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困惑、忏悔与省思--荒唐年代杂忆

发布: 2016-5-15 14:02 | 作者: 丁子江



         
         34. 唐山地震救灾的几点感触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笔者曾有幸参加了那里的救灾工作。当时直接救人的阶段已经过去,而后的任务是协助各单位恢复生产和灾民重建家园。有几件事使人感触很深。有些灾民在房屋倒塌后自己把死去亲人的尸体扒了出来,便浅浅地埋在旁边的某些空地上,而不愿随其他成千上万的尸体一起成堆的掩埋。为了预防瘟疫等各种原因,后来上面下命令把这些葬在原地的尸体挖出来,一律统一运走。当把那些已经腐烂的尸体挖出装上黑塑料袋运走时,那些死者的亲人如此悲痛欲绝,真是惨不忍睹......。某日傍晚,有一名家里其人都死光了的小青工,请求帮助他到倒塌的房子里寻找装有家人照片的镜框。当时笔者已连续工作了十几天,累得精疲力尽;而要用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干这样一种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是很不心甘情愿,但还是随他去了。笔者同他在月光下的瓦砾中,足足扒了三个多小时,什么也没有找到。天很黑了,劝他回去,但他仍一动不动地蹲在地上发呆......。见到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女,听说她的丈夫死了,却不是被地震砸死的。本来全家死里逃生,算是够幸运的了,但一时因没有粮食吃,此老兄便随一帮人去抢粮库,结果被调来守卫的民兵开枪打死了。而他的遗孀和孩子自然成了反革命家属......。
         
         35. 他为什么让手榴弹在人群中爆炸?
         某日,一栋房子突然失火,一名满身是血的小女孩边尖叫边跑了出来,并告诉来救火的人们说,有坏人放火,她与之英勇搏斗,身上被扎了几刀。当时人们都称道不已。警方经过仔细地查证,这才发现纵火行凶,竟都是这名小女孩自编自导自演的。后来,这名小女孩说了实话,原来她做梦都想当英雄,可是总找不到机会,于是创作了上述那一场闹剧。极左年代后期,中国四川有这样一个离奇的案子:大街旁一个公共汽车站上挤满了等车的乘客;突然一个冒着烟的东西掉进了人群,在水泥地上滴溜溜地乱转。这时迟,那时快,一个军人身影一边飞跑,一边高叫着:“危险,手榴弹!”;接着,他敏捷地抓起那个冒烟的东西就往人群外冲,急速又将那家伙向没人的地方仍去,但刚出手,在火光一闪中和随即轰隆一声中,他便倒在了血泊中。人们将这名舍己救人的英雄送到了医院。经过抢救,人是救活了,但从此成了没有知觉的植物人。当时,警方很奇怪,哪里飞来的手榴弹?查来查去,还是查到了这位英雄的身上。结果才发现,此君是某部队的弹药管理员,而其所掌管的手榴弹就丢失一枚,型号与爆炸的那一枚完全一致。再经过全面调查,终于得出结论是,这位老兄为了想当英雄模范人物,而自编自导自演了那场惊心动魄的英勇无畏的场面。在当年学雷锋做好事的运动中,就流传一个笑话:一个小男孩天天在井边转悠,有人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回答说:在等有人掉下去,我好救他!很多时候,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一是因为怕因此失掉什么利益或招来什么麻烦;二是因为企图得到什么外在的名利或什么特定的报偿;他们做好事或不做坏事,其动机并非来自内里最高的道德诉求,而是来自外在的压力或利益。这就是伦理学上所讲的“自律”与“他律”的不同。
         
         36. 老三届的女生
         你若是要问:共和国建国以来,哪一个年龄层的人们最悲情?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老三届的学生”!你若是继续要问:共和国建国以来,哪一个年龄层的女性最悲情?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老三届的女生”!你若是再三还要问:老三届的男生与女生,哪一个更悲情?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女生”!为什么?因为命运对待这一批女生太不公平了,它恶意的捉弄使她们的身心所受的折磨甚至摧残和蹂躏是难以平复的。比她们年长一些的女老大学生们,多少还穿过布拉吉,跳过交谊舞,享受过某些浪漫情调,也许还明里暗里谈过一点恋爱;后来即便分配到三线或边疆,毕竟大小还算一种“国家干部”。比她们年轻一些的女新大学生们赶上了社会转型的好时光,事业与个人生活都充满了诱人的机会。而老三届的女生们则完全错过了这些机缘,她们恰恰处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断层地段”。文化的层层积淀,伦理的条条规范,意识形态的长长熏陶,家庭生活的种种负担,所相加的这一切将她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从1966年一直到1976年,所谓广义文革整整10年,再加上之前几年的极左预备阶段和之后几年的极左消毒阶段,至少有15年,老三届女生青春年华和黄金时代都随着这些年头荒废和流失掉了。“造反革命”,“上山下乡”,“回城待业”,在这每一艰难的大步之中又有无数痛苦的小步。女性与男性不一样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得不到起码和正常的尊重和保障;在及其恶劣的社会和自然条件下,作为弱者的女性更比她的男同胞们遭受肉体和心灵上的磨难。
         
         37.六十九条年轻生命葬身火海
         读过老鬼写的《血色黄昏》,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描述是那场救火事件;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本人并没有经历这个灾难。后来,又在《中国知青史》、《草原启示录》、《绿色的浪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纪实》等一些书籍中读到这个事件。为探个究竟,笔者特地访谈了当年有关人士之一,也是当时全国知青标兵的吴小明。下面是部分访谈记录:
         问:听说那场救火事件就在你所在的连?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是的,当时我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四十三团四连三排排长,我们连就在锡林格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宝日格斯台。事件发生在1972年5月5日。
         问:关于死亡数字,好象有几种说法。
         答:是的,我记得是七十一,但有的书记载是六十九。
         (略去关于火灾起因以及具体救火等描述)
         问:对这次事件,人们议论纷纷,有关史家也有很多点评和抨击。尤其听说当时担任领导的现役军人和职工没有一个死的,而牺牲的都是年轻而又天真幼稚的知青。还听说你手下的知青战士有很多遭遇了不幸。如果你不介意,斗胆问一句你这个当排长的是怎么幸存的?
         答:火灾发生的那一天,我正好到师部办事。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立即随师部派出了解情况的一辆北京吉普疾驰回连队。半路在大草原上便被大火阻挡住了,司机便冒着车子着火爆炸的危险,加速冲过火海,终于赶到了出事的地点,参加了抢救伤员和处理后事的工作。
         问:如果起火时你在场,你会号召战士们冲上前去么?
         答:这很难说,但回到当时的思想境界,很可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而且很可能我本人也不会活到今天有机会回答你的问题。我们连的副指导员杜恒昌就在那次救火中牺牲,他是北京男六中的学生,当年同我一起到的内蒙。
         问:更具体一点说,你怎么看待那些作为领导的现役军人?
         当时,在连队有两种知青:一种是大规模上山下乡高潮开始后,来自天津、呼和浩特、赤峰、唐山、集宁和锡林浩特等中小城市来的知识青年,他们更为年轻单纯,更加听话老实;还有一种是象我这样,第一批志愿到牧区插队,后来组建兵团后又转为兵团战士,来自北京中学各名校的老知青。我们比较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少有点造反精神,不太买那些现役军人的帐,而他们对我们也有点敬而远之。正象任何阶层、族群、团体中的人都不能一概而论一样,那些现役军人也不乏优秀的人。总体来说,在那种年代里,他们也算一种极左思潮的受害者。不过,公正地说,我们在插队时遇到三支两军的军人与后来调到兵团来的军人素质恐怕有天壤之别。告诉你一个秘密,时隔三十年也算不上什么秘密了。在兵团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某次上级临时调我这样一个非党员到师部处理一些文档工作。闲得无聊,便无意翻阅了兵团现役军人的档案,结果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那些人中的很多人竟然都是犯过什么错误,背了某种处分被发配到兵团来的,其中也有所谓乱搞男女关系的腐化问题,还有一些是违反群众纪律以及军阀作风等。试想这些人到兵团来作威作福,那些作为弱者的女知青战士还有好过的么?
         问:你当时有没有那种逃过一劫的庆幸?
         答:很久以来,我再也说不出什么闪光的语言,但当时的确没有什么庆幸的念头,似乎只有深深的愧疚。我那个排有个从呼市来的小姑娘,才17岁,就死在火中。我没有能照顾好她。记得她的哥哥在追悼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比哥哥晚生十几年,却比哥哥早死几十年......。”这句话使我终身难忘。
         问:对这次事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梦魇,我总想忘掉它,将这段以往空白下来。也许你不应该再向我问起这段往事。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Guest  post at 2016-5-24 17:56:48
痛定思痛!
删除 引用 Guest  post at 2016-5-18 23:24:08
深有感触!

查看全部评论……(共2条)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