。
那是一场劳动正要结束
田鼠收获粮食的季节
它像一只狡猾的田鼠
突然爬出了它的洞穴。
我因为恐惧,躲得远远的
父亲,因为是父亲,劳动者
向访问者走去
翻动,它已经无法翻身
敲打,头骨发出了浑钝的回音。
它是谁的遗产?死于
疾病、意外、殴打、性生活
还是行刑、自杀、战争、革命?
他是谁
谁的臣民、刺客、情人?
一朵朵飘向天边的白云
像通向死神的提问。
观众离去
父亲扔下它
劳动继续纵深。
我远远地看着它,大地中
突然来访的陌生人。
劳动者继续弯腰,甘薯地
慢慢地接近白云。
恐慌,不安,孤独与动心——
多年以后,我已不记得
那是来源于一枚古老的土豆
还是传说中田鼠一样
让人在平静中接受的死神。



乌云



在故乡
多年以前
我的一个伙伴
曾经死于自己的镰刀
以及一片乌云
我记得那是一个下午
青草密布
悲伤从远处滚来
我和他,从田里归来
暴雨到来之前
闪电落进了草丛
发出激烈的颤音
我们挎着篮子
篮子里的草
在山坡上,跑
却跌倒了
镰刀迅速跳起,深入
收割了另一棵青草
我记得那一刻
我害怕极了
不知道灵魂去了哪里
顺着尖叫去找回
但在我找到他时
回忆已经被毁掉
只剩下一小具尸体
被那一段时光
匆匆挖出的人参
好像我生来
就要目睹的
一棵人参
脖子被镰刀切断
此事过去多年
但我后来总会想起
那个男孩
最熟悉的部分
一小截生活中的空虚
另外
一小片头顶上的乌云
有一年
一个同样的下午
我又看见两个孩子
在另一个小镇
同样的天气
第二次光顾了我的一生
我已经忘记。但我很快
就想起了什么
雨点掉下来之前
孩子们的背影
瞬间打乱了我的光与黑暗
让我双眼湿润
在那一刻,我突然想
生与死,到底
是哪一个,抓紧了我们
我们的生与别人的死
到底是哪一个,在昨天
屈从了虚无。苍茫的神



这一年没有陨石



这一年没有陨石
我们大张着嘴巴
不知道要说出些什么
才能安宁
没有荆棘,荆棘
在逼近远处的山顶

我们想起了一些事情
恍惚中掺杂着懊丧
鼻子上
结着厚厚的霜

秋天了,国家在忙着
孤独的婚宴
人民忙于出售和收割
鸟雀咕咕,咕咕——
无辜地等侯着傍晚的空旷

可如果真的空旷起来了
也没有什么好的

我们也许从没有勇气
爱上一个空空荡荡的祖国
冬天还未到来
或许还在腐烂的路上
只有墙壁是新的

只有这些新的事物
才会反射出刺鼻、疯子的光
毒药的、嚎叫的,让人心碎的光



牌局



那时,我们
反对螺丝

反对一切
被螺丝拧住的女人
拧紧的法律

蔑视医生
让他
滚蛋

酒保、汽车维修工和
半夜造访的
信纸批发商
都滚吧——

都是一张
写在屁股上
被棍子涂改过两次的便条

“黑格尔
我操你尾巴上的麦种
和婊子中的时钟”

那时我们还经常
坐在一个
杂草丛生的角落里
出牌
交易硬币
出牌
交换国籍

我出J
他出Q
我出K
他就出A

直到傍晚
夜色离开
故乡的
墓地
再次湿漉漉地上来

有一个混蛋
亮出了
匕首

但另一个杂种
掏出了枪


慢腾腾的枪



我的鹰



我的鹰回来了
落在
一棵杉树
弯下的树杈上

它停在那里
不停地
鸣叫
用喉咙鸣叫

后来
没有鸣叫

它在鸣叫什么
我的鹰
它沉默什么
名叫什么

夜幕降临
天色依然明亮

树上
有一只乌鸦
从前
还有一只
明日的喜鹊

此刻
留在了
未来和缝隙之间
它应该
鸣叫什么

其他的鸟
应该鸣叫什么
江非 at 2008-2-01 08:44:19
雾中陌生人



周围升起了大雾
雾中传来肉体腐烂的声响
混杂着钢材腐烂的清香
在雾中回家,路灯模糊
陌生人,我听见你声如羔羊

陌生人,你在哭
在哭什么?无人驱赶
为何你离开了牧场。陌生人
无人死去,为何由你来如此悲伤

噢来吧,陌生人
喝干最后一瓶,我们回到冰冷的住处
彼此温暖,坐在死去的炉子旁
吐出嘴里这枚苦涩的避孕环
我们坐在地球这个虚幻的梦上
相互交谈,消磨剩余的时光

噢陌生人,此时已经深夜,街上没有行人
北京已被揍扁,浑身乌青
远处只有长安的灯火,在打发雾下的迷茫
噢陌生人,进来吧,你。也许我们曾经素不相识
也许我们从来都用同一张脸庞




下午开出的邮车



下午开出的邮车下落不明
邮件中的祖国下落不明
摄影师冲洗的底片下落不明
靴子丢了
穿靴子的人
下落不明
堆满杂物的储物间
一台摇晃的电视机
开着
深夜下起了
稠密的细雨
雨点打在失效的透镜上
雨中的老虎
下落不明
雨点下落不明
小镇的坟墓边
雨后
孤独地开着
一大朵鲜艳的蘑菇
小镇
下落不明
墓穴中的尸体
下落不明
灵魂跟随重力
随即枯萎
一个人看见另一个人
在某个包裹里自由出入
枯萎的灵魂随即下落不明



黑夜的工厂



黑夜的工厂里盛产黑夜
我已经不能再写
没有电的诗

下凡的仙女是一颗流星
飘落的星辰是一位女神
我已经不能再写
没有神灵的诗

冬天来了
虫子都已潜入地下
地下也有一个工厂
那里生产
昆虫的睡衣
我已经不能再写
没有醒来的诗

天空是一把琴
天空仍在天上
天空是我多年前
扔上去的一块破布
没有未来
也没有过去
我已经不能再写
没有未来的诗

去年有人看见
一片白云掉了下来
一小片干净的灵魂
害羞地降落在了
我的家乡
我已经不能再写
没有灵魂的诗
那些突然死亡的诗

当风吹走了我的魂魄
吹着我的睾丸
叮当作响
那些身体沉默的诗



传记的秋日书写格式



1
他没有名字
叫他羊
或者,百分之百的尸体

2
某,或者乙
日子就这么过去
N,或者是M

3
在此稍许停顿
雷声响过之后

4
闪电隔一会儿到来

5
关键处

6
要涂改一次
熊要从树上下来
请憋住人畜的信条

7
吐痰

8
朝他的脑袋里
但不允许口水
扔出手雷
不允许石头

9
操过的

10
母马
女人
操过的法律

11
根据刑法的死刑

12
根据魔法的魔术
根据枪法的弹孔

13
根据合同法撕毁的合同

14
早餐里起得稍稍早了一些
但晚餐中允许插入
零星的掌声

15
我们的白痴
我们的兄弟
我们的集市

16
世界是个什么
这么大的骚味



幽灵饲养指南



1
收养它,喂它情书
给它吃五点钟
晚上九点的鹅卵石

2
给它吃盐、吃肉
喝酒
一点点
哑巴的尸首

3
经过锯木场
给瓶子贴上标签:
农药、黑人、来自广州

4
相互拍打
相互唾弃、种牛痘

5
相互掸掉帽子上的雪

6
重新贴上:水银、溃败、氨
酒精、铅、结石
齿轮
齿轮上令人怀疑的气味

7
小旅馆里性的气味
由郊外慢慢逼近的、性的气味

8
共产主义的气味

9
指南针指向
地图标明
法律预订
人民投票
银币的气味

10
老爹死了
红场上飘来的、书籍的气味
面包、曼德拉的
步枪的气味



致保尔·柯察金



1
保尔
白菜在生长
那是因为秋天来了
秋天是伟大的艺术
火车和谬误同时越过菜地而来
保尔
你也越过铁路
为了寻找权力和鞋子而来
你有一火车的狮子
为什么秋天只用一只

2
你的两种闪电:爱情和死亡
这是两个杂种
在两条发烧的钢轨上
你和我,是两个
社会主义的杂种
在另外的两条钢轨上
奔跑
保尔
你的铁路修到哪里了
快到终点了吗
终点是不是就是一团篝火
在黎明时分渐渐熄灭
为什么两个在黑夜里的人
总不相逢
为什么两个快要饿死的人
永不相逢

3
是的
我们没有生在同一块面包上
面包需要炉子
我们的炉子里
永远烤着
我们自己
我们饿了就吃自己
把父亲留给母亲
保尔
你为这流过泪吗
在烈士墓前
你回忆你的冬尼娅和丽达
回忆我
昨夜送给你的一小捧栗子
那么长的一条铁路
你除了运送寒冷
还想运送什么

4
你问我为什么不写信给你
我想这并不是因为冬天
寒冷并不能让人沉默
不能让保尔沉默
保尔
我的身旁是祖父之墓
后面祖母之墓
祖国之墓
我躬身在他们中间
走过
我想象过你就是一只小鸟
昨晚住在离我不远的
一个鸟巢里
保尔
冬天来了
我并不想沉默
秋天的斗争还要坚持一夜
保尔
冬尼娅离坐上火车还要一夜



来吧,美人



哦,夜幕已经降临
哦,峡谷
已经寂静
公路旁
只有一片干净的黄昏

哦,你来吧
来吧
我的美人
这个时候
世界该空的地方
已经倒空
只有这里人声鼎沸

哦,整条公路都已
停止了颠簸
其余的
步入黑暗
只有这儿
还亮着灯
只有你的酒馆
灯火通明

哦,来吧
你来吧
我的美人
从你的衣服中慢慢醒来
伸手拔下
身旁的棺钉
推开头顶的棺盖
你来吧
离开那掩埋你的
草和尘埃

哦,来吧
美人
你来吧
桌子上已摆满了
美酒
掸掉嘴上的灰尘
只取一杯饮
你只剩一副消瘦的骨架
坐在我的面前
晃眼的光斑
慢慢恢复
你的过去
让我看见你
美丽的眼神

哦,这不是醉酒后的游戏
这不是感冒后的发昏
墙上那部古老的
投币电话机
我向里面
不断地投掷硬币
那里就可以传出你
啼哭的声音

哦,此时已经夜半
酒保已经开始打盹
我只是在深夜的酒馆醒来
才渴望和你
走在同一场雨中
伞柄由我握紧

我们没有生在同一个夜晚
彼此只有熟悉的嘴唇
我们都曾
如此渴望美好
我们都曾如此
虚度光阴

此刻东方已经放白
明日公路又将黄昏
哦,美人
我猜测你也有
同样的想法
在一个雨天
遇见一个未来的人

你和他未必
在梨树下拥抱
但隔着河岸
留下深情一吻

唉,美人,除了这尚未解放的时空
除了这尚未解脱的灵魂
江非 at 2008-2-01 08:48:35
李陀老师,邮件已经发您,请收阅。春节快到了,祝您以及朋友们春节愉快!
江左遗民 at 2008-2-01 09:09:40
江非好,五期已给你寄出,收到否?

商略
江非 at 2008-2-01 09:12:52
谢谢商略兄。问候兄。
张祈 at 2008-2-01 14:53:38
让更多人看看。
江非 at 2008-2-01 16:47:06
问候老友。愉快健康。
李之平 at 2008-2-02 16:41:54
应再深入研究一番。还有,没看到李陀老师,八十年代就读您的文章,是我心底最敬佩的批评家之一。愿您新春快乐!
yaofeng at 2008-2-03 12:59:11
喜欢。祝贺江非写出了好作品
李陀 at 2008-2-04 03:55:39
李之平:你好,我一直在读你在论坛的文章和意见。
关于江非,应该有很多话好说,但是正因为涉及问题太大、太多,网上这种“短平快”的言论方式很难表达,说多了,反而招人讨厌。你的文章也是讨论的题目太大,所以不好响应。江非又一下子把自己的诗贴得太多,也形成麻烦。
其实,Beautyofsadness那个“江非的诗歌应该用细读的方法大家集中讨论一两首”的建议很好,如果这么做就好说话了。
要不,你和江非商量选哪几首诗,然后经斑竹同意做集中讨论?
这样或者讨论得起来——也难说,江非的诗是“另一路”(比如没有繁复的意象,让人觉得“好懂”——对有些人来说,现在“不好懂”似乎又成了“诗味”的代名词——想起当年朦胧诗因为难懂被攻击,现在好懂又被看不起,这真让人感慨万千!),不一定有那么多人理解。
春节好!你在广东?一定热闹!我是异乡异客,只能在想象里看见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情景了。
节日快乐!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