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场电影

发布: 2017-4-13 16:25 | 作者: 顾丽敏



        我喜欢看电影,更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一些炒作得轰轰烈烈的所谓大片基本都去看过,但我对京剧不感兴趣,尽管一代大师梅兰芳家喻户晓,曾经影响了中国文化,对大师依旧抱着一份敬重的心理,而谈不上崇拜和追随。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促使我一个人走了半个小时到影院去看《梅兰芳》的电影,主要是因为前两天从报纸上看到《梅兰芳》里提到的纸枷锁,因之而写就的一篇小小说《纸枷锁》,开始还以为影片中会有那么一段历史的回放,没想到镜头只是梅的大伯戴着一副纸枷锁一闪而过。
        决定晚上去看电影《梅兰芳》后,我这个很少做饭很少在家吃饭的人居然抱着非常高的热情为自己做了一次饭,在吃饭时自然打开了电视机,巧合的是一开电视,正在播放“华人故事”1930年梅兰芳到美国演出的片段,那时候的画面真实地体现了当初的美国,78年前的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梅兰芳初到美国,虽然困难重重,负债10多万英镑,但最后还是一炮打红,在百老汇上演了一场历史性的精彩演出。一时甚至让美金上涨,可见梅兰芳当时的成功。
        等我吃好饭,“华人故事”也正好结束,想着,也真巧了,等会就去看电影,没想到看前给了我一个真实的了解,以至后来在看电影时,我对中间的一段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感觉很不真实。
        梅兰芳作为中国文化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却是孤独的,孤独的天才和凡人,让他在夹缝中选择,只能看着心爱的人离去,男与女的性别颠覆,真假之间的舞台角色,让他失去了平凡人的自由。
        整个影片长达150分钟,这还不算删除的“阿娇”的戏份,也真够折腾老陈的,影片的关键一句是十三燕潭鑫培说的一句话“你要把戏子的地位提拔上去”,整部影片老陈一直努力在释解这句话,可究竟到位与否,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京剧是作为有着东方主义背景和汉族民族特色的艺术形成,影片中的看客从胡适,蔡元培一直到袁大总统,这也显示了当初日本人想征服中国的一个思路想法,他们以为要征服中国,先得要征服中国文化,要征服中国文化先得要征服梅兰芳。
        然而,影片看到越后面感觉越无力,黎明扮演的梅兰芳外貌与真实的梅兰芳照片有相似之处,但他的一举一动,形,神,似乎离大师还很遥远,总感觉一个京剧大师的神形应该是飘逸的,少年梅兰芳的演技非常到位,他的说,行,站,给人一种活生生的梅兰芳就在我们的面前,虽然,我们没见过大师,但余少群扮演的梅兰芳就让人感觉到了那股韵味,京剧的韵味挥之不去了。如果一直让余少群扮演下去,估计老陈还是不敢冒风险,毕竟人家黎明是天王极的演员,票房还是跟黎明的人气有点关系吧。
        邱如白作为当时梅兰芳的经纪人,辞掉局长职务,义无返顾的追随着梅兰芳,跟梅兰芳有着“伯夷叔齐的兄弟之情”,让人感动,给人震憾,虽然他做过几件蠢事,但也不能全怪于他的头上,梅兰芳是不朽的,那么邱如白是否也是不朽的呢?影片的后一部分又显得苍白了,从外观上来看孙红雷扮演的邱如白也太邋遢了,虽然有历史的特定性,但邱如白是何等出生?所以,老年的邱如白的形象给人视觉的不爽。
        150分钟的影片,最让人遗憾的是那个衔接部分,梅兰芳与富芝芳结婚后,那个跳跃的幅度也太大了,让人一下子不能接受,也可以说余少群扮演的梅兰芳上部分结束后,有黎明扮演的下部分有点忒长,到最后给了人一种视觉疲劳。
        当然,从我个人来说,《梅兰芳》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因为看过那么多的影片,我还是第一次写点看后感。
        《纸枷锁》,“华人故事”,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随手写到看到的,所以,跟《梅兰芳》这部影片还是有点渊源,也不枉我冒着寒风走半个小时去欣赏了。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