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无名年代

发布: 2018-3-07 11:31 | 作者: 马可鲁



        我同韦海每天都游泳。在这里向你介绍一个朋友:绍小刚,你可能认识,一个有哲学头脑的“嬉皮士”,我们在一起天天海阔天空地聊着、画画儿、玩和游泳。真太有意思了。
        大伙儿的画儿画得都很好,而最得意的还要算老石振宇了,其中有一张画儿据赵文量讲是他十七年来最完整的。临走了,他又画了两张极得意的。
        回北京的前一天,大海突然掀起了狂涛,晚上大家都到海边同大海告别。我站在岩石上背诵了普希金的《致大海》。普希金太伟大了!他的气魄像大海一样,他是那样地理解大海。以至我在读他的诗的时候心情是那样的激动,几乎哭了出来。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我第一次体会到“再见吧”的意思。我们一定还会相见的。
        我的心灵充满了你!
        我们是永远在一起的,但愿都市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永远不要把这种初恋的感情磨掉,我们要像大海一样自由,永远充满激情。
        好吧,扯太远了,赵文量可能也给你写信了吧,不谈了。
              祝友谊、自由、光明、智慧万岁。
              你的二级瓦工史习习
              一九七五年十月十四日
                
         一九七九年
        我和赵文量一起去看了“四月影会”在中山公园的展览,那些摄影作品及配诗的形式确是个创举。经过了长达十几年的动乱和文化的禁锢,整个影展就如一注清新的山泉。摄影作品的意境,还有作品的诗中的意象,都已标志着伤痕文学的开始和朦胧诗的诞生。我当年抄录的纸片中有几首这样的诗,不知道为什么都没有抄作者的名字:
                故乡的回忆
                在异地,我依旧认出你、痴心的游子夜夜在梦中、把你回忆。
                雨点同大地接吻,微语道“我是你思家的孩子”。
                
                秋夜
                月夜,耐心的等待,落叶却已经倦了。
                
                秋
                树叶落了,蝉声消了,秋天来了,该结果了。
                
                天葬
                雪山的神鹰,把他的肉、他的血、他的苦与贫、他的罪与过、带去天国。
                让他的躯体,化作一片、飘忽的寂寞。
        还有一首描写残荷的诗,与我们画中常常出现的意境很相像:
                塘
                浓郁的碧树枯萎了,温柔的粉红衰老了,盛夏的酷热过去了,喧嚣的蛙阵散场了。
                现在,已不用再那么匆忙,抱着冷清的怀想、我轻轻地徘徊在这、安静下来的荷塘。
                
        无名画展
        197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都聚集在赵文量处,等他回来。赵文量回来后告诉大家,美协主席刘迅和老肖接待了他,希望我们组织一个展览。刘迅告诉他:“我在监狱里就听说有一批年青人,坚持自己的艺术。”他出狱后回到美协,第一件事情便是找到我们,要我们组织一个展览。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的心情,今天是难以描述的。我想对于十几年从未展览过的赵文量更是如此。
        成立画会要起名字。我记得那个晚上,大家不知提出过多少名字,不是嫌俗,便是嫌酸,再不就是太狭隘。起名字是很难的。石振宇提出“戈多画会”,取自先锋剧《等待戈多》。争论半天,又被否掉了。直到最后有人提议叫“无名画会”。
        至于后来有人引用:“有名为天地之始,无名为天地之母”来解释“无名画会”名字的起源,那都是后来人的说法。
        展览场地是画舫斋,包括南北两个主殿和东西两个辅殿。中间有一个金鱼荷花池,游廊环绕,荷花又大又高。如今回过头看,能在那样的环境中办展览,是很气派的。
        筹备期间,大伙儿凑在画舫斋擦玻璃、装框子,非常开心。展览的布局很有意思:北殿主殿中间赵文量,左右为石振宇、杨雨树哼哈二将,前殿为四大金刚张伟、韦海、刘是、王爱和、郑子燕、我、习习等。左右配殿为十八罗汉、郑子刚、杨延华、李珊、小田、张达安、邵小刚、赵汝刚等,大致如此。也颇有绿林好汉造反成功的豪壮。
        张伟的《装卸工》遇上麻烦,刘迅要求撤换。尽管当时的政治气候是有史以来最宽松的,他仍然担心无法通过政治审查。刘迅找到赵文量,委托赵文量同张伟协商,顾全大局。当时张伟表示,如果不展出《装卸工》,他宁可撤出所有作品。最后美协妥协了,画没撤,展览中也没有再引发任何争论。
        展览会开幕了,这在当时确实轰动,据统计,每日的平均的参观人数达到两千七百人次。赵文量存有数本意见簿,那是与观众交流的平台。有观众写道:“你们从神文走向了人文。”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艺术现实下,这恐怕是对“无名画会”艺术特点最贴切的评价了。
        展览日期从1979年7月17至7月29日。
                
        对峙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展览结束后的一天,马德升来到我家,我俩坐在胡同对面的台阶上说话。他告诉我,他在筹划一个画会,也希望我加入,我告诉他,我已经有“无名画会”这些多年在一起的画友。我也给了他建议,告诉他如何去找美协,去找刘迅,还有我们筹展的经过。那晚,我陪他一直快走到他在柴棒胡同的家才分手。
        显然他们和美协没有谈拢。9月28日,“星星画会”在中国美术馆外东面的街头花园举办了露天展览,遭到警察干涉。10月1日他们举行了“争取艺术民主自由大游行”,又和警方发生争执与冲突。随后中外媒体都刊登了消息,西方媒体称之为“地下”、“反叛”、“持不同政见”。
        11月30日,美协在中山公园召开了由刘迅主持的座谈会,参加者有三位报社记者。“星星画会”的马德升、黄锐、薄云、王克平、曲磊磊,“无名画会”的我和赵文量、杨雨树。议题主要是讨论关于“十一游行”这件事。席间的发言今天看来非常有意思。大家似乎是见招拆招儿,都说着官话。王克平坦率诚实地叙述了他艺术创作的历程,当他说到反传统的时候,新华社记者咆哮着怒斥“王克平,你也太狂妄了!”而王克平的从容与平静,我至今印象深刻。马德升的发言则是滴水不漏,他说:“……能展览,本身就是四届文代会、三中全会后艺术民主自由的象征。现在是事实,而不是白纸黑字。无名画会的同志对自然、对人民充满着爱。在最艰难的时期,把画箱改小,偷偷到郊外写生,被认为不务正业,条件极其艰苦。别人认为艺术家是疯子,但这些同志不是疯子,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
        薄云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关于三顶帽子,不知反叛指反叛谁;指共产党,不承认。我们长在红旗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说反叛十几年‘四人帮’的僵化艺术则说对了。‘地下’不确切,今天的会议、展览本身证明我们是地上的。刘迅、美协支持我们。画会受法律保护。关于‘持不同政见’一词,是西方记者采用针对苏联东欧的高知阶层而言,同中国民间艺术家的情况不同。”我在会上代表“无名画会”发言,对“十一游行”问题,对“星星画会”露天展览都表示支持,同时谴责公安局践踏民主、法律,应负责任。
        至此,七十年代将尽,时代将揭开新的一页。
        是的,七十年代结束了。
                
        2011-9-29 
        




33/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