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旁观者议文革

发布: 2016-5-15 10:54 | 作者: 哥巴



        1966年爆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中国共产党执掌中国大陆政权后发生的一次最大事件或政治运动,它持续十年,被称作“十年动乱”、“十年浩劫”。这十年的动乱对中国大陆民众的心理、思想、道德观以及他们对执政党及其领袖的认识,对中国大陆后来的社会发展应当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对这样一场被称为“动乱”甚至“浩劫”的“运动”,系统地进行研究是极为必要的。虽因种种原因,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官方似乎很少有这方面的公开研究,但民间对文革的探讨和议论却从未停止。互联网上议论、探讨文革及文革中的人和事的文帖可以说汗牛充栋。
        “横看成岭侧从峰”。对于文革这一牵涉了上上下下各个社会阶层、亿万人、历时又十年的运动,因各人当时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不同,其对文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当年由红五类组成的红卫兵中的某些人使劲地挥动皮带抽向“阶级敌人”、革命豪气冲天之日,正是当时的贱民黑七类生命难保痛苦不堪之时。因此,如今人们对文革有不同的认识与议论是完全正常的。
        本人系一草根,不属红五类,因知道“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影子”,所以在文革爆发时先是相当焦虑、心定后则做了逍遥派,完全是一个旁观者,在这里对文革的议论也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得出的观感,纯属一家之言。而文革到底是回什么事?占有资料和经费之利的专门学者以及官方的研究成果虽然最为重要,但千千万万的“一家之言”对全方位认识文革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文革的性质:殃及池鱼的共产党的一次内乱
        关于文革的性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例如林彪这个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帮手和文革初的“暴发户”,当他协助毛泽东打倒刘少奇而成为党章中规定的“接班人”时,他说文革成绩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显然好得很。但当毛泽东与他翻脸、逼得他爬上“三叉戟”仓皇逃命时,如果他在飞机上反思文革这几年,他还会说文革好得很吗?
        对于文革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是理所当然的。如今仍有人喜欢文革、怀念文革一点也不必大惊小怪。
        作为一介草根平民,我对文革的看法是:文革是一场引致全国大动乱的共产党的内乱。这种内乱表现在中共最高层就是,除文革的发动者、操控者毛泽东、江青等少数几个人地位稳固外,其他人说打倒就打倒了,说命丢了就命丢了。今天还在疯狂地打倒别人,明天自己就又被打倒;今天还是“亲密战友”“接班人”,明天却要么惨死(刘少奇)要么死无完尸(林彪)……。
        至于殃及全国,“叶剑英在十二届一中全会后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披露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及死亡人数:(1)规模性武斗事件,4300多件,死亡123700多人;(2)250万干部被批斗,302700多名干部被非法关押,115500多名干部非正常死亡;(3)城市有4810000各界人士,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阶级异己分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非正常死亡683000多人;(4)农村有520多万地主、富农(包括部分上中农)家属被迫害,有120万地主、富农及家属非正常死亡;(5)有1亿130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打击,557000多人失踪。”(五柳村2015年2月.杨继绳《中国文化大革命历史》导论)。经历过文革又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认可叶帅说的这些数据。
        总之,说文革是一场殃及中国大陆全社会的共产党的内乱,符合实际情况,任何没有偏见的人都会认可这一点。
        
        2、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分析
        文革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毛泽东在气头上虽然说过自己动一个手指头就可以打倒刘少奇,但真正动手时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他的一贯作风。经过极为秘密又周密的策划他才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倒刘的大“战役”、大运动。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分析起来,应当说是相当复杂的。这中间既有显意识中的动机、又有潜意识中的动机。他显意识中的动机似乎是正面的,但他潜意识中的动机却是完全负面的。
        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潜意识中的动机,或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第一,是由于他在潜意识中存在着害怕他人从自己手中夺走权力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既来自他潜意识中存在的由他个人及家族独享权力(家天下)的思想,也来自于从事暴力革命手上的血太多,一旦失去权力可能会遭到清算的担忧。
        应当认为,毛泽东是有很严重的帝王思想、即家天下思想的。至少,在他的潜意识中是如此。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他的家天下思想使然。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就将自己的老婆江青定为权力凌驾于中央政治局之上的“中央文革”小组负责人,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公开的他与他侄儿毛远新的谈话,从毛远新几年间就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成了封疆大吏、1976年还成了有毛泽东代言人性质的毛泽东与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人们隐约看到了毛泽东权力永归毛家的企图以及为实现这一企图所作的苦心安排。只可惜毛泽东未能再多活两年,所以他的这一企图最终没有能够得逞。
        二,是他在自家独享权力的潜意识的支配下,不自觉地产生的对那些在言行上对他不那么俯首听命、甚至敢于向他提出不同意见、会动摇他绝对权威的昔日“战友”的忿恨和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
        人人都知道,彭德怀之被无情打倒是因为他向毛泽东写了“意见书”;谁又能说,刘少奇在一九六二年的“七千人大会”上讲“苦日子”是由于“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与他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残酷地整死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呢?
        第三,是由于毛岸英死后,自己的儿子中已没有合适的、可以统治国家的接班人,他担心自己把费尽心机、含辛茹苦夺来的江山交给别人以后,别人会搞家天下。为此,他心有不甘。
        林彪野心勃勃的儿子林立果过分暴露的锋芒、在军队里坐火箭般地提升及被称为“天才”,显然使毛泽东担心今后的中国会变成林氏江山。于是,他与林彪的政治蜜月很快结束了,矛盾迅速激化。
        当然,可以认为,毛泽东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把权力交给林彪这个被他写进党章中的“法定”的“接班人”。他之所以许诺将大位交给林彪,实际上是一场肮脏的、尔虞我诈的政治交易丑剧。他要打倒在全国人民心中威信已快超过他的、被全党认为是他的接班人的党的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他要更换那一大帮对他的胡作非为瞎指挥心里已有些意见,对他的胡言乱语已有些听不进去的老臣,他必须拉掌握着军权的林彪入伙才有十分的把握。
        而毛泽东之所以坚决要打倒刘少奇,可能与刘少奇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一群聪明健康的儿女有关系。刘少奇也许没有毛泽东、林彪那种家天下野心,但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的毛泽东并不放心。
        前面讲的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潜意识里的动机。而毛泽东发动文革显意识里的动机,则是出于他捍卫自己理想的目的。
        虽然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尝了一点小甜头(分田分地)之后,随之带给他们的便是无尽的折腾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困、饥饿和苦难,但有时我仍觉得有理由认为,毛泽东最初还是同情苦难的劳苦大众的。他的理想,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受剥削压迫,不再受苦的“公平”社会。他认为,中国由他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理想就能够实现。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并不依人的主观愿望而转移(除非人的主观愿望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不幸得很,毛泽东很快就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他所领导的共产党的干部在掌权以后,不少人迅速滑向了腐败。“因为他们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 ……他们比资本家还利害”(毛泽东语)。也就是说,执了政的共产党,其干部大多正在变成、或已经变成了比地主、资本家还要厉害的新的官僚、新的老爷,即毛泽东所谓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因此,很明显,毛泽东觉得他领导革命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人民共和国”不仅仅只是有“改变颜色”“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而且正在“改变颜色”、正在“复辟资本主义”。
        毛泽东不能容忍自己的理想破灭。他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成功地夺取江山使他过份地自信,过份地相信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忽视社会有它自己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既然你掌握了绝对的权力,那么你的腐败就必定是绝对的。毛泽东的专制主义思想基础、他夺取江山后的成就感、他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偏见,以及他偏执的性格(这一点可能与年老有些关系),更主要的是他独享权力的潜意识,使他想不出其他办法来阻止共产党干部滑向腐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江山“改变颜色”。

31/3123>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