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王晓渔:史上最牛译者和最最牛译者

张祈 发表于: 2008-1-22 03:17 来源: 今天

史上最牛译者和最最牛译者
作者:王晓渔
文章来源:学术中国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虽然已经有于晓和陈维纲、黄晓京和彭强的两种译本,见到康乐、简惠美的译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还是要收下。对于我这种仅仅精通中文的读者来说,对照不同的译本,可以尽量接近原著,正所谓“兼听则明”。但是,有些译本不属于“兼听”的范畴。最近见到一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群言出版社,2007年),从封面到内页,怎么也找不到译者的名字,只是在后记中按照惯例写着“恳切希望各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落款“译者于清华大学”。难道译者姓“译”名“者”?来回翻了几遍,我终于在“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上看到译者的名字:龙婧。

  在网上搜索这位译者的信息,没想到蹦出来一份民事判决书,认定哈尔滨出版社的《林徽因画传》构成对他人作品的剽窃,被告之一就是龙婧。一边翻译马克斯·韦伯,一边撰写关于林徽因的著作,龙婧称得上兴趣广泛了。让我更为吃惊的是,她还有更为广泛的兴趣。接着搜索下去,署名龙婧翻译或者编译的著作还有:《让心灵透透气》(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让灵魂躲躲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让感觉跟着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给上帝放个假》(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洛克菲勒信札》(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小王子:中英文完全对照图文珍藏版》(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培根论人生》(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爱默生论成功》(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蒙田论生活》(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火狐狸》(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 《大管理 : 创造伟大公司的学问》(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西点法则——从成功到卓越的22条军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善待生活:追随幸福的N个人生哲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善待命运:获得成功的N个人生哲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善待人生:经营快乐的N个人生哲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赢: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我们缺什么——尼采的人生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上帝的救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上帝的指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人的脸谱:第三只眼睛看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穿条纹衣服的男孩》(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以上仅是不完全统计,如果这些龙婧们是同一个人的话,4年(主要集中在2004、2007两年)至少出版23本译作,外加一本有剽窃之嫌的专著,实在称得上“史上最牛译者”。“最牛”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种类上,韦伯、林徽因、洛克菲勒、培根、尼采等等等等,这位译者应该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理想译者。从民事判决书上可以知道,龙婧小姐出生于1979年,后生可畏。

  过几天,翻到一本《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被我们忽略的真实故事》(海南出版社,2002年),一看译者分外惊奇,居然是李斯。当初见到多达26部的“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译者署名都是李斯等,我曾觉得不可思议,他竟然同时翻译多个语种的著作,转而一想,毕竟集中在文学领域,而且还谦虚地在署名后面加上“等”,所以我一度认为龙婧比李斯“更胜一筹”。

  难道这“斯”从文学跳到历史专业?因为我也有同样的专业转换经历,惺惺相惜,开始查找他的资料,这下才发现自己错了。如果说龙婧是“史上最牛译者”,李斯完全可以授予“史上最最牛译者”的荣誉称号。不过,这一次我吸取教训,不把话说那么满,要在这个说法后面加上“之一”。天外有天,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更牛的世外高人出现?

  为什么李斯称得上“最最牛”呢?且听我数出一二三:

  第一,他的从业时间更长,早在1996年就编著过《垮掉的一代》(海南出版社,1996年)。对他的批评也从这一本书就开始,文楚安先生曾撰文表示此书“几乎原文抄袭美国泰退尔的专著《裸露的天使》”。

  第二,他的影响范围更广,台北曾先后出版他翻译的《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究竟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的世界:类型与发展》(究竟出版社,2000年)、《西方历史秘密档案》(究竟出版社,2003年)等,最后一本应该就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被我们忽略的真实故事》。按照这个趋势,走向世界指日可待。

  第三,他的生产规模更大,基本已经达到集团经营的程度,除了“李斯等”这种独特的署名方式,还有不少书的译者署上李斯和其它名字,后者大概是他的私淑弟子。

  由于上述原因,我虽然多方搜索,却无法确定李斯和李斯等到底“翻译”过多少种书。只能稍微列出几种,让诸位去想像:《1001种浪漫》(海南出版社,1999年)、《正方与反方——辩论者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生活策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卡帕传》(海南出版社,2003年)、《喜爱新鲜空气的人:旅行笔记》(海南出版社,2003年)、《神话之旅:再铸心灵的神谕和寓言》(东方出版社,2005年)、《思想录》(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欺软怕硬。龙婧和李斯这对“玉女金童”至少持之以恒地使用同一个名字,容易辨认,那些更为狡猾的化身无数的龙婧们和李斯们根本不会现出原形。现出原形又怎么样?读者选择了他们,《垮掉的一代》似乎影响了不少文学青年。

最新回复

qingfeng at 2008-1-22 12:11:31
牛文。晓渔是很严肃的。
张祈 at 2008-1-22 12:31:06
都是中学生用词语代替的方式改写别人的译作而成的。
操作者每人可得30/千字的“改写费”。
fll6ty at 2008-4-01 06:06:12
这个贴是怎么回事?一行字“大漠孤烟直”。
三句半 at 2008-4-01 10:18:22
我还以为是我这边的电脑有问题呢。
以前这里也有几个类似的帖子,我已经私自命名为“一指禅帖”:食指按住,就可以飞速阅读。好。呵呵。
李丑牛 at 2008-4-01 11:52:17
我老师就做过类似工作。具体到文字的时候就是我们一群学生干的。一年出十多部是很正常的。

如果这么算,我出版的文字编译的文字,也该有百万字了。

而事实上这些年我发表的东西加一块,不过十万左右个字儿。
龚纯 at 2008-4-01 14:13:51

QUOTE:

原帖由 张祈 于 2008-1-22 12:31 发表
都是中学生用词语代替的方式改写别人的译作而成的。
操作者每人可得30/千字的“改写费”。
完全正确。我有认识的人,身在其中,他说的真是如此。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