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答beautyofsadness

风信子 发表于: 2008-1-29 22:12 来源: 今天

原文:

小孩子用“它”,与人类社会划界,是西方语言系统中常用的。不过你为什么说“更具有了人本性味道?”我就不明白了。

回复你第二段:


我觉得你这样的想法太值得研究了!你基本上摆脱掉被性别本质化的框架来探讨感情和认同,而且打破了主流的内、外质的区分。这样的东西给小孩子讲,才真的可以帮助他们思考社会性别的构建呢!还有类似的诗或文吗?能否贴出来。我们大家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可以一起讨论。有必要就单设一贴好了。还有你的童谣记忆与诗歌写作的关系等等,我都记得,感兴趣!

(乱说一句:我是大大外行的读诗者,所以经常看走眼。我看你这首“有故事的女人”,是否可以在语言和结构上再紧凑些,以增加诗味?乱说的啊。

回复第一个问题:

这里我所说的人本性。主要是指人的自然性。用“它”指代小孩子,似乎更容易类比联想到一些可爱的事物。小草小花,小猫小狗,……而这种可爱直接抵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柔软。

回复第二个问题:

请看这首——

你爱它

你爱它。并且把爱它当作恩泽
俸禄。福佑
毫无怨尤的心灵布道

你与尘世保持着冷漠的距离
尽管你内心的悲悯如同雪一样降临
你爱它——
布满记忆伤痕的小木屋里的壁炉和炭火

那时,你已垂垂老矣
你爱它,三尾鱼一样的花瓣如同火焰
有着静静的却是毁灭性的
——
但你正是爱它这毁灭性的痛苦和劫难

这首,“它”在文字中并非具体指代人称。但是如果置换成“她”,或者是对诗一种解构,于诗意的成立也不是不可以。而在我认为“它”比“她”显然有更多贴近内心的理解。而且“它”的外延远远大于“她”。最重要的“它”抽离了作者感情立场。“她”更强调了一种母性色彩吧。

回复第三个问题:

关于民谣与诗歌写作。
民谣肯定是在很深的影响着我,我曾经以一首民谣写过一首童话,包含了我对乡村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民谣介于口语与书面语,很鲜活。适于朗诵并容易被记住。民谣流传形式就是口碑相传,姥姥说给妈妈,妈妈说给女儿,很有母系传承的特点。而且它的那种语言节奏更是遵循本土方言。在内容上多表现乡土风情,其实在看似简单直白的短句中,有很强的情感承载量。

回复第四个问题:

谢谢悲伤也美直言。只是我觉得一首诗像一个人,它不会是完美的。 嘿嘿~~~


-----------------------

谢谢悲伤的美让我懒惰的脑筋变得爱思考起来。~w_w~ ... ...

[ 本帖最后由 风信子 于 2008-1-30 16:42 编辑 ]

最新回复

beautyofsadness at 2008-1-29 22:26:57
多谢你认真的解释!(现在不得不下线了,不过要找大家来一起继续探讨这些问题)你的诗特别耐琢磨。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