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北岛以及再谈汉味

西丘生 发表于: 2008-1-14 12:14 来源: 今天

北岛曾是另一个时代的旗帜,在我们精神中至今不倒。今天的诗坛歌仍然望见北岛的身影,应是中国当代诗坛的荣幸与慰藉。然而在这个时代,我们没有北岛那样的心路历程,已很难接近北岛的心境——那种极端的心境——这使他孤立而减弱了对于当代诗歌的领袖意义。读北岛的诗,我的感觉是景仰,而少些亲切。对于诗歌意象的运用及独特的语言风格令人叹服;然而正是在这些意象的局限中他孤独地复述着自我,正是这种其力度无与伦比的语言风格束缚着他——常常坚硬到生硬,因缺乏韧性造成强断句的硬伤,而破坏了诗韵节奏——而这可能正是他很注重的。
    从论坛得到一些初浅印象,担心北岛过多陷于诗歌的技术化,而忘记诗歌中难以言传的感性部分,心灵才是诗歌的根本。再谈汉味两贴似乎并没说出什么,希望不要把汉味弄成什么形式。汉味一方面是汉语的结构特点,更重要的应是另一方面,汉文化的精神实质。
    由于单字组合的特性,古汉语尚短句;然而并不妨碍现代汉语发展长句。我以为语言简练不一定在句子长短。“其实我想说的是诗句的构造(syntax),往往是由三字和四字为它的组成单位,”这似乎并无什么实质意义;“我并没有说诗句短就好,而是想探讨现代汉语的结构方式,想从汉语的特性出发,找到创造新的语调和节奏感的可能性。”其实北岛诗歌已经做到了,不至于要继唐诗宋词后再造新的格律罢。
    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的原理即是中国诗歌理论中所谓的“诗眼”,不敢苟同。关于诗歌意象的新颖或陌生化,容易产生一种误会,即把意与象分割,而理解为罕见怪异的事物;其实是就意与象的对应而言。刻意追求意象的解读难度是舍本逐末,把艺术技术化,成为智力游戏。令人无法理解或莫衷一是,即便深刻或未必深刻,都无必要。诗歌是心灵的;当诗人熟练于某种技巧之时,其心灵或已枯竭。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审美意识的永久性感染共鸣。中国传统诗歌最重要的是意境,以文字的凝练产生意蕴的隽永。隽永即是中国古诗的审美感觉,既在于阅读理解的过程,更在于之后的无限回味。
    不善论文,帖子或觉草率杂乱,抱歉。
    另外,希望不要象崇拜歌星那样追捧北岛。我们应努力去真正理解他,包括他的弱点——我们的遗憾。

[ 本帖最后由 西丘生 于 2008-1-14 18:53 编辑 ]

最新回复

西丘生 at 2008-1-14 12:49:32
“语调到底是什么?它和意象和结构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我这样理解:语调就是说话的语气或语言中的味道,所谓语感;想来和意象的关系不大,主要由文字结构形成,与个人禀赋气质及诗学修养有关
小杨柳 at 2008-1-15 22:46:37
“希望不要象崇拜歌星那样追捧北岛。我们应努力去真正理解他,包括他的弱点——我们的遗憾。”

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走进他,去理解他。就他现在的诗歌来说,并没有陷入所谓的“技术化”,其精神实质是没变的,他依然是先锋的,他依然在为时代指引方向,这时候的我们更要静下来去领悟他。
张祈 at 2008-1-16 04:50:50

QUOTE:

原帖由 小杨柳 于 2008-1-15 22:46 发表
“希望不要象崇拜歌星那样追捧北岛。我们应努力去真正理解他,包括他的弱点——我们的遗憾。”

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走进他,去理解他。就他现在的诗歌来说,并没有陷入所谓的“技术化”,其精神实质是没变的,他依然是先锋的,他依 ...
俺不是追星族。可是喜欢北岛一把总是可以吧。
李大兴 at 2008-1-16 05:20:13
不少地方值得进一步展开讨论,比如:“汉味一方面是汉语的结构特点,更重要的应是另一方面,汉文化的精神实质。”不知西丘生兄如何诠释“汉文化的精神实质”?从这里说开去,该很有意思。另外,“诗歌是心灵的;当诗人熟练于某种技巧之时,其心灵或已枯竭”似乎把心灵和技巧对立起来了,不妨再细说以避免误解。
西丘生 at 2008-1-17 11:32:15
我只是有一些浅表的想法,以我的水平也不可能深入下去。因耽误了两天,刚读到回帖,这里再简单讨论一下。
    小杨柳诗友回帖:“就他现在的诗歌来说,并没有陷入所谓的“技术化”,其精神实质是没变的。”——我也认同,只是论坛近来似乎主要探讨到技术方面,所以想到另一方面。
    张祈诗友回帖:“俺不是追星族。可是喜欢北岛一把总是可以吧。”——这完全理解,我也喜欢北岛。即便崇拜北岛,也是高层次的文化崇尚。
    李大兴诗友回帖:“不知西丘生兄如何诠释“汉文化的精神实质”?从这里说开去,该很有意思。另外,“诗歌是心灵的;当诗人熟练于某种技巧之时,其心灵或已枯竭”似乎把心灵和技巧对立起来了,不妨再细说以避免误解”——说实话,“汉文化的精神实质”这个题目有些大,非我所能,希望引出识者高论,或于汉诗探讨有益;后一个问题,我也并不认为心灵和技巧对立。形式与内容是一体的。感染读者的是内容,是人类相通的心灵;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其意义在于实现并加强这种感染。好的诗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而能深入人心。仅有形式的完美或很好的内容自然都不是最好的诗。心灵枯竭而能熟练写诗者无疑是有的;我不是指北岛,我读他现在的诗仍然被其中的精神力量所逼迫。不过我想可以从这个角度讨论一下心灵内容与形式技术的意义:北岛诗歌至今深刻打动我们的那些诗句,是否是他早期的那些诗歌,是否是那些诗句的心灵更与我们心灵相通?再借一下张祈兄帖子中艾米•洛威尔«幻想»——漫步在芍药树旁\我瞧见一只甲虫/漆黑的翅膀上/有着奶白色的斑点/我想抓住它/但它从我手边飞快地跑开了/藏身在托着佛像的/石荷花下——内容并不复杂,相信是在翻译中失去了原诗的形式,也就失去了诗味,如果作为一首汉语诗,实在平淡无奇。
    各位诗友请多指教。
小杨柳 at 2008-1-17 14:14:28
关于“汉文化的精神实质”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论述过的,可以作为一种借鉴。
西丘生 at 2008-1-17 19:32:14

QUOTE:

原帖由 小杨柳 于 2008-1-17 14:14 发表
关于“汉文化的精神实质”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论述过的,可以作为一种借鉴。
如此甚好。这里似乎也没必要认真讨论,存此意识即是。
西丘生 at 2008-1-17 19:33:49
提倡诗歌汉味,不可避免要面对东西方文化两个方面,但这不是两种文化的对立而是融合。现代汉语诗歌因为形式上是从西方学习而来,所以存在需要汉化的问题。
    应该说西方诗歌在语法上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诗歌,然而我们必须尊重汉语自然固有的语法结构特性,不要弄成邯郸学步不伦不类。这是形式上;
    内容上也不是绝对要表现中国文化传统的思想情感。然而我们既然在这个文化传统的背景中长大成人,那么这种民族的精神气质或曰思想情感方式自然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
    从这个角度看,提倡汉味主要还在于形式方面的工作。现在的网络诗歌的确泛滥着语言铺张、随意、或者晦涩拗口以至莫名其妙的风气。
    其实运用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情感,需要真正的文字功夫。

    希望有更多诗友参与诗歌汉味的思考。我想,今天论坛有责任成为当代汉语诗歌发展的主要基地。这需要吸引大批诗界精英的云集。此不仅北岛及各位论坛管理斑竹,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李飞骏 at 2008-1-20 20:57:48
基本赞同西丘生观点。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